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蚕砂的药用价值研究
张瑞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秦皇岛 066000)
摘 要 蚕砂是我国传统中药,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肠鸣、消渴症、血崩和血虚等。蚕砂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
酮类化合物、木质素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植醇、叶绿素盐、氨基酸及其他等。研究表明,蚕砂的药理作用有抗肿瘤、保
肝、抗病毒、补血、抗炎、抗菌及治疗糖尿病等。蚕砂多数是作为药品处方中的一味药在临床上使用,对蚕砂进行深入研
究相关专利还很少。蚕砂用于补血、治疗糖尿病、治疗风湿痹症等方面的制剂和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蚕砂;药用价值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82. 74;R285.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0781(2013)09 - 1195 - 05
蚕砂为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的干燥粪
便,我国大部分养蚕地区皆产,蚕砂性温,味甘、辛,有
祛风湿、镇痛的功效[1]。蚕砂是我国传统特色中药
材,在历代本草多有收录,但是因为蚕砂为家蚕的粪
便,临床使用多有不便,因此国内的现代研究较少,在
国内的应用除少数药品外,也多用于枕头、垫子之类的
开发。笔者对蚕砂的古代应用和现代研究进行了系统
整理,报道如下。
1 蚕砂的古代应用
蚕砂始载于《名医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
痹,瘾疹。”《本草纲目》:“治消渴,癥结,及妇人血崩,
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本草求原》:“原蚕沙,为风
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
宜加入滋补药中。”《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
风缓诸节不遂,皮肤顽麻痹,腹内宿冷,冷血痪血,腰脚
疼冷”。《泉川本草》说“治风寒感冒,偏头痛”《儒门
事亲》记载“妇人病证第七,治血崩,蚕砂(不以多少) ,
上为末。每服三、五钱,热酒调下服。”《本草经疏》:原
蚕砂,即晚蚕所出屎也。其味辛甘,气温无毒。肠鸣
者,水火相触也,甘以和之。消渴者,中气燥热也,辛以
润之。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湿去风,故其沙主疗风
湿之病。如陈藏器以之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
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瘀血腰脚冷疼,炒热熨偏风筋
骨瘫缓、手足不随等证。《本经逢原》:蚕砂,疗风湿之
专药。有人病风痹,用此焙热,绢包熨之。治烂弦风
眼,以麻油浸蚕砂二三宿,研细涂患处,过宿即愈。蚕
砂置酒坛上泥好,色清味美。然惟晚者为良,早蚕者不
堪入药,以饲时火烘,故有毒也。《本草蒙筌》:性亦
湿,治湿痹瘾疹瘫风,主肠鸣热中消渴。《本草新编》:
收稿日期 2012 - 09 - 28 修回日期 2013 - 04 - 13
作者简介 张瑞杰(1974 -) ,女,河北秦皇岛人,副主任药
师,硕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和医院药学管理。电话: (0)
13930363092,E-mail:bmmyx@ 163. com。
蚕砂,即晚蚕之屎,其性亦温,治湿痹、瘾疹、瘫风,主肠
鸣热中泄泻。《本草分经》:辛、甘,温,去风燥湿,治风
湿诸病。炒熨患处亦良。
从历代本草的记载来看,蚕砂主治中风、半身不
遂、肠鸣、消渴症、血崩和血虚等。
2 蚕砂的化学成分
2. 1 生物碱 蚕砂中生物碱的成分相关研究较少,其
中,1-脱氧野尻霉素是蚕砂的降血糖、抗病毒的有效生
物碱之一[2]。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与产地和季节有
关[3]。采用柱前芴甲氧羰酰氯衍生 -高效液相荧光检
测法测定不同地域和季节蚕沙中 1-脱氧野尻霉素含
量差异性,结果发现蚕沙中 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与采
集地点有很大关系,其中广西南宁蚕沙中 1-脱氧野尻
霉素含量最高,江苏次之,四川、河北、陕西等地较低,
各地均是秋季蚕沙中 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明显高于
春季。
此外,龚超骏等[4]考察了 D296R(-Cl 型)、D296R
(-OH 型)、D2040、X-5、D380(-Cl 型)和 D380(-OH
型)6 种树脂对蚕砂总生物碱提取物的脱色作用,发
现 D296-R(-Cl 型)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脱色效果最
为理想,以 95%乙醇溶液稀释的蚕砂提取液,经该树
脂上样后,用 3 倍柱体积的 70%乙醇溶液洗脱,所得
溶液活性成分保留较多。
2. 2 黄酮类化合物 韩国学者 PARK 等[5]在蚕砂里
发现了 4 种黄酮化合物,分别为:7,2 '-二羟基-8-异戊
