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思茅松造林苗木选择及施肥效应



全 文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2005 , 22(4):396 ~ 399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文章编号:1000-5692(2005)04-0396-04
收稿日期:2004-08-26;修回日期:2005-05-17
基金项目:“八五” 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95A5-4)
作者简介:杨斌 , 工程师 , 从事森林培育研究。E-mail:ynyaf@126.com
思茅松造林苗木选择及施肥效应
杨 斌1 , 赵文书1 , 姜远标2 , 王发忠2
(1.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 云南 昆明 650204;2.云南省思茅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云南 思茅 665000)
摘要:思茅松 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为云南省思茅市特有的乡土树种 , 具生长快 、耐
瘠薄 、材质好等特性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方法 , 对思茅松百日营养袋苗进行分级研究 , 初步
分为 3级 , Ⅰ级苗苗高≥18.5 cm , 地径≥0.29 cm;Ⅱ级苗苗高 15.5 ~ 18.5 cm , 地径 0.24 ~
0.29 cm;Ⅲ级苗苗高≤15.5 cm , 地径≤0.24 cm 。方差分析及不同级别苗木造林试验表明 ,
该分级标准是可行的 , 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对思茅松幼林的施肥效应研究表明 , 每
株施用氮肥 100 g , 磷肥 50 g , 钾肥 50 g , 即可达到幼林生长的要求 。表 3参 11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思茅松;速生丰产;施肥;苗木分级
中图分类号:S723   文献标识码:A
思茅松 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属松科 Pinaceae , 主要集中分布于云南省思茅市 , 是思茅林
区面积最大的树种 , 其商品材产量约占全区总量的 90%。该树种也是云南省主要用材树种之一 , 其
用途广 , 可用于纸浆材 、坑木 、 枕木和采脂等[ 1 , 2] 。目前思茅市思茅松的采伐量为生长量的 115%。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 思茅松在云南林业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将越来越突出 。因为现阶段
思茅松资源主要是天然林 , 人工林主要采用播种造林 , 管理粗放 , 不能达到木材培育所要求的水平 ,
因此加速思茅松人工林的营建 , 尤其是速生丰产林的培育 , 意义极其深远而又迫在眉睫 。由于思茅地
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 营建思茅松工业原料林 , 无论是在林木生长量 、木材蓄积量还是质量上都会比现
有的天然林有显著的提高 , 同时也可缩短其采伐年限 ,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云南省景谷县 , 23°41′N , 100°35′E , 海拔 1 200 ~ 1 400 m , 属南亚热带暖性针叶林区。
年平均气温为 18.4℃, 平均相对湿度79%, 年降水量 1 450mm , 80%的降水集中于6 ~ 10月 。地形为
高原中切割山地 , 以两山一谷为主 。土壤为发育在砂岩上的红壤土 , 土层较深厚。
2 试验方法
2.1 苗木分级
1997年7月于试验示范地临时苗圃随机抽取 70株思茅松百日营养袋苗(1997年 3月 20日播种 , 7
月3日抽样), 测定苗高 、 地径 、冠幅 、 生物量和根系长等指标 。采用逐步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苗木
分级[ 3~ 6] , 即利用质量指标来划分苗木个体的相似程度 , 在统计学上是以定义它们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的 , 即距离越小则其相似程度越大 。本文所使用的为欧氏距离公式:
dij = ∑n
k=1
(xik -xjk)。
2.2 苗木分级造林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 3次重复 , 四周设置保护行 , 每小区 40株 , 造林株行距为 2 m×3 m ,
