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莜麦(裸燕麦)品种抗坚黑穗病的观察研究



全 文 :4期 河 北 农 学 报 5 5
筱 麦 (裸 燕 麦 )品种
抗 坚 黑 穗病 的 观 察 研 究
田 绍 义 李振树 高世金 秦兰镇 李正春
(张家口地区坝上农业科学研究所 )
坚黑穗病是筱麦的主要病害 , 近几年来在冀北 、 晋北 、 内蒙等筱麦产区 普 遍 大 发
生 , 每年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 据康保县调查 , 1 9 7 7年发病 1 0 . 2万亩 , 病穗率 15 一 20 % ,
严重者70 %以上 , 损失粮食 30 万斤 , 1 9 81 年发病 32 . 1万 亩 , 其中 1 1 . 9万 亩减产损 失 10
一 30 % 。 沽源县胜利大队 , 1 98 1年 50 。余亩筱麦病穗率 91 % , 致颗粒无收 。
文献记载 , 燕麦品种对坚黑穗病有 田间抗病性 。 但缺乏深入研究 , 亦未引起应有的
重视 , 故一直未应用于坚黑穗病的防治 。 为进一步观察筱麦品种的抗病性 , 尽快运用于
坚黑穗病的综合防治 , 于 19 7 9年至 198 1年进行了筱 麦品种抗坚黑穗病的观察研究 。
一 、 , 研究方法
由冀北 、 晋北 、 内蒙收集筱麦原始材料 、 杂交种 、 农家品种 52 个 , 作观察材料 。 在
种子做高菌量接菌 (拌种子重量 I %的菌粉 , 负荷菌量 73 8一 80 6万 /克 ) 条件 下 , 鉴 定
品种的田间抗病性 。 结合 田间鉴定 , 观察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与其抗病性之
间的相关性 。 选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做材料 , 通过病源侵染观察 、 染色镜检菌丝体在
植株生长锥 内的蔓延程序 , 探讨品种的抗病性性质 。
二 、 研究结果
(乙 ) 筱麦品种对坚黑穗病具有明显的田间抗病性 。
1解。年至 19 81 年 , 以 52 个品种为材料进行 田间抗病性鉴定观察 , 结果一致表明 , 品
种间存在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 。 如同一条件下 , 73 一 7 筱麦感病率为。 . 03 一 0 . 32 % , 三
分三筱麦为 70 . 7一 89 . 9% , 滩尖县筱麦为 90 . 7一 9 2 . 7% 。 这不仅为研究利用品种抗病性
防治坚黑穗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 同时也为抗病育种 、 生产利用直接提供了高抗品种 7 3一
7 筱 麦夕 抗病品种小 4 6一 5 、 坝选三号和 4 5 9 、 74一 2 0一 ; 4一 1 、 7 3 0 20 、 7 2 24一 l 、 永
75 等 8 个有价值的品种或材料 。
(二 ) 品种抗病性与其前期生长发育速度 、 分孽力有明显相关性 。
结合品种 田间抗病性鉴定观察 , 对品种的幼苗 习性、 叶片性状 、 穗型 、 铃形等植物
学特征及生育期 、 分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 , 并分别与感病率作了相关性测定 。
三年结果证明 , 品种田间抗病性与其植物学特征无明显关系 。 但与其前期生长发育速度
(出苗至抽穗的生育 日数 ) , 或分孽力 (单株孽数 )均有明显相关 。 生长期短的品种或分
菜力差的品种 , 田间抗病性强 ; 生育期大的品种或分孽力强的品种 , 田间抗病性差 。 这
是否系抗病基因与控制生育期或分孽力的遗传基因相关联 , 有待于在育种实践中印证 。
(三 ) 抗病性的抗侵入性 。
以抗病品种 73 一 7 , 小 4 e一 5 筱麦和感病 品种三分三、 李家场筱麦做材料 , 扶幼苗
砧 河 北 农 学 报 7卷
的芽长和苗龄分别接菌设处理 夕 用乳酚油锥兰染色镜检方法 , 观察病源在不同品种不同
处理上的侵染率 。 结果表明 , 各品种之间的侵染率差异悬殊 , 如三分三感病率为 23 . 8 e一
时 . 7% , 小 46 一 5 最高感病率为 汉 08 % 。 但侵 染高峰期均为芽鞘长 。 . 5一 2 公分的幼芽
期 。 证 明抗病或感病品种的侵染时期相同 。
在观察病源侵染时期的同时 , 又 以用种子接菌培育的病苗作材料 , 通过染色镜检观
察了菌丝体在生长锥内蔓延程序 。 结果证 明 , 不论抗病或感病品种 , 菌丝体均能在单棱
期 (幼苗四叶一心期 )蔓延到幼穗上 , 并形成 田间病穗 。证明抗病或感病品种的病源蔓延程
序一致 。
综合 _ L述观察结果 , 抗病或感病品种傲病源侵染时期 、 菌丝体蔓延程序完全一致 ,
而只是侵染率差异悬殊 。 这表明品种间的抗病性乃属于抗侵入性 。 这种抗侵 入性 , 是组
织结构或机能特性还是因为分泌营养或抗生物质的生化特性 , 还待深入研究 。
(四 ) 生态条件对品种抗病性的影 响 。
通过筱麦播期试验和年度 间发病程度差异的分析证明 , 虽然温湿度对坚黑穗的发病
程度有影响 , 但并不明显 。 考其原因 , 是否与病源抱子萌发和菌丝侵染过程 中 , 对温 `
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大有关 。 即在筱麦的正常播种情况下 , 均能满足菌源抱子萌发和侵染
所要求的温度 3 一 3 ℃及土壤含水量 4 一 18 . 7% 。 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发病虽有
波动 , 但差异不大 。 表明品种田间抗病性稳定 。 故利用品种抗病性防治坚黑穗病具有一
定的可靠性 。
三 、 小 46 一 5 筱麦抗病性生产利用示范
在 研究观察品种 田间抗病性的基础上 , 19 80 年至 198 1年在张北 、 ’康保 、 沽源 、 崇礼
四县连续进行了利用小 46 一 5 筱麦抗病性防治坚黑穗病的大面积生产示范 。 19 8。年示范
4 , 1 30 亩 , 调查 1 , 4 0 亩 , 全部达到了 田间无病穗的效果 。 1 98 1年示范 13 , 6 69 亩 , 调查
5 , 06 5 亩 , 其中除 e 75 亩因品种混杂 (功 %左右 ) , 感病率为 。 . 2一 0 . 3% 以外 , 4 , 3 90 亩
未发现一株病穗 , 占调查面积的 8 6 . e % 。 据此 , 进一步证明利用品种杭病性防治坚黑穗
病 , 是一项可靠的有效措施 。
一 小 46 一 5 筱麦是一个较好的抗病品种 。 但发病程度仍受种子污染菌 量 之 影 响 。 因
此 , 利用品种抗病性防治坚黑穗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种子污染菌量的安全阀限问题 。 经
19 8。年至 1 9 81 年试验 。 小 46 一 5 筱 麦种子荷菌量 20 万 / 克以下 , 发病率。 . 6一 2 . 4% , 1 60
万 /克以上 , 发病率超过 5 % 。故 J/ 、 4 6一 5 筱麦种子污染菌量的安全阀限 , 以不超 2 0万 /克
为宜 。 为便于生产掌握 , 通过健穗与病穗混合脱粒试验 夕 种子污染 20 万 /克左右的菌量 ,
相当于 田间病穗率 7 %左右 (见下表 ) 。 若 以 田间病穗率为指标 , 小 46 一 5 筱麦种子污
染菌量的安全阀限 , 以病穗率 5 %为宜 。
四 、 讨论意见
三年观察鉴定和生产示范证 明 , 筱麦对坚黑穗有明显的 、 稳定的品种抗病性 。 小 46
一 5 筱麦的万亩示范 , 达到了 田间无病穗的效果 , 同时减免了药剂拌种的用药和用工 、 `
因此利用品种抗病性防治坚黑穗病是一个最经济的有效措施 。 ` 建议积极推广 。
经三年观察 夕 从 50 多个材料 中鉴定提出了 8 个抗病品种或材料 , 其中小 46 一 5 和坝
选三号筱麦 , 已是生产中推广的优 良品种 。 建议作为防治坚黑穗病的抗病 良种 , 大力推
病 穗 率 种 子 荷 菌 量 (万 /克 )
( %)一
_
I