二烯基-4 '-甲氧基黄烷(7,2 '-dihydroxy-8-prenyl-4 '-
methoxyflavane) (1) ,euchrenone a7(2) ,7 2'-二羟基-8-
羟乙基-4'-甲氧基黄烷-2 '-O-β-D-吡喃葡萄糖苷 (7,2 '-
dihydroxy-8-hydroxyethyl-4 '-methoxyflavane-2 '-O-β-D-
glucopyranoside) (3) ,7,2 '-二羟基-8-异戊二烯基-4 '-甲
氧基-2 '-O-β-D-吡喃葡萄糖黄烷 7,2 '-dihydroxy-8-
prenyl-4'-methoxy-2'-O-β-D-glucopyranosylflavane(4) ,用
血红蛋白氧化酶-1 (HO-1)的活性检测 4 种化合物发
·5911·医药导报 2013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
现,1 和 3 增加细胞的 HepG2细胞 HO-1 基因表达。
2. 3 木质素类化合物 PARK 等[6]在蚕砂里还发现
了 6 种木质素类化合物,分别是:松脂酚( (+ )-
pinoresinol) ,落叶松树脂素( (+)-lariciresinol) ,丁香
脂素( (+)-syringaresinol) ,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
萄糖苷(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 ,(+)-
落叶 松 树 脂 素 4-O-β-D-吡 喃 葡 萄 糖 苷 ( (+ )-
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 ,脱氢双松柏醇-9
'-O-β-D-吡喃葡萄糖苷(dehydrodiconiferylalcohol-9 '-O-
β-D-glucopyranoside)。
2. 4 萜类化合物 PARK 等[7]用乙酸乙酯、正丁醇、
水对蚕砂进行了分离,其中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出 5
种萜类化合物: (3S,5R,8R)-3,5-dihydroxymegastigma-
6,7-dien-9-one (1) ,去氢催吐萝芙木 醇 ( (S)-
dehydrovomifoliol) (2) ,(6R,7E,9R)-9-hydroxy-4,7-
megastigmadien-3-one (3) ,(3S,5R,6S,7E)-3,5,6-
trihydroxy-7-megastigmen-9-one (4 ) ,(6R,9R )-9-
hydroxy-4-megastigmen-3-one (5) ,其中 2 和 5 号化合
物为首次发现,3 号化合物为在蚕粉中也存在,桑叶中
存在 4 号化合物。
2. 5 植醇和叶绿素盐 蚕砂中含有宝贵的资源———
植醇,植醇又称叶绿醇或叶黄烯醇,是一种不饱和的高
碳醇。植醇是有机化工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
蚕砂生产植醇具有原料价廉易得、生产工艺简单、成本
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8]。
脱镁叶绿酸是蚕砂中的另一重要有效成分。以叶
绿素提取率为指标,对脱镁叶绿酸制备的乙醇法和丙
酮法工艺进行比较,结果丙酮法制备脱镁叶绿酸的叶
绿素提取率高于乙醇法。用正交试验法对丙酮法的工
艺条件进行优化,脱镁叶绿酸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蚕砂
粉碎 60 目,加 1 /10 倍药材量的水软化 > 5 h,加 3 倍
药材量的丙酮,在 70 ℃温度下回流提取 60 min,提取
次数 2 次,酸化时 pH 调至 2. 5,采用此工艺制备脱镁
叶绿酸的产出率是传统丙酮提取法的 3. 6 倍[9]。
2. 6 氨基酸及其他 王永祥等[10]采用对照蚕砂的层
析图谱与标准氨基酸混合液层析图谱的方法,确证在
蚕砂中主要含有以下 12 种氨基酸:β-苯丙氨酸,亮氨
酸,苏氨酸,脯氨酸,蛋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
酸,精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不含有色氨酸。
此外,还有从蚕砂中提取果胶等的文献报道[11]。
3 蚕砂的药理作用
3. 1 抗肿瘤 多项研究表明,蚕砂对多种肿瘤有杀伤
作用。CHIU等[12]从蚕砂中提取了叶绿素铜钠盐,并
且对叶绿素铜钠盐对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的活性
进行了研究,发现叶绿素铜钠盐可以诱导 MCF-7 细胞
的凋亡,使得 MCF-7 细胞的 D1 期和 E 期降低,但是
B1 期水平增高。研究表明,叶绿素铜钠盐对 MCF-7
细胞周期的改变对发挥其药效有重要作用。HWANG
等[13]应用噻唑蓝实验体系,对蚕砂的甲醇提取物对
HT-29 人类结肠癌细胞增生和细胞活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 SDME对 HT-29 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其作用机
制包括线粒体调节通路,提示蚕砂的甲醇提取物有成
为治疗人类结肠癌化疗剂的潜力。蚕砂光敏剂对小鼠
移植瘤有杀伤作用。徐敏源等[14]发现在红光照射
20 min后蚕砂光敏剂对小鼠移植瘤有杀伤作用,停止
光照射5 min后,可以观察到肿瘤区血管破裂,肿瘤细
胞死亡或固缩。LEE 等[15]从蚕砂中提取了叶绿素衍
生物(CpD,包括 CpD-A,-B,-C,-D) ,发现 CpD 对体外
