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第4 2卷 第1 期
2 X ( )7年l 月
深月比大学学报理工版
JO U RNO A LF H H U N S N Z E EN I VES R IY T S CIN E E CA N N N N R I I D E EE G G
V、 )!
.
4 2N o
.
l
J
an
.
2的 7
文章编号:1 以 X ).26 1 8 (2 X ( )7 )1 0 一01 0 2一以
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吴玉荷 , , 朱国元 2 , 洪耿标 ’ , 方宏勋 ,
( 1
.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深圳 5 18《X刃 ; 2 .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 深圳 5 180 57 )
摘 要 :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 离并结合 SeP had xe LH Z O 分离纯化方法 , 研究薇甘菊 ( M ikal : ia m ic ar ln la
H
.
B
.
)K 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 通过理化鉴定和 N M R 等波谱法进行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 结果表明 , 在
石 油醚部位分 离得到 2 个倍半菇类化合物 , 结构鉴定为 d e o x y m ik a n o l id e ( I )和 d ih yd or m ik a n o lid e ( 1 ) ; 正
丁醉部位分离得到 3 个黄酮类化合物 、 l 个 苗醇类化合物和 】个有机酸 , 结构分别鉴定为 m ikan i n ( m ) , eu -
p a l i ti n ( W )
, 豆 苗醉一 p一 D 一葡萄糖普 ( V ) , 3 , 4 ` , 5 , 7 一 t e t r a h yd or x y石 一m e th o x y fl a v o n e 3 一 0 一p 一 D一 g l u c o p y ar n o s id e
( VI ) 和绿原酸 ( 珊 .) 豆苗醇一 p一 D 一葡萄糖普和绿原酸为首次从该植物分 离得到 .
关键词 : 筱甘菊 ; 化学成分 ; 倍半菇 ; 黄酮 ; 豆苗醇
中图分类号 : R 284 . 1 文献标识码 : A
薇甘菊 ( 材 i无a r u “ m ie r a r u人。 H . B . K ) 为菊科 5 一个化合物厂, . 魏小义等从薇甘菊中分离鉴定了 4
假泽兰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 , 原产于南美洲 , 后 个黄酮类化合物和 2 个多酚类化合物 {` 一 黄红绢等
传人东南亚及我国香港等地 , 19 84 年在深圳银湖发 从薇甘菊中分离鉴定了 8 个倍半菇类化合物 ) ’ . 为
现 〔’ 马 , 之后陆续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 , 其遍布香 进一步探讨薇甘菊开发利用的前景 , 本文对薇甘菊
港 、 深圳 、 东莞和内伶仃岛等地 〔’ j . 薇甘菊及其同 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
属植物假泽兰等在巴西 、 洪都拉斯 , 墨西哥等地 ,
被广泛用作传统药物治疗多种疾病 , 如哮喘 、 癌 1 材料与方法
症 、 风湿 、 疟疾 、 霍乱和感冒发热等 [ ’ 一 在华南地
区 , 作为一个外来人侵种 , 由于薇甘菊具有极快的 1. 1 仪器 、 试剂与材料
生长速度 , 发根能力强 , 其种子产量丰富 , 且细小 熔点仪用 P HM K79 2/ 21 2 型熔点测定仪测定 ,
而轻 , 易借风力或动物 、 昆虫以及人类活动而进行 温度未校正 . 紫外光谱用 IH T AC IH U 一2 80 型紫外
