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华北农学报 1 992 0 7 ( 2 ) : 二8~ 22
A
c t a A ` r i e u l t u r a e B o r e a l i 一S io ic 冷
红小豆主要增产因素正交试 一验结果
牟善积
丙天津农学院
何明华
天津 3 0 03 8 1 )
摘 要 按L 16 ( 4 ” ) 正 交表设计 , 对影响红小豆产量的主要因 素— 密度 、 氮月巴、 磷月巴、 一 播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 播期 、 磷肥的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 , 蓉
度 、 氮肥达 显著水平 。 最佳播期 6 月 15 一 25 日 , 最佳密度亩保苗 7 一 8 千株 。 在中
等肥力土壤上磷素 ( P Z 0 5 ) 亩用量不宜超过 6 . 6 k g , 氮素不宜超过 3 k g 。 天津地区
1 9 8 8一 19 9 0年示范推广面积 6 万多亩 , 增产 幅度 30 一 50 % 。 “ 一 ’ ` ’
关健词 红小豆 正 交试验 密度 氮肥 磷肥 播期
为深入探讨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 通过氧、 磷、 钾单因子弄复因子试验 , 匆步确定了肥
料三要素对红小豆的增产规律及合理施肥区何 ; 通过密度试验 , 初步确定了在不同肥力土壤
上的合理密度范围 ;根据播期试验 , 初步掌握 了夏播红水豆播期与产量钓关系 。 在上述研究的
基础上于 1 9 8 6年进行了红小豆主要增产因素正交试验 ,’ ;本研究结果经 1 9 87年的示范试验 { 相
继在 198 8一 1” 0年累计推广 6万多亩 , 增产增收显著 。 一 现将正交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 卜
一 、 材料和方法 · 爪 ’ ’一 ’ , 一 下
在红小豆主要增产因素一密度、碱肥二一诚巴等革茵手试验的塞赫上, 呆用’正交试验的
方法 , 研究确定诸因子在不 同交互情况下对产量的影响 , 为确定最佳配套措施提供依据 。
一 、 试验设计及处理
试验按 L 16 ( 4 “ ) 正交表设计 。 试验因素有 .密度 、 , 氮肥 、 磷肥护播期 , 分别安排在 1 、
2
、
4
、
5 列上 , 第三列为空列 。 根据单因子试验结果 , 每一因素都安排了包括最佳水平在
内的四个水平 , 计 16 个处理 。 播期为 6 月 15 日 、 6 月 25 日、 7 月 5 日、 7 月 15 日; 密度 : 行
距均为 6 o e m , 株距分别为 l o e m 、 1 3 . 3 e m 、 z 6 . 7 e m 、 Zo e m , 亩株数分 别 为 1 2 1 1 1 、 5 3 5 3 、
6 6 6 7
、
5 5 6株 , 磷肥 : 一 P Z O 。的用量 分别为 。 、 2 . 2 、 4 . 4 、 6 . 6 (k .g 亩 一 `了 , · 合过磷酸钙
( P
:
0
5 含量为 14 . 45 % ) 分别为 O 、 15 、 3 0扩 4 5 k( .g 亩一 ` ) ; 氮肥 : 氮素用量分别为 。 、
1
.
5
、
3
.
0
、
4
.
