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铜藻多糖水提法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全 文 :铜藻多糖水提法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顾丽霞,刘丽佳,何淑婷,薛 露,姜 露,杨 玲,闻正顺* (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舟山 316000)
摘要 [目的]研究铜藻多糖的水提法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铜藻多糖,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
料液比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并对铜藻多糖的 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
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 )的清除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该多糖水提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 1∶ 20
g /ml、时间 3 h、温度 60 ℃,在此条件下,铜藻多糖的提取率为 4. 9%;铜藻多糖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其超氧阴离子(O -2 )和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分别为 48. 1%、38. 8%、34. 2%。[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铜藻多糖的提取工艺,提取的活性多糖
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试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为铜藻多糖的后续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铜藻;多糖;水提;抗氧化活性;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4)29 -10139 -03
Study on Water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Sargassum herneri
GU Li-xia,LIU Li-jia,HE Shu-ting,WEN Zheng-shun* et al (College of Food,Medicine and Pharmacy,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Zhejiang 316000)
Abstract [Objective]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olysaccharide from Sargassum herneri (Turn)C. Ag. and its antioxidative activity were stud-
ied. [Method]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was optimiz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with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 which measured by phe-
nol-sulfuric acid method and with the ratio of raw materials to solvent,extracting temperature,extracting time as factors,moreover,1,1-di-
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free radical,scavenging capacity of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anti-lipid peroxidation and reducing power of
Sargassum herneri polysaccharide were determined. [Result]The optim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olysaccharide was as follows:the extrac-
tion time was 3 h,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was 60 ℃,the ratio of raw material to solvent was 1∶ 20 g /ml.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Sargas-
sum herneri polysaccharide was increas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which the scavenging capacity of the DPPH free radical was
38. 8%,scavenging capacity of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was 34. 2% and the capacity of anti-lipid peroxidation was 48. 1%,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optimal extraction parameters was gained in this study 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Sargassum herneri polysaccharide were in-
vestigated,which provided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argassum herneri polysaccharide.
Key words Sargassum herneri;Polysaccharide;Water extraction;Antioxidative activity;Technique optimization
基金项目 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C33004);2012年浙江海洋学院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铜藻糖胶制备技术研究”;浙江海洋
学院 2012 年科研计划项目(面上项目)(X12M05);浙江海
洋学院科研启动经费资助项目“海藻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
活性研究”。
作者简介 顾丽霞(1992 - ),女,浙江杭州人,本科生,专业:药学。
* 通讯作者,讲师,博士,从事海洋天然产物与健康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4-08-31