远距离传播 , 也可由茎节落地生根繁殖 , 尤其在温 光谱仪测定 ; 核磁共振谱用 B ur ker DM X一 4X() 型核
暖湿润的华南地区 , 全年都能生长 , 短期内即能缠 磁 共振仪测定 ; E SI 一 MS 用 The mr o iF n iga n L CQ
绕和覆盖在其他植物上导致植物枯死 , 严重危害经 Ad va nt ag e 型质谱仪测定 . 柱色谱硅胶 ( 20 一 30
济作物和森林植被 {’ 川 . 近年来 , 研究如何防治和 目 ) 、 硅胶 H 及 G 2F 54 由青岛海洋化工 厂生产 ;
杀灭薇甘菊 , 或对它进行开发利用 , 减少其对生态 S eP h ad ex L H 2 0 由上海亚东核级树脂有限公司生
系统的危害已成为华南地区的重点攻关课题 . 张茂 产 . 薇甘菊植物采集于深圳大学校园内 , 经鉴定为
新等用 G C 一 MS 分析了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 菊科假泽兰属植物薇甘菊 ( M i左a r au m icr ar hu a H .
共鉴定了 2 个化合物 , 单菇和倍半砧及其醇和酮 B . K )的全草 ,样品标本存放于深圳大学生物系 .
的衍生物是其主要成分 , 并研究了薇甘菊挥发油对 1. 2 提取与分离方法
昆虫的生物活性 15] . 邵华等用 Gc 一 M s 技术对深圳 薇甘菊全草 4 k g , 粉碎成粗粉 , 70 % 乙醇回流
产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 共鉴定了 提取 2 次 , 提取液回收溶剂 , 提取物用 50 m L 水
42 个化合物 e[] . 冯惠玲等用 G c 一 M s 的方法对深圳 稀释 , 水液分别用石油醚 、 乙酸 乙醋 、 正 丁醇萃
产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 , 共鉴定了 取 , 回收溶剂 . 石油醚部位得浸膏 3 5 9 , 用硅胶拌
收稿日期: 2X( 兄 一 02 一 20 ; 修回日期 : 2 X( 沁一 10 一 14
甚金项目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 02 12 95 )
作者简介: 昊玉荷 ( 19 46 一 ) , 女 ( 汉族 ) , 广东省增城市人 , 深圳大学教授 . E一m ial : w u 油@ s加 . 州 u . rn
第 1 期 吴玉荷 , 等 : 薇甘菊化学成分研究 10 3
样 , 经硅胶 ( 20 一 30 目 ) 柱色谱 , 石油醚 一丙酮
( 2 :0 1
一川 ) 梯度洗脱 , TL C 检测 , 得到 3 个部分 ,
第二部分再经硅胶 ( 20 一 30 目 ) 柱色谱 , 石油
醚一丙酮 ( 4 : l )洗脱 , 得化合物 I ( 5 m g ) , 1 ( 30
m g ) ; 正 T 醇部位 125 9 , 经硅胶 ( 20 一 30 目 )
柱色谱 , 氯仿一甲醇梯度洗脱 l( o : 0 一 l : l ) , 50
m L 为 l 个流分 , 19 ~ 29 流分 TCL 检测 , 4 一 6 流分
重结晶得化合物 1 ( 50 m g ) , or 一 14 流分重结晶
得化合物W ( 10 m g ) , 45 一 50 流分合并再进行硅
胶柱色谱 , 氯仿邓醇洗脱 ( 5 : l ) , s e p h a d e 、 LH佗。
柱纯化 , 得化合物 V ( 30 m g ) , 5 一 60 流分合并
再进行硅胶柱色谱 , 氯仿一甲醇洗脱 ( 4 : l ) , s eP h -
a d e x L H一 0 柱纯化 , 得化合物 VI ( 10 m g ) , 85 一 9 5
流分合并再进行硅胶柱色谱 , 氯仿一甲醇洗脱 ( :3
l )
,
S e p h a d e x L H一0 柱纯化 , 得化合物VlI ( 5 m g ) .
2 结果与分析
从醇提石油醚部分得到化合物 I 和 n , 正 丁醇
部分得到化合物 uI 、 W 、 V 、 班和 Vl .
2
.
1 化合物 I
其为白色结晶. I H 一N M R ( C S D S N , 4X() M H z ) :
7
.
8 1 ( I H
,
b sr
,
H

