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4卷第 1期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Vol.24No.1
2 0 0 9年 2月 JOURNALOFDALIANFISHERIESUNIVERSITY Feb.2 00 9
文章编号:1000-9957(2009)01-0001-07
鹿角海萝的繁殖生物学及室内培养的研究
张泽宇 1 , 韩余香 2 , 李献刚 1 , 佐藤阳一3 , 李晓丽 4
(1.大连水产学院 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辽宁 大连 116023;2.理研食品(大连)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620;
3.理研食品株式会社 ,日本仙台市 9858540;4.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03)
摘要:在鹿角海萝 Gloiopeltistenax藻体生育期内 , 观察了大连沿海鹿角海萝的自然生态及藻体生长过程;
在繁殖期内定期采集种藻进行孢子放散 , 测定了藻体生长 、 孢子放散量与水温的关系;使用培养皿 、 贝壳
等附着基采集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并在室内进行培养。结果表明:1)鹿角海萝在大连沿海的生育期为 10月
至翌年 7月 , 藻体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生长最快 , 此阶段水温为 6 ~ 9 ℃。 2)鹿角海萝的繁殖期为 4月
下旬至 6月下旬 (水温 6 ~ 12℃), 其中果孢子体在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 (水温 6 ~ 10 ℃)放散 , 放散高
峰为 5月上旬 , 最高放散量为 0.9×106个 /g;5月上旬至 6月下旬 (水温 9 ~ 12 ℃)四分孢子体开始放散 ,
高峰期为 6月上旬 , 最高放散量为 1.65×106个 /g。 3)四分孢子和果孢子附着后均可萌发形成盘状体 , 盘
状体直径达 250μm左右时形成直立枝 , 盘状体和直立枝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干露 2 h条件下 , 生长速度明
显快于对照组 , 直立枝经在室内培养成为鹿角海萝幼苗。
关键词:鹿角海萝;繁殖生物学;室内培养
中图分类号:S968.43 文献标志码:A
鹿角海萝 Gloiopeltistenax属于隐丝藻目 、 内枝
藻科 、 海萝属 ,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年生红藻 , 在
我国北起辽宁南至广东沿海都有分布 。藻体一般为
丛生 , 茎短 , 呈中空圆柱状 , 叉状分枝 , 长度为 3
~ 6cm, 最大长度可达 10cm以上 , 是当地重要的
海藻资源。鹿角海萝在中国利用已有千年的历史 。
因其藻胶含量较高 , 被作为浆料广泛应用在纺织和
印染工业 , 如广东著名的雄云纱就是用海萝胶浆丝
制成的 。广东 、 福建 、山东等省沿海地区居民自古
以来就有食用鹿角海萝的习惯 , 市场需求量和价格
逐年攀升。近年来 , 人们发现鹿角海萝中多糖含量
较高 , 因此将其作为健康食品的消费量急剧增大。
鹿角海萝自然生长在水质清洁的外海型海区 ,
一般在水深流大海区的高中潮带形成较大的藻场 。
近年来 , 由于近岸海区的污染和过量采收 , 导致其
资源量急剧下降 , 仅依靠采集自然资源已不能满足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因此 , 开展鹿角海萝人工育苗
和栽培技术研究已势在必行。
目前 , 国内有关鹿角海萝的室内培养和育苗的
研究尚未见报道 , 国外的报道多为鹿角海萝生态学
方面的研究 [ 1-3] 。在室内培养和幼苗培育方面 , 松
井敏夫[ 4]将鹿角海萝的孢子采集在培养皿内 , 在
