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1006-1126 (2003)03-0138-02
马占相思白粉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本文中病原体的有关数据由广西农业大学病理研究室测定提供。
刘运华1 , 陈振宁1 , 冯娇银1 , 任文斌2 , 黄乃秀2
(1.广西高峰林场 , 南宁 530001;2.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 南宁 530001)
摘 要:马占相思白粉病 (Oidium sp.)主要危害苗圃及 1、 2 年生的幼林 , 引起受害植株叶片褪绿 , 变黄 , 嫩
梢卷缩弯曲 , 植株生长受到影响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当地气候 、 种植品种 、 温 、 湿度及林木生长状况关系密
切。通过营林技术 , 加强抚育管理以及苗圃 、 幼林期病害发生初期化学防治等配套措施 , 可以有效控制白粉病
的发生。
关键词:马占相思;白粉病;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B
马占相思属含羞草科金合欢属 , 是广西近年来
大力发展的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树种 。马占相思树白
粉病 (Oidium sp.)是近年来随着纯林面积的不
断扩大 , 出现在苗圃和 1 、 2 年生幼林中危害的主
要病害。该病害引起受害植株叶片褪绿 、变黄 , 嫩
梢受害卷缩 、弯曲 , 节间缩短 , 植株生长受到严重
影响 。为了弄清马占相思白粉病的发生特点及其发
生发展规律 , 指导生产采取防治措施 , 近三年来我
们在野外及实验基地开展了一些观察试验和防治应
用研究工作 , 马占相思白粉病的防治重点放在苗圃
及 1 、 2年时期的幼林。
1 危害及症状特征
马占相思白粉病主要危害苗圃的苗木和 1 、 2
年生幼林 , 在危害高峰期的 2 ~ 5 月份 , 受害严重
的林分 , 受害株率常达 95%以上。病菌首先侵入
受害植株梢部淡绿色的嫩叶及幼芽 , 侵染初期在叶
片上产生半透明的斑点。一般病菌侵入后 3天表现
出症状 , 7 天后即开始产生无性孢子 (即白粉),
植株感病后叶片褪绿或黄化 , 卷曲或皱缩 , 严重时
叶片畸形 , 质地变硬 、变脆 , 失去光泽;嫩梢感病
时 , 梢部扭曲 , 生长停滞甚至变成丛生状 , 有时产
生枯叶和枯梢。病害发生后期 , 病叶常沿叶脉留下
黄褐色的花斑 , 叶尖 、叶缘枯死 , 病叶不脱落。流
行时严重影响苗木和幼林的生长。
2 病原菌及发生规律
2.1 病原
引起马占相思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 ,
丝胞纲 , 丛梗孢目 , 丛梗孢科 , 粉孢属 (Oidium
sp.)。马占相思的白粉病菌与大叶相思等的白粉病
菌可能不是同一个种。经研究 , 寄生在马占相思上
的白粉病菌很少发现有性阶段 , 其有性阶段属于子
囊菌亚门 , 白粉菌目 , 白粉菌科 , 白粉菌属
(Erysiphe Heduo.f.ex Fr.)。无性阶段分生孢子梗
单生直立 , 基部多有分隔 , 不分枝 , 多从表皮长
出 , 少有从气孔长出 , 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均为
无色 。分生孢子单孢顶生 , 卵形或长椭圆形 , 全壁
型 , 表面不光滑 , 有鱼鳞式的花纹 。分生孢子大
小:长椭圆形分生孢子 , 长 31.25 ~ 43.75μm , 宽
16.25 ~ 19.00 μm , 平均长×宽 37.51 μm ×19.25
μm;卵形分生孢子长 7.50 ~ 11.25μm , 宽 4.37 ~
6.25μm , 平均长×宽 9.37μm×5.63μm;分生孢
子梗长柱形 , 长56.25 ~ 93.75μm , 宽 6.25 ~ 8.75
μm , 平均长×宽 73.12 μm ×7.94 μm 。分生孢子
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0 ~ 30℃, 最适相对湿度为
60%~ 70%, 在 60%~ 90%的相对湿度下萌发良
好 , 分生孢子湿度过大或在水中即膨胀死亡。分生
孢子萌发时从顶端萌发 , 产生的芽管顶端钝圆 , 吸
器囊状。
2.2 病原菌的侵染循环
白粉菌属于典型的活性寄生 , 即菌丝体只能在
活的寄主组织内存活 , 无法用培养基培养 。病菌以
菌丝体在病枝叶越冬 , 形成来春新的主要侵染源 ,
3 ~ 12月份靠在叶片表面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