铜藻 Sargassum herneri(Turn)C. Ag.俗称“丁香屋”,已用
于藻胶制造工业,在农业、生物医药、食品、饲料工业等行业
也被广泛应用,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民间存有铜藻全藻药
用的习惯,其有效成分特别是有生物活性的特效成分研究得
仍较少,仅见报道含褐藻酸、甘露醇、多糖等成分[1 -2],因而
该藻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近些年来,我国对海洋来源
多糖的研究日益广泛,已有研究表明海洋多糖具有抗衰老、
抗辐射、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及抗氧化活性等功能[3 -7],其
中,海藻多糖的开发已逐渐全球化,成为重要的一个领域。
在十几年前,从褐藻中分离出有较强药理学和生物化学活性
的硫酸基多糖吸引了许多学者们的关注,阐明了褐藻硫酸多
糖具有抗凝血、抗感染、抗炎症和抗肿瘤等活性[8 -10]。为了
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笔者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铜藻中的多糖,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铜藻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
活性进行研究,为后续铜藻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供试原料。铜藻(舟山嵊山岛采得)由浙江海洋学院
药学系鉴定。
1. 1. 2 主要仪器。UV-1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美谱达仪
器有限公司;FW80 万能粉粹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
司;HWS12 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SB4200DT 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EB85-2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1. 1. 3 试剂。葡萄糖、浓硫酸、苯酚、无水乙醇、氢氧化钠、
盐酸等,均为分析纯。
1. 2 方法
1. 2. 1 多糖的提取。取铜藻粉末 20 g,过 20目筛,经热水提
取法提取后,离心,并取溶液,加入H2O2(3%),4 ℃处理 2 h,
浓缩后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 70%,沉淀过夜,抽滤,滤渣
加水溶解,采用 Sevage法脱蛋白,将溶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旋
干,加少量水溶解,加入乙醇进行二次醇沉,同样,沉淀依次
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淋洗两次,挥干溶媒,加少量蒸馏水
溶解,冷冻干燥的固体即为铜藻多糖。
1. 2. 2 标准曲线的绘制。采用苯酚 -硫酸法[11]测定多糖含
量。精密称取 0. 050 g葡萄糖(分析纯),加水定容至 100 ml,
得到浓度为 500 μg /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精确吸取 0、
0. 10、0. 20、0. 30、0. 40、0. 50 ml,分别置于 10 ml容量瓶中,补
加超纯水至2. 0 ml,加入1. 0 ml苯酚(5%),混合均匀后快速
加入 7. 0 ml浓硫酸(95%),摇匀后室温放置 30 min,于 485
nm处测定其紫外吸光值(A)。以吸光值 A 为横坐标、葡萄
糖的质量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 1)。
1. 2. 3 多糖含量的测定。精确量取供试品溶液 1 ml,加蒸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4,42(29):10139 - 10141,10176 责任编辑 黄小燕 责任校对 李岩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9.038
图 1 葡萄糖标准曲线
馏水至 2 ml后,加 1 ml 5%苯酚,摇匀后迅速加入浓硫酸 7. 0
ml,摇匀后冷却至室温,按照“1. 2. 2”中的方法测定吸光度。
以吸光度对应的葡萄糖标准品溶液浓度乘以校正系数 0. 9,
计算多糖含量。
1. 2. 4 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1. 2. 4. 1 最佳温度确定。取海藻 20 g,在料液比 1∶ 20 g /ml,
提取时间为 4 h,分别以 50、60、70、80 ℃的提取温度,考察提
取温度对铜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 2. 4. 2 最佳料液比确定。取海藻 20 g,温度 60 ℃,水提时
间 4 h,分别以料液比为 1∶ 10、1∶ 15、1∶ 20、1∶ 25 g /ml 的条件
下,考察料液比对铜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 2. 4. 3 最佳时间确定。取海藻 20 g,温度 60 ℃,料液比
1∶ 15 g /ml,分别以提取时间为 2、4、6、8、9 h的条件下,考察提
取时间对铜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1. 2. 5 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
料液比 3个因素为考察对象,每个因素 3 个水平,选用三因
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表 1),筛选铜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表 1 水提法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
水平
因素
A(提取时间∥h) B(料液比∥g /ml) C(提取温度∥℃)
1 3 1∶ 15 60
2 4 1∶ 20 70
3 5 1∶ 25 80
1. 3 水提法的铜藻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1. 3. 1 DPPH自由基清除的测定[12]。取不同浓度(0、2、4、
6、8和10mg / ml)的样品溶液1 . 0ml加入4 . 0ml0 . 004%
DPPH溶液,混匀,避光放置 30 min,以无水乙醇作为对照空
白在 517 nm测定其吸光度 A,以 Vc作为阳性对照,清除率 T
(%)= [(A0 - A1)/A0]×100%,式中,A0 为对照空白吸光度
值;A1 为待测液吸光度值。
1. 3. 2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13]。用磷酸盐缓冲液
(PBS,0. 1 mol /L、pH 7. 45)配制卵黄悬液[V(PBS)∶ V(卵
黄)=25∶ 1],取 0. 4 ml卵黄悬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2、4、
6、8 和 10 mg /ml)的被测溶液 1. 0 ml,再加入 0. 4 ml、25
mmol /L的硫酸亚铁,用 0. 1 mol /L、pH 7. 45 的 PBS 补充至
4. 0 ml,37 ℃气浴恒温振荡器中振荡 15 min,取出后加入 1. 0
ml、20%的三氯乙酸(TCA)静置 10 min,3 500 r /min 离心 10