5 k( 乎亩 一 ` ) , 合尿素 (含氮 46 % ) 0 、 .3 25 、 6 . 5 、 9 .8 k( .g 亩二 ` ) 。 「
二 、 试验概况 ” ’ ` , 卜 . · ? 、 一八 ·带试验在天津市武清农场天津农学院 !日址进行 , , 试验地位于东经士17 ’ 0 5 . 梦 , “北纬3 , ’ 20’ 。
试验地为中度盐化潮土 , 质地中壤 , 耕层 土 壤 容 重 1 . 40 , 总孔隙 度 4氏幻命 · p H S沼 , 全
盐含量 .0 2 1% , . 有机质含量 .1 . 1 2% 〔丘林法 ) 一 , 全氮 o , 9了q% 一 (重修酸钾一硫酸消化法 ) ,碱解氮 5 8 . 7 p p m (碱解扩散法 ) , 速效磷 ( P ) i o P p m (用 o . SM N a H C O 。提取 、 会目锑 抗泯
念期 小善积等: 红小豆主要增产因素正交试验结果 约
合显色剂 、 磷钥兰比色法 ) , 速效钾 1 26P p m (火焰光度计法 ) 。 地形平坦 , 灌 、 排 水不统
配套 、 前三年的茬 口依次为西瓜。 玉米、 葵花 , 地力均匀 。
田间设计按 16 个处理区 , 随机排列进行 , 小区长 10 m 、 宽 3 m , 面积 30 m “ 。 各小 区间用
双层塑料膜间隔 , 垂直埋入上中30 c m 。
供试 品种为选优提纯天津红小豆 P 8 5 一 6 。 播 期 按方案处理要求准时播种 。 密度按方案处
理要求等距点播 。 磷肥的施用方法 : 按播种行距播前一次开沟 条施 , 深 度 10 ~ 15 c m 。 氮肥
的施用方法 : 在初花期距播行 15 c m处开沟施入 , 深度 1 c0 m左右 , 施肥后及时覆土 。
主要田间管理措施 : 在两片真 叶展平至第一复叶长出前按密度要求定苗 , 中耕三次 。 7
月 2 2 日治蚜一次 , 8 月 18 日治锈病 、 白粉病一次 。 6 月 26 日、 7 月 9 日和 7 月 29 日大雨过后
及时排涝。 . 9 月 28 日~ 10 月 14 日陆续成熟收获 。 每小区收获 中间三行 (计 18 m 2 ) ,计算产量 。
结果与分析
不 同处理产量结果见表 1 , 计算分析结果见表 2 , 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3 。 由此看出 :
表 1 红小豆正交试验洲产结果 ( 19 8 6 。 1 0 。 2 8 )
区 号 小区面积
( m Z )
锄产面积
( m Z )
测产面积产量
( g )
折合亩产
( k g
· 亩一 1 )
3 3 90
。
D
4 3 54
。
0
4 6 1 0
。
0
4 4 1 2
。
8
40 7 5
。
0
4 5 2 0
。
0
4 18 8
。
3
40 60
.
0
3 4 84
。
2
3 3 6 0
。
0
3 1 1
。
2
29 70
。
0
2 2 50
。
0
1 8 8 0
。
1
2 4 4 5
。
0
26 8 9
。
7
1 2 5
。
6 2
1 6 1
。
34
8352049朽U716幻丹U,J. .月上了已J八1ùQ`月伟,二nUJQ产n妇心产,声`Ul毖护O匀匕J,曰习内石曰土凡才00了O才,土上门二J卜ǔ. ,山工.月
的`ó。 t
85085sRù。几,二公L主工刃.土11`l心l曰1上,一J30加D
b7891023川56
1
. 播期和磷肥的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 , 密度和氮肥的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 。 其中播
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 磷肥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 其次是氮肥 , 再次是密度 (见图 1 ) 。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没有单因子试验表现得突出 , 这主要同本试验各因素设计的水平距离
有关 : 播期的总间距长达30 大 ; N 、 P肥用量 以成倍的梯度增加 , 最 高水平为最低 水 平 的 3
20 华 北 农 学 报 . 夕老
倍 , 还设有无肥处理 ; 而密度水平间距最小 , 最高水平密度仅为最低水平密度的 2 倍 , 且未
设每亩 2 万或 2 万株以上传统密度处理 , 只取单因子密度试验的最佳密度区间 。 所以本试验
诸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的位次同单因子试验结果并不矛盾 。 实际上位次的前后与因素水平间距
的大小 、 土壤 N 、 P含量的多少都有直接关系 。
表 2 红小豆正交试验产 t 结果
试验号 播 期歹lj号 1 密 度列号 2 列号
3 P
列号 4
N
歹lj号 5 产 量( k g . 亩· 1 )
1 1 1 1 1 1 1 2 5
一
6 2
2 t 2 2 2 2 16 1
。
3 4
3 1 3 3 3 3 1 7 0
.
83
4 1 4 4 4 4 16 3
。
5 2
5 2 1 2 3 4 1 5 1
。
0 0
6 2 2 1 4 3 1 6 7
一
4 9
J 2 3 4 1 2 1 55
一
20
8 2 4 3 2 1 1 50
一
4 5
9 3 1 3 4 2 1 2 9
。
1 1
1 0 3 2 4 3 1 1 2 4
。
5 1
1 1 3 3 1 2 4 1 2 2
.
7 0
1 2 3 4 2 1 3 1 10
。
0 6
13 4 1 4 名 3 8 3。 3 8
1 4 4 2 3 1 4 6 9
。
6 7
1 5 4 3 2 4 1 9 0
一
6 0
16 4 4 1 3 2 9 9
.
6 7
T 1 6 2 1
。
3 1 4 89
。
1 1 5 1 5
.
