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胶树幼林生长特性研究



全 文 :香胶树幼林生长特性研究
丁向阳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8)
摘要 为给香胶树幼林的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及可行的技术。在引进香胶树林地内选择 10株具代表性的幼树作为样株进行调查研
究。茎的速生期为 6、7月 , 9月份后生长缓慢;主梢有 3个较明显的速生期;4 月中旬至 5月中旬 , 5月中旬至 6月上旬 , 6月下旬至 7月
上旬 ,其中第二个生长期为 12 d 左右 ,占全年高生长期的 68.1%;侧枝的生长 ,仅出现 2个较明显的速生期:4 月中旬至6月中旬阶段 ,净
生长量为全年侧枝净生长量的 80.6%,旬平均净生长量达 16 cm ,第二个速生期从 6月下旬开始至 7月上旬结束;地径和胸径均在 5月初
至 5月下旬增长最为迅速 ,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开始新一轮速生期。初步掌握了香胶树幼林生物学特性及主梢、侧枝的年生长规律 ,为
及时搞好前期的栽培管理工作 ,促进香胶树生长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香胶树;生长特性;物候期
中图分类号 Q9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21-06415-02
Study 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of Young Gum Trees
DING Xiang-yang (Henan Academy of Forestry , Zhengzhou , Henan 450008)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supply scientific basis and available technique for cultivating and regulating the young gum trees.10 representatives were se-
lected from the introduced young gum trees as samples to conduct the investigation.The fast-growing stage of stem was in June and July and it grew slowly
after September.The leading shoot had 3 very obvious fast-growing stages:from middle of April to middle of May, from middleMay to early of June, and
late of June to early of July.And the second was about 12 d , accounted for 68.1%of thewhole year fast-growing stages.The growth of lateral branch only
appeared 2 very obvious fast-growing stages:middleApril tomiddle June and late June to early July.Thenet growth in this stage was 80.6% of thewhole
year lateral branch net growth and the average net growth per ten-day stage reached 16 cm.The ground diameter and 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grew
fastest in the beginning of May to late of May and the new turn of fast-growing stage started in late of June to middle of July.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young gum trees and the year growth rule of its leading shoot and lateral branch were grasped preliminarily.
Key words Gum tree;Growth character;Phenological phase
  香胶树原产于美洲 ,为Leguminosae科 Caesalpinioideae属
植物 ,是一种石油植物 ,可产生黄色的透明而粘稠的树脂 ,其
成分接近于柴油 ,且排出的废气不含硫化物 ,不污染空
气[ 1-2] 。此外 ,香胶树脂还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近年来 ,
