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深海沉积物中龙须菜降解菌群的筛选与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全 文 :第 35 卷 第 2 期 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 Vol. 35,No. 2
2016 年 5 月 Journal of Applied Oceanography May,2016
深海沉积物中龙须菜降解菌群的筛选与
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丁志新1,陈兴麟2,周治东3,金 敏2,曾润颖2,4
收稿日期:2015-05-07
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1505026) ;厦门南方海洋中心资助项目(13GZP003NF09)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资助项目
(2012Y0071)
作者简介:丁志新(1984 ~) ,硕士研究生;E-mail:154389918 @ qq. com
通讯作者:曾润颖(1972 ~) ,男,研究员;E-mail:zeng@ tio. org. cn
(1.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2.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省部
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 厦门 361005;3. 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5;
4. 南海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东 广州 510300)
摘要:以龙须菜为唯一的营养源对深海沉积物进行富集和筛选,获得一个可降解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产生还原性寡糖的菌群.通过
16S rRNA序列及 16S rRNA-RFLP分析对该菌群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解菌群
中的细菌组成主要为弧菌属(Vibrio,8 株)、火色杆菌属(Flammeovirga,7 株)和希瓦氏菌属(She-
wanella,5 株) ,其中希瓦氏菌属和火色杆菌属的细菌在菌群中的丰度较高.采用龙须菜为唯一营养
源的筛选培养基对菌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获得 4 株具有琼胶酶活力的细菌,包括 2 株火色杆菌属
和 2 株希瓦氏菌属细菌.培养和未培养的结果均表明火色杆菌和希瓦氏菌这 2 个属为所研究的深
海沉积物主要的龙须菜降解菌.对原始降解菌群和所分离的关键菌株进行了龙须菜酶解产糖能力
的比较,结果发现菌群中的弧菌属菌株虽然自身没有酶解龙须菜的能力,但可能可以协助关键菌
株,提高菌群对龙须菜的降解效率.因此本研究中所获得的菌群和菌株有望在琼胶寡糖的绿色生产
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深海;龙须菜;降解;菌群;多样性;火色杆菌;希瓦氏菌
DOI:10. 3969 /J. ISSN. 2095-4972. 2016. 02. 001
中图分类号:P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972 (2016)02-0151-06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又名江蓠、鹿
角菜、凤菜等,是红藻门江蓠属(Gracilaria)海藻的
典型代表,是产琼胶的优良种,亦用作鲍鱼饵料或者
加工成海洋蔬菜等,它富含多糖,含量可达到其干重
的 30%左右.目前龙须菜主要用于生产琼脂,而近
年来利用海藻多糖水解酶酶解海藻琼脂产生的琼脂
寡糖分子量更小,应用更广泛,经济价值更高,引起
了人们研究的兴趣[1-3]. 海藻寡糖的抗肿瘤、抗病
毒、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4]和抑菌[5]、清除羟基自
由基[6]的生物活性正在被用于医药食品农业等诸
多领域,发展前景巨大. 有研究表明,琼胶低聚糖的
生理活性功能与其还原端结构密切相关[7].
虽然琼胶寡糖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日用化
工、生物工程等许多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但琼胶寡
糖至今还没有进行产业化的生产,其中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是未能找到大规模有效降解琼脂的途径,因
此分离出更多的高产琼胶酶的菌株用于工业生产,
大力开发琼胶寡糖的活性功能,成为今后海藻深加
工及琼脂工业重点努力的方向[8-10].
本研究通过对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泥样中的微
生物进行富集筛选,寻找高效降解龙须菜多糖(或
降解酶高产)的菌群和菌株,为龙须菜多糖的高值
化利用和寡糖应用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样品采集与处理
于 2007 年 7 月搭载大洋 1 号 DY-115-19 航次
·152· 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 35 卷
第五、六航段,采集位于西太平洋“暖池”区(具体
经纬度为 21°53″08N,160°41″24E;19°30″30N,
157°24″31E)的深海沉积物泥样. 采用多管采样
器采集 10 g泥样,并接入 30 cm3 富集培养基中进
行 50 d的富集培养.