室内培养成为盘状体;木下虎一郎[ 5]将海萝的果
孢子和四分孢子采集到尼龙绳上后 , 在海区的浮筏
上培育成幼苗 , 但有关室内培养方面的研究尚未见
报道 。
本研究中 , 作者观察了大连沿海鹿角海萝的自
然生态及藻体生长过程 , 在繁殖期内定期采集种藻
进行孢子放散 , 测定了孢子放散量与水温的关系 ,
采集果孢子和四分孢子进行室内培养 , 探讨了不同
附着基对孢子萌发 、盘状体形成和生长以及直立枝
形成的影响 , 研究孢子萌发和盘状体 、 直立枝生长
与定期干露的关系 , 并在 20 ℃水温条件下培育出
藻体长度约 1cm的鹿角海萝幼苗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用鹿角海萝采集于大连市凌水镇河口村的
大砣子岛上 , 藻体样本用海水洗净后带回实验室供
试验使用 。
收稿日期:2008-01-31
基金项目:国家 “十一五 ” 支撑计划项目资助 (2006BAD09A01)
作者简介:张泽宇 (1950-), 男 , 教授。 E-mail:zyz@dlfu.edu.cn
DOI :10.16535/j.cnki.dlhyxb.2009.01.018
1.2 方法
1.2.1 藻落的生长与水温变化 2006年 10月至
2007年 6月间 , 每月采集鹿角海萝 1次 , 分别测
定四分孢子体 、 配子体长度 , 共测定 50棵藻体 ,
取其平均值 。
1.2.2 孢子放散与水温变化 于 2006、 2007年鹿
角海萝繁殖期的 4— 6月间 , 每隔 10 d采集 1次种
藻 , 在室内将果孢子体 、 四分孢子体各称取 500 g
(湿重)分别移到长 0.6m、宽 0.5m、高 0.4m的
水槽中 , 在槽底的中间和四周放置数个培养皿 , 添
加过滤海水后微充气促进孢子放散。种藻每天上午
和下午各阴干 2 h, 每天检查 1次孢子的放散量并
更换培养皿 。孢子放散量为种藻培养 7 d中累计放
散孢子的总数 (以每 g种藻计算)。
1.2.3 干露对盘状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将四分孢
子 、果孢子采集在数个培养皿 (直径 9 cm)中 ,
待孢子萌发形成盘状体后 , 试验组每天上午和下午
将培养皿内的培养液倒掉后各干露 2 h, 对照组不
干露 , 每天全量更换 1次培养液。每 10 d测定 1
次盘状体直径 , 共测定 20个藻体 , 取其平均值 。
1.2.4 干露对直立枝生长的影响试验 取同时形
成直立枝的盘状体培养皿进行干露 , 干露时间 、方
法与盘状体相同。每 10 d测定 1次直立枝长度 ,
共测定 20个藻体 , 取其平均值 。
1.2.5 不同附着基对孢子萌发 、 盘状体形成 、生
长和直立枝形成的影响试验 分别用维尼纶绳
(36股捻绳 , 直径 3 mm)、 尼龙绳 (3股捻绳 , 直
径 3.5mm)、虾夷扇贝壳 (壳高 12cm)和培养皿
(直径 9 cm)作为附着基 。使用前将维尼纶绳和尼
龙绳缠绕在铁丝框架上制成边长 25cm的正方形苗
帘 , 虾夷扇贝壳 、苗帘和培养皿经高温灭菌后使
用 。
采集孢子时将附着基铺在水槽底部 , 采集方法
同 “1.2.2”。当观察到有四分孢子和果孢子放出
并附着在附着基后 , 将附着基移到另一个水槽内培
养 。孢子的萌发率在采孢子 2 d后测定 , 盘状体的
形成率 、成活率及直立枝的形成率每 10 d测定 1
次 , 共测定 20个藻体 , 取其平均值 。
孢子培养在恒温培养室内进行 , 培养温度为
20 ℃, 光源为日光灯 , 光照强度为 2 000lx, 光时
为 12 h/d。培养用水为自然海水 , 过滤后每 1 L海
水中添加 NaNO3 100mg、 NaH2PO4· 12H2O20 mg、
微量元素 PI溶液 [ 6] 1mL, 加热到 80℃, 冷却后使
用 。
2 结果
2.1 鹿角海萝的自然生长观察
鹿角海萝的生活史属于双相世代型中的同形世
代交替。四分孢子体呈中空管状 , 藻壁较薄 , 藻体
两端尖细 , 中间膨大 (图 1-A);雌 、 雄配子体
藻壁较厚 , 中实或中空 , 均为大型藻体并在自然海
区中同时出现 。雌配子体发育后表皮细胞形成果胞
(图 1-B), 雄配子体形成精子囊 (图 1-C), 果
胞受精后在藻体表面形成囊果成为果孢子体;四分