于1997年 7月利用苗木分级标准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造林。2001年 12月实测每小区内每株树木的胸径
和树高生长量[ 7~ 9] 。
2.3 施肥试验
速生丰产林的生产周期短 , 采伐后从林地带走大量有机物质 , 因此必须加以补充才能达到土壤营
养元素的平衡。据范国才报道[ 10] , 国外对 11年生的辐射松 Pinus radiata 幼林进行了研究 , 发现施用
过磷酸钙能提高林木的生长率;结合整地施钙 、 氮 、 钾 、 镁的松树幼林 , 林木的蓄积量增加了 32%,
云杉 Picea sp.林的蓄积量增加了 20%。
为了解不同肥料对思茅松幼林生长的效应 ,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 选用 L 8(27)正交表试验 ,
于1997年 7月造林 , 2001年 12月观测 , 每区组 8个处理 , 造林株行距为 2 m×3 m , 3次重复。各试
验因素水平如下:(A)每株 100 , 150 g氮肥;(B)每株 50 , 100 g 磷肥;(C)每株 50 , 100 g 钾肥 。
3 结果与分析
3.1 苗木分级
经相关分析 , 以苗木的全株质量为相关中心 , 最能体现苗木品质。地上部分质量 、 地径与全株鲜
质量相关极为紧密 , 相关系数分别为 0.994 1和 0.839 2 , 呈强相关关系 , 说明两者是评价苗木品质的
主要指标 。地下部分鲜质量 、 苗高同全株质量的相关性也较强 , 亦可较好地反映苗木的品质 。而高径
比与全株鲜质量的相关性极差 , 它仅是一个算术商 , 与苗木个体的大小无关 , 只能描述苗木个体的均
衡度 , 因而不能用作苗木分级的评价指标。
显然全株鲜质量是评定苗木品质的一个比较可靠的指标 , 但在确定苗木分级品质的指标时 , 既要
考虑到有足够多的信息量 , 也要考虑到在生产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 因此本文选择苗高与地径作为思茅
松容器苗苗木分级的指标 。
表 1 思茅松百日营养袋苗苗木分级标准
Table 1 Grading standard of 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 seedling
苗木级别 苗高/ cm 地径/ cm 株数
Ⅰ级苗 ≥18.5 ≥0.29 22
Ⅱ级苗 18.5~ 15.5 0.29~ 0.24 28
Ⅲ级苗 <15.5 <0.24 20
苗木分级结果见表 1。对分级
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11] , 临界值
F0.01 (2.67)=4.95 , 树高 F 值为
68.7** , 地径 F 值为 88.9** , 两
者均达极显著水平 , 说明思茅松苗
木分为3级是可行的 。对分级结果
进行 S 检验如下:对苗高进行 S
检验 , Ⅰ级与 Ⅱ级比较|HⅠ-HⅡ
|=3.6**(S 0.01 , d Ⅰ , Ⅱ =2.03);Ⅰ级与 Ⅲ级比较|HⅠ -HⅢ|=8.2**(S0.01 , d Ⅰ , Ⅲ =2.20);Ⅱ级与
Ⅲ级比较|HⅡ -HⅢ|=4.6**(S0.01 , d Ⅱ , Ⅲ =2.09)。对地径进行S 检验 , Ⅰ级与 Ⅱ级比较|DⅠ -DⅡ
|=0.06**(S0.01 , d Ⅰ , Ⅱ =0.03);Ⅰ 级与 Ⅲ级比较|DⅠ -HⅢ|=0.12**(S0.01 , d Ⅰ , Ⅲ =0.03);Ⅱ级
与 Ⅲ级比较|DⅡ -D Ⅲ|=0.07**(S0.01 , d Ⅱ , Ⅲ =0.03)。从 S 检验可以看出 ,不论是从苗高还是地径 ,
Ⅰ , Ⅱ , Ⅲ级苗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
从方差分析和 S 检验均得出相同的结论 , 各级思茅松苗木之间的差异显著。这说明出圃苗木按
上述标准划分为 3级是合理的 , 其中 Ⅰ , Ⅱ级苗为合格苗 , 可出圃造林 , Ⅲ级苗为不合格苗 , 不能出
圃造林。
397第 22卷第4 期 杨 斌等:思茅松造林苗木选择及施肥效应  
3.2 苗木分级造林
造林的成活率是反映造林后能否成林的关键 , 而划分苗木等级 , 就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对
思茅松苗木分级造林后当年的成活率进行调查 , 选择 Ⅰ , Ⅱ级苗造林 , 当年平均成活率达 95%以上 ,
而选择Ⅲ级苗造林 , 当年的造林成活率仅为 87%。
对不同等级苗木造林树高 、胸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 , 不同的苗木质量影响
幼林的生长。 Ⅰ级苗造林的树高生长量为 Ⅱ级苗的 111.3%, 为 Ⅲ级苗的 119.8%, Ⅱ级苗造林为 Ⅲ
级苗的 107.7%;胸径生长量 Ⅰ级为 Ⅱ级的 111.7%, Ⅰ级为 Ⅲ级的 125.0%, Ⅱ级为 Ⅲ级 111.9%。
这说明了苗木质量好 , 造林后幼林的生长表现优异 , 林分整齐 , 而苗木质量差 , 其幼林生长缓慢 , 且
