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山西农业科学 2012,40(2):120- 122 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不同施肥量对裸燕麦丰产效果的影响
黄桂莲,王雁丽,田宏先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 037008)
摘 要:2010年通过不同施肥量对燕麦丰产性进行试验研究发现,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中,燕麦的整个生
长期施用 N150P300或 N150P150的产量最高。处理 N150P300的燕麦平均株高为 68.43 cm,穗长 16.06 cm,千粒质量
22.3 g,株有效穗数为 2.88 穗,小区平均产量居第 1 位,为 7.72 kg;处理 N150P150的株高为 67.67 cm,穗长
16.57 cm,千粒质量 22.2 g,株有效穗数 3.25穗,小区平均产量居第 2位,为 7.27 kg,且其他性状表现良好。
关键词:裸燕麦;施肥量;丰产
中图分类号:S512.6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2481(2012)02- 0120- 03
Effect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ates on Oat Fertility
HUANGGui- lian,WANGYan- li,TIANHong- xian
(Institute of Crops in High Altitude & Cold Area,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Datong 037008,China)
Abstract: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on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rate to oat fertility in year of 2010 showed that, in fields of above
medium fertility, when N150P300 or N150P150 was applied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tage, high yield had got. In N150P300 treatment, oat
had mean plant height of 68.43 cm,ear length 16.06 cm,thousand- seed weight 22.3 g,available 2.88 ears per plant,and the first
plot mean yield was 7.72 kg;While in N150P150 treatment, the plant height was 67.67 cm,ear lenght 16.57 cm,thousand seed weight
22.2 g,available 3.25 ears per plant, and the second plot mean yield 7.27 kg; And the other traits all had good performance.
Key words:naked oat; fertilizing rate; fertility
收稿日期:2011- 09- 04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基础项目(yyz004)
作者简介:黄桂莲(1961-),女,山西阳高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小杂粮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2.02.09
裸燕麦属禾本科早熟植物,是一种非常适宜
在高寒地区生长,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栽培
作物。
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1]。世
界上栽培的燕麦以带稃型为主,常被称为皮燕
麦。我国栽培的燕麦以裸粒型为主,常被称为裸
燕麦[2- 5]。裸燕麦是一种特殊的粮、经、饲、药多用
作物,是晋北高寒地区主要杂粮作物之一[6]。施用
化肥对裸燕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均有促
进作用[7- 8]。然而,长期以来,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施
肥的不平衡,或偏施、过量施肥现象严重,导致肥
料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针对当前存在的滥施肥、多施肥的现状,为
了提高科学施肥水平,解决裸燕麦产量较低的
问题,本研究通过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获得在不
同施肥量下裸燕麦丰产的最佳途径,旨在为建
立高寒地区裸燕麦施肥的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
数据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属旱作区,土壤为钙栗土,无霜期为
150 d,降雨量 207.4 mm,肥力中等,前茬作物
为小麦,秋耕翻地前施用农家肥 15 000 kg/hm2。
供试品种为裸燕麦 ZF0402。供试肥料为尿素
(CO(NH2)2)、磷酸二铵((NH4)2HPO4)。
1.2 试验设计
裸燕麦于 2010年 4月 8日播种,共设 9个
处理,分别为 N0P0,N0P150,N0P300,N150P0,N150P150,
N150P300,N300P0,N300P150,N300P300(其中,N,P下标中
的数据分别表示每公顷施用纯 N,P的有效含量
分别为 0,150,300 kg)。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
3次,共计 27个小区,小区面积为 2 m×6.67 m。
在燕麦的生长过程中,检测基本苗数与群体
结构,对不同施肥处理燕麦的株高、茎数、有效穗
数、千粒质量、植株鲜质量、自然风干质量等进行
120· ·
黄桂莲等:不同施肥量对裸燕麦丰产效果的影响
表 1 生育时期与生育期
拔节期 /
(月 - 日)
06- 02
05- 31
05- 31
05- 31
05- 31
05- 31
06- 02
06- 01
05- 31
抽穗期 /
(月 - 日)
06- 18
06- 15
06- 15
06- 18
06- 16
06- 18
06- 18
06- 16
06- 16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施肥量
N0P0
N0P150
N0P300
N150P0
N150P150
N150P300
N300P0
N300P150
N300P300
出苗期 /
(月 - 日)
05- 04
05- 04
05- 04
05- 05
05- 04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分蘖期 /
(月 - 日)
05- 25
05- 23
05- 23
05- 25
05- 24
05- 24
05- 25
05- 24
05- 23
成熟期 /
(月 - 日)
07- 27
07- 27
07- 27
07- 27
07- 27
07- 27
07- 27
07- 27
07- 27
生育期 /d
84
84
84
83
84
83
83
83
83
2.2 不同处理的群体结构
齐苗后,分别于分蘖前与收获前,在固定样
点进行基本苗数与群体结构调查。从表 2可以看
出,N0P300处理的表现结果最佳,其基本苗、出苗
率、株数、茎数、穗数均好于其他处理。
表 2 基本苗数与群体结构
株数 /
(万株 /hm2)
289.95