孢子体形成四分孢子囊 。进入繁殖期后 , 成熟藻体
放出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后死亡 , 完成其一年的生活
周期 。果孢子和四分孢子附着后萌发为盘状体并度
过夏天 , 当秋季水温下降后 , 盘状体上形成直立枝
并生长为幼苗 。大连沿海的鹿角海萝幼苗于每年
10月中旬在自然海区出现 。幼苗为两端尖细的中
空管状 , 呈黄褐色 , 簇生 , 盘状假根。一般盘状假
根上簇生 3 ~ 4棵幼苗 , 多的可达 5 ~ 6棵 , 在水深
流大的外海型海区中高潮带的岩礁上形成藻场。
从图 2可见 , 大连沿海的鹿角海萝有两个生长
适温期。一个适温期是 10月上旬至 12月下旬 (水
温 19 ~ 10 ℃), 藻体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 , 长度
达到 1.5 ~ 2.5cm, 管状藻体前端已生长出叉状分
枝 , 肉眼可辨藻体粗大的四分孢子体和藻体尖细的
配子体。进入冬季后 , 幼苗的生长速度减慢 , 藻体
因胶质含量增加而变厚 , 由黄褐色变为浅黄色 , 坚
挺的藻体度过冬季的低温期 。另一个适温期是在 2
月下旬至 5月上旬 , 水温回升至 3 ~ 9 ℃, 此期间
藻体生长很快 。 3月下旬 , 四分孢子体的藻体平均
长度为 5.2 cm, 雌 、 雄配子体为 3.8 cm;4月下
旬 , 四分孢子体的平均长度达到 6 cm, 少数藻体
超过 10cm, 雌 、 雄配子体的平均长度也达到 4.1
cm, 达到藻体生长的最大值并进入繁殖期;进入 5
月份后 , 随着果孢子 、 四分孢子的大量放散 , 雌 、
雄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自梢部开始溃烂 , 藻体长度
变短;6月下旬 , 雌 、 雄配子体的藻体长度仅剩 1
cm左右 , 四分孢子体的藻体长度也降至 3.4 cm;
7月上旬 , 大部分藻体已死亡流失。
生长在不同潮带的鹿角海萝其藻体大小有明显
差异 。一般生长在高潮带上的藻体普遍个体小 , 且
雌 、 雄配子体和四分孢子体个体间的差异不明显;
生长在中潮带的藻体个体较大 , 且四分孢子体明显
大于雌 、 雄配子体 , 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
2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第 24卷
3第 1期 张泽宇 ,等:鹿角海萝的繁殖生物学及室内培养的研究
图 2 藻体生长量与水温的变化
Fig.2 Relationshipbetweenlengthsofthalliandnatu-
ralwatertemperatureindifferentmonths
2.2 繁殖期及孢子放散
在大连沿海 , 鹿角海萝的繁殖期为 4月下旬至
6月下旬。此期间在自然海区中可见到四分孢子
体 、果孢子体和雄配子体混杂在一起而形成的较大
藻场 (图 1-D)。在藻场组成中 , 四分孢子体约
占 60%, 其余是生有囊果的果孢子体和雄配子体 ,
两者的数量比例大体为 1∶1。鹿角海萝的繁殖过程
为:4月上旬 , 果孢子体明显先成熟 , 藻体表面已
出现大量的囊果;4月中旬 , 囊果已明显地突出藻
体表面 , 呈馒头状 (图 1-E), 经切片观察 , 囊果
内的果孢子已经变圆 (图 1-F);4月下旬 , 经阴
干刺激便有果孢子放出 (图 1-G), 大量放散出
现在 5月中旬 , 6月上旬放散结束 。在 4月下旬 ,
四分孢子体藻体表面形成四分孢子囊 (图 1-H),
在 5月上旬经阴干刺激有四分孢子放出 (图 1 -
I), 6月上旬进入放散高峰期 , 6月下旬放散结束 。
从图 3可见:4月下旬水温为 8 ℃左右 , 果孢
子开始放散 , 4月 30日果孢子的放散量为 8.42×
10
4个 /g;5月 10日水温升至 9 ℃, 放散量增至
6.10×105个 /g;5月 20日水温为 10℃, 放散量为
9.10×105个 /g, 达到最大值;随后 , 放散量逐渐
降低 , 5月 30日为 6.22×105个 /g, 6月 10日降为
1.12×104个 /g。 4月下旬 , 有个别四分孢子放出;