第 32 卷 第 3 期
2003 年 9 月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
Vol.32 No.3
Sep.2003
流及风雨传播进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附到植物叶
子表面后在合适的温 、湿度下萌发 , 萌发产生芽管
可直接侵染或从气孔侵入 , 侵入后形成的菌丝体在
寄主细胞间蔓延并产生囊状吸器 , 侵入到细胞内汲
取养料。一般侵入 3天后就表现出症状 , 即开始产
生黄斑 , 一个星期后即可产生分生孢子 (白粉)进
行重复侵染。分生孢子耐旱力强 , 在 30%~ 40%
的相对湿度下仍可萌发 , 可在植物表面存活 , 也可
在土壤度过不良环境 。入冬后产生的有性阶段 , 子
囊壳 、子囊及子囊孢子均可腐生 , 可通过气流传播
侵染寄主 。
2.3 病害的周年发生情况
经过在高峰林场长客分场及广西林科院试验基
地的观察 , 马占相思白粉病全年均可发生。一般从
11月至翌年 6月前是白粉病的盛发期 。在适宜发
病的林分发病率达 90%以上 , 因为这段时间正值
温 、湿度较适宜病害发病的时期 。进入 7 ~ 10月
份 , 温度升高较快 , 降雨天数较少及降雨量偏少 ,
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 , 因而发病较轻 。
2.4 病害发生与品种之间的关系
白粉病的发生严重程度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
同。通过室内接种试验 (各 1 000 株)表明 , 厚荚
相思 、卷荚相思 、杂交相思 、 马占相思的抵抗力依
次减弱 , 其中厚荚相思接种感病率为 1.5%, 抵抗
力最强 , 卷荚相思为 3.3%, 杂交相思为 58.6%,
马占相思为 93.2%。可见 , 厚荚相思对白粉病的
侵染抵抗力最强 , 不易发病 , 而马占相思的抵抗力
最弱 , 最易发病 。抗病力的强弱与不同品种的叶片
结构有关 , 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2.5 病害发生与温 、湿度的关系
根据白粉病周年发生的情况及对病原菌体的研
究结果来看 , 病原菌的适温范围比较广泛 (15 ~
30℃), 对空气相对湿度也不苛求 (30%~ 90%)。
在月平均气温最低的 1 ~ 2 月份白粉病常可发生并
流行 。进入 7 ~ 10月份 , 月平均气温在 28℃以上 ,
降雨量及降雨天数相对偏少 , 这段时间病害发生一
般较轻。室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 , 在较高的温度条
件下 , 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 , 潜育期较短 (2 ~ 3
天), 但病害发展速度较慢 , 病斑上产生的孢子
(白粉)亦较少 。而在较凉爽的温度条件下 , 虽然
病菌的潜育期稍长一些 (3 ~ 5天), 但有利于病原
菌的生长发育 , 病害发展较快 , 产孢量也较多。
由于分生孢子在过高的湿度或水中萌发不好 ,
因此 , 降雨量和降雨日数过多的月份 , 林间相对湿
度在 85%以上 , 则病害发生较少。因为过高的湿
度和降水 , 一方面影响分生孢子的传播和萌发 , 另
一方面 , 降水也可冲刷叶面的病菌分生孢子 , 减少
了病菌数量 , 从而也减轻了病害的发生。
2.6 病害发生与叶片生理年龄及林木生产情况的
关系
通过观察及试验基地的接种试验研究 , 白粉病
主要危害幼嫩叶片 , 30 日以内的幼龄嫩叶接种发
病率较高 , 达 89%以上 , 而 30 日以后 , 叶片转
绿 , 角质层变厚 , 抵抗白粉病菌入侵的能力增强 ,
发病率降低 , 接种发病率在 30%~ 40%之间 。研
究表明 , 病菌容易侵入角质层厚度在 3 ~ 4.5 μm
以下的嫩叶 , 而浓绿色的老叶角质层厚度在 4.5
μm以上 , 病菌则很难侵入 。因此 , 可以看出 , 任
何能使植株叶片尽快转绿 , 增加角质层厚度的营林
措施 , 均可提高植株对白粉病的抵抗力。
白粉病主要危害 1 ~ 2年生 、 生长衰弱的林木 ,
林木年龄越小 , 生长越弱 , 其上的幼嫩叶就越多 ,
提供给病菌入侵的机会就越多 , 因而更易发病 。进
入 2年龄以后 , 植株老叶增多 , 因而病害的发生相
对变得减轻。
此外 , 白粉病的发生与林地状况有一定的关
系。在种植过密 、 条件阴湿的情况下林地内发病就
严重 , 往往这种阴湿的立地条件就成为林地的发病
中心 , 并由此向四周发展。因此 , 防治时就应该对
这些发病中心进行重点防治 , 治点保面 , 防止病害
