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瓠瓜枯萎病发病症状观察与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研究



全 文 :瓠瓜枯萎病发病症状观察与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研究
周国军,裘珺琳,丁旭锋,茅慧丽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目的]了解绍兴棚栽瓠瓜枯萎病的发生发病规律,同时筛选合适的防治方法和药剂。[方法]通过棚栽瓠瓜移栽后至开花结瓜
期不定期调查总结出瓠瓜枯萎病的症状表现和发病种类;在开花结瓜前用灌根、开花结瓜后喷雾的方法进行研究了 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等 5种常用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通过 2年的调查基本总结出发生在绍兴的棚栽瓠瓜枯萎病依发病早迟
分为 2种症状表现:由初侵染引起的全株性枯萎病和由再侵染引起的局部性枯萎病,2类病害病茎病部或以上维管束均变褐色。田间试
验结果表明,第 2次灌根施药后 10 d,各药剂的防效在 50% ~70%,25%咪鲜胺乳油 500倍稀释液表现较好;第 3次施药(喷雾法)后 10
d,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稀释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倍稀释液、25%咪鲜胺乳油 500 倍稀释液的防效较好;第 4 次
施药(喷雾法)后10 d,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25%咪鲜胺乳油500倍稀释液50%及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
优于其他 2种常用药剂。[结论]瓠瓜枯萎病在成株期的症状表现分为由初次侵染引起的全株性萎蔫和由再侵染引起的局部分枝萎蔫
2种。防治瓠瓜枯萎病应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灌根 2次(间隔 10 d左右),开花结果期喷施 2次(间隔 10 d左右),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 500倍稀释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稀释倍液、25%咪鲜胺乳油 500倍稀释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瓠瓜;枯萎病;发病症状;杀菌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 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4)35 -12765 -02
基金项目 浙江省绍兴市科技局公益性项目(2012B70047)。
作者简介 周国军(1969 - ),男,浙江绍兴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植保应
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4-11-10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菌以土壤为载体传播引起农作物的
一类病害,往往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体从作物根部或茎部
侵害作物而引起,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1]。设施栽培由于
土壤固定、长年有寄主植物存在,为蔬菜枯萎病、根结线虫病、
根腐病、猝倒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环境,而且
蔬菜在设施中的生长属强迫生长,植株一般长势弱、抗病性较
差,导致了设施蔬菜土传积年流行病害逐年加重[1]。
绍兴市设施蔬菜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已
达 4 780 hm2。瓠瓜,又称蒲子,是绍兴人春夏季节尤为喜爱
的蔬菜品种,因此也是该地区蔬菜基地棚栽的主要大宗蔬
菜。但由于连年种植,近年来瓠瓜枯萎病的发生危害日趋严
重,尤其是早春的瓠瓜,2011、2012 年的 4 ~ 6 月份株发病率
高达 20% ~30%,有的尚未结瓜即已枯死,有的结瓜后枯萎,
瓜农损失严重。为了解棚栽瓠瓜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同时筛
选合适的防治方法和药剂,笔者于 2012、2013 年对瓠瓜枯萎
病的发生症状及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该
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供试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苏州遍净
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
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陕西西
安近代农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
粒剂,山西运城绿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25%咪鲜胺乳油,江
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 1. 2 供试品种。供试瓠瓜品种为越瓠 1号。
1.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绍兴越城区东湖五和村浙江
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的一设施大棚内进行,大
棚长 60 m,宽 8 m。试验田土壤为黏土型,pH6. 8,有机质含
量 3. 1%,排灌通畅,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前作为
瓠瓜,瓠瓜枯萎病发生较重。2013年 2月 25日播种,3月 20
日移栽,行距 0. 8 m,株距 0. 4 m。
