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沿海滩涂甘紫菜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2008-05-06; 修订日期:2008-08-15
基金项目: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资助项目;
(No.JLCBE06027)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刘兴宽(1969-),男(汉族),江苏东海人 ,现任江苏省滩涂生物
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
院讲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天然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检测研究工作.
沿海滩涂甘紫菜化学成分研究
刘兴宽
(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 ·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摘要:目的 研究沿海滩涂甘紫菜的化学成分。方法 从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藻体中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 , 用波谱方法
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藻体中分离纯化得 3个单体化合物 , 分别为 β -谷甾醇 、甘露醇 、齐墩
果酸。经文献检索 , 齐墩果酸为首次从该藻类中分离获得。结论 沿海滩涂甘紫菜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
关键词:沿海滩涂甘紫菜; 化学成分; 波谱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9)05-1140-01
  甘紫菜 PorhyrateneraKielm.属红藻门红毛菜科 , 生于海湾
中潮带岩石上 , 分布于渤海至东海 , 有大量栽培。主要供食用 ,入
药有软坚散结 、化痰利尿和降血脂作用 [ 1] 。沿海滩涂甘紫菜化
学成分的研究少见报道。为了寻找其活性成分 ,进一步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药用价值 ,我们对沿海滩涂甘紫菜的化学成分
进行了研究。从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藻体中分离纯化获得 3个单
体化合物 , 经 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测定 , 确
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分别为为 β -谷甾醇 、甘露醇 、齐墩果酸。
其中齐墩果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1 材料与仪器
实验品 2006-08采自盐城射阳一紫菜种植户 , 经盐城师范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于延球教授鉴定为红藻门红毛菜科沿
海滩涂甘紫菜 PorphyrateneraKjelm.。
熔点用 X-4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 , 温度计未校正;红外光
谱用 NICOLETFT-IR50X型红外光谱仪测定;FAB-MS用 VG
ZAB-HS型质谱仪测定;NMR用 VarianINOVA500型超导脉冲
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UV用岛津 UV-250型紫外可
见光谱仪测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分离 将新鲜藻体 10 kg日光下晒干 , 然后用 5 L乙醇
浸提 3次 , 合并浸提液 , 减压浓缩。分别用石油醚 、氯仿 、醋酸乙
酯 、正丁醇萃取浓缩物 ,得石油醚部 、氯仿部 、醋酸乙酯部 、正丁醇
部和水部。醋酸乙酯部过硅胶柱 , 氯仿 -甲醇梯度洗脱 , 95%乙
醇反复重结晶 , 得化合物 I, II和 III。
2.2 结构鉴定
2.2.1 化合物Ⅰ (230 mg)无色针晶(CHCl3 -MeOH), mp:132
~ 134℃, [ α] D+35.2°(CHCl
3
), MF:C
29
H
50
O, MW:414。 IRKBrmax
(cm-1):3 430(OH), 1 640(C=C)。 EI-MS(m/z):414[ M] +,
396, 330, 329, 273, 255, 138, 120, 107, 105, 95, 69, 55(基峰)。1H-
NMR(CDCl3 , 500MHz)δ:5.35(1H, brd, J=5.0Hz, H-6), 3.53(1H, m, H-3), 1.01(3H, s, H-19), 0.92(3H, d, J=6.4 Hz, H-
21), 0.86(3H, t, J=7.6 Hz, H-29), 0.84(3H, d, J=6.8 Hz, H
-26), 0.82(3H, d, J=6.8 Hz, H-27), 0.68(3H, s, H-18)。13C
-NMR(CDCl3 , 125 MHz)δ:140.75(C-5), 121.70(C-6),
71.80(C-3), 56.76(C-14), 56.05(C-7), 50.13(C-9), 45.
