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谈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的鉴别与使用



全 文 :首 都 医 药
CAPITALMEDICINE
2008.6
谈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的鉴别与使用
摘要 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在临床
应用上易被混淆,通过对二者来源、分布
及生境、性状、成分、性味归经和功用主
治的鉴别,以明确二药的区别,便于规范
使用。
关键词 十大功劳叶 枸骨叶 鉴别
使用
我国天然药材资源丰富,由于品种
繁多,加之地区用药习惯不同,药材混用
情况屡有发生。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
本地区一直将枸骨叶当作十大功劳叶应
用。然而,两者不但来源不同,在功效应
用上也不尽相同,故应区别对待。现将两
药从来源、资源分布、性状、成分、功用主
治等方面进行鉴别。
1.来源
1.1十大功劳叶为小檗科植物阔叶
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或华南十大功
劳的干燥叶。阔叶十大功劳别名:刺黄
柏、老鼠刺、大叶黄柏。细叶十大功劳别
名:狭叶十大功劳、黄天竹、刀瓜山树、猫
儿头、土黄芩。
1.2枸骨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
枸骨别名: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
八角刺。
2.分布及生境
2.1阔叶十大功劳叶主产于安徽、河
南、陕西、浙江、湖北、四川、江西等地。生
境为地灌木丛、林缘、路边等地;细叶十
大功劳叶主产于浙江、湖北、四川等地。
生境为 山坡及灌木丛,也有栽培的;华南
十大功劳叶主产于云南、福建等地。生境
为山坡及灌木丛中。
2.2枸骨叶:主产于浙江等地。生境
为山坡、谷地、溪边及灌木丛中。
3.性状鉴别
3.1阔叶十大功劳叶,呈卵状椭圆
形,先端渐尖而有锐刺,基部心形或近截
形而歪斜,边缘两侧各具 2~8个刺状齿,
齿尖向叶背微弯,上面紫绿色有光泽,下
面黄绿色,质硬而脆;气微弱,味淡。
细叶十大功劳叶,呈狭披针形,边缘
各具 6~13个刺状齿,其他与上种相同。
华南十大功劳叶,药材性状同阔叶
十大功劳叶。小叶 11~17片厚革质,卵状
椭圆形或披针形,先端尖有锐刺,基部圆
形或近截形。
3.2枸骨叶矩圆状方形,边缘卷曲,
先端有 3个等大的硬尖刺,中间的一个
常向下反卷,基部亦有同样的刺 1~2个,
有的中间各有一个尖刺,叶上面黄绿色
有光泽,下面灰黄色,叶柄极短,叶硬呈
革质。
4.成分
4.1阔叶十大功劳叶、细叶十大功劳
叶均含小檗碱,华南十大功劳叶含小檗
碱亦含防己碱、掌叶防己碱等。
4.2枸骨叶咖啡碱、皂苷、鞣质等。
5性味归经与功用主治
5.1十大功劳叶苦凉,入肺经。清热
补虚,止咳化痰。清热力较强,主治骨蒸
潮热、头晕耳鸣、心烦目赤等。
5.2枸骨叶苦凉,入肝肾经。清热养
阴,补肝益肾。补肝肾益气血、袪风湿作
用强,主治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
软、风湿痹痛等。
6.讨论
十大功劳叶和枸骨叶是两种科属的
植物,《中国药典》收载的枸骨叶为冬青
科植物枸骨的叶。小檗科植物十大功劳
叶和冬青科植物枸骨叶的正名和别名在
历代本草著作中已相混淆,如 《本经逢
源》称枸骨叶为“十大功劳叶”。而现代书
籍并未加以辨明纠正,甚至造成现代书
籍收载错误,高等医学院校五版教材《中
药鉴定学》将十大功劳叶来源规定为冬
青科植物枸骨的叶。造成了十大功劳叶
品种的使用混乱。由于二者成分不同、其
功效主治也不尽相同,在临床上不可相
互替代使用。
笔者建议应以《中国药典》为标准,
以十大功劳叶作为小檗科植物十大功劳
叶的正名,以枸骨叶作为冬青科植物枸
骨叶的正名。为避免混乱,呼吁现代医药
书籍应该加以统一。对部分地区至今仍
沿用的错误用药习惯,必须纠正,我们要
按照药典标准,规范用药及药材产地,医
药公司、医院药房、药店要把好质量关,
应严格鉴别区分,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4
2张潞,《本经逢源》,北京:中国中医学
出版社,1996,204
3任仁安,《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4,327
4陆唯成,功劳叶辨析,《中药材》,1994,
40
(20080510收稿)
北京延庆县中医医院(102100) 穆桂荣 胡书云
开窍醒神类:安宫牛黄丸(胶囊)、牛
黄清心丸(局方)、牛黄清心丸、紫雪;活
血消肿止痛类:西黄丸(胶囊)、七厘胶
囊、外用溃疡散、小金丸、青鹏膏剂、雪山
金罗汉止痛涂膜剂、点舌丹、麝香壮骨
膏、心灵丸、跌打七厘片、外用溃疡散、复
方夏天无片、血栓心脉宁片、大活络丸
(胶囊)、麝香保心丸。
(20080415收稿)
!!!!!!!!!!!!!!!!!!!!!!!!
中医中药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