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河南省林业科
学研究院于 2003年引进香胶树并与河南省南阳市林业局合
作 ,联合开展香胶树多目标繁育及造林技术研究。
1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调查幼林试验基地位于河南省西南端 ,
地理位置北纬 32°57′,东经 112°23′,属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
候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年均气温 15 ℃,年均降水量 890
mm ,年日照时间 2 116 h 。试验地选择土层深厚 、肥沃 ,排灌
条件良好的壤土地 , pH值 6.7。土壤质地为砂姜黑土 ,土质
较粘重 ,水分物理性差 ,排水不良 ,下部常有砂姜阻隔 ,但有
机质较高 ,有较大的潜在肥力。试验林为 2003年春季造林 ,
林分平均高 2.84 m 。
1.2 试验方法 选 10株具代表性的幼树作为样株 ,分别确
定原始树高和东南西北 4个方位 ,固定调查侧枝的长度。自
3月 15日起 ,每 10 d观测 1 次[ 3] 。观测内容为生物学特性 ,
包括萌动期 、展叶期 、叶片变色 、封顶日期等;生长调查包括
主枝和侧枝的生长量等 ,采取完全随机抽样调查法 ,随机抽
取 26株做样株 ,定时定株 ,每 15 d调查 1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胶树的生物学特性 香胶树为高大乔木。主干高可
达 20 m ,干粗可达 45 ~ 100 cm ,最粗可达 152 cm。偶数羽状
叶 ,油质鲜绿 ,无毛 ,皮质树叶;小叶 2 ~ 4 对 ,相反或半交替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 948项目(2002-18)。
作者简介 丁向阳(1964-),男 ,河南南阳人 ,博士,副研究员,从事林业
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07-04-04
小叶柄 ,椭圆形或卵形 ,长 2~ 6 cm ,宽 1.2~ 2.5cm ,有精美羽
状 、网状的脉状 ,腺状斑点;花绿色或白色 ,雌雄花同株 ,简单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 。原产并广泛分布于南北美洲。有数
据表明 ,已发现的香胶树品种在不断稳定增加 ,至今已发现
23 个美洲品种和 5个非洲品种[ 1 , 4] 。
为了解香胶树苗木的生长特性 ,对当年播种的实生苗年
高生长过程和叶片发育情况进行了物候期 、生物学特性观
测。物候期调查结果(表 1),萌发期为 3月中旬 ,播种后 12 d
种子开始萌发 , 20 d后为萌芽高峰期。茎生长期为 6 、7月 , 9
月份后生长缓慢。
  表1 香胶树幼林物候期情况
树号 萌动期 展叶期 叶变色 封顶期 落叶期
1 03-15 03-31 11-08 09-21 11-21
2 03-17 04-15 11-08 09-15 11-25
3 03-18 04-02 11-09 09-27 11-27
4 03-20 04-06 11-10 09-27 11-20
5 03-17 04-03 11-12 09-27 11-21
6 03-17 04-04 11-14 09-27 11-23
7 03-14 04-01 11-09 09-17 11-23
8 03-13 04-01 11-07 09-22 11-24
9 03-13 04-02 11-08 10-08 11-20
10 03-15 04-03 11-07 09-20 11-20
平均 03-16 04-04 11-09 09-23 11-22
2.2 香胶树繁育技术
2.2.1 常规育苗。种子于 3月 4日用湿布包好 ,盛于MS培
养基中 ,放入恒温箱 ,温度控制在 25~ 28 ℃。3月 15日后种
子陆续露白 ,随后播入小塑料盆 ,放入土中以保墒。4月 8
日 ,部分种子发芽 ,茎直立;4月中旬 ,将露白的种子播入混沙
土温床中 ,浇水后覆沙。5月 19日移植到示范园 ,种植密度
为 1 m×2 m ,成活率为 36.5%。
2.2.2 温床催苗。第二批种子 200粒于 4月 26日浸种 24 h ,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 35(21):6415-6416 , 6418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洪
温度为 30 ℃,4月 27日 ,选择通风背阴 ,排水良好的苗圃 ,挖
建长 、宽均为 1 m ,深 30cm的浅沟 ,先在沟底铺一层 15 cm厚
的细河沙 ,然后把 200粒种子播入沙中 ,覆盖 2 ~ 3 cm细沙 ,
搭建塑料膜拱棚。每日 10:00左右观察 1次温度 ,当温度超
过 30 ℃,揭开塑料薄膜通风透气 。5月 13日 1粒种子露白 ,
部分种子长出两片子叶后 ,在温床培育 ,揭膜炼苗 , 6月 8 日
移植大田 ,种植密度为 1 m×2 m。