1. 3 试验设计 共设 6 个处理,分别为 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 500倍稀释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 倍稀释
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 倍稀释液、10%苯醚甲环
唑水分散粒剂 6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 500 倍稀释液以及
清水空白对照。小区随机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5 m2,
瓠瓜 66株。
1. 4 施药方法 瓠瓜定植时施毒土法。2013 年 3 月 20 日
定植时,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细干土拌成毒土(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用量 22. 5 kg /hm2,药土比为 1∶ 30),先撒
毒土于穴中,定植后再撒毒土于四周。
发病前药剂灌根。瓠瓜枯萎病将发生时施药,分别于 4
月 6日、4月 16日从植株的一侧扒坑灌根,每株灌药 200 ml,
灌根后第 2天覆土,共灌根 2次。
开花结瓜期喷药。开花结瓜期对每个处理用相同药剂、相
同浓度,分别于 4月 26日、5月 6日进行喷雾施药,共喷2次。
1. 5 调查方法 调查株发病率,分别于 4 月 16 日、4 月 26
日、5月 6日、5月 16日进行调查,共查 4次,计算相对防效。
发病率(%)=各处理发病株数 /各处理总株数 ×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药后发病率 -处理区药后发
病率)/对照区药后发病率 ×100
1. 6 发病期症状观察 2012、2013 年 4 ~ 6 月,在瓠瓜移栽
后至开花结瓜期,不定期调查棚栽瓠瓜枯萎病的症状表现。
2 结果与分析
2. 1 成株期瓠瓜枯萎病症状表现 据田间发病症状表现观
察,成株期瓠瓜枯萎病依发病早迟可分为以下 2种症状表现。
2. 1. 1 由初侵染引起的枯萎病主要症状。田间发病较早的
植株,为越冬病菌初侵染茎基或根部引起的,初发病茎基部
症状不明显,或呈水浸状褐色斑,此时植株的叶片自下而上
开始萎蔫,中午前后萎蔫更明显,早晚可恢复常态,数日后不
再恢复,从下而上逐渐枯萎;发病后期植株茎基部稍溢缩,呈
淡褐色或不明显,有的纵裂,潮湿时可见白色或粉红色霉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4,42(35):12765 - 12766 责任编辑 乔利利 责任校对 李岩
物,即病原的分生孢子丛及分生孢子,有时病部溢出琥珀色
胶质物,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2]。
2. 1. 2 由再侵染引起的枯萎病主要症状。田间发病较迟的
植株,为病菌再侵染主茎的中下部分枝或节附近而引起的,
初发病茎部症状不明显,病部以上叶片陆续萎蔫,最后枝叶
枯萎,病部以下叶片或分枝不萎蔫,拔起植株,茎基部及根部
不变色,但根系不发达,须根少,纵剖病茎,可见病部以上维
管束变褐色,而病健交界处以下维管束不变褐色。
2. 2 田间药剂防治效果 由表 1 可知,第 2 次灌根施药后
10 d,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稀释液、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 600倍稀释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 倍
稀释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00 倍稀释液、25%咪
鲜胺乳油 500 倍稀释液的相对防效分别为 61. 67%、
60. 00%、53. 33%、53. 33%、68. 33%,其中 25%咪鲜胺乳油
500倍稀释液表现较好;第 3次施药(喷雾法)后 10 d,50%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稀释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倍稀释液、25%咪鲜胺乳油 500 倍稀释液的防效比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稀释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
粒剂 600倍稀释液高出 12. 04 ~23. 61个百分比;第 4次施药
(喷雾法)后 10 d,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稀释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 倍稀释液、25%咪鲜胺乳油
500倍稀释液的相对防效分别为 63. 83%、65. 49%、68. 00%,
具有较好防效,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 倍稀释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00 倍稀释液的防效分别为
51. 40%、41. 88%;方差分析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
剂 600倍稀释液、25%咪鲜胺乳油 500 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
均显著好于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稀释液,极显著
好于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00倍稀释液。
表 1 常用药剂田间防治瓠瓜枯萎病的效果 %
处理
第 1次药后 10 d
株发病率 相对防效
第 2次药后 10 d
株发病率 相对防效
第 3次药后 10 d
株发病率 相对防效
第 4次药后 10 d
