全 文 :辣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活性
徐焕志* 于良民 李昌诚 张志明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青岛市海洋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3)
摘 要 通过对辣素结构分析 ,设计合成了 9种辣素衍生丙烯酰胺单体 , 分析了它们的产率和熔点。并通过
FTIR、NMR测试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确认。其中有 7种化合物是新化合物。室内生物学实验初步证明 ,所
合成的辣素衍生丙烯酰胺单体对新月菱形藻生长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 , , 其大小为 HDMBA>DMBA≈BMA
>TMBA≈HMTBA>CHBA>HMMBA>BHBA>HMBA。
关键词 辣素 , 合成 ,丙烯酰胺单体 ,防污
中图分类号:O6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07)08-0911-06
2006-10-07收稿 , 2007-03-30修回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322060、2001AA623030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644);青岛市科技计划;山东
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资助项目
通讯联系人:徐焕志 ,男 ,副教授;E-mail:xuhuanzh@ouc.edu.cn;研究方向: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
由于含有机锡(TBT)丙烯酸树脂型自抛光防污涂料中的 TBT严重危害海洋生态环境并可通过食
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国际海事组织已确定从 2008年 1月 1日起禁止使用含有机锡防污涂料。因此 ,开
发替代有机锡的环境友好型海洋防污涂料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 ,少数国外大公司开发垄
断的新型无锡防污涂料的关键成分———树脂 ,其多为聚丙烯酸硅酯树脂 、丙烯酸铜树脂 、丙烯酸锌树脂
和含功能团丙烯酸树脂 ,防污剂则为三嗪类 、吡啶铜 /锌盐和 Seanine-211等。国内尚无达到国外性能的
新型无锡防污涂料 ,主要因为用于合成防污涂料树脂的功能单体的研发滞后所致 。
辣素(如 Scheme1所示)是辣椒中的主要辣味成分 ,是一种结构稳定的生物碱 ,其结构类似物
(Congenericstructures)统称为辣素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 、涂料 、生物农药 、饮食保健 、化工以及军事
等领域 。国外专利报道 ,辣素类化合物可用于防污
涂料[ 1, 2]和防鼠咬涂料 [ 3, 4]的添加剂。林茂福等 [ 5]
研制了用辣椒提取物作为防污成分的防污涂料 ,不
仅能有效地抑制和驱避海洋生物-藤壶对船底的附
着污损 ,并且对其他污损生物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为了利用辣素的环境友好性和防污活性制备防污涂料用树脂的功能单体 ,本文设计合成了 9种
(如 Scheme2所示)含辣素活性结构的丙烯酰胺单体 ,并以典型海洋污损生物新月菱形藻为受试生物评
价了其防污活性 。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第 24卷 第 8期 应 用 化 学 Vol.24 No.8
2007年 8月 CHINESEJOURNALOFAPPLIEDCHEMISTRY Aug.2007
N-100型旋转蒸发器(日本 EYELA公司);B-545型熔点仪(瑞士 BUCHI公司);AVATAR-360型红
外光谱仪(美国 NICOLET公司);JNM-ECP600型核磁共振仪(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TMS为内标;VIS-
722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SB6717-I型 24 h程控定时器(上海海申塑料电器
厂)。2-甲氧基苯酚(愈创木酚)、1, 3-苯并二氧杂戊环(胡椒环)、1, 2-二甲氧基苯 、1, 2, 3-三甲氧基苯 、
5-甲基 -2-甲硫基苯酚 、2, 6-二甲基酚 、N-羟甲基丙烯酰胺 、98%H2SO4、无水乙醇 、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均
为工业品;2-氯苯酚 、2-溴苯酚为气相色谱纯试剂;无水三氯化铝 、NaOH、HCl为化学纯试剂;硝酸铵 、磷
酸二氢钾 、尿素 、柠檬酸铁 、硅酸钠均为分析纯试剂;2-甲硫基酚为自制品。
1.2 合成方法
1.2.1 N-(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丙烯酰胺(HMBA)(1a)的合成 参考文献 [ 6, 7]方法 ,在 250 mL