1. 2 培养基
本研究中采用的培养基配方如下:
富集培养基:1. 0%龙须菜粉末(质量占比,下
同) ,原位海水,121℃高温高压灭菌.
酶解培养基:酵母膏 0. 2%,另外根据实验需
要添加 1. 0%的酶解底物,包括龙须菜、紫菜、海
带、麒麟菜,用陈海水配制,pH 值 7. 0,121℃高温
高压灭菌.
筛选培养基:龙须菜 1. 0%,酵母膏 0. 2%,琼脂
1. 5%,陈海水,pH值 7. 0,121℃高温高压灭菌.
1. 3 16S rRNA扩增和 RFLP分析
取 500 mm3 富集后的深海沉积物样品均匀涂
布于筛选培养基平板上,20℃下培养 3 ~ 5 d,挑取在
培养基上产生明显凹陷圈的原始降解菌群,悬浮于
无菌水中,并用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该菌群
的总 DNA. 然后以获得的菌群总 DNA 为模板进行
16S rRNA 基因的扩增,扩增所用引物为 27F:5-
AGAGTTTGATCCTGGCTCAG-3 和 1492R:5-GGT-
TACCTTGTTACGACTT-3[11-12].
1. 4 关键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将富集筛选得到的原始降解菌群重悬于无菌海
水中,并按不同稀释梯度均匀涂布于筛选培养基平
板上,于 20℃中培养,待菌落长出后,挑取在培养基
上产生明显凹陷圈的单菌落进行保种和 16S rRNA
序列分析.
1. 5 海藻降解试验
将原始降解菌群或分离的关键菌株分别接入用
不同海藻[龙须菜、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海带
(Laminaria japonica)或麒麟菜(Eucheuma serra) ]配
制的酶解培养基中,25℃、200 r /min 条件下震荡培
养,测定不同时间段还原糖的产生量,检验菌群或菌
株对海藻的降解能力.还原性寡糖含量采用 DNS 法
[13]来测定.
1. 6 薄层色谱分析
将龙须菜降解上清和琼胶寡糖标准品分别点样
于薄层层析硅胶板上,将硅胶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
展层,展层剂为正丁醇 ∶ 冰乙酸 ∶ 水 = 1 ∶ 2 ∶ 1
(V∶ V∶ V) ,待展层结束后将硅胶板置于通风厨中干
燥,而后用硫酸-乙醇(1∶ 9,V∶ V)均匀喷洒于硅胶板
上,并放入 90℃烘箱中进行显色.
2 结果和讨论
2. 1 龙须菜降解菌群富集筛选和降解效果分析
从西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采集泥样样品,并以
龙须菜为唯一的营养源对该样品进行富集. 富集后
的深海沉积物样品经梯度稀释后,均匀涂布于筛选
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培养和筛选. 结果显示其中一个
菌群能够液化并降解琼脂,在培养基上形成明显的
凹陷圈.挑取该菌群分别接入用不同海藻(龙须菜、
紫菜、海带和麒麟菜)配制的酶解培养基中进行海
藻降解效果分析.如图 1 所示,该菌群能够降解龙须
菜、紫菜和海带产生还原性寡糖,但无法降解麒麟
菜.由于龙须菜和紫菜属于红藻,降解后产物为琼
胶;海带属于褐藻,降解后产物为褐藻酸,因此推测
该菌群所产生的主要降解酶为琼胶酶和褐藻酸酶.
图 1 深海沉积物富集菌群降解海藻的效果分析
Fig. 1 Degradation of alga by enriched bacterial flora
from deep-sea sediments
2. 2 降解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通过提取降解菌群总 DNA 作为模板扩增
16S rRNA,并通过 RFLP和 16S rRNA序列分析来研
究该菌群的细菌多样性.根据 RFLP和 16S rRNA序
列分析结果,我们一共获得 21 种 16S rRNA基因型,
将获得的基因型序列提交 NCBI 数据库比对,整理
与它们同源性较高的细菌 16S rRNA 序列进行遗传
距离计算,并根据遗传距离计算结果绘制系统发育
树(图 2).
