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沙达旺上、 下胚轴切段培养成再生植株
陈季楚 迟静芬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
P la n tle tR eg e nea r ti onf r omP E i e oty la ndHyP oe oty l
ExP la n ts of As ta rga s u ds “ 明s e n
C he nJ 三一 e hu, C h i J i n g 一 f e n
( S h
a n g h a ` 1 0 5才i矛u t e o f P la o t P h夕 s f o l o夕夕 , A e o d e 二10 S f。 亡c a )
位物名称 : 沙达旺 (刁 s t r a g 。 。 a d s “ r 夕e ” S ) 0
材料类别 : 上胚轴及下胚轴 。 种子相继经 0 . 1%
异汞溶液浸泡 10 分钟 , 自来水冲洗 10 分钟 、 漂粉精
溶液 ( g2 有效氯 / 1 0 Om l) 浸泡 20 分钟进行表面消毒 ,
以无菌水洗涤后在M S 培养基上萌发 。 取初展真叶
的幼苗 , 截取上 、 下胚轴 , 切成约 s m m 的切段作
为培养材料 。
培养条件 : 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不同的细胞分裂
素 ( Z T或 BA )或再加不同生长素 (I A A或N A A )的
M S琼脂培养基上 。 培养条件为 25 士 2℃ , 荧光灯人
工光照 , 光照度约 l 0 0 0 lx , 每天光照 1。小时 。
生长与分化倩况 . 沙达旺的上 、 下胚轴在培养
15 天后即可形成芽 。 培养基中附加 Z T 能诱导芽的
形成 。 在加 Z T 的培养基中 , 芽形成的诱导频率随
浓度增加有所降低 ,浓度为。 . 1 、 1 . 。及 2 . om g八时 ,
其成芽的外植体百分率分别为 60 . 。、 2 . 3及 6 . 7% 。
附 加 Z T + I A A o . Zm g l/ (单 位下同 ) 或 B A I一 2
+ N A A 0
.
1一 0 . 5 的培养基也均能诱导芽的分化 。
在附加上述三种浓度 Z T 的培养基中 , 当较高浓度
的 Z T Z . 0 再加 I A A O . 2 , 能明显提 高 Z T 诱导芽
形成的频率 (其形成芽的外植体百分率为 25 . 0% ) ,
较低浓度的 Z T 加 I A A O . 2 , 反而降低 其 分 化 频
串 。
将已分化芽的组织块移至附加 B A 2 . 。 十 N A A
或 I A A o . 1一 。 . 5 的培养基上 , 芽即迅速扩增 , 若
将组织块移至 1 / ZM S + B A S . 。 + N A A I . 。的培养
基上则可长根而成小植株 , 并伴有芽的少量扩增 。
新进展与意义 : 沙达旺是我国新疆等地区的优
良牧草和防风固沙 , 有经济价值的豆科植物 。 目前 ,
豆科植物中经组织或细胞培养能再生植株的种类仍
不多 , 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有沙达旺组织培养的报
道 。
本文 1 9 8 5年 1 月 30 日收到。
吊 兰 的 试 管 快 速 繁 殖 ’
谭文澄劳劳 戴策刚
(广西农学院 , 南宁 )
Ra Pid T u b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o f C h l o r OP h夕t u沉
T a n W e n
一 e h e n g , D a i C e 一 g a n g
( G “ a ” 刀戈 i A刀 r ie “ lt u r a了C o l l e g e , N a ” ” 宕” g )
植物名称 : 吊兰 ( C h l o r o P h夕矛u 脚 e o 川 0 5 “ m ) 。
材料类别 : 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全株及叶片 。
培养条件 : 无激素 M S培养基用于种子发芽 ,诱
导愈伤组织启动培养 基 ( 1) 为 M S 十 2 , 4 一 D Z m g 1/ ;
诱导芽分化的培养基 ( 2) 为 M S + B A Z一 3 + N A A
。 . 1一 0 . 2 m g八 , 培养温度 26 一 30 ℃ , 每天人工辅
助光照 1 6小时 , 光照度 5 0 0一 2 4 0 0 l x 。
生长及分化情况 : 取金边吊兰种子 , 经表面灭
菌处理后播种在友芽培养基上 , 两周后陆续发芽 ,
8 周后长成 15 一 20 m m 的正常小绿苗 。 然后将一部
分小苗转到培养基 ( 1) 和 ( 2) 上 , 除整体小苗外还有
切下的叶片 。 在上述差别很大的培养基上小苗和叶
片的表现差异不大 , 变化都很小。 培养 8 周后在培
养基 ( 1) 上的小苗基部有些膨大 , 叶片切段 已发黑
死亡。 在培养基 ( 2) 上的小苗只是略长粗大些 , 叶
切段也未见形态发生 。 将以上两种培养基上的小苗
再转移到M S + B A 3 + N A A I的培养基上 , 6一 8 周
后在小苗基部产生 1一 6 个丛生芽 , 从培养基 ( 1) 转
本文 1 9 5 5年 12月 2 1日收到 -
份 本工作是六西自治区科委资助的 “ 花卉的快速繁研
究 ” 课题的一部分 .