5月 10日 , 四分孢子的放散量为 2.72 ×104个 /g;
5月 20日 , 四分孢子放散量增至 6.21 ×105个 /g;
放散高峰为 5月 30日至 6月 20日 , 最大放散量出
现在 6月 10日 , 为 1.65×106个 /g;随后 , 放散量
快速下降 , 6月 20日为 1.22×106个 /g, 6月 30日
放散量已降至 7.82×104个 /g。
图 3 孢子放散量与水温的变化
Fig.3 Relationshipbetweennumbersofreleasedspores
and naturalwater temperaturein different
months
2.3 干露对盘状体生长的影响
刚放出的孢子呈圆球形 , 直径为 23.7 ~ 28.9
μm, 平均为 25.8 μm, 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区分不
明显 , 细胞中央有一个半透明状细胞核 , 周边集中
多个略带黄褐色的浅红色色素体;4 ~ 5 h后 , 孢
子与基质表面接触并附着 , 在 20 ℃下培养 12 h
后 , 孢子与基质接触的底面积增大变为椭圆形;1
d后 , 细胞开始横向分裂 , 形成上下 2个细胞 , 然
后纵向分裂形成 4个细胞的细胞团;3 d后 , 细胞
团经过多次沿着附着基表面的纵横分裂后成为十余
个细胞的盘状体。随后 , 盘状体周边形成透明状分
裂膜 , 盘状体向周边进行放射状分裂 , 形成多细胞
盘状体 (图 1-J)。
从图 4可见:培养 30 d后 , 试验组盘状体的
直径达到 150μm, 对照组为 120 μm, 两组差异不
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60 d后), 两者生长差
异逐渐明显 , 试验组盘状体直径已达 630 μm, 明
显大于对照组 (360 μm)。
图 4 干露对盘状体生长的影响
Fig.4 Effectsofdryexposureongrowthofthecrusts
4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第 24卷
2.4 干露对直立枝生长的影响
干露对直立枝生长的影响如图 5所示 。直立枝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 定期干露试验组的生长速度
始终快于对照组 。培养 30 d后 , 试验组的直立枝
长度为 5.0mm, 对照组为 3.2 mm;培养 60 d后 ,
试验组的直立枝长度已经达到 7.2 mm, 明显优于
对照组 (4.7mm)。
图 5 干露对直立枝生长的影响
Fig.5 Effectsofairingongrowthoftheerectthali
在 20℃下培养 35d, 盘状体直径达 200μm左
右时 , 盘状体的形态也发生变化。盘状体在进行放
射状水平分裂增加盘状体面积的同时 , 又开始垂直
分裂 , 盘状体高度明显增加。显微镜下可见以盘状
体的中央为中心向上膨起 , 形成中央部呈鲜红色 、
边缘颜色较浅的馒头状盘状体 。当盘状体的直径达
到 250μm时 , 显微镜下可见盘状体中央部出现一
个或数个暗红色斑点 , 经向外延伸后在盘状体表面
形成突起 (图 1-K), 生长后成为直立枝。
刚形成的直立枝呈圆柱形棒状 , 藻体前端尖
细 , 显微镜下可见藻体表面细胞为椭圆形 , 细胞内
含有一个盘状色素体 , 藻体为暗红色 , 前端尖细处
呈浅红色 , 顶端细胞内色素体少呈半透明状 。培养
1个月后 , 可见藻体中部逐渐膨起 , 成为中间膨
大 、 两端尖细状 , 当藻体长度达到 3 ~ 4 mm时 ,
藻体前端产生叉状分枝;培养 2个月后 , 直立枝的
长度达到 6 mm左右 , 藻体已产生多个分枝;培养
3个月后 , 藻体的长度已达到 1 cm以上 , 成为鹿
角海萝幼苗 (图 1-L)。
2.5 不同附着基对孢子萌发 、 盘状体形成 、 生长
及直立枝形成的影响
从表 1可见:鹿角海萝的四分孢子和果孢子在
4种附着基上都能够附着 , 虾夷扇贝壳和培养皿的
附着率略高于维尼纶绳和尼龙绳;不同附着基对孢
子萌发有明显的影响 ,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 维尼