结果表明,降解菌群中的细菌组成主要为弧菌
属(Vibrio,8 株)、火色杆菌属(Flammeovirga,7 株)
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5 株) ,其中希瓦氏菌属
和火色杆菌属的细菌在菌群中的丰度较高. 降解菌
群中丰度最高的 2 株细菌为 H11 菌株和 H1 菌株,
它们占菌群总丰度 75% 左右,其中 H11 菌株与
2 期 丁志新,等:深海沉积物中龙须菜降解菌群的筛选与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153·
Flammeovirga yaeyamensis 同源性最高,达 97. 73%,
命名为 Flammeovirga sp. wpaga001,菌株 H1 与 She-
wanella pacifica KMM3597 同源性最高,达 99. 73%,
命名为 Shewanella sp. wpaga003.此外,由于 H7 菌株
的 16S rRNA序列与数据库已知菌株的16S rRNA同
源性均较低而未得到有效鉴定,其与弧菌属的细菌
同源性最高(95%) ,但在系统发育树上却处在独立
的分支,可能具有不同的进化地位.
图 2 深海沉积物降解菌群基于 16S rRNA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
Fig. 2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enriched bacterial flora from deep-sea sediments based on 16S rRNA sequences
发育树采用邻接法构建,虚线代表遗传距离为 0. 2
2. 3 龙须菜降解菌群中关键菌株筛选与降解活力
分析
为了筛选菌群中起主要降解作用的菌株,我们
在筛选培养基上将菌群进行进一步的稀释涂布和划
线纯化,获得 4 个在筛选培养基平板上产生凹陷圈
的单一菌落,经 16S rRNA 序列鉴定,其中 2 株为火
色杆菌属细菌(Flammeovirga sp. wpaga001 及 Flam-
meovirga sp. wpaga002) ,另 2 株为希瓦氏菌属细菌
(Shewanella sp. wpaga003 及 Shewanella sp.
wpaga004).
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的 4 株菌株都具
有降解龙须菜产生寡糖的能力. 它们的水解产物主
要为新琼二糖、四糖、六糖和八糖,而作为对照的大
肠杆菌 E. coli.则无降解龙须菜的能力(图 3).
为了比较关键菌株与原始降解菌群的龙须菜降
解活力,培养 Flammeovirga sp. wpaga001、Shewanella
sp. wpaga003 和原始的降解菌群至相同的细菌生长
期和细菌浓度,并按 10%的接种量分别接入含龙须
菜的酶解培养基中. 如图 4 所示,Flammeovirga sp.
wpaga001、Shewanella sp. wpaga003 单独或者混合培
养,其降解龙须菜的活性都显著低于原始菌群,说明
原始菌群中的其他菌株如弧菌属可能能够协助关键
菌株,提高对龙须菜的降解效率.
2. 4 讨论
深海环境中的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且由于其
环境条件的特殊性,我们可以从深海中分离得到具
有多种活性的特殊微生物[14-16]. 本研究从西太平洋
深海沉积物中筛选得到一个海藻降解菌群,该菌群
·154· 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 35 卷
图 3 深海沉积物关键菌株降解龙须菜产物的薄层
色谱分析
Fig. 3 TLC analysis of oligosaccharide production
from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by key strains isolated
from deepsea sediments
泳道 M为琼脂寡糖标准品,其中 GC、DP2、DP4、DP6、DP8 分别
为葡萄糖、新琼二糖、四糖、六糖和八糖. 泳道 1 ~ 5 分别为
Flammeovirga sp. wpaga001、Flammeovirga sp. wpaga002、E. coli、
Shewanella sp. wpaga003 和 Shewanella sp. wpaga004 的龙须菜
降解产物
图 4 深海沉积物降解菌群与关键菌株的龙须菜降解
活力比较
Fig. 4 Comparison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degrading
activities between original flora and key strains
from deep-sea sediments
F1 和 S3 分别代表 Flammeovirga sp. wpaga001 和 Shewanella sp.
wpaga003 菌株
可以有效地降解龙须菜、紫菜和海带等多种海藻产
生高达 1. 6 mg /cm3的低聚寡糖,且该降解工艺简
单,成本低廉,对海藻寡糖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有着
很好的参考意义.
