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思茅松纯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诱捕量比较研究



全 文 :思茅松纯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松实小卷蛾和
微红梢斑螟诱捕量比较研究
*
冯志伟1,闫争亮1,2,刘云彩1,胡光辉1,李思广1
(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 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和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在思茅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以 (E,E) - 2,4 -癸二烯醛、(Z) -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
对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以 (E,E) - 2,4 -癸二烯醛为引诱剂,在思茅松纯
林和混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分别诱捕到松实小卷蛾 6. 30 头和 3. 10 头;以 (Z) -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
剂,在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分别诱捕到微红梢斑螟 3. 60 头和 2. 40 头;混交林内的松实小卷蛾
和微红梢斑螟的诱捕量显著少于纯林。
关键词:思茅松;松实小卷蛾;微红梢斑螟;诱捕
中图分类号:S 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246 (2012)02 - 0096 - 03
Comparison of Trap-catch Amount of Dioryctria rubella and Retinia cristata
Mothes in Mixed and Pure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Stands
FENG Zhi-wei1,YAN Zheng-liang1,2,LIU Yun-cai1,HU Guang-hui1,LI Si-guang1
(1. 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Kunming Yunnan 650201,P. R. China;
2. 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Cultiv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Forest Plants;Yunnan Laboratory for Conservation of Rare,
Endangered & Endemic Forest Plants,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Kunming Yunnan 650201,P. R. China)
Abstract:Lure catch test of Retinia cristata and Dioryctria rubella was conducted in pure and mixed plots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with other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Catch amounts of Retinia cristata by (E,E) -2,4
-Decadienal in mixed plot and pure pine plot were respectively 6. 30 and 3. 10,and catch amounts of Dioryctria rubella
by (Z) -11 - hexadecenylacetate in mixed stand and pure pine stand were respectively 3. 60 and 2. 40. Catch a-
mounts of Retinia cristata and Dioryctria rubella in mixed plot were significently less than those in pure pine plot.
Key words: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Retinia cristata;Dioryctria rubella;lure-catch
思茅松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是云
南省主要的速生用材和采脂树种。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和松实小卷蛾 (Retinia crista-
ta)是思茅松主要的枝梢害虫。微红梢斑螟以幼虫
形态为害 2 ~ 4 年生思茅松幼林的主梢,受害主梢
当年枯死,造成侧枝丛生[1];松实小卷蛾以幼虫
形态为害思茅松幼林的侧枝,导致思茅松幼树打
枝、变曲、分叉、丛枝、枯梢[2]。微红梢斑螟和
松实小卷蛾的为害,严重影响思茅松木材的质量和
产量。
物种多样性是自然界延缓有害生物扩散和毁灭
性群体形成的重要机制,多样而复杂的群落结构可
第 41 卷 第 2 期
2012 年 04 月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Vol. 41 No. 2
Apr. 2012
* 收稿日期:2012 - 02 - 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560125)和国家林业局行业公益性项目 (200704021)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冯志伟 (1975 -) ,男,云南宜良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保护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闫争亮 (1965 -) ,男,山西文水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森林害虫综合防治和化学生态学研究。