培养的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其中 CpD-A 在对体
外培养的肿瘤细胞进行光动力治疗时,具有光敏剂的
作用。NAKATANI等[16]发现蚕砂中两个化合物,132-
hydroxy(132-R,S)脱镁叶绿素和叶绿素 b,对体外培养
肝癌细胞有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在光照条件下甲基
脱镁叶绿素酯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蚕砂对肿瘤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叶绿素衍生物的光
敏活性,在光照条件下叶绿素衍生物对肿瘤组织和细
胞产生氧化作用,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徐敏
源等[14]的显微观察证明了蚕砂光敏剂对肿瘤组织杀
生的机制是对细胞膜系统的损伤。
3. 2 保肝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蚕砂具有较强
的保肝作用。RAGHAVENDRA 等[17]对蚕砂中纯化蛋
白(相对分子质量 35 000)的保肝活性进行了研究,发
现蚕砂中蛋白(相对分子质量 35 000)对四氯化碳造
成的小鼠肝中毒损伤有保护作用,喂食蛋白(相对分
子质量 35 000)50 和 100 mg 显著降低四氯化碳造成
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
酶和总胆红素含量。裘维焰等[18]的研究也得到了相
似的结果,发现铁盐叶绿素钠在预防性给药时能缓解
对 D-氨基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引起的天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天
冬氨酸氨基转氨酶、总胆红素增高也有缓解作用,在急
性中毒时可以保护肝脏,促进肝功能恢复。
3. 3 抗病毒 HIRAKI 等[19]对蚕砂提取出的成分对
仙台病毒(Hemagglutinating virus of Japan,HVJ)、单纯
性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脊髓灰
质炎病毒(poliovirus)的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
其对 HVJ、HSV、HIV有抑制作用,对 poliovirus 则没有
·6911· Herald of Medicine Vol. 32 No. 9 September 2013
效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
该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 25 000 和相对分子质量为
14 000 的糖蛋白。HIRAKI等[20]检验了蚕砂中分离的
成分 L4-1 在 HVJ(Sendai virus)-LLC-MK2 细胞体系中
的抗病毒活性,发现该活性依赖于光照周期并且可以
被亚硫酸钠和低氧条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 L4-1 的抗
病毒的原因是由该化合物产生的活性氧破坏了病毒蛋
白。HIRAKI等[21]随后完成了对抗病毒物质的提取和
纯化,证明这是一个类似于叶绿素分子的化合物,相对
分子质量为 530,这个化合物对 HVJ、HSV和 HIV有抑
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与光照和温度相关,在光照下该
化合物反映出很强的溶血活性。
3. 4 补血 蚕砂对多种贫血有效。在蚕砂提取物联
合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中,发现蚕砂对免
疫介导的小鼠再障模型有效,可提高小鼠外周血白细
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效调节再障小鼠外周血
CD +3 、CD
+
4 、CD
+
8 、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细胞
介素-6 水平[22]。蚕砂能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
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
清铁蛋白有非常明显变化,疗效与维铁控释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23]。在治疗贫血方面,蚕砂已经有新
药研制成功[24]。
3. 5 抗炎和抗菌 PARK 等[5-7]进行的一系列试验
中,发现蚕砂中存在多种抗炎物质,在其发现的倍半萜
活性实验表明(3S,5R,8R)-3,5-dihydroxymegastigma-
6,7-dien-9-one 和(6R,9R)-9-hydroxy-4-megastigmen-3-
one 增加了 HepG2和 HEK239 细胞血红素加氧酶和
SIRT1 的表达,意味着该化合物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
力,具有抗炎作用。在其发现的木质素类化合物里,用
HO-1 的活性检测 6 种化合物发现,化合物落叶松树脂
素、丁香脂素、脱氢双松柏醇-9 '-O-β-D-吡喃葡萄糖苷
增加了 HepG2细胞 HO-1 基因表达,表明有该化合物