min,取 4. 0 ml 上清液加入 2 ml、0. 8% 的硫代巴比妥酸
(TBA),加塞,沸水浴 15 min,冷却,以 6. 0 ml PBS为空白调
零管,在 532 nm处测定吸光度;Vc作为阳性对照组,多糖抗
氧化活性以抑制卵黄脂蛋白脂质过氧化效率表示,抑制率 I
(%)=(A0 - A)/A0 × 100%,式中,A0 为空白对照(未加多
糖)的吸光度;A为待测多糖的吸光度。
1. 3. 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14]。在试管中分
别加入 pH为 8. 2、浓度 0. 05 mol /L的 Tris-HCl缓冲液 3 ml,
每个试管加入不同浓度(0、2、4、6、8和10 mg /ml)的样品0. 20
ml(对照用蒸馏水代替),并于 25 ℃电热恒温水浴锅中保温
10 min,加入同样预温的 30 mmol /L的邻苯三酚 12 μl,混匀
后精确反应 4 min,0. 50 ml浓盐酸终止反应,在 320 nm处测
吸光度,以等体积 pH为 8. 2的 Tris-HCl缓冲液作为空白,以
Vc作为阳性对照。清除能力 T = (A对照 - A样品)/(A对照 -
A空白)× 100%,式中,A空白为 Tris-HCl 缓冲液的吸光度值;
A对照为 Tris-HCl缓冲液 +邻苯三酚溶液(未多糖)的吸光度
值;A样品为多糖的吸光度值。
2 结果与分析
2. 1 单因素试验 从图 2 可以看出,铜藻多糖提取率随温
度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在 70 ℃时提取率最高,达 0. 849 7%,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助于多糖渗出而温度超出最佳条
件后,其提取率呈下降趋势;提取率随料液比增加先升高后
降低,在 1∶ 20 时,提取率最高。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增加,
逐渐升高,4 h后提取率略下降,从图 2可知提取时间对提取
率的影响较显著。
图 2 温度(a)、料液比(b)和时间(c)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04101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年
2. 2 正交试验 试验结果(表 2)表明,提取时间、温度以及
料液比 3种因素对铜藻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C
> A > B,即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 >料液比。铜藻多糖最佳
提取工艺为 A1B1C2,即提取时间 3 h、提取温度 60 ℃、料液比
1∶ 20 g /ml。
2. 3 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 由图 3可见,在不同浓度下,铜
藻多糖对 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呈一定的浓度
依赖性,浓度为 10 mg /ml 时,其清除率达 38. 8%,低于阳性
对照组(Vc组);水提法提取的铜藻多糖具有较强的抗脂质
过氧化能力,并与浓度呈正相关,浓度为 8 mg /ml 时,多糖抗
脂质过氧化能力最高,为 48. 1%,但低于阳性对照组(Vc 组
为 75. 0%);铜藻粗多糖有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浓度为 10
mg /ml 时,其清除能力为 34. 2%,其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随
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明显低于 Vc(清除能力为 92. 1%)。
表 2 水提法正交试验结果
实验号
提取时间
h(A)
提取温度
℃(C)
料液比
(B)
空列
多糖提取
率∥%
1 1(3) 1(60) 1(1:15) 1 4. 59
2 1 2(70) 2(1∶ 20) 2 4. 05
3 1 3(80) 3(1∶ 25) 3 4. 10
4 2(4) 1 2 3 3. 83
5 2 2 3 1 2. 91
6 2 3 1 2 3. 38
7 3(5) 1 3 2 4. 41
8 3 2 1 3 2. 56
9 3 3 2 1 4. 47
均值 1 4. 25 4. 28 3. 51 3. 99
均值 2 3. 37 3. 17 4. 12 3. 95
均值 3 3. 81 3. 98 3. 81 3. 49
极差 R 0. 878 1. 110 0. 607 0. 495
图 3 铜藻多糖的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抗脂质过氧化能力(b)和超氧阴离子(O -2 )清除能力(c)测定
3 结论与讨论
海藻具有陆生植物所不具备的生态条件,造就了其具有
特殊分子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其所含的多糖具有特殊的
医用功能,对治疗人类的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因此开发和
利用海洋藻类代谢产物具有重大意义[15]。海藻多糖的提取
工艺及其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羊栖菜、海带等藻类,铜藻多
糖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的相关研究报道不多,该研
究分析了铜藻多糖提取条件,并对其主要影响因子(提取温
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铜藻多糖
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温度和时间,料液比为其次,其最
优的提取工艺为:在料液比 1∶ 20 g /ml、60 ℃下提取 3 h。该
方法(水提法)既节约成本又易于操作的藻类提取有效方法,
具有提取工艺简单、能耗低、提取率高等优点,因而易于推广
到实际生产中,有望实现铜藻多糖提取的产业化。
该研究对铜藻多糖的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脂质过
氧化能力以及超氧阴离子(O -2 )清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
明,该多糖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随
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这与刘丽佳等采用酶法提取的铜藻多
糖相比[16],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增强,表明不同提取条件可
能影响了多糖的活性,但较 Vc弱,这有可能与其纯度不高有
关,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铜藻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并探讨了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表明铜藻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
化能力,该试验为铜藻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曾呈.中国常见海藻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12.