292.95
360.00
310.95
273.00
264.00
199.05
226.95
172.95
茎数 /
(万株 /hm2)
538.05
637.95
702.00
595.95
582.00
688.65
478.95
430.05
293.55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施肥量
N0P0
N0P150
N0P300
N150P0
N150P150
N150P300
N300P0
N300P150
N300P300
基本苗 /
(万株 /hm2)
312.3
313.2
399.6
383.4
310.5
313.2
216.9
385.8
123.3
出苗率 /%
69.4
69.6
88.8
85.2
69.0
69.6
48.2
52.4
27.4
穗数 /
(万穗 /hm2)
424.05
543.00
595.95
466.95
499.95
495.00
400.95
396.00
204.00
成穗率 /%
78.82
85.12
84.89
78.35
85.90
71.88
83.71
92.08
69.49
2.3 不同处理的主要性状测定
在分蘖期,对不同处理的主要性状进行测
定。从表 3可以看出,以 N150P150处理的株高最高,
为 37.19 cm,其自然风干质量也最高,为 14.8 g;
其次为 N300P150处理,株高为 34.99 cm,自然风干
质量为 12.7 g。
表 3 不同处理主要性状测定
总鲜质量 /g
14.23
17.30
14.37
12.07
21.90
15.00
11.67
18.60
20.10
自然风干质量 /g
9.4
11.8
9.6
6.7
14.8
10.4
7.1
12.7
13.2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株高 /cm
31.44
34.60
34.76
29.97
37.19
32.70
31.09
34.99
34.40
总茎宽 /cm
3.1
3.3
3.1
3.0
3.3
3.3
3.0
3.5
3.2
施肥量
N0P0
N0P150
N0P300
N150P0
N150P150
N150P300
N300P0
N300P150
N300P300
2.4 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
从表 4可以看出,处理 N150P300的产量最高,
为 2 895.0 kg/hm2,居第 1位;其次为处理 N150P150,
N300P150,分别为 2 727.0,2 715.0 kg/hm2;处理 N0P0
的产量最低。
2.5 不同处理的产量性状
从表 5可以看出,处理 N300P150的株高和穗
长都居于第 1位,成穗数也较其他处理多,但出
测定,最后进行考种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生育时期与生育期
4月 8日播种,经 26~27 d各处理均出苗,
分蘖期为 5月 23—25日,拔节期为 5月 31日至
6 月 2 日,抽穗期为 6 月 15—18 日,成熟期为
7月 27日。整个生育期为 83~84 d,各处理间相
差不大(表 1)。
121· ·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 40卷第 2期
表 4 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
3
6.41
6.95
6.83
7.20
7.45
7.91
7.34
7.40
6.95
总和
20.13
20.44
21.27
21.24
21.80
23.17
20.77
21.71
21.06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施肥量
N0P0
N0P150
N0P300
N150P0
N150P150
N150P300
N300P0
N300P150
N300P300
1
6.50
6.64
7.08
6.76
6.73
7.60
6.84
6.64
7.09
2
7.22
6.85
7.36
7.28
7.62
7.66
6.59
7.67
7.02
平均
6.71
6.81
7.09
7.08
7.27
7.72
6.92
7.24
7.02
折合公顷
产量 /kg
2 517.0
2 554.5
2 659.5
2 655.0
2 727.0
2 895.0
2 595.0
2 715.0
2 632.5
位次
9
8
4
5
2
1
7
3
6
各重复小区产量 /kg
苗率却只有 52.4%,地块中明显出现缺苗断垄现
象,这是因为施肥量多而出现的烧苗现象。处理
N150P300的株高为 68.43 cm,穗长 16.06 cm,千粒
质量 22.3 g,株有效穗数 2.88穗,小区平均产量
居第 1位(表 4);处理 N150P150的株高为 67.67 cm,
穗长为 16.57 cm,千粒质量为 22.2 g,株有效穗数
为 3.25穗,小区平均产量居第 2位(表 4),而且
这 2个处理的田间基本株数、出苗率、成穗数也
较其他处理高。
3 小结
结果表明,在中等或中上等肥力的旱地田
块,不同处理对燕麦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从基
本苗数与群体结构的测定来看,处理N300P300最低,
其次是 N300P0,分别为 123.3万,16.9万株 /hm2。
说明氮肥作种肥施用宜少不宜多,尤其在干旱
情况下,过量施用氮肥容易烧伤种子,降低其出
苗率。
裸燕麦用磷酸二铵、尿素作种肥,适当增施,
且以 N150P300,N150P150施肥量为宜,增产特别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盼忠,刘英.不同播期对旱地莜麦生产效应的影响[J].内
蒙古农业科技,2001(2):14- 15.
[2]于海峰,李美娜,邵志壮,等.“双季栽培”对青莜麦的产质量
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24(3):128- 133.
[3]谢佳贵,王立春,尹彩侠,等.春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8,33(6):44- 45.
[4]王延平,程波,于明,等.长期施用氯磷铵钾复混肥对土壤性
质和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J]. 辽宁农业科学,2008(5):
10- 14.
[5]毕理智,张锐,王海景,等.不同作物滴灌施肥效果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0):50- 52.
[6]赵世峰,王志刚,团长叶,等.张家口市燕麦产业现状及发展
对策综述[J].河北农业科技,2007(3):50- 51.
[7]乔有明.不同播种密度对燕麦几个数量性状的影响[J].草业
科学,2002(19):62- 64.
[8]康彩霞,高建宏,李玉,等.山区旱地中低产田改造技术[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90.
表 5 不同处理室内考种结果
茎数
1.35
1.27
1.80
1.47
1.65
1.48
1.80
1.62
1.83
株有效穗数
1.35
2.73
3.17
1.47
3.25
2.88
1.80
3.07
1.83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施肥量
N0P0
N0P150
N0P300
N150P0
N150P150
N150P300
N300P0
N300P150
N300P300
株高 /cm
63.23
59.97
62.98
53.23
67.67
68.43
64.05
69.38
63.63
穗长 /cm
15.17
14.53
14.68
15.78
16.57
16.06
16.20
17.23
16.67
轮层
5.50
4.08
4.25
5.42
4.35
4.32
5.30
4.40
5.70
千粒质量 /g
22.3
24.4
21.6
22.6
22.2
22.3
22.7
22.2
22.0
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