三口瓶中依次加入 60.6 g(0.6 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49.6g(0.4mol)愈创木酚(2-甲氧基苯酚)、8 g
无水三氯化铝和 50 mL三氯甲烷 ,在 35 ℃水浴中搅拌反应 ,并用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
束 ,加入水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过滤 ,用稀 HCl洗滤饼后水洗至中性 ,得粗品 ,再经 95%乙醇重结晶得
76.6g纯品化合物 1a,产率 92.5%,熔点 147.0 ~ 147.5℃(文献[ 7] :产率 24.0%,熔点 145 ~ 146 ℃)。
1.2.2 N-(3, 4-二甲氧基苯甲基)丙烯酰胺(DMBA)(2a)的合成 参考文献 [ 8]方法 ,在 250 mL三口
瓶中依次加入 44.4 g(0.44 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55.2 g(0.4 mol)1 , 2-二甲氧基苯 、10 mL硫酸和
50 mL乙醇 ,在 35℃的水浴中搅拌反应 ,并用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束 ,加入水后析出大
量白色沉淀 ,过滤 ,滤液用三氯甲烷萃取 ,浓缩有机相得粗品 ,再经乙醇重结晶得 52.8 g无色透明晶体
化合物 2a,产率 59.7%,熔点 83.3 ~ 83.8℃(文献 [ 8] :产率 59.7%,熔点 83 ~ 84℃)。
1.2.3 N-(2, 3, 4-三甲氧基苯甲基)丙烯酰胺 (TMBA)(3a)的合成 在 250 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
22.2g(0.22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33.6 g(0.2 mol)1, 2, 3-三甲氧基苯 、10mL硫酸和 50 mL乙醇 ,在
35 ℃的水浴中搅拌反应 ,并用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束 ,加入水后析出大量白色沉淀 ,过
滤 ,用水洗滤饼至中性 ,干燥得白色粉末状粗品 ,再经乙醇重结晶得 41.8g纯品化合物 3a,产率 83.2%,
熔点 94.9 ~ 95.5 ℃。
1.2.4 N-(4-羟基-3-甲硫基苯甲基)丙烯酰胺(HMTBA)(4a)的合成 在 250 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
20.2g(0.2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28.0 g(0.2 mol)2-甲硫基苯酚 、5 mL浓硫酸和 20 mL乙醇 ,在
35 ℃的水浴中搅拌反应 ,并用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束 ,将反应混合物倾入冰水中析出
白色沉淀 , 过滤 , 用水洗滤饼至中性 ,烘干得粗品 , 再经乙醇重结晶得 17.8 g纯品化合物 4a,产率
39.9%,熔点 128.5 ~ 129.2 ℃。
1.2.5 N-(2-甲基-4-羟基-5-甲硫基苯甲基)丙烯酰胺(HMMBA)(5a)的合成 在 250 mL三口瓶中依
次加入 44.4g(0.44 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61.6 g(0.4 mol)5-甲基 -2-甲硫基苯酚 、10 mL硫酸和
50 mL乙醇 ,在 35℃水浴中搅拌反应 ,并用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束。体系中产生大量白
色沉淀 ,过滤 ,用水洗滤饼至中性 ,干燥得白色粉末状粗品 ,再经乙醇重结晶得 75.2 g纯品化合物 5a,产
率 79.2%,熔点 148.8 ~ 149.6 ℃。
1.2.6 N-(4-羟基-3-氯苯甲基)丙烯酰胺(CHBA)(6a)的合成 在 250 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 44.4 g
(0.44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51.2 g(0.4 mol)2-氯苯酚 、10mL硫酸和 50 mL乙醇 ,在 35 ℃的水浴中
搅拌反应 ,并以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束 ,加入水后再用三氯甲烷萃取 ,浓缩有机相得粗
品 ,再经乙醇重结晶得 17.8 g无色透明晶体化合物 6a,产率 21.0%,熔点为 120.5 ~ 120.9 ℃。
1.2.7 N-(4-羟基-3-溴苯甲基)丙烯酰胺(BHBA)(7a)的合成 在 100 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 11.1 g
(0.11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17.3g(0.1mol)2-溴苯酚 、2mL硫酸和 10mL乙醇 ,在 35℃的水浴中搅