有抗炎作用。在其发现的黄酮类物质里,用 HO-1 的
活性检测 4 种化合物发现,7,2'-二羟基-8-异戊二烯基-
4'-甲氧基黄烷和 7,2'-二羟基-8-羟乙基-4'-甲氧基黄烷-
2'-O-β-D-吡喃葡萄糖苷增加细胞的 HepG2细胞 HO-1
基因表达。
MATTI等[25]在蚕砂中分离和纯化出一种红色荧
光蛋白(SE-RFP) ,在对 SE-RFP 进行的抗菌实验中,
发现其具有光谱的抗菌(包括细菌和真菌)效果,且起
效浓度很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SE-RFP 在 280 和
603 nm有两个吸收峰,在荧光下可以激发吸收峰为
334 和 619 nm。
3. 6 糖尿病 在对糖尿病早期肾脏病治疗研究
中[26],对 42 例患糖尿病早起肾脏病变患者进行对比
观察,记录各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每个月测定血
糖、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两组在应用胰岛素或口服
降糖药物格列喹酮片(糖适平)治疗的基础上,阳性对
照组加服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加蚕砂治疗。结果治
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 05) ,蚕砂治疗
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蚕砂提取物降血糖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脱氧野
尻霉素,其属于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主要是抑制
寡糖分解为葡萄糖,阻止小肠对淀粉等物质的吸收,从
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2]。
3. 7 其他 增强免疫:HIRAYAMA 等[27]研究一种从
蚕砂中提取出来新的植物凝血素类化合物(NUE) ,并
且检验 NUE对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进行了
研究,发现 NUE能够改变腹膜巨噬细胞的细胞膜蛋白
结构,从而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
抗氧化:蚕砂的抗氧化功能可能与金属配合物的
种类相关,冯清等[28]对蚕砂中叶绿素类金属配合物的
抗氧或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配合物对活性氧
的清除能力不同。
口腔疾病:中药蚕砂漱口治疗急性牙龈炎、牙周
炎,具有作用迅速、收敛快、无不良反应,对妊娠期发作
的急性妊娠期龈炎更为适宜。蚕砂治口腔溃疡有良效
(民间流传用单味蚕砂煎汤代茶治疗口腔溃疡有效验
方)[29]。此外,也有文献报道,蚕砂还有治疗多种肌痉
挛的功效[30]。
4 蚕砂的产品开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版)中仅仅收载有
2 个含有蚕砂的成方制剂,分别是冯了性风湿跌打酒
和舒筋活络酒[31]。在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查询,与蚕砂
相关专利有 130 件,主要集中在药品、药枕、药酒、茶等
方面。与药品相关的专利有 63 件,约占总数的 50%,
专利核心是药品的处方组方及其制备方法。与药枕相
关的专利有 36 件,主要是具有各种保健作用的枕头。
其他专利主要应用在肥料、饲料、沐浴露、被子等。100
余项专利中,技术含量最高,代表了蚕砂最新研究成果
的技术工艺开发类型的专利只有 8 件,占总数的 6%,
其中 5 件专利核心是从蚕砂中提取叶绿素及其衍生物
的技术,2 件是关于蚕砂提取液澄明方法,1 件是关于
从蚕砂中制备高纯度茄尼醇方法。
含有蚕砂的专利数量及其应用可以看出,近年来,
蚕砂多数是作为药品处方中的一味药在临床上使用,
对蚕砂进行深入研究相关专利还很少。
·7911·医药导报 2013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
5 展望
5. 1 蚕砂的补血制剂 蚕砂性温,味甘,入肝经,在古
代就常用于治疗血虚,因其味辛能行,所以又用于治疗
血冷。现代药理作用也证明了蚕砂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和缺铁性贫血都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蚕砂为君药的药
物仍然很少。因此,在将来蚕砂补血的药物有较高的
研发价值。
5. 2 蚕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蚕砂治疗糖尿病的部
分机制已经研究清楚,即抑制 α-葡萄糖苷酶,从来源
上控制血糖,这一功效也与古代所述的“治消渴”功效
相契合。此外,蚕砂对肠胃功能也有益处。然而以蚕
砂为君药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几乎没有,这是蚕砂开
发的一个方向。
5. 3 蚕砂治疗风湿痹症的功能 几乎历代本草都记
载了蚕砂治疗风湿痹症的功效,蚕砂能补血所以能治
疗血虚痹症,性燥而温,故能祛风除湿,然而现在蚕砂
治疗风湿痹症的药剂几乎空白。
参考文献
[1] 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M]. 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1975:734.