2.3 苗木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2.3.1 叶生长规律调查。调查结果 ,从 6月初到 7月中旬 ,
叶片生长迅速 ,平均叶长由 2.25 cm增加到 2.99 cm ,7月底后
叶片生长缓慢 ,但直到 11月一直有新叶片长出。
2.3.2 生长量规律调查。调查表明(表 2), 6、7月份是速生
期 ,茎 、地径生长快 ,自 9月份后 ,株高和主茎高变化小 ,地径
仍一直有所增加 ,分枝从 7月份以后 ,变化不大。
  表 2 香胶树单株生长量调查
调查
日期
株高
cm
主干高
cm
地径
cm
侧枝

侧枝∥cm
长度 粗度
03-18 279 239 2.97 17 0.75 0.39
04-18 284 241 2.98 17 0.75 0.39
05-18 289 245 3.01 17 0.76 0.40
06-18 330 279 3.98 20 0.81 0.42
07-18 361 280 4.90 24 0.90 0.56
08-18 399 319 5.96 25 1.01 0.69
09-18 411 302 6.29 27 1.17 0.77
10-18 413 304 6.29 27 1.18 0.77
图 1 香胶树主梢和侧枝旬净生长量
2.3.3 主梢及侧枝旬净生长量状况。在年生长周期中 ,香
胶树主梢有 3个较明显的速生期 , 4月中旬 ~ 5月中旬为持
续快速生长的第 1个速生期 ,旬平均净生长量达 3 cm;5月中
旬 ~ 6月上旬为第 2个速生期 ,占全年高生长的 68.1%,旬平
均净生长量达 17.5cm;6月下旬 ~ 7月上旬为第 3个速生期 ,
旬平均净生长量增加幅度减小 , 8月上旬基本封顶(图 1)。
香胶树侧枝的生长节律在年生长周期中 ,仅出现 2个较
明显的速生期 。第一个速生期 4月中旬 ~ 6月中旬 ,在这一
阶段净生长量为全年侧枝净生长量的 80.6%,旬平均净生长
量达 16 cm;第 2个速生期 6月下旬 ~ 7月上旬;8月上旬停止
生长(图 1)。
香胶树主梢和侧枝的旬连续生长量折线图(图 2)表明 ,
两者的生长趋势均为前期快 、后期慢 ,但生长量差别大。主
梢平均生长量为 37.2cm ,小于侧枝生长量 68.8cm ,在生长节
律上侧枝也比主稍表现得复杂。另外 ,全年生长时间二者基
本相同 ,均为 78 d 。
图 2 香胶树主梢和侧枝的旬连续生长量
图3 香胶树株高、主干高生长情况
图4 香胶树胸径、地径生长情况
2.3.4 株高 、主干高及地径生长状况。图 3可见 ,香胶树的
株高在 4月 ~ 9月一直处于生长状态 ,其中 4月中旬 ~ 5月下
旬和 8月上旬 ~ 10月下旬这两个时期增长较迅速 ,其中第二
个时期增长更迅速 ,株高增长为全年株高增长的 54%。株高
和主干高的生长曲线一致 ,且差异较小。
由图 4可知 ,地径和胸径均为 5月初 ~ 5月下旬增长最
为迅速 ,6月下旬 ~ 7月中旬开始新一轮增长迅速期 ,其后增
长平稳 ,10月中下旬停止增长 。
3 小结与讨论
(1)香胶树主梢在年生长周期中有 3 个较明显的速生
期 ,分别出现在 4月中旬 ~ 5月中旬 、5月下旬 ~ 6月中旬和 6
月下旬 ~ 7月中旬 ,其中第 2个速生期生长量较大。香胶树
侧枝在 5月上旬 ~ 6月上旬生长量最大 。
(2)比较主梢净生长量和株高变化情况可知 ,主稍速增
期为 5月下旬 ~ 6月中旬 ,比株高速增期早 70 d左右。这说
(下转第 6418页)
6416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
石 ,在景石上刻上校训和名人名言 ,以体现校园的文化特征 ,
达到寓教于景的目的 。
3.2 宁远广场 宁远广场位于景观主轴中部 ,为图书馆和
教学楼及实训楼等围合而成的近似圆形广场 ,取“淡泊以明
志 ,宁静以致远”之意。该地势东高西低 ,在设计上应因地制
宜 ,以阶梯式广场形式表现为宜 ,可节省资金 ,便于排水。该
广场是师生集会 、交流 、娱乐 、休憩的场所。采用流畅的弧线
与直线相结合 ,四周镶嵌模纹花坛 ,勾勒出广场轮廓。在植
物配置上 ,选择两棵高大的桩景树 ,作为对景配置 ,再选择桂
花 、樱花 、红叶李 、碧桃或石榴等观花或观叶植物作为配景
树 ,营造一种轻松 、活泼 、舒畅的环境氛围 ,以达到整体效果
简洁 、明朗 、大方 ,既自成一体 ,又融入周围环境的景观艺术
效果。广场内置“鹏程万里”雕塑 ,采用不锈钢结构 ,基座在
砖砼结构的基础上外贴大理石面 ,高度约 7 m左右 ,作为广
场的主题 ,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人们展示着深刻的内涵。
3.3 内庭花园 教学楼的两个内庭 ,图书馆的两个内庭和
实训楼的一个内庭是景观设计的重点 。内庭是师生课前和
课后休息 、学习 、调节大脑的空间 。内庭四周为硬化界面 ,四
周或三方封闭 ,气流不畅 ,温度日较差大 ,日照不很充足。景
观设计时 ,四周廊壁上建种植台 ,植悬挂植物 ,地面四周建花
坛 ,以软化四周空间 。在植物配置上选择比较耐阴 、适应性
强的乡土树种 ,不宜选择花色鲜艳的树种 ,以营造一种幽静 、
舒适 、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庭院内布置圆桌 、圆凳 、条椅 、景