83(C-24), 42.30(C-13), 40.47(C-4), 39.77(C-12), 37.25
(C-1), 36.50(C-20), 36.13(C-10), 33.94(C-22), 31.89
(C-7), 31.65(C-2), 29.14(C-8), 28.90(C-25), 28.23(C-
16), 26.07(C-23), 24.29(C-15), 23.06(C-28), 21.20(C-
11), 19.81(C-27), 19.03(C-19), 18.97(C-16), 18.77(C-
21), 11.97(C-18), 11.85(C-29)。
Liebemann-Burchard反应阳性 , 提示为不饱和甾醇类化合
物 , MS为典型的甾醇类裂解方式。其 1H-NMR、13C-NMR与文
献 [ 2]报道的 β -谷甾醇一致。经与标准品(购自 Sigma公司)共
熔点 、共 TLC, 证明为同一化合物。因此化合物 I的结构鉴定为 β
-谷甾醇。
2.2.2 化合物Ⅱ(100 mg)无色针状结晶 , mp:165 ~ 167℃, 易
溶于水。 IRKBrmax(cm-1):3 288(-OH), 1 422, 1 281, 1 082,
1 019。将化合物Ⅱ与甘露醇标准品点于同一硅胶 G板上 , 醋酸
乙酯 -吡啶 -水(7∶2∶1)展开 , 取出晾干后用 KMnO4 溶液显
色 , 样品与标准品 Rf值完全一致 ,共 TLC为单一斑点。样品与标
准品混合物熔点不降低 ,而且化合物 Ⅱ的 IR数据与文献 [ 3]数据
基本一致 ,故鉴定为甘露醇。
2.2.3 化合物 Ⅲ(200 mg)白色针晶 , mp:309 ~ 310℃, [ α] D
+80°(CH3OH), 易溶于氯仿 、丙酮以及甲醇。 IRKBrmax(cm-1):
3 427, 3 074, 2 942, 2 869, 1 687, 1 640, 1 452, 1 382, 1 377,
1 320, 1 274, 1 237, 1 190, 1 132, 1 107, 1 045, 1 040, 984,
883;1H-NMR(400MHz, CDCl3)δ:5.28(S, 1H), 3.23(1H, dd,
7.2, 8.0), 2.83(1H, d, 11.2), 2.97(1H, m, 3-H), 2.95(1H,
m, 19-H), 2.22(1H, m, 13 -H), 2.13(2H, S, 22 -H), 1.64
(3H, S, 26-H), 0.93(3H, S, 25 -H), 0.86(6H, S, 23-H, 24-
H, ), 0.76(3H, S, 30-H), 0.64(3H, S, 27-H)。13C-NMR(400
MHz, CDCl
3
)δ:183.06(S, C-28), 30.72(S, C-20), 32.51
(T, C-29), 79.11(D, C-3), 46.59(S, C-17), 55.43(D, C-
5), 47.82(D, C-9), 41.19(D, C-18), 46.02(D, C-19),
41.74(S, C-14), 39.42(S, C-8), 38.83(S, C-4), 32.79(T,
C-22), 143.58(D, C-13), 38.63(T, C-1), 23.14(T, C-
16), 33.08(T, C-7), 33.89(T, C-21), 27.34(T, C-2),
23.49(Q, C-30), 27.77(T, C-15), 122.74(T, C-12), 23.62
(T, C-11), 17.18(Q, C-26), 18.43(T, C-6), 25.88(Q, C-
27), 15.52(Q, C-24), 28.18(Q, C-23), 15.33(Q, C-25);
EI-MSM/Z456(M+, 5.56%), 395, 316, 302, 287, 273, 259,
248, 234, 220, 203, 189, 175, 161, 147, 133, 119, 107。
13C-NMRδ183.69峰的存在 ,红外图谱 3 427 cm-1峰的存在
都表明分子中有羧基的存在;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
亦证实分子中羧基的存在。1H-NMRδ5.28(1H, s, 可氘代)的存
在说明分子中有 OH的存在 , 红外图谱 3 427 cm-1 , 1 045 cm-1
亦支持这一点。 EI-MSm/z456(M+)和 FAB-MS显示(M+H
+)457,表明 A的分子量为 456, 结合 13C-NMR中碳信号为 30
个碳 , 1H-NMR中氢信号为 48个氢 , 因此可确定其分子式为
·114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第 20卷第 5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9VOL.20NO.5
C30H48O3 , 不饱和度为 7。根据 13C-NMR显示分子中有一个双
鍵 , 一个羰基 ,推断 A具有五元环。根据 13C-NMR、1H-NMR及
IR谱 , 该分子中有双键(δ:143.57, 122.59和 1640 cm-1吸收
带), 13C-NMR(DEPT)谱给出 30个碳信号 ,分别为 7个甲基 , 10
个亚甲基 , 5个次甲基(包括一个烯碳 122.59), 8个季碳(包括羧
基碳及一个烯碳 143.57)。化合物 III属萜类 , 具有一个不饱和
键 , 分子中有羧基 、羟基 , 为五环三萜烯酸 , 该化合物是齐墩果酸 ,
有关波谱数据与文献 [ 4]值相符。经文献检索 , 齐墩果酸为首次
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
3 讨论
用乙醇浸提沿海滩涂甘紫菜的干燥藻体 , 减压浓缩提取液。
分别用石油醚 、氯仿 、醋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浓缩物 , 进一步分离
纯化 , 得到 3个单体化合物 ,经波谱方法测定 , 确定了它们分别为
β -谷甾醇 、甘露醇 、齐墩果酸。齐墩果酸为首次从该藻类中分
离获得。有资料表明 [ 5] , 齐墩果酸能明显地降低小鼠血清总胆
固醇 、过氧化脂质 、动脉壁总胆固醇含量及动脉硬化(AS)斑块发
生率 , 升高高脂血症小鼠 PG12 /TXA2 比值 , 表明齐墩果酸对 AS
的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它还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 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大肠杆菌 、弗氏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猪霍
乱沙门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特别是对伤寒杆菌 、痢疾
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比氯霉素强;此外 , 还有镇静 、防肿
瘤 、利尿等作用;它还是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有效
药物。因此 , 沿海滩涂甘紫菜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 1 ]  郑汉臣.药用植物学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9:120.