[2] 杨海霞,朱祥瑞. 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研究进展
[J].蚕桑通报,1987,34(1) :6 - 10.
[3] 朱旭东,毛雪冬,郑斯齐,等. 不同地域和季节蚕沙中
DNJ 含量差异性的研究[J]. 天津药学,2011,23(6) :1
- 2,61.
[4] 龚超骏,辛举,吕高魁,等.蚕砂总生物碱提取物的脱色
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0,26(3) :264 - 271.
[5] PARK J H,LEE D Y,YUN P,et al. Flavonoids from silk-
worm droppings and their promotional activities on heme
oxygenase-1[J]. J Asian Nat Prod Res,2011,13(4) :377
- 382.
[6] PARK J H,YEON S W,CHO J G,et al. Lignans from
silkworm droppings and their promotional activities on
heme oxygenase-1(HO-1) [J]. J Korean Soc Appl Biol
Chem,2010,53(6) :734 - 739.
[7] PARK J H,LEE D G,YEON S W,et al. Isolation of me-
gastigmane sesquiterpenes from the silkworm(Bombyx mori
L.)droppings and their promotion activity on HO-1 and
SIRT1[J]. Arch Pharm Res,2011,34(4) :533 - 542.
[8] 吕亮.蚕砂提取植醇工艺[J]. 广西化工,2003,31(1) :
42 - 43.
[9] 王章阳,周滢. 从蚕砂中制备脱镁叶绿素的工艺研究
[J].中国药房,2001,12(3) :148 - 149.
[10] 王永祥,陆未平,孙波.蚕砂中氨基酸的薄层层析[J].杭
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1) :20 - 23.
[11] 万成志.蚕砂提取果胶[J].应用科技,1998,25(6) :11.
[12] CHIU L C,KONG C K,OOI V E,et al.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chlorophyllin derived from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ombyx mori excreta on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J]. Int J Oncol,2003,23(3) :729 - 735.
[13] HWANG J H,KIM J Y,CHA M R,et al. Effect of meth-
anolic extract from silkworm droppings on proliferation and
caspase activity in HT-29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J]. J
Med Food,2007,10(3) :467 - 472.
[14] 徐敏源,陈彤,钟济秀,等.蚕砂光敏剂对肿瘤杀伤作用
的超微结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7,19(3) :
36 - 37.
[15] LEE W Y,PARK J H,KIM B S,et al. Chlorophyll deri-
vatives (CpD) extracted from silk worm excreta are
specifically cytotoxic to tumor cells in vitro[J]. Yonsei Med
J,1990,31(3) :225 - 233.
[16] NAKATANI Y,OURISSON G,BECK J P,et al.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of Chinese drugs. VII. Cytostatic
pheophytins from silkworm excreta, and derived
photocytotoxic pheophorbides [J]. Chem Pharm Bull
(Tokyo) ,1981,29(8) :2261 - 2269.
[17] RAGHAVENDRA R,NEELAGUND S,KULUVAR G,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partially purified 35 000 protein from
silk worm (Bombyx mori) fecal matter against carbon
tetrachloride induced hepatotoxicity and in vitro anti-viral
properties[J]. Pharm Biol,2010,48(12) :1426 - 1431.
[18] 裘维焰,周振鹤,应栩华.蚕砂提取物-铁叶绿酸钠对动
物急性肝损伤保护及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
医药科技,1998,5(2) :93 - 94.
[19] HIRAKI A,IKUNO Y,KIM J,et al. Suppression of
enveloped virus production with a substance from silkworm
faeces[J]. Cell Struct Funct,1996,21(6) :501 - 514.
[20] HIRAKI A,HIRAYAMA E,KIM J,et al. Antiviral subs-
tance from silkworm faeces:characterization of its antiviral
activity[J]. Microbiol Immunol,2000,44(8) :669 - 676.
