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



全 文 :CHIN ESE HO RTICULTURE ABSTRACTS
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的危害及防治
钟全舟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900)
摘 要:介绍“植物杀手”——薇甘菊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特征,分析其繁殖迅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
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薇甘菊;形态特征;繁殖原因;危害特征;防治
薇甘菊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及农、林业造成严重危害的
外来入侵物种,素有“植物杀手”之称,是世界上100种最
有害的外来入侵物种和我国重要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1919年薇甘菊在香港出现,1984年在深圳发现,其生长极
为迅速、繁殖能力极强、扩散蔓延速度极快,严重危害森
林植被、园林绿化及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现已遍布深圳、
香港等地[1]。据广东省林业局统计,广东省薇甘菊分布面积
3. 62 万hm2,发生危害面积2. 68 万hm2,主要分布在广
州、深圳、东莞及粤东沿海等18个市60个县级行政区[2],并
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广西、云南等省也有发现。
薇甘菊的出现严重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安全,展开防
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2009年引起广东省政府高度重
视,由省林业局联合农业、国土、市政园林、交通等部门
在珠三角地区开展大规模除治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遏
制其在珠三角的蔓延势头,保障森林生态健康、安全。经
过2年时间的共同努力,薇甘菊在广东的发生面积比上年减
少近30%,防治区覆盖度已控制在5%以下[2]。
1 形态特征
薇甘菊为菊科假泽兰属植物,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
本,是菊科中少有的攀援植物,尤其在开花阶段最易辨认。
其植物器官特征如下:
叶:叶薄,叶色深绿或绿色,形状呈心形或近三角形。
根据营养条件和各生长期不同,一般叶宽6~12 cm。叶边
缘有数个粗齿或浅波状圆锯齿,两片叶对称生长。
茎:茎有棱,当年生的茎直径2~8 mm,多年生的茎
更粗一些。茎绿色,上有白色短毛,多分支且细长,匍匐
或攀缘。薇甘菊的茎每隔20 cm左右有1个茎节,每个茎节
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的枝条。
根:根为白色须状,着生于茎节上,根须多而浅,每
个茎节都可以长出大量的不定根,接触土壤后形成植株。
花:每年10月~翌年2月开花结实,花白色,管状,呈
五齿裂,有香气,数量多。
2 危害特征
(1)薇甘菊的生长相当旺盛,与其他植物强烈争夺土壤
中的水分和养分,使其他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与繁殖。
(2)薇甘菊是攀援能力超强的藤本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后
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并能分泌毒汁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全
部覆盖其他植物后,因光合作用受到破坏而使该植物窒息死亡。
(3)薇甘菊主要生长于林缘、果园、溪河岸边、路边、
铁路沿线、低洼潮湿的空旷地,以及城市公园和交通工具
频繁经过的林地。主要危害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对当地
几乎所有6~8 m以下的树种,尤其对一些郁闭度小的林分
危害最为严重,甚至可造成毁灭性破坏。
3 繁殖迅速的原因
薇甘菊的英文名称又叫Mile- a- minute Weed(一分钟
一英里草)[3],生动形象地比喻了其生长和扩散的快速。经
分析,繁殖迅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薇甘菊原产地中美洲,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亚热带海
洋气候等,年平均温度>200℃,年平均降雨量>l 500 mm。
从气候类型来看,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温暖湿润的南亚热带季
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23℃之间,年降雨量在1 500~
2 000 mm之间,气候条件与薇甘菊原产地相似。
(2)薇甘菊每个节的叶腋都可长出一对新枝,形成新植株;
每个茎节都可以长出大量不定根,接触土壤后形成植株。
(3)薇甘菊生长期很短,在广东常常春天发芽,秋天就
可开花,从花蕾到果实成熟只需半个月左右。种子量非常
大,1株就有几千粒,籽粒细小,黑色,长1 mm左右,直
径0. 1~0. 2 mm,每颗籽粒重量不过0. 1 mg,上部有30多
条刺毛,组成白色冠毛。种子可以随风迁移,落地发芽繁
殖,这是薇甘菊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另外,薇甘菊种子、
茎节等还可通过人畜携带、农产品运输、园林植物的交流
和交通工具的往来进行传播。
(4)薇甘菊是喜阳植物,喜生长于光照和水分条件较好的
地区,其对土壤生态环境的要求很低,常见于被破坏的林地边
缘、荒弃农田、疏于管理的果园、水库和沟渠或河道两侧。
据国外有关资料的记载,薇甘菊原在南美洲时并非是