株发病率 相对防效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稀释液 0. 51 66. 67 2. 53 61. 67 6. 06 54. 17 8. 59 63. 83 abA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倍稀释液 0. 51 83. 33 2. 53 60. 00 5. 56 57. 87 8. 08 65. 49 aA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倍稀释液 1. 01 66. 67 3. 03 53. 33 7. 58 42. 13 11. 62 51. 40 bcAB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00倍稀释液 0. 51 83. 33 3. 03 53. 33 7. 58 42. 59 13. 64 41. 88 cB
25%咪鲜胺乳油 500倍稀释液 0. 51 83. 33 2. 02 68. 33 4. 55 65. 74 7. 58 68. 00 aA
CK 2. 53 6. 57 13. 13 23. 74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在 0. 01、0. 05水平差异显著(DMRT法测验)。
3 结论
瓠瓜枯萎病在成株期的症状表现分为由初次侵染引起
的全株性萎蔫和由再侵染引起的局部分枝萎蔫 2 种。防治
方法可采用定植时用多菌灵毒土穴施,常用杀菌剂在发病前
或病株初见时灌根 2次,间隔 10 d左右灌一次,对由初侵染
引起的枯萎病防效在 50% ~70%;对开花结果期由再侵染引
起的枯萎病进行喷施防治,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咪鲜胺的防
效维持在 60%以上。
药剂防治对开花结果期由再侵染引起的枯萎病防效不高
(70%以下)的原因,可能与该时期枝叶茂盛,喷药难以做到均
匀周到,尤其中下部分枝、茎节等伤口处未喷到足够药液有关。
此外,该试验设计是各处理的 4次施药均用同一药剂处理,是
否产生抗性而使防效不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3]。
从该研究结果看,防治瓠瓜枯萎病应在未发病或发病初
期灌根 2次(间隔 10 d左右),开花结果期喷施 2次(间隔 10
d左右)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稀释液、70%甲基托
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倍稀释液、25%咪鲜胺乳油 500 倍稀释
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长成,庄敬华,高增贵,等. 恶霉灵与多菌灵对甜瓜枯萎病的防治效
果[J]. 北方园艺,2010(7):151 -153.
[2]赵海棠,安学君,胡芝莲. 成株期瓠瓜枯萎病发病症状与药剂防治结果
[J].长江蔬菜,2000(6):22 -23.
[3]苏贤岩,陆保君,李翔宇,等. 8种杀菌剂对瓠瓜枯萎病的室内毒力研
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7):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46 -150.
(上接第 12687页)
较高承载区的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同时给予中、
低承载区政策优惠,鼓励企业、项目等进入中、低承载区,促
进区域均衡发展。
(3)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开展国土规划编制。实
施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国土规划纲要,用以指导全区
土地利用、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参考文献
[1]王书华,曹静.土地综合承载力评判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河北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1):129 -133.
[2]司朝霞.深圳市土地承载能力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5.
[3]李新运,李荣升,张晓青,等.山东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预测[J].山
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39 -41.
[4]ARROW K,BOLIN B,COSTANZA R,et al. Economic growth,carrying ca-
pacity,and the environment[J]. Science,1995,268:520 -521.
[5]FAO. Pential 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ies of land in developing world
Rome[R]. 1982.
[6]谭波.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
学,2010.
[7] PRICE D.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J]. Population and Environ-
ment:A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1999,21(1):5 -26.
[8]宋健,孙以萍.从食品资源来看我国现代化后所能养育的最高人口数
[J].人口与经济,1981(2):2 -10.
[9]田雪原,陈玉光.经济发展和理想适度人口[J].人口与经济,1981(3):
14 -17.
[10]中国科学院.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4):12 -13:
[11]胡恒觉,高旺盛.甘肃省土地生产力与承载力[M].北京:中国科学技
术出版社,1992:76 -106.
[12]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系数确定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J].系
统工程,1999,17(2):56 -61.
[13]业义成,柯丽华,黄德育.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
工业出版社,2006.
66721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