[2]NAKAZAWA S,KURODA H,ABE F,et al. Antitumer effect of water ex-
tracts from marine algae(I)[J]. Chemotherapy,1974,22:1435 -1442.
[3]况炜,陈慧玲,章皓,等.羊栖菜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实验研究[J].实
用医学杂志,2012,28(23):3872 -3873.
[4]钟文,储智勇,沈先荣,等.羊栖菜多糖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6,13(2):364 -349.
[5]刘金凤,曲有乐.海藻多糖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科
学,2006,29(6):113 -114.
[6]吴靖娜.海藻硫酸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J].福建水产,2009,9(3):
75 -79.
[7]PUJOL C A,RAY S,RAY B,et al.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dengue virus of
diverse classes of algal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2,51(4):412 -416.
[8]BOISSON -VIDAL C,HAROUN F,ELLOUALI M,et al. Biological activi-
tie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marine algae[J]. Drugs Future,1995,20:1237
-1249.
[9]COSTA L S,FIDELIS G P,CORDEIRO S L,et 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tropical seaweeds[J]. Biomedicine and Phar-
macotheraphy,2010,64:21 -28.
[10] LEE N Y,ERMAKOVA S P,ZVYAGINTSEVA T N,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fucoidan on activ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cell transformation in JB6 C141 cells[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08,46:1793 -1800.
[11]汲晨锋,季宇彬,王翀,等.羊栖菜多糖含量测定及多糖组分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2006,8(5):49 -53.
[12]SHIMADA K,FUJIKAWA K,YAHARA K,et al.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xanthan on the autoxidation of soybean oil in cyclodextrin emulsion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92,40(6):945 -948.
(下转第 10176页)
1410142卷 29期 顾丽霞等 铜藻多糖水提法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 4月中旬越冬蛹羽化(表 2)。茶尺蠖
各虫态历期,成虫期 3 ~8 d,卵期 5 ~ 11 d,幼虫期 15 ~ 34 d,
蛹期 12 ~17 d,越冬蛹期 193 ~220 d。完成一个世代需 36 ~
62 d。幼虫有 4、5和 6 龄,1、2 代有 4 和 5 龄,3 代 5 龄,4 代
有 5和 6龄。各龄历期因代别、季节变化较大(表 1)。
2. 2 生活习性
2. 2. 1 成虫。蛹大多于 20:00至次日 02:00羽化,以 20:00 ~
24:00羽化最盛;成虫具有趋光性,静止时四翅平展,喜停息在
茶园附近树木枝干及建筑物墙面上[2]。羽化后当天即可交尾,
雄成虫一生交尾多次,雌成虫一般交尾 1次,也有 2次。交尾
后第 2天晚上开始产卵,以 20:00 ~24:00最盛。
表 1 茶尺蠖各龄幼虫头宽、体长和历期
龄次
头宽∥mm
一般 平均
体长∥mm
一般 平均
历期∥d
1 0. 35 ~0. 36 0. 35 1. 80 ~1. 89 1. 85 3 ~7
2 0. 53 ~0. 62 0. 57 5. 74 ~6. 12 5. 98 2 ~7
3 0. 95 ~1. 24 1. 04 9. 06 ~9. 71 9. 24 2 ~7
4 1. 52 ~2. 03 1. 71 15. 31 ~17. 32 15. 98 3 ~7
5 2. 70 ~3. 26 3. 14 22. 56 ~27. 22 24. 49 4 ~10
6 3. 04 ~3. 44 3. 17 26. 36 ~34. 22 30. 79 5 ~9
表 2 茶尺蠖各代各虫态发生期
代别 卵 幼虫 蛹 成虫