4 8 4 6 0
。
5 5 4 9 1
。
1 8 T二 2 07 5 。 1 5
T z 6 2 4
。
1 4 5 2 3
。
0 1 5 1 3
一
00 51 7
一
8 7 5 4 5
一
3 2
T
s 4 8 6
一
3 8 5 3 9
一
33 5 2 0
一
06 5 4 6
一
0 1 5 3 1
一
7 6
T一 3 4 3 。 3 2 5 2 3 。 7 0 5 2 6。 6 1 5 5盯一 7 2 5 0 6 . 89
x 一 1 5 5 。 3 3 1 2 2 。 28 1 2 8
。
8 7 1 1 5
。
1 4 1 2 2
一
80
x Z 1 5 6
。
0 4 1 3 0
.
7 5 1 2 8
。
2 5 1 2 9
.
4 7 1 36
.
3 3
x 3 1 2 1
.
6 0 注3 4 . 8 3 1 3 0 . 0 2 1 3 6 。 5 0 1 3 2 . 9 4
x 4 85
一
8 3 1 3 0
一
9 3 13 1
一
65 13 7
.
68 1 2 6
一
7 2
资
表 3 红小豆正交试验方位分析
变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 方 均方比 1’ a
13 3 6 2
。
2 8
3 3 6
。
1 8
4 4 4
。
00
1 2 88
。
3 0
2 6
。
8 1
154 5 7
。
8 6
4 4 54 .0 9
1 12
一
06
1 4 8
。
0 0
4 2 9
。
4 3
8
。
9 4
4 98
。
2 2二
1 2
。
5 3
.
1 6
。
5 5 .
4 8
。
0 3二
F o
。 0 6 = 9
。
2 8
F o
。 0 1 = 2 9
。
4 6
J,J期度
NP
播密
315和余第廿
2 期 牟普积等 : 红小豆主要增产因素正交试验结果
z。。粤: . 亩一
15Q40
1 3 0
1 , O /I|||
10即
洗 2 5 7 1 5 . 翻 . , . , 的 67
(月 l日 )
1 1 1 11
公度
(株 · 亩一 )
5 5邻 0 2 , 2
P 20 ,
、 伍 9 . 亩一 l)
4
.
4 : 6 0 1
.
N
(k` . 官一 急户
3
.
0 4
.
5
圈 播期 、 密度 、 砚肥和氮肥不同水平与产一的关系
2
. 从播期产量结果看 , 第一播期和第二播期产 量较高 , 且差异较小 ; 但第 三 播 期 与
一 、 二播期相 比减产 20 %以上 ; 第四播期与一 、 二播期相比减产 45 % 以上 。 最佳播期应为 6
月 1 5日~ 6 月 2 5日。
3
. 从密度产量结果看 , 每亩 6 6 67 株产量最高 , 每亩 8 3 3 株和每亩 5 5 56 株产 量稍低 ;
f垂亩 2 2 21 1株产量最低 。 本试验以 6 6 6 7~ 5 3 3 3株为好 。
4
. 从磷肥严量结果看 , 每亩施用过磷酸钙 3 o k g (含 P : O 。 4 . 4 k g ) 和 4 5 k g (含 P Z O S
6
.
6 k g) 产 量最高 , 而且差异不大 , 每亩用量 15 k g (含 P : 0 。 2 . 2 k g ) 产 量稍次 , 不施磷肥
产量最低 。 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考虑 , 当土 壤 有 效 磷 含 量 在 1 0 p p m左右时 , 亩施磷肥
折合磷素 4 . 4 k g左右为宜 。
5
. 从氮肥产量结果看 , 每亩施N 素 1 . s k g 产量最高 , 施 N 素 3 k g 产量次之 , 施 N 素
4
.