拌反应 ,并用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束 。体系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过滤 ,用水洗滤饼至
中性 ,干燥得白色粉末状粗品 ,再经乙醇重结晶得 20.3g白色晶体化合物 7a,产率 79.3%,熔点140.6 ~
141.0 ℃。
1.2.8 N-(3, 5-二甲基 -4-羟基-苯甲基)丙烯酰胺(HDMBA)(8a)的合成 在 100 mL三口瓶中依次加
入 11.1g(0.11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12.2 g(0.1 mol)2, 6-二甲基苯酚 、2 mL硫酸和 10 mL乙醇 ,在
912 应 用 化 学 第 24卷
30 ~ 35 ℃的水浴中搅拌反应 ,并用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束 。体系中产生大量白色沉
淀 ,过滤 ,用水洗滤饼至中性 ,干燥得白色粉末状粗品 ,再经乙醇重结晶得 17.5 g白色晶体纯品化合物
8a,产率 85.3%,熔点 139.0 ~ 139.6℃。
1.2.9 N-(1, 3-苯并二氧杂戊环-5-甲基)丙烯酰胺(BMA)(1b)的合成 在 250 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
20.2g(0.2mol)N-羟甲基丙烯酰胺 、24.4 g(0.2 mol)胡椒环(1, 3-苯并二氧杂戊环)、2 g无水三氯化铝
和 50mL乙醇 ,在 35℃的水浴中搅拌反应 ,并用 TLC(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监控反应结束 ,加入水后产
生大量白色沉淀 ,过滤 ,用稀 HCl洗滤饼 ,滤液用三氯甲烷萃取 ,浓缩有机相得粗品 ,再经 95%乙醇重结
晶得 12.3 g纯品化合物 1b,产率 30.0%,熔点 106.8 ~ 107.5℃。
1.3 抑制海藻生长活性试验
新月菱形藻(Nitzschiaclosterium)为受试藻种(由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微藻研究中心提供);以青
岛鲁迅公园附近海域的海水经玻璃砂芯漏斗过滤 、煮沸消毒为培养液溶剂 ,按表 1配方配成培养液 ,其
pH值为 8.0±0.1,盐度为 30.01±1.0。将藻液中接种藻种后在光照强度(E)为 2 000 ~ 3 000 lux、光暗
比为 14∶10、温度为(21±1)℃的人工气候箱内培养。
表 1 营养液配方*
Table1 Formulaofthenutrientsolution
Alga ω(nutrientsalts)/%Ammoniumnitrate Potassiumdihydroxyphosphate Carbamide FerricCitrate Sodiumsilicate
Diatom 4 0.4 1.8 0.045 2
*Thereservesolutionwaspreparedatthevolumeratio1 to1 000nutrientsolutiontoseawater.
图 1 新月菱形藻藻液吸光值-藻液浓度工作曲线
Fig.1 Calibrationcurveoftheconcentrationversus
absorptionforNitzschiaclosteriumsolutions
到指数生长期后 ,将藻液在试样瓶中用营养液
稀释成不同的浓度 , 摇匀并前后左右轻轻振荡
200次 ,使细胞分散均匀 ,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各稀
释液的藻细胞浓度 ,在最大吸收波长 680nm处测量
各稀释液的吸光值 ,得到吸光值 -藻液浓度工作曲
线 ,如图 1所示。
移取一定量的受试化合物的有机溶剂 (如丙
酮)溶液 ,加到盛有 200 mL实验藻液的 250 mL烧
杯中 ,配成一定浓度的受试化合物藻液溶液。将其
在约 20 ℃、约 3 000 lux光照强度下按一定的光暗
比培养 ,定时检测烧杯中藻液的吸光值 ,以测定合成
化合物对海藻生长的抑制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辣素衍生物丙烯酰胺单体的表征
化合物 1a:IR(KBr压片), σ/cm-1:νO—H3 325;νN—H 3 098、3 325;ν=C—H 3 098;νC—H 2 965、2 837;
νC=O(AmideI)1 655;νC=C(Benzene-ring)1 614、1 596、1 523;νC—O(Phenol)1 250。1HNMR(DMSO-D6),
δ:8.85(s, O— H), 8.46(t, J=5.9 Hz, N—H), 6.83(d, J=1.4 Hz, Ph—H), 6.71(d, J=8.0 Hz,
Ph—H), 6.65(d, J=8.0 Hz, Ph—H), 6.26(q, J=10.3, 17.2 Hz, H C ), 6.12(q, J=17.2, 2.2 Hz,
H C ), 5.58(q, J=10.3, 2.2Hz, H C ), 4.23(d, J=5.9 Hz, — CH2—), 3.73(s, —CH3)。
化合物 2a:IR(KBr压片), σ/cm-1:νN—H 3 281;ν=C—H 3 004;νC—H 2 930、2 827;νC=O(AmideI)