[21] HIRAKI A,YUKAWA M,KIM J,et al. Antiviral substance
from silkworm faeces:purification and its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J]. Biol Pharm Bull,1997,20(5) :547 -
555.
[22] 臣君芳,魏克民.蚕砂提取物联合环孢菌素 A 治疗再生
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
(6) :513 - 514.
[23] 陶红,李纯,陈进.蚕砂提取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
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3,28(20) :238 - 240.
[24] 魏克民,柯有莆,祝永强,等.蚕砂提取物研制中药Ⅱ类
新药生血宁片[J].医学研究通讯,2003,32(8) :20.
[25] MATTI K M,SAVANURMATH C J,HINCHIGERI S B,et
al. A promising broad spectrum antimicrobial red
fluorescent protein present in silkworm excreta[J]. Biol
Pharm Bull,2010,33(7) :1143 - 1147.
·8911· Herald of Medicine Vol. 32 No. 9 September 2013
[26] 刘兴忠.中药蚕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J].中
医中药,2008,5(12) :56 - 58.
[27] HIRAYAMA E,MAEKAWA H,HIRAKI A,et 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a novel lectin derived from silkworm faeces:
characteristic changes of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by
the lectin[J]. Cell Struct Funct,1998,23(5) :303 - 313.
[28] 冯清,刘莉,罗丰,等.蚕砂中叶绿素类金属配合物清除
活性氧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4,35(7) :751 - 754.
[29] 沈敏南. 蚕砂治口腔溃疡有效[J]. 中医杂志,2000,41
(12) :759.
[30] 刘幼军.蚕砂治疗多种肌痉挛验案 4 则[J]. 江西中医
药,1994,25(6) :58.
[3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661,1170.
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櫆
DOI 10. 3870 /yydb. 2013. 09. 026
维生素 D对心脏的作用与种族有关
陈兆聪 编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 430030)
2013 年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 COHEN 博士报道,
血液中 25(OH)维生素 D的水平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及死亡率有密切关系,但是与种族有关。这是至今为
止的第一个报道,可能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研究是多
种群,包括美国白人、黑人、中国人和西班牙语系人,在
美国共 6 个中心对 6 436 例进行为期 8. 5 年的随访。
参加者开始时没有明显的心脏病史。心脏病的发生包
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心源性死亡等。设计是严
格地按照体质量指数、性别、吸烟情况、教育程度、家庭
经济情况、自我报告健康情况、运动情况、服用维生素
D、降血压药、降血脂药、有无糖尿病和肾脏病、血液中
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甲状旁腺激
素及 C反应蛋白水平等项目在治疗组和对照组都在
同等的基线上。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显示,美国白人:血液中 25(OH)维生素 D水
平每下降 10 ng·mL -1,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风险升高
26%,但是黑人的结果就不相同。中国人与美国白人
类似,但是西班牙语系人也没有同样结果。作者认为
对中国人和西班牙语系人因为例数不够,所以结论为
期尚早,但是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差异则是可以肯定的。
今后研究方向:①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尤其是研
究补充维生素 D 是否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②
研究维生素 D 作用于人群之间基因的关系。③现在
美国已经有几个中心进行维生素 D 和欧米伽 3 脂肪
酸对心血管病的类似研究(即与种族关系的研究)。
(资料来源:JAMA,2013,310(1) :153 - 154,179
- 188.)
编后语 本刊曾于 2011 年第 30 卷第 5 期第 555 ~ 560 页刊登了《维生素 D再认识》的文献综述,指
出维生素 D具有十分广泛的骨外生理和病理作用。至今关于这个问题仍然有许多争议。不仅是学者
们和官方(如美国医学研究所)意见不一,而且学者们之间也存在互相矛盾的报道,尤其是加用维生素
D未能在临床防治工作中如同其他药物一样取得明显效果,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妨碍了该项研究的深入。
COHEN这个报道无疑地给人们很大的启发,它至少可以解释部分互相矛盾的结果,而其核心的问题则
由于人群之间基因的差别。《维生素 D再认识》一文曾指出,在学者们之间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关于
维生素 D和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有些报道指出关系密切,许多报道则发现 U型曲线,尤其是在北欧
地区。这是不是与种群有关?虽然 COHEN的这个报道是指心脏病,但是可以设想,癌症也可能存在同
样的问题。关于临床防治作用问题,COHEN等美国学者正在全力进行中,我们期盼在不久的将来能够
看到明确的结论。
·9911·医药导报 2013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