纶绳和尼龙绳上孢子的萌发率仅为 70%左右 , 且
两者差异不明显 , 明显低于虾夷扇贝壳 (95%)
和培养皿 (93%)。
不同附着基对盘状体形成率和存活率影响较
大。培养 10 d后 , 虾夷扇贝壳和培养皿内盘状体
形成率分别达到 85%和 90%, 而维尼纶绳和尼龙
绳上盘状体的形成率只有 27%和 30%, 没有形成
盘状体的细胞团在培养中陆续死亡。生长在虾夷扇
贝壳和培养皿内的盘状体能够很好地存活和生长 ,
培养 30d后 , 其成活率分别达到 75%和 78%, 且
盘状体生长状态良好 , 藻体平均直径均达到 100
μm以上;而生长在维尼纶绳和尼龙绳上盘状体的
成活率仅为 5%和 3%。另外 , 培养中还发现 , 生
长在虾夷扇贝壳上的盘状体不形成直立枝。在盘状
体直径达到 250 μm以上 , 培养皿内盘状体开始形
成直立枝时 , 虾夷扇贝壳上的盘状体仍处于生长状
态。培养 60d后 , 盘状体的直径已达到 2 mm左
右 , 此时培养皿内的盘状体已经大量形成直立枝 ,
而虾夷扇贝壳上的盘状体仍然没有直立枝形成。
表 1 不同附着基对孢子萌发率 、 盘状体形成率 、 存活率及直立枝形成率的影响
Tab.1 Effectsofsubstrataontherateofsporesgermination, formationandsurvivalofcrusts, andformation
oferectthali
附着基
substrata
孢子附着率 /%
setlement
孢子萌发率 /%
germinationofspores
盘状体形成率 /%
(培养 10d后)
crustformation
盘状体存活率 /%
(培养 30d后)
crustsurvival
直立枝形成率 /%
formationoferectthali
维尼纶绳 83.0±3.0 72.5±2.1 27.0±1.1 5.0±0.5 0
尼龙绳 88.5±2.1 70.0±1.9 30.0±1.7 3.0±0.7 0
扇贝壳 94.0±3.2 95.0±2.8 85.0±2.3 75.0±1.1 0
培养皿 97.5±1.5 93.0±2.0 90.0±2.4 78.0±2.0 60.5±1.5
5第 1期 张泽宇 ,等:鹿角海萝的繁殖生物学及室内培养的研究
3 讨论
3.1 孢子萌发与盘状体培养
关于鹿角海萝果孢子 、 四分孢子的放散和萌
发 , 松井敏夫 [ 4] 报道了对种藻定期干露刺激能促
进四分孢子 、果孢子放散 , 并认为果孢子 、四分孢
子形态差别不明显 , 果孢子略大于四分孢子 , 且孢
子附着后均能萌发形成盘状体 。关于鹿角海萝的室
内培养 , 松井敏夫[ 4] 、 船野隆 [ 7]认为 , 鹿角海萝
在自然海区主要分布在高潮带 , 因生育环境的特殊
性 , 在室内培养中盘状体的死亡率较高 , 且随着盘
状体的增大其死亡率逐渐降低 , 并认为在室内培育
和育苗生产中采集四分孢子和果孢子的密度要大 ,
以免在后续培养中盘状体死亡率过高导致幼苗密度
不足。
本试验中 , 采集的四分孢子和果胞子在室内培
养中均获得较高的萌发率和盘状体形成率 , 与松井
敏夫[ 4]的报道基本相同。但在培养中也同样出现
盘状体死亡的现象 , 而且不同批次采集的孢子所形
成的盘状体死亡率差异较大。有的批次中采集的四
分孢子和果孢子萌发所形成的盘状体成活率较高 ,
且在继续培养中盘状体生长状态良好 , 进而形成直
立枝并生长成为鹿角海萝幼苗;而有的批次中采集
的孢子虽然能够萌发并形成盘状体 , 但形成的时间
较长 , 所形成的盘状体在一周内死亡;有的批次中
采集的孢子能够很好地萌发 , 所形成的盘状体也能
正常地生长 , 但在培养中始终存在盘状体陆续死亡
的问题 。迄今为止 , 尚未有室内培养鹿角海萝成功
的报道 , 因此 ,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目前还不清
楚 , 但很可能与四分孢子和果孢子的质量有关 。本
研究中采集的孢子使用的种藻在室内培养约一周左
右 , 由于室内水温 、 水流及干露等培养条件与自然
海区差异较大 , 是否因为培养环境的变化导致四分
孢子和果孢子质量降低 ,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干露