料 现在通讯处为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生物系。
DOI : 10. 13592 /j . cnki . ppj . 1986. 02. 029
移来的出芽要比培养基 ( 2)转移来的多。 再过 一段
时间有些大苗会发生一些短根 。 选 较大 的 苗转 到
0
.
S MS+ N A AO
.
1一 0. 2的生根培养基上 3周左右
可长出发达根系 。 经移植到灭菌过的蛙石再转植到
土壤中 , 都易成活 。 有意思的再生 苗都 已失去金
边 。 首批试管苗四百余株已成活 , 其中有些已开花
数次 。 将所形成的无性系丛生苗在 M S 十 B A Z一 3
+ N A A O
.
2 的培养基上继代 , 即可增殖 出越来越
多的小苗 。 吊兰所适应的激素范围很大 , 当用 B A
摄高时分化苗数多 , 苗较细小 , 反之苗较大较少 。
经过数次继代丛苗数逐渐增多 , 对 B A 的要求亦减
少 。 目前在 10 0 屯升的三角瓶中可培养出 10 0 苗左
右 。 在减 少 B A 而增加 N A A 用是时 , 吊兰的增殖
与生根过程虽可合并为一步 , 但增殖倍数太低 , 不
宜采用 , 仍以两步培养为好 , 每 6 周为一个增殖周
期 , 能繁殖 3一 4倍 , 生根需 3 周 。
试验说明 , 吊兰的两步繁殖过程全都可以采用
免去琼脂的液体培养基来实现 , 从而能为大规模生
产降低成本。
新进展 : 吊兰系百合科吊兰属多年生单子叶草
本植物 , 本属植物的组织培养报道较少 , 吊兰的试
管繁殖在国内外均尚未见报道 。
意义与用途 : 吊兰易栽培 , 常制作悬盆或架盆
的观叶植物 , 终年翠绿 , 由花茎转变成的甸枝从苗
临风摇曳别具一格 。 除观赏外 , 全草入药 , 有润肺
止咳 、 治感冒及刀伤等药效 。 本结果对用液休培养
大量繁殖吊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四 棱 叶 玉 树 的 组 织 培 养
黄 守 印
(河北省承德农校 )
T i s s u e C u l t u r e o f C
r a s s u l a t e t r a g o n a
H u a
n g S h o u 一 y i n
( C h
e n g d
e 过夕 r f c “ lt u r o l S c h o o l H e b e `)
植物名称 : 四棱叶玉树 ( C , a s s u l a , e t r a g o n a ) o
材料类别 : 剪取嫩茎 , 常规灭菌后 , 在无菌条
件下 , 切成 1一 Z rn m 长的茎段接种 。
培养条件 : ( 1) 诱导愈伤组织用 N 6培养基 , 附
加 2 , 4一 D l一 Z m g l/ (单位下同 ) , 6一 B A O . 5 , 蔗糖
5%
。
( 2 )分化用 M S 培养基 , 附加 6 一 B A Z , N A A
0
.
5
, 蔗糖 3% 。 ( s ) 增殖 用 o . S M S , 附 加 6一 B A
0
.
5
,
N A A O
.
0 5
,
L H 1 0 0
, 蔗糖 2 % 。 ( 4 ) 促根用
0
.
5 N 6
, 附加 N A A O . 3 , I A A o . 2 , 蔗糖 1 . 5% 。 以
上各培养基均用 。 . 65 % 的琼脂固化 。 培养基 p H值
在 5 . 6一 5 . 8 , 置 2 . 8℃培养 , 诱导愈伤组织暗培养 ,
分化阶段每日照光 10 小时 , 光照度约 10 0 x1 。
生长和分化愉况 : 接种 15 天后 , 外植体的变化
有三种情 况 : ( 1) 茎段中央膨起 , 呈馒头形 , 20 天
后 , 从周围逐渐长出许多白色小突起 , 以后小突起
形成幼芽 , 多达 20 个左右 , ( 2 )茎段切面长出球形胚
状体 , 经转移培养 , 球形胚状体从一端逐渐变绿形
成幼芽 , ( 3) 从茎段边缘开始产生愈伤组织 , 20 天
后愈伤组织长大 , 移入分化培养基 , 2一 3周产生密
集的丛生芽 。 将上述丛生芽切割 , 转入增殖培养基 ,
新芽很快长出 , 茎伸长 , 叶片长大 , 然后诱导生根
半月后长出具根毛的健壮根系 , 形成具有根 、 茎 、
叶的完整植株 。
新进展 : 以玉树为材料的组织培养 ,未见报道 。
意义及用途 : 玉树是 四季常绿的观赏植物 , 叶
片肉质 、 肥厚 、 茎杆粗壮 , 具有耐旱 、 耐病 、 耐
寒 、 杭病虫等优点 , 宜在室内或阳台等地放凭 , 是
净化空气 , 美化环境的理想植物之一 。 利用嫩枝和
叶扦插虽易成活 , 但需要的时间长 , 速度慢 。 通过
组织培养繁殖 , 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适宜移旗
的完整植株 。
本文 19 5 5年 2 2月1 4日收到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