1 649;νC=C(Benzene-ring)1 616、1 521、1 463;νC—O(Phenolether)1 241、1 033。 1HNMR(CDCl3), δ:
6.80 ~ 6.82(m, 3H, Ph—H), 6.15(t, 1H, J=5.5 Hz, N—H), 6.32(q, 1H, J=1.4, 17.2 Hz, H C ),
6.14(q, 1H, J=17.2, 10.0 Hz, H C ), 5.55(q, 1H, J=10.0, 1.4 Hz, H C ), 4.43(d, 2H, J=
5.5Hz, —CH2— ), 3.73(d, 6H, J=3.2Hz, —CH3)。
913 第 8期 徐焕志等:辣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活性
化合物 3a:IR(KBr压片), σ/cm-1:νN—H 3 288;νC—H 2 927、 2 847;νC=O(AmideI)1 655;νN—H
(AmideI)1 548;νC=C(Benzene-ring)1 615、1 498、1 474;νC—O(Phenolether)1 251、1 023。 1HNMR
(CDCl3), δ:7.00(d, 1H, J=8.2 Hz, Ph—H), 6.62(d, 1H, J=8.2 Hz, Ph—H), 6.30(q, 1H, J=17.0,
1.4Hz, H C ), 6.26(q, 1H, J=10.3, 17.2 Hz, H C ), 6.10(q, 1H, J=17.0, 10.0 Hz, H C ),
6.03(t, 1H, J=5.5 Hz, N— H), 5.62(q, 1H, J=10.0, 1.4 Hz, H C ), 4.45(d, 1H, J=5.5 Hz,
— CH2—), 3.93(s, 3H, —CH3), 3.87(s, 3H, — CH3), 3.84(s, 3H, — CH3)。
化合物 4a:IR(KBr压片), σ/cm-1:νO—H 3 330;νN—H 3 098、3 224;ν=C—H 3 010;νC—H 2 914、2 837;
νC=O(AmideI)1 647;νC=C(Benzene-ring)1 602、1 502、1 444;νC—O(Phenol)1 242。1HNMR(CDCl3), δ:
7.40(d, J=1.8Hz, Ph—H), 7.16(q, J=1.8, 8.2Hz, Ph—H), 6.92(d, 1H, J=8.2Hz, Ph—H), 6.78(s,
1H, O— H), 6.31(q, 1H, J=1.4, 17.0 Hz, H C ), 6.12(q, 1H, J=10.1, 17.0 Hz, H C ), 5.97
(t, 1H, J=5.5 Hz, —NH), 5.68(q, 1H, J=10.1, 1.4 Hz, H C ), 4.43(d, 2H, J=5.5 Hz, —CH2— ),
2.33(s, 3H, —CH3)。
化合物 5a:IR(KBr压片), σ/cm-1:νO—H 3 332;νN—H 3 124 ~ 3 150;νC—H2 925、2 873;νC=O(AmideI)
1 653;νC=C(Benzene-ring)1 614、1 593、1 501、1 445;νC—O(Phenol)1 213、1 065。 1HNMR(DMSO-D6),
δ:9.61(s, 1H, O—H), 8.31(t, 1H, J=5.5 Hz, N— H), 7.00(s, 1H, Ar—H), 6.62(s, 1H, Ar—H), 6.27
(q, 1H, J=10.3, 17.0 Hz, H C ), 6.12(q, 1H, J=2.2, 17.0 Hz, H C ), 5.59(q, 1H, J=2.2,
10.3Hz, H C ), 4.23(d, 2H, J=5.5 Hz, — CH2—), 2.40(s, 3H, —SCH3), 2.15(s, 3H, Ar—CH3)。
化合物 6a:IR(KBr压片), σ/cm-1:νO—H 3 318;νN—H ~ 3 073;νC—H 2 986、2 925;νC=O(AmideI)
1 656;νN—H(AmideII)1 557;νC=C(Benzene-ring)1 616、 1 511、 1 448;νC—O(Phenol)1 227、 1 060。
1HNMR(CDCl3), δ:7.28 ~ 6.97(m, Ph—H), 6.35(q, J=1.4, 17.2 Hz, H C ), 6.11(q, J=17.2,
10.2Hz, H C ), 5.81(t, J=5.9 Hz, N— H), 5.69(q, J=10.2, 1.4 Hz, H C ), 5.62(s, O— H),
4.44(d, J=5.9 Hz, —CH2— )。
化合物 7a:IR(KBr压片), σ/cm-1:νO—H 3 314;νN—H ~ 3 098;νC—H 2 924、2 832;νC=O(AmideI)
1 656;νN—H(AmideII)1 557;νC=C(Benzene-ring)1 613、1 507、 1 444;νC—O(Phenol)1 226。 1HNMR
(CDCl3), δ:7.42(d, 1H, J=1.9 Hz, Ph—H), 7.17(s, 1H, J=8.4 Hz, Ph—H), 6.98(d, 1H, J=8.4 Hz,