1 4月下旬至 5月中旬 5月上旬至 6月上旬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 6月上旬至 6月下旬
2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 6月中旬至 7月下旬 7月上旬至 7月下旬 7月中旬至 8月上旬
3 7月中旬至 8月上旬 7月下旬至 8月下旬 8月中旬至 9月上旬(部分越冬)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
4(部分) 8月下旬至 9月中旬 8月下旬至 10月下旬 9月下旬至次年 4月下旬 4月中旬至 5 月上旬
2. 2. 2 卵。卵成堆产在茶树上、中部枝杈间或茶树基部裂
缝和枯枝落叶间,雌蛾每晚产卵 2 ~ 3块,每块有卵 213 ~ 706
粒,每雌成虫产卵量为 969 ~1 377粒,平均 1 133. 3粒。卵的
孵化从 05:00至 18:00,而以 06:00 和 14:00 孵化最盛,孵出
量为该卵块卵量的 80%左右,第 2天该卵块卵的孵化率仅占
1%左右。卵的孵化率为 82. 8% ~94. 8%,平均 87. 7%。
2. 2. 3 幼虫。初孵幼虫离开卵壳后迅速寻找合适的场所,
在茶树叶片上找好位置后,即停歇在叶片上,状如枯枝,受惊
后即吐丝飘移。孵化 2 d的幼虫取食叶片的上表皮和叶肉,
只留下表皮;孵化3 d的幼虫从叶片近叶缘处取食,看似褐色
的环,同时能将叶片食成孔洞或缺刻。2龄幼虫体色变浅,休
止时在叶片上呈拱桥状。1、2龄幼虫多群集茶篷上面。3 龄
幼虫即在茶枝上静止,呈拟态状,与茶枝呈 30 ~ 60°角,该龄
幼虫不善爬动,多数时间静止不动,有时将身体的上部左右
摆动,对食料要全部食尽方再移动。4 龄及以后幼虫有的可
将自身的蜕皮吃掉;幼虫在取食叶片后,立即爬向茶枝,呈拟
态状,在茶枝上休息。幼虫在白天蜕皮进入下一龄,而以中
午最盛,幼虫取食以黄昏和早晨最盛。
2. 2. 4 蛹。幼虫老熟后在白天入土化蛹,以午后最盛,预蛹
期 1. 5 ~4. 0 d,入土深度一般在 3 cm,入土部位多数在茶树
基部 30 cm范围内,越冬蛹在茶丛南面较多。
3 防治措施
3. 1 农业防治 茶尺蠖在 1 ~ 2 龄幼虫时,趋嫩芽叶为害,
及时分批采摘鲜叶,可捏死和带走一些幼虫。茶尺蠖在山东
为点片发生,如防治失时,可在幼虫期人工捉虫,或及时扒被
害茶树基部捉蛹。同时可利用冬季茶树基部培土越冬消灭
越冬蛹。发蛾盛期采取灯光诱杀或性诱杀。
3. 2 生物防治 茶尺蠖的天敌有鸟类、螳螂、蜘蛛、绒茧蜂、
悬茧蜂、寄蝇、圆孢虫疫霉、白僵菌、拟青霉真菌和茶尺蠖核
型多角体病毒等。在充分保护好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
自然控制作用的同时,在幼虫孵化盛末期至 2 ~ 3 龄初期喷
施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或苏云金杆菌。
3. 3 化学防治 茶尺蠖在山东为点片发生,可及时根据发
生情况进行挑治。可用 2. 5%鱼藤酮 EC 300 ~ 500 倍液,
0. 36%苦参碱 AS 1 000 ~ 1 500 倍液,0. 2%甲氨基阿维菌素
苯甲酸盐 EC 2 000倍液,10%溴虫腈 SC 3 000 ~ 5 000倍液,
2. 5%联苯菊酯 EC 3 000 ~4 000倍液叶面喷雾,都有较好的
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汉鹄,谭济才.中国茶树害虫及其无公害治理[M].合肥:安徽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4:155 -160.
[2]朱俊庆.茶树害虫[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 -10.
(上接第 10141页)
[13]KIMUYA Y,KUBO M,TANI T,et al. Studies on scutellariae radix. IV.
Effects on lipid peroxidation in rat liver[J].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81,29(9):2610 -2617.
[14]MARKLUND S,MARKLUND G. Involvement of the superoxide anion rad-
ical in the autoxidation of pyrogallol and a convenient assay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J]. 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1974,47(3):469 -471.
[15]王承志,吕士杰,芦晓静,等.正交试验法优选海带多糖的最佳提取工
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78,21978.
[16]刘丽佳,何淑婷,姜露,等,铜藻粗多糖酶法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
化活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6):503 -
507.
67101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