5 )
,
5
.
53 ( I H
,
b sr
,
H石 ) , 4 . 93
( I H
,
m
,
H

8 )
,
4
.
2 5 ( I H
,
d
,
J 二 2
.
8 H z
,
H

3 )
,
3
.
4 9 ( I H
,
d
,
J 二 2
.
8 H z
,
H

2 )
,
3
.
37 ( I H
, s , H
·
l )
,
3
.
05 ( I H
,
dq
,
J = 7
.
2
,
12
.
4 H z
,
H

1 1 )
,
2
.
7 1
( I H
,
t
,
J = 10
.
4 H z
,
H一 ) , 2 . 2 8 ( I H , d d , J =
4
.
4
,
1 3
.
6 H z
,
H一 p ) , 2 . 13 ( I H , dd , J 二 10 . 8 ,
1 3
.
6 H z
,
H一。 ) , 1 . 4 2 ( 3 H , d , J = 7 . 2 H z , H -
1 3 )
,
l
,
19 ( 3 H
, s , H

14 ) ; E S I

M Sm z/ : 2 9 3 〔M +
H ]
+ . 以上数据与文献 〔9 〕 一致 , 因此化合物 I
鉴定为 d e o x y m ik a n ol id e ·
2
.
2 化合物 1
其为白色结 晶 , 熔点 194 一 195 ℃ . I H 一N M R
( C
S D s N
,
4 X() M H
z
)
: 7
.
7 0 ( I H
,
b sr
,
H一 ) , 6 . 4 3
( I H
,
d
,
J 二 3
.
6 H z
,
H

13 a )
,
5
.
94 ( I H
,
d
,
J 二
3
.
6 H z
,
H

13 b )
,
5
.
5 1 ( I H
,
dd
,
J = 3
.
6
,
1
.
6 H z
,
H石 ) , 4 . 9 4 ( I H , m , H一 ) , 3 . 6 3 ( I H , m , H石 ) ,
2
.
9 1 ( I H
,
dd
,
J = 2
.
4
,
1 1
.
2 H z
,
H

l )
,
2
.
67
( I H
,
ddd
,
J = 2
.
8
,
1 1
.
2 H z
,
H

l ) ( I H
, s , H

l )
,
3
.
05 ( I H
,
d q
,
J = 7
.
2
,
12
.
4 H z
,
H

1 1 )
,
2
.
7 1
( I H
,
t
,
J = 10
.
4 H z
,
H一 ) , 2 . 2 8 ( I H , dd , J =
4
.
4
,
13
.
6 H z
,
H一 a ) , 2 . 28 ( I H , dd , J = 10 . 8 ,
13
.
6 H z
,
H一 p ) , 1 . 42 ( 3 H , d , J = 7 . 2 H z , H -
13 )
,
1
.
19 ( 3 H
, s , H

14 )
.
ES I

M Sm / : : 2 7 7 〔M +
H」十 . 以上数据与文献 〔9 〕 一致 , 因此化合物 n
鉴定为 d ih ydor m ik a n o l id e .
2
.
3 化合物 nI
其为黄色针状结晶 , 熔点 22 一 224 ℃ . u v
( M
e 0 H ) A m ax
n m ( 1
0 9。 ) : 2 7 0
.
6 ( 4
.
2 7 )
,
3 6 0
( 4
.
2 3 )
n m ; I H

N M R ( C
S D , N
,
4X() M H
z
)
: 8
.
5 4
( Z H
,
dd
,
J = 7
.
2
,
2
.
0 H z
,
H一 ` , 6 ` ) , 7 . 18 ( Z H ,
dd
,
J = 7
.
2
,
2
.
0 H z
,
H

3
` ,
5

)
,
6
.
78 ( I H
, s , H
-
8 )
,
3
.
99 ( 3 H
, s , O CH 3 )
,
3
.
87 ( 3 H
, s , O C H , )
,
3
.
7 5 ( 3 H
, s , O C H 3 ) ; E S I

M Sm z/ : 3 4 5
.
2 【M +
H〕+ . 以上数据与文献 【8] 一致 , 因此化合物 1
鉴定为 m ik a n i n .
2
.
4 化合物 VI
其为黄 色 针 晶 , 熔 点 2 89 一 292 ℃ . u v
( M
e O H ) Am ax
n m ( 1
0 9。 ) : 270 ( 4
.
36 )
,
360
( 4
.
35 )
n m ; I H

N M R ( C
S D , N
,
4 X() M H
z
)
: 8
.
55
( ZH
,
dd
,
J = 6
.
8
,
2
.
0 H z
,
H一 ’ , 6 ` ) , 7 . 18 ( Z H ,
dd
,
J = 6
.
8
,
2
.
0 H z
,
H一 ` , 5 ` ) , 6 . 7 9 ( I H , s , H -
8 )
,
3
.
99 ( 3 H
, s , O C H 3 )
,
3
.
8 8 ( 3 H
, s , O C H 3 ) ;
E S I