生长不整齐 , 差异较大。
对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进行方差分析 , 临界值 F 0.01(2 , 6)=10.9 , 树高 F 值为 31.4** , 胸径 F
值为 39.5** , 两者均达极显著水平 。为进一步比较各级间的差异显著情况 , 进行 Q 检验表明 , Ⅰ ,
Ⅱ两级合格苗造林与 Ⅲ级苗造林在树高和胸径生长上存在明显差异 , Ⅰ级苗造林与 Ⅱ级苗造林也同样
存在显著差异。
3.3 施肥试验
施肥的思茅松幼林生长量远大于对照 , 施肥幼林树高比对照大 4.7%, 胸径大 26.0%, 冠幅大
6.9%。说明施肥是提高思茅松幼林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肥料对思茅松幼林生长影响的方差分析见
表2 。
表 2 施肥试验各生长量方差分析表
Table 2 Variance analysis of growth under diff erent fertilizations
变异来源 F 值树高 胸径 冠幅

A 0.34 0.12 F0.1 (1 , 14)=3.10
B 0 0.15 0.48 F0.1 (2 , 14)=2.73
A×B 3.90** 1.59
C 0 0.50 0.95
A×C 0.17 0.06 1.43
B×C 1.02 1.32 0.95
误差 1.53 0.23
重复 2.16 2.38
  从上表可以看出 , 对树高生长影响显著
的因子只有 A×B , 即氮肥×磷肥 , 其他因
子均不显著 。对 A×B因子进行搭配分析得
出 , A和 B两个因素搭配以每株施氮肥 100
g 、磷肥 50 g 最佳。综合以上几方面分析 ,
结合生产实际 , 施肥对树高生长影响的最佳
组合为每株施氮肥 100 g , 磷肥 50 g , 钾肥
50 g 。上述结果说明思茅松较耐脊薄土壤 ,
树高对不同单元肥料需求差异不大 , 在施肥
时最好施混合肥料。
根据表2的分析 , 并不能说明施肥对胸
径 、 冠幅生长无效。从表 3可知 , 施肥对幼
林胸径生长比不施肥的大 20.6%, 冠幅大
6.5%, 只能说明不同的单元肥料对思茅松胸径 、 冠幅生长无显著差异。由于土壤偏酸 , 施用磷肥仍
能达到施氮肥的效果 。根据试验结果 , 再结合生产实际 , 两者的最优组合模式均为每株施氮肥 100 g ,
磷肥 50 g , 钾肥 50 g 。
表 3 施肥对思茅松生长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the growth of 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
项目 树高/m 胸径/ cm 冠幅/m
试验林 3.58 7.28 1.86
对照林 3.42 5.78 1.74
4 建议
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因素之一 ,
能促进林木生长整齐 。对思茅松百日营养
袋苗进行苗木分级研究表明:把思茅松幼
苗分为3级是可行的 , 有效的 , 在生产实
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 经过近几年来的大力推广 , 已成为思茅松人工林苗木培育的标准之一 , 受到当地
林农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认可。但在生产实践中还应注意思茅松苗木壮苗的标准 , 在生长量达到上述标
准的同时 , 还必须确定苗木具有饱满的顶芽 、色泽正常 、 木质化充分 、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且苗干要
通直等要求。
选用 Ⅰ , Ⅱ级苗上山造林 , 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 加快幼林的高径生长 , 从而保证幼林
398 浙 江 林 学 院 学 报               2005 年 10月
提早郁闭 , 且林分整齐匀称 , 变异幅度小 , 生长旺盛 。但在实际生产中 , 也不能一味追求Ⅰ级苗上山
造林 , 因苗木过高 , 其根系粗壮发达 , 在培育过程中根系常常穿袋 , 取苗时容易损伤根系 , 且苗木过
高 , 枝叶发达 , 也容易失水 , 因此在进行思茅松苗木分级造林时 , 应避免苗木越高造林越好的思想。
施肥是提高林木速生的主要因子之一。施肥能提高思茅松幼林的生长量 , 但由于思茅松较耐瘠薄
的土壤 , 因此不同肥种及肥量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在生产中 , 为了节约成本 , 可每株施用氮肥 100 g ,
磷肥 50 g , 钾肥 50 g 。在离树干基部 50 cm 处采用半月状沟施 , 施肥时应注意把 3种肥料混合均匀 ,
且于雨季开始初期施用 , 以避免旱季温度过高导致肥害。
参考文献:
[ 1] 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85.13-16.