DOI: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2.02.007
通过非寄主植物对寄主植物的稀释、化学驱避等作
用影响害虫的定居、种群扩散、寄主搜索和繁殖等
行为,从而降低害虫的危害[3]。研究结果表明,
思茅松与阔叶树种混交造林能增加林地的植物物种
多样性,其主要害虫微红梢斑螟、松实小卷蛾和思
茅松毛虫 (Dendrolimus kikuchii)的发生程度随着
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 (Shannon 指数)的增加而
降低[4 ~ 5]。
在前期研究中发现,(E,E) - 2,4 -癸二烯
醛对松实小卷蛾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6], (Z) -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则是微红梢斑螟的较好引诱
剂[7]。本项研究选择在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中对
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进行诱捕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云南省景谷县威远镇云海村思茅松
松脂基地。在松脂基地内,沿盘山路左侧为 2007 年
定植的思茅松纯林;盘山路右侧为 2008 年定植的思
茅松阔叶树混交林,针阔比约为3︰1。基地内主要
阔叶树种有红木荷 (Schima superba)、红皮水锦树
(Wendlandia tinctoria)、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
ca)、云南黄杞 (Engelhardtia spicata)、短刺栲
(Castanopsis echidoncarpa)、密花树 (Rapanea neri-
ifolia)、艾胶树 (Glochidion lanceolarium)、地桃花
(Urena lobata)等。
1. 2 试验材料
(1)注塑白色三角形诱捕器 (漳州英格尔农
业科技有限公司) :长 27 cm,截面 15 cm × 15 cm
×20 cm。
(2)粘虫板 (漳州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
司) :20 cm ×25 cm。
(3)诱芯载体为反口小橡胶塞 (The West
Company,Phoenixville,PA)。
(4)引诱物质为 (Z)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
(E,E) -2,4 -癸二烯醛 (Sigma Aldrich,USA)。
1. 3 试验方法
诱捕试验在 2011 年 9 月 8 日至 9 月 22 日进
行。
以红色医用反口乳胶塞为引诱剂载体。在每个
医用反口乳胶塞的凹面部分,分别加 (E,E) -
2,4 -癸二烯醛和 (Z) -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各
500 μg (10 μL /mL 的正己烷溶液,每次取 50
μL) ,待溶剂挥发后作为诱芯置于冰箱中保存待
用。
在思茅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内,各随机设置
20 个诱捕器,其中 10 个诱捕器以 (E,E) - 2,
4 -癸二烯醛为引诱剂,另外 10 个则以 (Z) -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诱捕器随机悬挂于阔
叶树的侧枝上,离地面约 1. 5 ~ 2. 0 m;每个样地
内,两个相邻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50 m;2 个
样地之间相邻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 100 m。每
隔 7 天观察 1 次,记录诱捕到的松实小卷蛾和微红
梢斑螟雌蛾虫数,并更换粘虫板。连续试验 14 天。
1. 4 数据统计
利用 t -测检分析比较思茅松针阔混交林和纯
林的诱捕量。
2 结果与分析
在思茅松纯林和针阔混交林内对松实小卷蛾和
微红梢斑螟的诱捕结果见表 1。
表 1 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的诱捕效果 (2011 年 9 月 8 ~ 22 日)
Tab. 1 Trap catches of Retinia cristata and Dioryctria rubella in pure and mixed stand of
P.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in Yunhai Village,Jinggu County
样地
松实小卷蛾
E2,E4 - 10Al Z11 - 16Ac
微红梢斑螟
E2,E4 - 10Al Z11 - 16Ac
思茅松纯林 6. 30 ± 2. 41a 2. 40 ± 0. 84a 1. 20 ± 0. 92a 3. 60 ± 1. 35a
针阔混交林 3. 70 ± 1. 95b 1. 20 ± 0. 92b 0. 70 ± 0. 82a 2. 40 ± 1. 17b
注:E2,E4 - 10Al为 (E,E) - 2,4 -癸二烯醛;Z11 - 16Ac为 (Z) -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同一列内不同的字母,表示数据之间差异
显著 (P < 0. 05)。
在 14 天地时间内,每个诱捕器都诱捕到了一
定数量的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但不同的引诱
剂对这 2 种害虫引诱效果差别显著。以 (E,E)
- 2,4 -癸二烯醛为引诱剂,主要引诱到松实小卷
79第 2 期 冯志伟等:思茅松纯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诱捕量比较研究