c51 g和不施 N 的产量相仿 , 而且最低 。 从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考虑 , 在土壤碱 解 氮含量中
等时 , 亩施 N 素 1 . 5~ 3 . o k g为宜 。
6
. 在全部处理中 , 试验号 3 , 即 6 月 15 日播种 、 每亩 6 6 67 株 、 一亩施 过 磷 酸 钙 3 o k g
(合 P Z O 。 4 . 4 k g ) 、 尿素 6 . s k g (含 N素 3 k g ) , 亩产最高 , 为 1 7 o k g 。 试验号 6 , 即 6 月
2 5日播种 , 每亩 5 3 3 3株 、 亩施过磷酸钙 4 5 k g (含 P : O 。 6 . 6 k g ) 、 尿素 6 . s k g (含 N素 3 k g ) ,
产量稍次 , 亩产为 16 7k g 。 这 两组配套处理应作为大田生产的重要依 据 。
讨 论
1
. 在研究了红小豆主要增产因素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 , 为合理确定每一因素的区间及
水平间距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为进一步研究多个因素对红小豆产量的影响 , 在各因素的水平均
已确定的条件下 , 若采取全面试验的方案 , 需 4 “次 , 即 1 02 4个处理 。 不论 从 试验地的安排
2 2 华 北 农 学 报 内 容
_
L
, 还是试验工作址上都是很难完成的 。 但采取 L 16 ( 4 5 ) 正交设计 , 只猫挑选有代表性的
6] 个处理 , 便可达到 4 5个处理所能得到的试验结果 。 同时 , 通过正交试验 , 能从 多 个因素
中找出影响红小豆产量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 , 判断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大小 , 并能找出最优水
平组合 , 为制定红小豆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 以本试验结果为主要依据制定的 “ 夏播天津红小豆 亩 产 10 ~ 1 50k g 栽 培 技术规
范 ” , 1 9 8 8~ 1 9 9 0年累计示范 、 推广 6万多亩 ,平均增产 30 ~ 50 % ,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
3
. 通过红小豆综合增产技术的研究和实践 , 我们认为试验设计方法的选择很重要 。 设
计方法准确 , 不仅省地 、 省工 、 省费用 , 而且能较好地揭示客观规律 , 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
琳
参 考 文 献
、 l
南京农学院主编 . 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 9 7 9 , 182 ~ 1 90
北京林学院主编 . 数理统计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 980 , 2 95~ 3 04
牟善积等 · 磷肥对红小豆的增产作用 . 土壤 , 1 9邪 , 片 ( 4 ) ; 2 0 3~ 2 07
牟善识等 ·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 作物杂志 , 1 986 , ( 4 ) : 15 ~ 16
何明华等 · 红小豆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 天津农林科技 , 1 991 , 。 ( 4 ) : 7 ~ 10
牟善积等著 · 红小豆栽培 . 天津 : 天津科找出版社 , 1 992 , 50 ~ 79 ; 14 0、 1 53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O r t h o g o n a l E x P e r im e n t o n M a i n
Y i e l d一 i n e r e a s i n g F a e t o r s f o r R e d B e a n
M
u S h a n j i H e M i n g h u a
( T i a n j i n A g , i c u l t u: e C o l l e g 亡 , T f a n j i n , 3 0 0 3 8 1 )
Ab s t r a e t T h e m a i n y i e ld
一
i n f l u e n e i n g f a e t o r s f o r r e d b e a n
, s u e h a s
d e n s i t y
,
N f e r t i l i z e r
,
P f e r t i l i z e r
, a n d s o w i n g t i m e
,
w e r e s t u d i e d o n t h e L 16
( 4
“
) o r t h o g o n a l t a b l e d e s i g n
.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y i e ld
一
i n e r e公 s i n g e f f e e t s
o f s o w i n g t i m e a n d P f e r t i l i z e r a p p l e a t i o n w e r e h i g h l y s i g n i f i e a n t
, w h i l e t h o s e
o f d e n s i t y a n d N f e r t i l i z e r a p p l i e a t i o n w e r e s i g n i f i e a n t
.
T h e o P t i m u m s o w i n g
t i m e r a n g e d f r o m t h e 1 5 t h t o 2 5 t h o f J u n e a n d t h e o P t i m u m d e n s i t y w a s 7 0 0 0
一 8 0 0 0 s e e d l i n g s p e r m u . T h e a m o u n t o f P f e r t i l i z e r a p p l i e a t i o n s h o u ld n o t
e x e e e d 6
.
6 k g p e r 优 u w h i l e t h e N a p p l i e a t i o n s h o u ld n o t e x e e e d 3 k g p e r m u .
I n T i a n ji n s u b u r b s
,
f r o m 1 9 8 8 t o 1 9 9 0
,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a n d e x t e n s i o n o f t h e
a b o v e r e s u l t s b e n e f i t e d a t o t a l o f 6 0 0 0 0 m u o f l a n d a n d y i e ld w a s i n e r e a s e d
b y 3 0一 5 0% 。
咭
Ke y w o r d s : R
e d b e a n , L 1 6 ( 4
“
)
o r t h o g o n a l t a b l e , D e n s i t y , N f e r t i l i z e r ,
P f e
r t i l i z e r , S o w i n g t i m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