M Sm z/ : 33 1
.
1 [ M
+ H ]
十 . 以上 数据与文献
[ 8 ] 一致 , 因此化合物 lV 鉴定为 e u p a l i t i n .
2
.
5 化合物 V
其 为 白色 片 晶 ( M e 0 H ) , 熔 点 26 2 -
2 6 5℃ . I H 一N M R : 0 . 56 , 0 . 75 , 0 . 9 4 , 0 . 94 , 1 . 0 一,
1
.
03 ( 6 个 C H3 ) , 3 . 6 1 ( I H , m , H一 ) , 4 . 2 0
( I H
,
d )
,
5
.
0 2 ( Z H
,
m
,
H一 2 , 2 3 ) , 5 . 3 1 ( I H ,
H石 ) , 以上数据与文献 【10] 一致 , 且与标准品
薄层色谱的 fR 值一致 , 因此化合物 V 鉴定为豆幽
醇 一p 一D 一葡萄糖昔 .
2
.
6 化合物 VI
其 为 黄 色 粉 末 , 熔 点 24 一 247 ℃ . U v
( M
e 0 H ) Am ax
n m ( 1
0 9。 ) : 2 7 0 ( 4
.
2 2 )
,
3 4 3
( 4
.
2 6 )
n m ; ’ H

NM R ( D M s o

d
。 ,
40 M H
Z
)
: 5
.
0 3
( Z H
,
d
,
J 二 8
.
4 H z
,
H一 ’ , 6 ’ ) , 6 . 88 ( Z H , d , J
= 8
.
4 H z
,
H

3
` ,
5

)
,
6
.
5 5 ( I H
, s , H

8 )
,
5
.
4 6
( I H
,
d
,
J = 7
.
6 H z
,
H

l

)
,
3
.
7 6 ( 3 H
, s , O CH , ) ;
E S I

M Sm z/ : 4 7 9
.
1 [ M + H 」十 ; E S I一 M S一 M S m z/ :
4 7 9
.
1
,
31 7
.
1
. 以上数据与文献 【8] 一致 , 因此
化合物 VI 鉴定 为 3 , 4 ` , 5 , 7 一 t e tar h y d or x y石 一m e -
10 4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第 2 4卷
t h
o x yfl
a vn e o 3

0

p

D

gl
e u o p yr an o si d
e
.
2
.
7化合物 V I
其为淡黄色粉末 . T L C改良碘化秘钾显色呈阳
性 . uV (M e o H) ^ m axn m :2 8 2 ; ’ H一 M N R(n M S O -
d6
,
40() M H
z
)
: 7
.
4 2 ( I H
,
d
,
J 二 16
.
0 H z
,
H
-
a )
,
6
.
16 ( I H
,
d
,
J 二 16
.
0 H z
,
H

p )
,
7
.
04
( I H
, s , H一 ` ) , 6 . 9 7 ( I H , dd , J = 8 . 0 , 1 . 8 H z ,
H石 ` ) , 6 . 7 7 ( I H , d , J 二 8 . OH z , H一 5 ’ ) , 4 . 7 6
( I H
,
m
,
H
·
3 )
,
4
.
38 ( I H
,
m
,
H

5 )
,
1
.
9 5一 09
( 4 H
,
m
,
H

2
,
6 ) ; E S I

M S m / : : 3 5 3
.
1 「M 一 H 」` .
以上数据与文献 仁1 1」基本一致 , 因此化合物珊鉴
定为绿原酸 ( e h l o or g e n ie a e id ) .
结 语
本文报道了从薇甘菊中分离得到的 7 个化合
物 , 分别是 d e o x y m ik a n o lid e ( I ) , d ih y d or m ik a n o l -
id e ( 1 )
, 为 m ik a n i n ( 1 ) , e u p a l i ti n ( Vl ) , 豆 幽
醇 一p 一n 一葡萄糖昔 ( V ) , 3 , 4 ’ , 5 , 7 一 te t r a h yd or x y -
6

