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伊犁地区向日葵白锈病的初步研究



全 文 :伊犁地区向日葵白锈病的初步研究
李征杰 任毓忠 杨 栋 赵新军 章 柱
  摘 要 向日葵白锈病为向日葵新病害之一 ,
在全国未见有关报道。新疆伊犁地区 2002年于复
播油用向日葵 DK3790 品种上首次发现此病 ,该病
发展迅速 ,危害严重 。
关键词 向日葵白锈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
防治
伊犁地区为新疆向日葵主产区之一 ,播种面积占
新疆总播种面积的 40%以上。近年来 ,因从外地大量
引进新品种和防治不利 ,导致新的病害不断发生 ,严重
影响了向日葵种植业的发展 ,其中以向日葵白锈病为
重。2002年在伊犁垦区病虫害调查中 ,在复播油用向
日葵 DK3790 品种上首次发现(发病率 100%)此病 ,
2003年遍及伊犁地区 ,各种植品种发病率均达70%。
1 症状
多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 ,严重时可蔓延至上部
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生淡绿色小病斑 ,叶背
面病斑处长稍隆起的白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疱斑 ,
即病原菌的孢子堆 ,其表面略有光泽。后期在叶正
面则显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晰的不规则斑 ,疱斑表皮
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的孢子囊 。病斑多时可连接成
片 ,造成叶片发黄而枯死。叶柄 、茎秆染病时 ,病斑
不规则略突起 ,颜色灰白色。花盘未观察到症状。
2 病原
向日葵白锈病由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白锈属菊科
李征杰 ,新疆伊犁农四师农科所 , 835004 ,伊犁
章柱 ,通讯地址同第 1作者
任毓忠 ,新疆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 832000 ,石河子
杨栋 ,新疆自治区植保站 , 830000 ,乌鲁木齐
赵新军 ,新疆伊宁县 70团 , 835116 ,伊宁
收稿日期:2003-01-06;修回日期:2004-04-26
白锈菌[ Albugo tragopogonis (DC.)Gray] 引起〔1〕。
镜检得:孢囊梗 25 ~ 53μm×11 ~ 19μm ,短棍棒形 ,
不分枝 ,单层排列 。孢子囊 14 ~ 23μm×12 ~ 19μm ,
无色 ,短圆柱形或近球形 ,成串生于孢囊梗顶端 。卵
孢子球形 ,直径约 53 ~ 60μm ,深褐色 ,有网状棱纹。
可寄生菊科植物。
3 发病规律
向日葵白锈病以卵孢子或菌丝在病株残体上 、
土壤中 、种子上越冬 ,菌丝从气孔入侵 ,寄生于寄主
细胞间 ,以吸器穿透寄主的细胞壁 ,在寄主表皮下形
成孢子堆 ,破表皮而外露 ,病斑上产生孢子囊 ,又随
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低温 、湿度大是它的发病条
件 ,发病适宜温度为 1218℃〔2〕 ,随着温度的增高 ,发
病减缓 。
4 防治
选留无病种子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l2年 ,或水
旱轮作 。
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田边杂草 ,多施基肥 ,增施
磷钾肥 ,及早摘除发病枝叶和重病植株 。收获后收
集田间残株枯叶 ,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减少病源 ,也
有利于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用 50%甲基托布津 WP1000 倍液 、
72%杜邦克露 WP800 倍液 、65%代森锌WP600倍
液 、58%甲霜灵锰锌 500倍液 、64%杀毒矾 WP1000
倍液等一种农药进行防治 ,效果较为理想 。
参考文献
1魏景超著.真菌鉴定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2:12
2 Kev.Mccosker.DPI , Emerald etc.Sunflower production in Queensland.
The S tate of Queensland(Department of Primary Indust ris), 2003
在 210天左右 ,比一麦一玉短约 100天 ,可以利用冬
季和早春 3个多月时间 ,种植青饲料解决饲料不足
的问题 ,也可以种植短季蔬菜增加经济收入 ,还可种
植绿肥来提高地力。因此 ,四川改一麦一玉为双季
玉米 ,可以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也有利于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参考文献
1孙晓辉主编.作物栽培学.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2:244
30
作物杂志 2004 Crops.3
DOI :10.16035/j.issn.1001-7283.2004.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