Ph—H), 6.33(q, J=1.1, 17.0Hz, H C ), 6.11(q, J=17.0, 10.3 Hz, H C ), 5.81(t, J=5.88 Hz,
N— H), 5.69(q, J=10.3, 1.1 Hz, H C ), 5.61(s, O— H), 4.44(d, J=5.9 Hz, — CH2—)。
化合物 8a:IR(KBr压片), σ/cm-1:νO—H 3 426;νN—H 3 261、3 088;νC— H 2 960、2 842;νC=O(AmideI)
1 655;νN—H(AmideII)1 569;νC=C(Benzene-ring)1 607、 1 488、 1 433;νC—O(Phenol)1 254、 1 060。
1HNMR(CDCl3), δ:6.92(s, 2H, Ph—H), 6.33(q, J=1.4, 17.0 Hz, H C ), 6.08(q, J=10.0, 17.0
Hz, H C ), 5.72(t, J=5.9 Hz, N—H), 5.66(q, J=10.0, 1.4 Hz, H C ), 4.39(d, J=5.9 Hz,
— CH2—), 2.23(s, 6H, —CH3)。
化合物 1b:IR(KBr压片), σ/cm-1:νN—H 3 287、 3 431;ν=C—H 3 063;νC—H 2 899;νC=O(AmideI)
1 652;νC=C(Benzene-ring)1 620、1 503、1 444;νC—O(Phenolether)1 251。 1HNMR(DMSO-D6), δ:8.53
(t, J=5.88Hz, N— H), 6.74 ~ 6.86(m, Ph—H), 6.65(d, J=8.0 Hz, Ph—H), 6.25(q, J=10.1, 17.0
Hz, H C ), 6.11(q, J=17.0, 2.3 Hz, H C ), 5.98(s, O— CH2—O), 5.61(q, J=10.1, 2.3 Hz,
H C ), 4.24(d, J=5.88 Hz, —CH2— )。
2.2 辣素衍生丙烯酰胺单体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活性
配制受试化合物 1a、2a、3a、4a、5a、6a、7a、8a、1b质量浓度为 100×10-6 g/mL的实验藻液(初始吸光
值为 0.035),在光暗比为 12∶12的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 ,在 680nm波长下测定受试化合物藻液 、有机溶
剂空白藻液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 ,结果列于表 2。
由表 2可以看出 ,各藻液随时间变化的吸光度值均在吸光值-藻液浓度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 。以
藻液的吸光值代替浓度值按式(1)计算在不同时间内各种单体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率 ,并绘制抑
914 应 用 化 学 第 24卷
表 2 含不同单体的新月菱形藻藻液吸光值随时间变化情况
Table2 AbsorptionofNitzschiaclosteriumsolutionscontainingmonomersversustime
Time/h AbsorptionSolventblank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1b
0 0.038 0.034 0.037 0.037 0.035 0.035 0.035 0.034 0.035 0.037
12 0.048 0.045 0.038 0.036 0.036 0.039 0.036 0.041 0.049 0.035
24 0.054 0.044 0.052 0.044 0.038 0.042 0.040 0.044 0.049 0.041
36 0.054 0.047 0.045 0.036 0.032 0.039 0.036 0.042 0.042 0.036
48 0.101 0.065 0.059 0.051 0.040 0.066 0.055 0.061 0.043 0.048
60 0.119 0.063 0.049 0.053 0.041 0.067 0.060 0.056 0.038 0.047
72 0.178 0.105 0.045 0.063 0.063 0.081 0.074 0.090 0.030 0.051
图 2 不同单体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曲线
Fig.2 Growthinhibitioncurvesofdiferent
monomersagainstNitzschiaclosterium
Compounds:1a.HMBA;2a.DMBA;3a.TMBA;4a.HMTBA;
5a.HMMBA;6a.CHBA;7a.BHBA;8a.HDMBA;1b.BMA
制率随时间变化曲线[ 9, 10] ,其结果如图 2所示 。并
得各种单体 72h内对培养液中新月菱形藻生长的
最大抑制率 ,其结果如表 3所示 。
I=A0 -AiAo ×100% (1)
式中 , I为藻生长的抑制率;Ao为溶剂空白藻液吸光
值;Ai为样品藻液吸光值。
由图 2和表 3可看出 ,各辣素衍生丙烯酰胺单
体对新月菱形藻生长(或增长)均显示一定抑制活
性 ,其 72 h内最大抑制作用强度为:HDMBA>