[ 2 ]  徐成坤 ,王建中.北京石韦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广东药学院学报 ,
1999, 15(1):21.
[ 3 ]  刘 韶 ,秦 勇 ,杜方麓.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 28(9):834.
[ 4 ]  崔益泠 ,穆 青 ,胡昌奇.红花锦鸡儿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中国药
学杂志 , 2004, 39(3):173.
[ 5 ]  徐叔云 ,张均田 ,魏 伟 ,等.现代实用临床药理学 [ M] .北京:华夏
出版社 , 1997:1212.
收稿日期:2008-06-26; 修订日期:2008-12-10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No.XJEDU2006S23)
作者简介:滕 亮(1975-),男(汉族),新疆昌吉人 ,现任新疆医科大学药
学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学位 , 主要从事中药新剂型与新制剂
的研究工作.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三越麻黄颗粒中甘草酸的含量
滕 亮1 ,李桂荣 2 ,孙殿甲 1 ,木巴拉克1
(1.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目的 建立三越麻黄颗粒中甘草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法测定三越麻黄颗粒中甘草酸含量 , KromasilODS-1C18色谱柱(5μm, 4.6 mm×250mm), 流动相为乙腈-0.05M磷酸二氢
钾(用三乙胺调 pH5.75)(26.5∶73.5), 检测波长为 250, 柱温为 40 ℃, 流速为 1.0 ml/min。结果 三越麻黄颗粒颗粒中
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 3.75 ~ 154.5 μg/ml(r=0.999 8),加样回收率 100.2%, RSD=2.5%。结论 采用 RP-HPLC法测
定甘草酸具有简便 、准确 、重复性好的优点 ,可为三越麻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草酸; 三越麻黄颗粒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9)05-1141-02
  三越麻黄颗粒由 10味药材(麻黄 、石膏 、苦杏仁 、板蓝根 、甘
草 、陈皮 、柴胡 、射干 、鱼腥草 、浙贝母)精制而成。方中甘草为使
药。甘草酸是甘草药材中的主要指标成分之一 ,拟定该成分的含
量测定标准可以反映和控制本品的内在质量。 本文参照有关文
献 [ 1~ 4] ,建立了 HPLC法测定本品中甘草酸的含量 , 以期达到能
够准确定量的目的。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2690高效液相色谱仪 , Waters2487紫外检测
器 , KromasilODS-1 C
18
色谱柱(5 μm, 4.6 mm×250 mm)及保护
柱 , 电子分析天平(BS110S,北京赛多利斯有限公司)。
1.2 试药 乙腈为色谱纯(一级),水为重蒸水 , 其它试剂均为分
析纯
1.3 对照品 甘草酸单铵盐(AldrichChemCo.,批号 23, 224-6),
使用前置于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流动相为乙腈-0.05M磷酸二氢钾(用三乙胺调
pH5.75)(26.5∶73.5);检测波长 250 nm;柱温 40 ℃ ;流速
1.0 ml/min。
2.2 溶液的配制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甘草酸单 铵盐对照品约 20 mg, 精
密称定 ,置 100ml量瓶中 , 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 摇匀 ,精密
量取适量 , 用甲醇稀释成每毫升含 3.75, 7.49, 11.59, 14.68,
18.62, 22.40, 26.27, 30.13, 38.63, 74.93, 154.40 μg甘草酸单铵
盐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 , 研细 , 精密称取约
1.000 0 g,至 50ml量瓶中 ,加甲醇约 30 ml, 超声 30 min,放冷至
室温 , 定容至刻度 , 吸取约 2 ml过 0.45 μm滤膜 , 即得供试品溶
液。
3 结果
3.1 系统适用性实验 取 “ 2.2.1”项下标准品溶液 、“ 2.2.2”项
下供试品溶液 ,照 “ 2.1”项下的色谱条件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
仪 , 记录色谱图。结果见图 1。 在上述条件下 , 橙皮苷和供试品
中其它组分色谱峰可达基线分离 ,甘草酸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
度大于 1.5, 以甘草酸峰计算柱效 , 其理论板数(N)为 6 000以
上 , 拖尾因子 T为 1.04, 同时取阴性对照溶液进样。 结果表明 ,
阴性对照在甘草酸色谱峰位置处无相应峰出现。故在系统适用
性试验中规定理论板数不得低于 6 000。 供试品和阴性对照的
·1141·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9VOL.20NO.5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第 20卷第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