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菌群主要由火色杆菌属、
希瓦氏菌属和弧菌属 3 个属组成,其中起降解作用
的菌株来源于火色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目前这 2
个属都有琼胶酶[17-18]的报道.我们的试验结果发现
该菌群中的弧菌属细菌并没有直接降解龙须菜的能
力,但是含有弧菌的菌群降解龙须菜的效率要显著
高于关键降解菌株,这说明原始菌群中的弧菌可能
可以协助关键菌株降解龙须菜,提高对龙须菜的降
解效率.但是以上的推论还需要试验来进一步地验
证.
Flammeovirga sp. wpaga001 的单独培养也能表
现出较强的琼胶分解能力,它可以在琼胶培养基平
板上形成大而深的凹陷圈,且随着菌株的生长凹陷
圈会持续扩大. 火色杆菌属是 1997 年建立的新
属[19],属于 Bacteroidetes 门,目前仅包括 4 个种
Flammeovirga aprica、Flammeovirga arenaria、Flam-
meovirga kamogawensis 和 Flammeovirga yaeyamensis.
我们分离得到的 Flammeovirga sp. wpaga001 菌株的
16S rRNA序列与 NCBI数据库上已知物种的相似度
较低,其中最高相似物种为 Flammeovirga yaeyamen-
sis(97. 73%) ,说明该菌株可能为火色杆菌属下的
新种.目前我们已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全基因
组测序,并鉴定为 Flammeovirga pacifica[20].
海藻寡糖的应用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
瓶颈因素之一是缺乏高效的海藻多糖降解酶. 本研
究获得了可直接高效降解龙须菜产生寡糖的菌群,
不需要先从龙须菜中提取琼胶再进行降解,工艺较
为简单,并且本研究还获得了 2 种琼胶降解效果显
著的菌株.通过进一步研究并结合生物发酵工艺以
及基因工程方法,有望将其应用于海藻寡糖的大规
模生产,实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 结论
从深海沉积物中获得一个可降解龙须菜、紫
菜和海带产生还原性寡糖的菌群. 16S rRNA 序列
及 16S rRNA-RFLP 分析表明,降解菌群中的细菌
组成主要为弧菌属(8 株)、火色杆菌属(7 株)和希
瓦氏菌属(5 株). 培养和未培养的结果均表明火
色杆菌和希瓦氏菌这 2 个属为所研究的深海沉积
物主要的龙须菜降解菌,而菌群中的弧菌属菌株
虽然自身没有酶解龙须菜的能力,但可能可以协
助关键菌株,提高菌群对龙须菜的降解效率. 因此
本研究中所获得的菌群和菌株有望在琼胶寡糖的
绿色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2 期 丁志新,等:深海沉积物中龙须菜降解菌群的筛选与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155·
参考文献:
[1] 刘思俭. 我国江蓠的种类和人工栽培[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1,21(3) :71-79.
[2] 刘朝阳,孙晓庆. 龙须菜的生物学作用及应用前景[J]. 养殖与饲料,2007(5) :55-58.
[3] 薛志欣,杨桂明,王广策. 龙须菜琼胶多糖的提取、纯化与性能表征[J]. 食品科学,2007,28(8) :174-177.
[4] 褚燕,于文功,韩峰. 琼胶酶高产海洋假单胞菌 CY24 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J]. 中国海洋药物,2003 (5) :1-4.
[5] 张红艳,林凯,阎春娇. 国外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J]. 粮食加工,2004(3) :57-60.
[6] 陈海敏,严小军,郑立,等. 琼胶的降解及其产物的分析[J]. 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24(3) :41-44.