关于定期干露对潮间带藻类生长发育的影响 ,
三浦昭雄[ 8]报道了定期干露可促进紫菜叶状体生
长并能提高产品质量;船野隆 [ 7]报道了鹿角海萝
果孢子耐干露能力要强于四分孢子 。新崎盛
敏 [ 9-10]认为 , 鹿角海萝在潮间带放散孢子 , 但只
有处于中高潮带的孢子能够萌发形成盘状体 , 干露
是孢子萌发和盘状体生长的必要条件;而木下虎一
郎等[ 5]则认为 , 鹿角海萝的孢子在中低潮带也能
萌发并形成盘状体和直立枝 , 但因中低潮带藤壶 、
笠贝等敌害生物较多 , 动物的蚕食影响大于干露的
影响 。
本研究结果表明 , 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干露 2
h的条件下 , 四分孢子和果孢子能够很好地萌发和
形成盘状体 , 定期干露对孢子的萌发率和盘状体形
成时间影响不明显 。但定期干露对盘状体和直立枝
生长有明显影响 ,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 定期干露盘
状体和直立枝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盘状体
在直径达到 250 μm左右时开始形成直立枝 , 同期
采集的孢子 , 定期干露组要比对照组提前形成直立
枝达 10 d以上。通过观察发现 , 定期干露的藻体
表面洁净 , 呈鲜艳的浅红色 , 盘状体细胞排列整
齐 , 分裂膜较宽;直立枝顶端尖细呈透明状 , 生长
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 , 表明定期干露可以有效促进
鹿角海萝盘状体和直立枝的生长 。目前 , 有关定期
干露有利于盘状体 、 直立枝生长的机理尚不清楚。
鹿角海萝自然分布在中高潮带 , 因对潮汐的长期适
应 , 定期干露是否更有利于藻体生长尚需进一步研
究。但定期干露有效地抑制了杂藻繁衍 , 培养皿内
硅藻 、蓝藻等杂藻生物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 培养条
件的改善可能也是促进盘状体 、 直立枝生长的重要
原因之一 。
3.3 附着基的选择
附着基是海藻孢子附着和藻体固着生长的基
质 , 不同类型的孢子适宜附着和生长的附着基也不
同。目前在紫菜 、 蜈蚣藻 、 角叉菜和鸡冠菜等经济
红藻类室内培养和人工育苗中 , 将贝壳 、 尼龙绳 、
棕绳 、维尼纶绳等作为采集四分孢子和果孢子的附
着基已有许多报道 [ 11] 。本研究中 , 使用尼龙绳 、
维尼纶绳和扇贝贝壳作为附着基采集鹿角海萝果孢
子和四分孢子并进行室内培养 , 结果表明 , 鹿角海
萝孢子附着时对附着基的选择不严格 , 在尼龙绳 、
维尼纶绳和贝壳上均能很好地附着 , 但孢子萌发 、
盘状体生长及直立枝形成对附着基有严格的要求。
培养中发现 , 同一批采集的果孢子和四分孢子在贝
壳和培养皿上能够很好的萌发形成盘状体 , 但附着
在尼龙绳和维尼纶绳上的四分孢子和果孢子萌发率
降低 , 萌发所形成的细胞团只有少部分能形成盘状
体 , 且盘状体生长缓慢 , 在后续的培养中陆续死
亡。这表明 , 鹿角海萝四分孢子和果孢子的萌发 、
盘状体形成和生长需要硬质的附着基条件。鹿角海
萝的盘状体在贝壳和培养皿上均能生长 , 且两者生
长的差异不明显 , 但生长在贝壳上的盘状体基本不
6 大 连 水 产 学 院 学 报 第 24卷
形成直立枝 。当生长在培养皿内的盘状体直径达到
250μm以上 , 盘状体表面开始大量形成直立枝时 ,
贝壳上的盘状体仍在沿着贝壳表面进行放射状细胞
分裂 , 盘状体几乎不隆起 , 即使盘状体直径达到 2
mm以上也没有直立枝形成。生长在贝壳上的盘状
体不形成直立枝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 但鹿角海萝
的这种特性为其产业化应用带来了困难 , 因此 , 从
产业发展角度考虑 , 开展鹿角海萝适宜附着基的研
究势在必行 。
参考文献:
[ 1] 夏邦美.中国海藻志:第 2卷 ,红藻门 ,第 3册 ,隐丝藻目 [ 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04:50-53.