[ 2] 王达明 , 李莲芳.思茅松速生丰产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J] .云南林业科技 , 1999 , 28(4):6-9.
[ 3] 梁及芝 , 何爱华 , 金建康.枫香苗期密度试验及苗木分级指标探讨[ J] .湖南林业科技 , 1997 , 24(1):23-26.
[ 4] 杨斌 , 赵文书 , 陈建文 , 等.西南桦容器苗苗木分级研究[ J] .云南林业科技 , 2003 , 32(2):17-21.
[ 5] 余远 .苗木指标的提取及聚类分级法[ J] .热带林业科技 , 1984 , (3):16-26.
[ 6] 徐金光 , 解孝满 , 刘和风.聚类分析法在苗木质量分级中的应用[ J] .山东林业科技 , 1994 , (4):20-21.
[ 7] 余荣卓 , 李寿茂 , 陈孝丑 , 等.杉木第 2代种子园优良家系不同等级苗木造林效果的初步研究[ J] .福建林业科技 , 1999, (增
刊):77-80.
[ 8] 陶鹏云.杉木分级造林试验初报[ J] .云南林业科技 , 1994, 23(1):27-30.
[ 9] 黄英华 , 于成琦 , 杜和善 , 等.日本落叶松苗木分级造林试验[ J] .吉林林业科技 , 2003 , (6):11-13.
[ 10] 范国才, 何兰玉 , 刘景岳 , 等.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趋势和云南林业发展方向[M]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7.
[ 11] 北京林学院.数理统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0.
Seedling selection and fertilization effect of 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 plantation
YANG Bin1 , ZHAO Wen-shu1 , JIANG Yuan-biao2 , WANG Fa-zhong2
(1.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 , Kunming 650204 , Yunnan , China;2.Forestry Institute of Simao City , Simao
665000 , Yunnan , China)
Abstract: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 is a native tree species in Simao City , with fast-growing , barren-land-
tolerating and excellent timber.By adopting stepwise clustering analysis , the classification of 100-day container
seedlings was studied.Three classes , i.e.Ⅰ , Ⅱ and Ⅲ , were preliminarily categorized , among which seedlings
with height≥18.5 cm and base diameter≥0.29 cm were clustered in the Class Ⅰ , seedlings with 15.5 cm≤
height ≤18.5 cm and 0.24 cm≤base diameter≤0.29 cm were in Class Ⅱ , and seedlings with height ≤15.5 cm
and base diameter≤0.24 cm were in Class Ⅲ.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and plant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seedling classification was practical and could guide the seedling p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And
furthermore ,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100 g nitrogen , 50 g phosphorus and 50 g potassium fertilizer
could meet growth requirements of young stands.[ Ch , 3 tab.11 ref.]
Key words:silviculture;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high-yielding and fast-growing;fertilization;seedling
classification
399第 22卷第4 期 杨 斌等:思茅松造林苗木选择及施肥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