传播蔓延 。
3 防治技术措施
通过三年来的研究和在生产上防治应用 , 较好
地防治马占相思白粉病 , 应采取营林技术措施和化
学防治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3.1 营林技术措施
3.1.1 选择对白粉病抗性较强的品种造林
根据研究 , 厚荚相思 、卷荚相思 、 杂交相思 、
马占相思对白粉病的抵抗力依次减弱 , 因此 , 可根
据营林对品种和产量的要求 , 结合不同品种间的抗
性差异 , 选择合适的种苗造林。
3.1.2 培育良种壮苗 , 提高苗木抗性
在苗木上山前用根瘤菌优势种和抗性物质进行
营养杯处理 , 促进苗木快速生长 , 提高苗木抵抗力
3.1.3 对新造林地进行调查 , 控制发病中心 , 治
点保面
由于白粉病主要危害 1年生的幼林 , 因此在 1
年龄幼林内进行全面调查 , 重点调查潮湿低凹的利
于病害发生的地块 , 发现病害 , 即用白粉停 2 、 3
号 (主要成分为粉锈宁的复配杀菌剂)500 ~ 600
倍进行处理 , 以防其向四周扩散 (下转第 144页)
139第 3 期 刘运华 , 陈振宁 , 冯娇银 , 等:马占相思白粉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4.2.2 用溴氰菊脂防治
1997 ~ 2000 年试用溴氰菊脂进行防治试验 。
用钢针沿着新排粪孔打通虫道 , 然后用注射器把
2.5%敌杀死乳油 500倍稀释液 , 按每虫道注入 5
mL , 每次施药 50根有虫树枝 , 施药 5天后 , 剖开
树枝检查 。经过 4年施药试验 , 害虫平均死亡率为
83.5%(见表 4)。
表 4 用溴氰菊脂防治的害虫死亡率
施药时间 检查时间 施药树枝数 活虫条数 死虫条数 死亡率 (%)
1997-11-24 11 月 29日 50 8 42 84.0
1997-10-29 11 月 4 日 50 10 40 80.0
1999-11-21 11 月 26日 50 9 41 82.0
2000-11-10 11 月 15日 50 6 44 88.0
平均 200 33 167 83.5
5 小结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发现 , 修剪办法简单易行有
效 , 只要掌握好适当的修剪时间 , 即在卵期和初龄
幼虫期 , 结合植株整形修剪可一举二得 , 防治率最
高可达 100%。使用药物防治 , 杀虫迅速 , 可达到
一定的防治效果 , 但因桔光绿天牛为蛀食性害虫 ,
隐蔽性强 , 再加上九里香树冠矮小 , 树枝稠密 , 无
法使用常规的防治方法 , 用注射的办法 , 操作困
难 , 耗工费时 , 容易遗漏 , 防治不彻底。为了避免
桔光绿天牛害发生 , 最好是把好林木植物检疫关 ,
加强苗木检验 , 禁用带虫的苗木造林 , 不要在九里
香种植区内及其附近种植柑桔类的果树。
参考文献
[ 1] 南方林.果树病虫害防治各论 [ M] .北京:农业出版
社 , 1992.
(上接第 139页) 蔓延 , 达到治点保面的目的。
3.1.4 加强施肥抚育管理 , 促进林木快速生长 ,
提高抗病力
苗木衰弱 , 叶色淡绿 , 幼嫩叶数量多 , 则易导
致白粉病发生。在苗木定植后 , 要及时进行施肥抚
育管理 , 多施磷钾肥 , 促进林木快速生长 , 提高植
株的抗病力。
3.2 化学防治技术措施
对于白粉病的防治 , 不少人曾使用多菌灵 、 三
唑酮 、硫磺胶 、 粉霜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 但实际防
治效果不甚理想 , 且大田防治操作困难 。我们发现
综合使用白粉停 1 、 2 、 3号 , 结合白粉病的发生特
点 , 在生产上可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 。首先 ,
育苗时苗圃土壤拌药 , 用白粉停 1号药剂进行土壤
处理 , 每 1 000 kg 表土拌白粉停 1号可湿性粉剂 1
~ 1.5 kg , 充分拌匀后装杯育苗 , 预防苗木感病受
害 , 可较好地预防白粉病的发生 , 有效期达 2个月
以上 。其次 , 在白粉病发病初期 , 使用白粉停 2号
500 ~ 600倍喷雾 , 每 15天喷 1次 , 一般喷 2次即
可控制白粉病的蔓延。最后 , 在苗木上山前使用内
吸作用强的白粉停 3号药剂 500 ~ 600倍液喷洒苗
木叶面 , 可以消灭寄存在叶片组织内的菌丝体 , 防
止苗木带病上山形成新的主要侵染来源 , 可有效控
制病害的发生发展 。
144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3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