“植物杀手”,因为当地有160多种昆虫和菌类吃它,令其受到
制约而不能疯长[4]。薇甘菊入侵后,因无天敌制约而造成祸害。
4 防治
4. 1 防治最佳时期
薇甘菊主要通过种子进行传播,在广东一般在10月下
旬~11月上旬开花,11月下旬开始进入果实成熟阶段。因此,
在秋季开花前将植株砍掉,是减缓其蔓延的最佳时期。
作者简介:钟全舟 (1971-),男,助理农艺师;从事园林绿化管
理工作。
184
中国园艺文摘 2011年第8期
左右,连续进行滴水5次,前4次随水滴肥减少至4 kg,而
最后1次则不需要滴肥。
5. 2 需要对西瓜进行植株方面的管理
膜下西瓜滴灌栽培在进行植株管理的时候,一般是分3
步来进行:(1)整枝打杈除草。采取三蔓整枝技术,在保留
主蔓之后,在主蔓上还需要选取2个较为健壮的子蔓,其余
的蔓需要全部摘除。一般是在主蔓生长到大约50 cm和西
瓜开花前后都需要对枝各自整理1遍。当西瓜的幼苗在4片
真叶的时候,就应该定苗,并且将西瓜周围和垄沟边上的
杂草及时进行清除,每1个西瓜窝留1株健壮的瓜苗。在西
瓜整枝的主要蔓条上要分别压2块左右的土块,避免出现西
瓜秧苗被大风吹翻。(2)西瓜植株管理最为关键的就是定瓜。
一般情况下,西瓜的第1雌花的果实比较小、皮较厚,容易
产生畸形,所以在生产上就应该选取第2雌花结果。当西瓜
的主蔓和蔓上面的第2雌花的果实有鸡蛋大小的时候,就需
要进行定瓜,尤其注意选取果实形状比较正并且西瓜皮呈
现浅绿色的,并注意要在主蔓上多留。(3)加强病虫害防治
工作。在西瓜的苗期,一般是要预防地下害虫,比如蝼蛄。
在播种西瓜时,就要使用呋喃丹来拌西瓜种,这能有效防
治地下害虫。在西瓜的成长期内,主要的害虫如蚜虫,一
般使用的杀虫剂是浓度为15%的肤螨灵乳剂。在西瓜坐瓜
之后,应该注意预防白粉病发生,一般是使用特富灵来喷
洒西瓜叶面。
6 注意及时采收西瓜
西瓜应该根据其成熟情况,及时进行采收,这有利于
提升西瓜的品质,避免出现生瓜或者是空心瓜的情况。一
般情况来讲,西瓜早熟品种的采摘期为1月左右,中熟品种
和晚熟品种的采摘期为35 d左右。
总之,膜下西瓜滴灌高产栽培技术,是当前新疆阿克
苏地区比较先进的西瓜栽培生产技术。在运用这一技术时,
需要做好选取滴灌系统模式、做好土壤准备、进行适期早
播、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及时采收西瓜等6个方面的工作,
真正掌握好这一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新疆阿克苏地区农业
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持续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郑梅锋.打瓜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8,(35):
8-9.
[2] 赵亮,刘伟,孙丽莉等.西瓜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
技,2008,(5):44.
[3] 王新中.一八三团打瓜加压滴灌技术的应用[J].新疆农垦科
技,2006,(6):45-46.
[4] 安建辉,江阿力克,阿依丁古丽.打瓜667 m2产200千克膜下滴灌
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7,(9):51-52.
4. 2 防治方法
据了解,薇甘菊防治目前在世界上尚属科研难题,经
过多年努力探索出4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人工铲除、化
学防治、植物群落改造和生物防治。
4. 2. 1 人工连续清除 针对少量、零星发生在菜地、苗圃、
绿化带、住宅绿化地的薇甘菊,采用化学防除可能会影响其
他植物生长,所以宜采用人工连续清除方法。先割除植株,
再晒根,后焚烧。对于新入侵发生地和再发生地,每年3~9
月在薇甘菊营养生长期,藤蔓较短时将其连根拔除,连续进行
3~4次。对于覆盖面积较大的发生地,且不宜采用除草剂防除
的地方,先除藤蔓,用刀将攀援藤蔓在离地面0. 5 m处割断,
用锄头挖出根部,集中烧毁深埋,务必做到斩草除根。
4. 2. 2 化学防治 森草净(70%嘧磺隆可溶性粉剂)是一种
低毒、高效、防治薇甘菊的专用农药,喷洒到叶、茎和根
部后,通过吸收输送到各个部位造成慢性中毒,致使连根
死亡,其用药量一般为100 m2用原药7~8 g;也可在开花
之前选用化学除草剂(如2, 4- D等)喷洒叶面;还可在生长多
年、危害严重且周边没有菜地、农田、花卉苗圃的区域,
选用75. 7%草甘膦铵盐可溶性粒剂等特定除草剂进行防治,
一般每667 m2用量160 g,兑水25 kg均匀定向喷雾。对果
园、菜园防治时,应选择对人、畜无害的生物农药。
4. 2. 3 种植遏制薇甘菊危害的树木 在水源林、菜地、农
田和苗圃周边、林缘地,可先对局部区域定向喷洒森草净
杀灭薇甘菊,2个月后种植幌伞枫、血桐、阴香、海南蒲桃
等能较好遏制薇甘菊生长的树木。
4. 2. 4 引入菟丝子法 在林地、陡坡地、丢弃地及化学防
除后植被恢复困难的立地,采用引入田野菟丝子寄生薇甘
菊的方法防治。按照每3~5 m2放置1株田野菟丝子袋苗,
养护1年可较好地控制薇甘菊的危害。
单一的防治方法难以有效防治薇甘菊,且都有一定的
缺点,在现场管理中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采用化学防
治与林分改造相结合等。在防治时,可根据薇甘菊危害其
他植物程度的区域等级,选择不同的防治方法以及防治密
度。如轻度危害可采用人工连续清除法,重度危害则要采
取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1] 李一农,李芳荣,娄定凤等.深、港两地外来植物有害生物入侵
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植物检,2007,(2):114-116.
[2] 吴涛.广东“植物杀手”薇甘菊发生面积下降近三成[Z].新华
网,2010-6-23.
[3] 徐汝梅,叶万辉.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4.
[4] 朱清时.科学(七年级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上接165页)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