[7] 唐传核,彭志英. 功能性食品基料低聚糖及膳食纤维类开发现状[J]. 粮食与油脂,2000(8) :33-35.
[8] 赵雪,薛长湖,徐强,等. 琼胶寡糖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 中国水产科学,2002,9(3) :280-282.
[9] 缪伏荣,李忠荣. 琼胶的降解及其产物的开发应用[J]. 海洋科学,2002,26(3) :1-4.
[10] 杨华.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台湾种龙须菜多糖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08(9) :158-161.
[11] 北京大学生物教研室.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
[12] 萨姆布鲁克 J,弗里奇 E F,曼尼阿蒂斯 T.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 黄培堂,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7-96.
[13] 沈萍,范秀荣,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4] Hou Y,Chen X,Chan Z,et al.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hermostable and pH-stable β-agarase encoded by a new
gene from Flammeovirga pacifica WPAGA1[J]. Process Biochemistry,2015,50:1 068-1 075.
[15] Hazen T C,Dubinsky E A,DeSantis T Z,et al. Deep-sea oil plume enriches indigenous oil-degrading bacteria[J]. Science,
2010,330(6 001) :204-208.
[16] DeLong E F,Yayanos A A. Biochemical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novel bacterial lipids in deep-sea procaryotes
[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1986,51(4) :730-737.
[17] Takahashi M,Suzuki K,Nakagawa Y. Emendation of the genus Flammeovirga and Flammeovirga aprica with the proposal of
Flammeovirga arenaria nom. rev,comb. nov. and Flammeovirga yaeyamensis sp. nov[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06,(56) :2 095-2 100.
[18] Ivanova E P,Sawabe T,Gorshkova N M,et al. Shewanella japonica sp. nov.[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
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01,51:1 027-1 033.
[19] Nakagawa Y,Hamana K,Sakane,et al. Reclassification of Cytophaga aprica in Flammeovirga gen. nov. as Flammeovirga apri-
ca comb. nov. and of Cytophaga diffluens in Persicobacter gen. nov. as Persicobacter diffluens comb. nov.[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1997,47:220-223.
[20] Xu H,Fu Y,Yang N,et al. Flammeovirga pacifica sp. nov.,isolated from deep-sea sedi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12,62(4) :937-941.
Screening,identification and diversity analysis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degrading flora from deep-sea sediments
DING Zhi-xin1,CHEN Xing-lin2,ZHOU Zhi-dong3,JIN Min2,ZENG Run-ying2,4
(1.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Marine Genetic Resources,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iy,SOA,Xiamen 361005,China;3. Fujian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Xiamen 361005,China;
4. South China Sea Bio-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Guangzhou 510300,China)
Abstract:A bacteria flora that could directly degrade several algas including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laver and
kelp was isolated from deep-sea sediments of the west Pacific Ocean using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as solo nutrition
for enrichment. 16S rRNA sequencing and 16S rRNA-RFLP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bacterial di-
versity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degrading flor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ora was mainly comprised of Vibrio (8
strains) ,Flammeovirga(7 strains)and Shewanella(5 strains).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original flora,4 strains in-
cluding 2 Flammeovirga and 2 Shewanella strains were found to possess the ability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deg-
radation. Thus,both uncultured and cultured analysis performed in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Flammeovirga and Sh-
ewanella were the key strains responsible for algal degradation. Furthermore,comparison of Gracilaria lemaneifor-
·156· 应 用 海 洋 学 学 报 35 卷
mis-degrading activity between original flora and isolated key strains showed that the Vibrio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activity of flora despite of the lack of alga-degrading ability. Therefore,the present novel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degrading flora and strains may be widely applied in production of oligosaccharide from 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marine biology;deep-sea;Gracilaria lemaneiformis;degradation;flora;diversity;Flammeovirga;She-
wanella
DOI:10. 3969 /J. ISSN. 2095-4972. 2016. 02. 001
(责任编辑:杜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