石等 ,为师生课余短时休息 、赏景 、消除疲劳提供良好的环境
条件。
3.4 生态公园 生态公园原为两座自然小山包 ,西南与泊
志湖相邻 ,北与宁远广场相接 ,是整个校园景观的亮点 ,以天
人合一 、以人为本 、尊重自然 、突出野趣为原则。设计上利用
小园路组成若干大小不一的空间。沿等高线或山脊布置一
些直通或环型的游步道 ,供师生漫步休闲 、赏景观花 ,内置仿
树桩式桌凳等 ,满足休憩之用。在两座山顶各置一个仿古
亭 ,既可总揽学院全景 ,又可外借校外景色 ,朝南仰借秀美的
潜山 ,向北俯借宽敞的咸宁大道和婉延曲折的淦水河。
山体主要树种为马尾松 、杉木 、苦楮栲和枫香等 ,树种单
一 ,季相和色相变化不明显。以乔木为主 ,灌木和花卉较少。
在设计中 ,应尽量保留较大的树种和稀少树种 ,如乌桕 、杨
梅 、漆树 、檫木 、栀子花等。适量适地种植一些观花观叶植
物 ,如红枫 、樱花 、紫薇 、梅花 、红叶李 、夹竹桃 、木芙蓉等 ,提
升景观观赏价值 ,领略四季景观变化。在空间结构上 ,有疏
有密 ,疏密相间 ,自然成趣。在整体上 ,与泊志湖相辅相存 ,
共同构成自然山水景观 ,让人游览其间 ,冬暖夏凉 、清洁舒
适 、幽静高雅。
3.5 泊志湖 泊志湖位于扩建区的东南部 ,与宁远广场隔
山遥相呼应。其名源于“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之意 。作
为休闲区的主要风光带 ,在设计中对湖岸进行适当的艺术处
理 ,湖的西南岸为原水库坝堤 ,与湖面落差大 ,堤面为人车混
用道路 ,存在安全隐患 ,其坡岸应设计为阶梯式石驳岸 ,上为
车道 ,下为人行道 ,并可作为亲水台之用 。湖的南岸为人流
与车流交汇之处 ,应设计一个较大的观景平台 ,以疏散人流
和观景之用。湖的东南岸 ,与老校区相邻 ,新校区环形公路
由此而过 ,以修建石驳岸为佳。湖的西北岸与两座自然山体
相接 ,其坡岸应保留自然斜坡状态 ,植草坪 ,栽植垂柳 、池杉
等耐湿性植物 。湖边设水榭或亲水平台 ,令人触景生情 ,情
景交融 ,产生无穷的遐想。沿山脚顺地势修筑园路 ,铺筑卵
石 ,路两侧栽植乔木 、灌木和地被植物 ,疏密相间 ,虚实相宜 ,
并散置一些景石 ,以达到曲径通幽 、意境深远的艺术效果 。
湖底为多年沉积的塘泥 ,湖水不可能清澈 ,产生波光粼粼 、倒
影成趣的效果 ,应种植荷花 、王莲 ,沿湖边种植鸢尾 、草蒲等
水生植物 ,丰富景观层次 ,使湖面更美更自然。
3.6 学生公寓 学生公寓位于扩建区的西南部 ,是学生休
憩 、交流 、晨读的地方 ,结合需要 ,每个中间绿地设有小型空
间 、游步道 、景石 、圆桌凳等 ,以方便学生学习 、交流和赏憩 。
在植物配置上 ,营造一个半私密空间 ,环境幽静至上 ,选择紫
薇 、红叶李 、红枫 、白玉兰 、广玉兰 、火棘 、红花 木 、绣球花 、
木芙蓉 、夹竹桃 、紫荆等适应强性的观叶观花植物 ,营造“春
花烂漫 ,夏荫浓郁 ,秋色绚丽 ,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 。
4 结束语
该文在如何利用自然山水 ,营建现代园林式校园方面进
行了探索 ,为今后大学校园改造和扩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
验。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方面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
步思考与探索 。
参考文献
[ 1] 沈阳农业大学校史编委会.沈阳农业大学校史[M] .沈阳:辽宁农业出
版社 ,2002:63-97.
[ 2]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 3] 张黎,马艳蓉.宁夏大学校园绿化规划设计构想[ J] .宁夏农林科技 ,
2005(3):48-49.
[ 4] 陈孝青 ,朱建新,许秀环.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讨论[ J] .中国
园林 ,2002(3):41-43.
(上接第 6416页)
明株高增长取决于主梢速生期的抚育管理。
(3)认真做好该期间抚育管理 ,对提高香胶树全年生长
量具有重要作用。香胶树幼林在 5月上旬进行第 1次抚育
施肥为宜 ,过早 ,杂草 、灌木尚未完全萌发 , 过迟则错过生
长时机 ,抚育效果差 。
参考文献
[ 1] LANGENHEIM J H.Plant resins[ J] .Am Sci , 1990 ,78:16-24.
[ 2] 胡成春 ,刘鹤守,张国成.新能源利用[M] .北京:能源出版社 ,1999.
[ 3] 赖文胜.长序榆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规律 [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2001, 25(4):57-60.
[ 4] NREL.Renewable data overview[ J] .Renewable Energy Annual , 1997(1):202 ,
287.
6418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