l

l
一 一 .一平 均
0
.
5 0
.
7 61
.
3 3 1
.
3 3 1
.
1 1
1
.
54
.
0 02
.
7 6 5
.
3 3 4
.
0 0
3
.
3 0
.
3 3 4
.
0 08
.
67 5

3 3
5
.
08
.
0 06
.
67 7

3 3 7
.
3 3
7
.
01 1
.
3 3 3 5

3 3 2 4

2 0 03

5 5
1 0
.
03 4
.
3 3 5 5
.
3 3 56
.
1 0 0 5
.
6 5
1 5
.
068
.
7 7 6 9
.
3 3 61
.
3 3 9 6、 7 8
2 0
.
8 6 0
.
09 0 0
.
7 6 6 6
.
67 7 5
.
1 1
2 5
.
08 6
.
0 01 08
.
67 1 12
.
0 01 02
.
2 2
注 :本试验按一定的百分比 , 将病穗均匀的混入健穗内 , 进行机械脱粒 。
广 。 具体意见 :
(一 ) 小 46 一 5 筱麦生育期小 , 耐水肥 , 抗倒伏 , 适宜水地及下湿滩地种植 。 水地
宜早播 , 旱地 5 月下旬至 6, 月初播种 。 坝选三号筱麦 , 生育期短 , 抗旱耐脊薄 , 丰产性
好 , 适宜坝上旱地种植 , 5 月下旬至 6 月初播种 。
.
(二 ) 小 46 一 5 筱麦种子污染菌量的安全阀限为田间病穗率 5 % 。 坝选三号的安全
阀限尚待研究确定 。
(三 ) 防止品种混杂 , 保证抗病品种的防病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