蛾;而以 (Z) -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
则主要诱捕到微红梢斑螟。该结果与以前的研究结
果相同。以 (E,E) - 2,4 -癸二烯醛为引诱剂,
纯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到松实小卷蛾 6. 30 头,
微红梢斑螟 1. 20 头,两者差异极显著 (P <
0. 001) ;以 (Z) - 11 - 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
剂,诱捕到松实小卷蛾 2. 40 头,微红梢斑螟 3. 60
头,差异显著 (P < 0. 05)。在混交林内诱捕到的
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显著少于纯林内的诱捕
量。以 (E,E) - 2,4 -癸二烯醛为引诱剂,混
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到松实小卷蛾 3. 70 头,
在纯林内则为 6. 30 头,两者差异显著 (P <
0. 05) ;以 (Z) - 11 -十六碳烯乙酸酯为引诱剂,
混交林内平均每个诱捕器诱捕到微红梢斑螟 2. 40
头,纯林内则为 3. 60 头,差异显著 (P < 0. 05)。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内,
松实小卷蛾 (以思茅松侧枝枝梢枯黄为其危害症
状)的危害率分别约为 3 %和 6 %,微红梢斑螟
(以思茅松主梢枯黄为危害特征)危害率分别约为
2 %和 3 %。
此外,每个诱捕器还诱捕到了一定数量的其他
昆虫种类。其中,鳞翅目昆虫 6 种、膜翅目 2 种、
双翅目昆虫 2 种。
3 讨论
与思茅松纯林相比,在思茅松针阔混交林中诱
捕到较少的微红梢斑螟和松实小卷蛾,说明混交林
内微红梢斑螟和松实小卷蛾的种群数量较少。根据
最佳搜索模型[8],害虫搜寻适宜寄主的的时间取
决于适宜寄主的丰富度;增加树种的多样性,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微红梢斑螟和松实小卷蛾在林地内的
定居、种群扩散和繁殖等行为。害虫通过探测寄主
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从而找到适合其取食、产卵、
繁衍的寄主树木。如马尾松毛虫 (D. punctatus)雌
蛾就是主要利用嗅觉来发现马尾松针叶并在其上产
卵[9],油 松 (P. tabuleaformis)球 果 比 华 山 松
(P. armandii)球果更容易引诱油松球果小卷蛾
(Gravitarmata margarotana)在其上产卵[10],松实
小卷蛾选择新鲜的思茅松针叶作为其产卵场所[11]。
林地的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相应也增加了植物挥发
性物质的多样性,从而增加害虫寻找适宜寄主的难
度,因此,在混交林中松实小卷蛾和微红梢斑螟种
群数量相对纯林较少。
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增加,可为植食性昆虫提供
更多的资源,植物物种丰富度决定昆虫物种的丰富
度[12]。在栽松留阔思茅松混交林内,有较多的红
木荷、红皮水锦树、云南黄杞、短刺栲、密花树等
阔叶树种,相应地增加了植食性昆虫的多样性和丰
富度,这也是本项试验同时诱捕到较多其他种类昆
虫的原因之一。本项试验使用的 (Z) - 1 -十六
碳烯乙酸酯和 (E,E) - 2,4 -癸二烯醛是分别
针对微红梢斑螟和松实小卷蛾的引诱剂,因此,虽
然引诱到了一定数量的其他种类,但尚不能以此来
判断思茅松纯林和混交林的昆虫种类的多样性的差
异。
参考文献:
[1]童 清,孔祥波. 思茅松微红梢斑螟生物学和生态
学特性研究[J].昆虫知识,2010,47(2) :331-334.
[2]胡光辉,雷玮,槐可跃,等. 松实小卷蛾在云南生
活史及其对思茅松的危害[J]. 中国森林病虫,2005,24
(2) :13-15.
[3]孟庆繁. 森林植物群落多样性与虫害自然控制力的
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6) :12-15.
[4]闫争亮,刘云彩,胡光辉,等. 思茅松工业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与主要害虫发生关系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
2011,36(2) :91-94.
[5]闫争亮,刘云彩,胡光辉,等. 思茅松林的树木多
样性与主要害虫发生的关系[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
29(2) :226-231.
[6]闫争亮,刘云彩,马惠芬,等. 松实小卷蛾对几种
碳烯醛的室内行为反应[J].西部林业科学,2011,40(1) :
18-20.
[7]伍德明,丁兆荣,崔君荣,等. 微红梢斑螟性引诱
剂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6,22(4) :368-372.
[8]Bell W J,Carde R T. 昆虫化学生态学[M]. 黄新
培,管致和,译.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9]赵成华,阎云花. 马尾松针叶中的挥发物质对马尾
松毛虫产卵行为的影响[J]. 林业科学,2003,39(6) :91-
93.
[10]李新岗,侯慧波,宫银利. 油松球果小卷蛾成虫的
产卵选择[J].昆虫知识,2006,43(5) :636-639.
[11]闫争亮,胡光辉,冯志伟,等. 松实小卷蛾雌蛾对
思茅松针叶挥发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J].安徽农业科
学,2009,37(3) :1153-1154.
[12]Haddad N M,Tilman D,Haarstad,et al. Contrasting
effects of plant richness and composition on insect communities
A field experimant[J]. The American Naturalist,2001,158
(1) :17-35.
89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