m e t h o x y fl a v o n e 3

o

p

D

g l u e o p y ar n o s id e ( VI ) 和绿
原酸 (姐 ) . 其中化合物豆幽醇 一p 一D 一葡萄糖昔和绿
原酸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 其余化合物与魏小
义等 [` 〕从薇甘菊中分离鉴定的相同 , 为进一步研究
薇甘菊的化学成分 , 探讨薇甘菊的综合利用 , 尤其
是作为植物源的生物农药提供了依据 ;
参考文献 :
〔l] 孔国辉 , 吴 七根 , 胡启明 . 外来杂草薇甘菊 ( iM kan ia
m i c ar nl ha H
.
B
.
K
.
) 在我国出现 「J〕. 热带亚热带植物
学报 , 20( X) , 8 ( l ) : 27 一2 8 .
〔2〕 孔国辉 , 吴七根 , 胡启明 , 等 . 薇 t犷菊 ( M ik a :、 ia n l i -
c
ar nt h a H
.
B
.
K
.
) 的形 态 、 分类 与生态 资料补 记
〔J ]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以洲) , 8 ( 2 ) : 128 一 130 .
[ 3〕 价 ,、 t : o 一, e la r k A M , H u fo rd C D , 等 . 洪都拉斯药用
植物的抗菌性 〔J〕. 民族心理学 , 198 8 , 63 ( 3 ) : 2 53 -
263 ( 英文版 ) .
〔4 1 黄忠良 , 曹洪麟 , 梁晓东 , 等 . 不同生境和森林内薇
甘菊的生存与危害状况 〔J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兀旧 , 8 ( 2 ) : 13 1一 13 8 .
〔5」张茂新 , 凌 冰 , 孔垂华 , 等 . 薇甘菊挥发油的化学
成分及其对昆虫 的生物 活性 [ J 〕. 应川 生态学报 ,
20() 3
,
14 ( l )
:
9 3一6 .
〔6 〕 邵 华 , 南 蓬 , 彭少麟 , 等 . 薇甘菊花挥发油成分
分析 [ J〕. 中药材 , 2X() l , 24 ( 5 ) : 34 1一34 2 .
〔7」冯惠玲 , 李 勇 , 叶万辉 , 等 . 深圳薇 lt 菊蒸叶精油
的化学成分 ! J 〕. 中草药 , 2《X岭 , 35 ( l ) : 17 一 18 ,
〔8 」w E I x ia 。 一y i , HU AN (; H .〕n g 一 j u a n . 从薇 }犷菊件,分离出酚
类的化学成分 〔J ] . 生物化学分类学 ’ j 生态学 , 2以” ,
32 (川 : l的 l 一 109 6 (英文版 ) .
〔9 ] HU AN G H . , r l g j u a : 1 , Y E W a :卜 h u i . 从薇甘菊中分离出新
的陪伴帖烯双内醋化合物 「J 〕. 天然产物杂志 , 2仪碎 ,
67
:
7 34

73 6 (英文版 ) .
〔10 〕 W AN c Y a ,卜 , l ia n . l l LJ A i , QIAO Y a :卜 if a ,, 9 . 差巴嘎篙
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J] . 中国传统药方试验杂志 . ,
2以” , 10 ( 3 ) : 3 一 4 ( 英文版 ) .
「11 」石 钱 , 石任兵 , 刘 斌 , 等 . 银翘散抗流感病毒
有效部位群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J」. 中国中药
杂志 , 2X() 3 , 28 ( l ) : 4 3 一 47
A加 t ar e t : l侧洲】一6 18 ( 2加 7 )0 1 · 0() l 04 一 EA
S tu d y o n t h e e h e m i c a l c o n s it t u e n ts
o f Ait ak 刀认 m ic I’O n ht 忍
W U v
u · h e l
,
Z H U G u o
·
y u a n
l ) C
o l le g e o f L ife S e i e n c e
S h e n z h e n U n i v e sr i t y
Sh e n z h e n 5 180 60
P
.
R
.
C h in a
H O N G G e n g
·
b i a o l
, a n d F A N G H o n g
· x u n
2 ) Sh e
n z h e n A P p li e d R & D C e n t er s o f
C i t y U n i v e sr i t y o f H o n g K o n g
,
S h e n z he n 5 18 0 57
P
.
R
.
C h in a
A b s t ar e t
: T h e e h e m ie a l e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M ik a n i a m ie r a n t h a H
,
B
.
K w e re i so la te d a n 、1 p u r i if e d b y u 、 i n g s i l i e a 一g e l
e o l u m n a n d S e P ha d e x L H

2 0
.
Th e e h e m i e a l e o n
s ti t u e n rs w e re id e n t iif e d b y l )h y s i e o e h e m i e a l P ro p e rt i e
s a n d
s r ru e t u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