DMBA≈BMA>TMBA≈HMTBA>CHBA>HMMBA
>BHBA>HMBA。考察不同辣素衍生丙烯酰胺单
体对新月菱形藻生长抑制活性的构效关系(如表 3
所示)可以看出 ,与 HMBA相比 ,含杂原子取代基酚
辣素衍生物如甲硫基酚的抑藻活性较强;BHBA与
915 第 8期 徐焕志等:辣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活性
HMBA活性相近 ,但低于 CHBA,说明含氯酚辣素衍生物比相同结构的含溴酚辣素衍生物抑藻活性高。
如将 BMA、DMBA、TMBA视为 HMBA的酚羟基的烷基化产物 ,则说明醚化结构的化合物比相应的酚具
有更高的抑藻活性。与 HMBA比较 , HDMBA表现出较高抑藻活性 ,说明苯环上甲基取代比甲氧基取代
更有利于提高抑藻活性。单体的抑藻活性似乎随辣素衍生物分子极性增加而降低。
合成的 9个含辣素结构的丙烯酰胺单体的室内抑藻实验表明 ,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活性为
HDMBA>DMBA≈BMA>TMBA≈HMTBA>CHBA>HMMBA>BHBA>HMBA,可为开发侧链悬挂辣素
活性结构的丙烯酰胺防污树脂提供有益的信息 。
参 考 文 献
1 KennethJFischer.US5 226 380[ P] , 1993
2 JamesLWats.US5 397 385[ P] , 1995
3 HamanoKimisato, NagataKenji, YoshizawaKanji, KurataMitsuo.JP6 219 906[ P] , 1994
4 NagataKenji, HamanoKimisato, YoshizawaKanji, KurataMitsuo.JP6219907[ P] , 1994
5 CHENRong-Fa(陈荣发).MarineInformation(海洋信息)[ J] , 2002, (4):32
6 YULiang-Min(于良民), XUHuan-Zhi(徐焕志).ZL1 425 646A[ P] , 2003
7 YULiang-Min(于良民).DoctoralDissertation([博士学位论文 ] ).Qingdao(青岛):OceanUniversityofChina(中国
海洋大学), 2004
8 CHENGWen-Hua(程文华), XUHuan-Zhi(徐焕志), YULiang-Min(于良民), YANGZhi-Fan(杨志范).Periodicalof
OceanUnivChina(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J] , 2006, 36(3 Suppl)(增刊):170
9 ZHOUYong-Xin(周永欣), ZHANGZong-She(章宗涉).ToxicityTestMethodforAquaticCreature(水生生物毒性试
验方法)[ M] .Beijing(北京):AgriculturalIndustryPress(农业出版社), 1989:109
10 XUHuan-Zhi(徐焕志).DoctoralDissertation([博士学位论文 ] ).Qingdao(青岛):OceanUniversityofChina(中国
海洋大学), 2006
SynthesisofAcrylamidesContainingCapsaicin
DerivativeMoietyandTheirGrowthInhibition
AgainstNitzschiaClosterium
XUHuan-Zhi* , YULiang-Min, LIChang-Cheng, ZHANGZhi-Ming
(KeyLaboratoryofMarineChemistryTheoryandTechnologyofMinistryofEducation, QingdaoKeyLaboratory
ForMarineFineChemicalsandChemicalEngineering, OceanUniversityofChina, Qingdao266003)
Abstract Nineuniquelyfunctionalizedantifoulingacrylamidemonomersderivedfrom capsaicinwere
designedandsynthesized.Theyieldofthereactionandthempwererespectivelyanalyzed, andtheirstuctures
werecharacterizedby1HNMRandFTIR.SevenofthemincludingBMA, TMBA, HMTBA, HMMBA,
CHBA, BHBA, HDMBAweresynthesizedforthefirsttime.Growthinhibitionassayresultinthelaboratory
showsthatthosesynthesizedmonomerspossesanantifoulingactivityagainstNitzschiaclosteriumintheorder
ofHDMBA>DMBA≈BMA>TMBA≈HMTBA>CHBA>HMMBA>BHBA>HMBA.
Keywords capsaicin, acrylamide, antifouling
916 应 用 化 学 第 2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