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国槐枝枯病的综合防控



全 文 :中国林业 2012.3上
病虫害防治
国槐属蝶形花科植物,又名槐树、中国槐、家槐。其树冠宽广,树姿优美,花朵色形俱佳,树叶、枝干各具特色,整株
植物高雅清新,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国槐生长速度中
等,寿命长,栽培容易,适应能力强,用途广泛,对二氧化硫、氯
气、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及烟尘等抗性比较强。随着城镇化和生态
型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城乡
绿化理念由草坪绿化向乔灌花草结合发展,由单块绿化向见缝
插绿转变,大树绿化已成为城乡绿化的主体,国槐大树作为优良
的庭阴树和行道树被引入城市。然而由于移栽过程中对技术环
节把握不当和后期管理措施失衡,出现了国槐枝枯病在一定区
域大面积发生,造成了绿化效果不佳的被动局面。为此,加强国
槐枝枯病的综合防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分布与危害。国槐枝枯病也称国槐腐烂病、国槐溃疡病。在
河北、河南、江苏、陕西、甘肃(天水、庆阳、武威等市)等省均有发
生。除国槐外,龙爪槐、金枝槐、金叶槐也有受害。主要危害国槐
的幼苗和幼树的绿色主茎及大树的 1~2年生枝。严重时能引起
幼苗和幼树枯死及大树枯枝。
病原与症状。国槐腐烂病有两种症状类型,分别由不同病原
菌所致。一是由小穴壳菌属聚生小穴壳菌引起的腐烂病的病斑
初呈黄褐色,呈近圆形,后渐扩大呈椭圆形,病斑边缘呈紫红色
或紫黑色,病斑可长达 20厘米以上,并可环割树干。后期病部形
成许多小黑点,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病部后期逐渐干枯下陷
或开裂,成溃疡状,但病斑周围很少产生愈伤组织,故次年仍有
复发现象。二是由镰刀菌属三隔镰孢菌引起的病斑初期呈浅黄
褐色、近圆形、渐发展为梭形,长径 1~2厘米左右。较大的病斑
中央稍下陷,软腐,有酒糟味,呈典型的湿腐状。病斑可环割主干
而使上部枝枯死,后期在病斑中央出现橘红色分生孢子堆。如病
斑未环割树干,则病部当年能愈合,且以后一般无复发现象。个
别病斑由于当年愈合不好,第二年可能由老病斑处向四周继续
扩散。
发生与发展。镰刀菌型腐烂病约在 3月初开始发生,3月中
旬至 4月末为发病盛期,5~6月产生孢子座。但在自然情况下
并未发现有新侵染现象发生,至 6~7月病斑一般停止发展,并
形成愈伤组织。小穴壳菌型腐烂病发病稍晚,在子实体出现后当
年虽不再扩展,但次年仍能继续发展。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
病菌可以从断枝、残桩、修剪伤口、虫伤、死芽、皮孔、叶痕等处侵
入。从叶痕、皮孔、健树皮分离表明,病菌在叶痕中占比例最多,
其次是皮孔。解剖观察可见粗短菌丝在皮孔、叶痕和健皮较浅的
皮层组织细胞间潜伏。当树皮膨胀度小于 85%时,枝条上的溃疡
病斑急剧增多。当树皮膨胀度到 60%时最多,如再失水则枝条枯
死。病害的潜育期约一个月。
预防与除治。栽培管理:加强管理是控制该病的基本措施。
当天气干旱、土壤含水量少时,应抓紧浇水,增施磷钾肥和土杂
肥,避免偏施氮肥,并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强抗病
能力。预防措施:秋末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生石灰、食盐、水
的配制比例为 1∶0.3∶10;起苗、栽植注意保护根系;减少苗木
运输时间,以减少苗木失水量;在有条件的地方,苗木起出后,立
即浸入水中 24小时,以利于树皮含水量的保持;栽前对根部喷
以促生剂,有利于新根系的生长,增加吸水力,减少病害,栽后应
随即灌水等;对于大青叶蝉等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及时治虫,以防
形成大量虫伤;从冬季修剪开始,重点修剪病枯枝,修剪时把和
枯枝相连的表面上状似健康的部分剪去一段,剪口用波尔多液
涂敷,剪下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侵染菌源。病斑刮涂:可用小刀
或钉板将病部树皮纵向划破,划刻间距 3~5毫米、范围稍超越
病斑,深达木质部。然后用毛刷涂以所选择的药剂(10%碱水、梧
宁霉素、不脱酚洗油原液、10%双效灵 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100倍液、50%多菌灵 100倍液等),涂药后再涂以 50~100ppm
赤霉素,以利于伤口的愈合;或用 25%瑞多霉 300倍液加适量泥
土后敷于病部,或用 40%乙磷铝 250倍液喷涂枝干均有明显防
治效果。药物防治:发病高峰期前,用 1%溃腐灵稀释 50~80倍
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或用溃疡灵 50~100
倍液、多氧霉素 100~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100倍液、50%多
菌灵 100倍液、50%退菌特 100倍液、代森铵液 100倍、20%农抗
120水剂 1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菌毒清 80
倍液,喷洒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
国槐枝枯病
的综合防控
■桑娟萍 席忠诚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