[ 2] 钱树本 ,刘东艳 ,孙军.海藻学 [ 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
社 , 2005:119-121.
[ 3] 李伟新 , 朱仲嘉 , 刘凤贤.海藻学概论 [ M] .上海:上海科学技
术出版社 , 1982:49-52.
[ 4] 松井敏夫.マフノリおよびフクロフノリの胞子放出と発生
に関する研究 [ R] .水産大 校研究業績第 570吖 , 1969:89-
231.
[ 5] 木下虎一郎 ,渋谷三五郎.フクロフノリの発生に関する試
験.第 2报:発生初期に必要なる干出時間の程度 [ J] .北海道
水產試験場时業旬報 , 1937, 368:233-235.
[ 6] 西澤一俊 ,千原光雄.藻类研究法 [ M] .東京:共立出版株式仝
社 , 1979:281-293.
[ 7] 船野隆.フクロフノリの発生について[ J] .藻類 , 1967, 15:68
-75.
[ 8] 三浦昭雄.食用藻类の栽培 [ M].東京: 星社厚生阁 , 1992:
35-87.
[ 9] 新崎盛敏.伊勢三河渲産フクロフノリの生態 の研究(1)
[ J] .日本水産 仝誌 , 1984, 13:164-166.
[ 10] 新崎盛敏.:伊勢三河渲産フクロフノリの生態 の研究(2)
[ J] .日本水産 仝誌 , 1984, 14:207-210.
[ 11] 德田廣 ,大野正夫 ,小河久郎.海藻資源養殖 [ M] .東京:绿
書房 , 1987:159-178.
Reproductivebiologyandindoorcultivationofsea
weedGloiopeltistenax
ZHANGZe-yu1 , HANYu-xiang2 , LIXian-gang1 , SATOYoichi3 , LIXiao-li4
(1.KeyLaboratoryofMariculture, AgricultureMinistry, PeoplesRepublicofChina, DalianFisheriesUniversity, Dalian116023, China;2.Riken
Food(Dalian)Co., Ltd, Dalian116620, China;3.RikenFoodCo., Ltd, Sendai985-8540, Japan;4.KeyLaboratoryofMariculture, Ministry
ofEducation, OceanUniversityofChina, Qingdao266003, China)
Abstract:NaturalecologyandgrowthofseaweedGloiopeltistenaxwereobservedincoastalDalian.Development
ofthetetrasporophytesandgametophytesandreleaseoftetrasporesandcarposporesontosubstratasuchasPetridi-
shesandshelswerestudiedunderdiferentwatertemperatureinanindoorcultureinDalian.Theresultsshowed
thatthefrondswerefoundinOctoberandvanishedinJulyofthenextyear, themaximumlengthbeingobserved
duringthelasttendaysofAprilat6 ℃ andthefirst-tendaysofMayat9 ℃.Thereproductiveperiodofthe
carposporophytesandtetrasporophyteswaslastfromearlyAprilat6℃tomid-Juneat12 ℃, andthecarposporo-
phyteswerereleasedfromlateAprilat6 ℃ tomid-Mayat10 ℃, withthepeakperiodat0.9×106 cels/gin
earlyMay.ThetetrasporophyteswerereleasedfromearlyMayat9 ℃tomid-Juneat12℃, withthepeakat1.
65×106 cels/gatlateMay.Bothcarposporesandtetrasporeswereatachedtothesubstrata, andthereaftergave
risetocrustswhichdevelopedintoerectthaliwithabout250 μmindiameter.Thecrustsanderectthaliexposed
totheairfortwohoursinthemorningandafternoonexhibitedbetergrowththanthoseinnormalculture.Thegerm-
lingsoftheseaweedhadbeenobtainedfromerectthaligeneratedfromthecrustsintheindoorculture.
Keywords:Gloiopeltistenax;indoorculture;reproductivebiology
7第 1期 张泽宇 ,等:鹿角海萝的繁殖生物学及室内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