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测定



全 文 :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测定
张崇禧 黄建军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施 威 高笑一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丛登立
(吉林大学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41)
摘 要:目的:为了对刺五加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蒽酮 -硫酸比色法 ,以葡萄糖作为对照品 , 在 620nm波长
下测定吸光度 ,分别测定刺五加叶中可溶性多糖和粗多糖的含量。结果:在 0.083mg~ 0.338mg范围内 ,葡萄糖mg数与
吸光度 A值线性关系良好 , 平均回收率为 100.32%, RSD=0.223%, R2 =0.9990。刺五加叶的部位可溶性多糖含量为
1.770%,粗多糖含量为 1.290%。结论: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差别很大 , 9月份采收的苇沙河地区的刺五加
叶总多糖含量较高。从方法学考察可看出 , 本方法简便 、快速 、可靠 、易行 、重现性好 ,适合刺五加多糖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刺五加叶;多糖
Determinatethecontentofpolysaccharidesindiferentcolecting
timeofproductionofAcanthopanaxsenticosus
ZHANGChing-xi, HUANGJian-jun
(MarineColege, ShandongUniversityatWeihai264209)
SHIWei, GaoXiao-yi
(ColegeofChineseMedicinalMaterial, 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ongDeng-li
(Shoolofpharnacy, JilinUniversity, changchun, Jinlin, 130041, China)
Abstract:Object:InordertocomprehendevaluatethequalityofAcanthopanaxsenticosus.Todeterminatethecontent
ofpolysaccharidesinAcanthopanaxsenticosus.MethodsThecontentofpolysaccharidesinAcanthopanaxsen-
ticosuswasdeterminedbyanthraceneandbynitriolofcolorimetry.Glucosewaswasstandardpreparation.
Wavelengthwas620nm, ResultsThemassofglucose(mg)andAbswerelincarintherangeof0.083mg~
0.338mg.Theaneragerecoverywas100.32%, RDS=0.223%, R2 =0.9990.Thecontentofpolysacchardes
ofAcanthopanaxsenticosusleaveswere1.770%, crudepolysaccharidesofleaveswere1.290%.Conclusions
ThecontentofpolysaccharidesindiferentcolectingtimeofAcanthopanaxsenticosuswasverydiferent.
ThecontentofpolysaccharidesinleaveswhichwerecolectedinSeptemberatWeishariverwashigherthan
others.Accordingtothetechnologyinvestigation, thismethodisconvenient, quickly, reliableandissuitto
determinatethecontentofpolysaccharidesinAcanthopanaxsenticosusandtocontrolitsquality.
Keyword:Acanthopanaxsenticosusleaves, polysaccharides.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 cosus(Rupr.etMaxim.)Harms)的干燥根及根茎[ 1]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2005BA741C)
5人参研究 RENSHENYANJIU  2008年第 4期
茎 、叶也可作药用 [ 2] 。刺五加商品名为五加参 ,主要分
布在我国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河北等地 ,是我国东北地
区典型的药用植物 ,味辛 、微苦 、性温 、无毒 [ 3] 。刺五加
多糖具有抗衰老 、抗肿瘤 、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调节功能的作用。研究表明 ,刺五加多糖在体外对动
物肿瘤细胞(S180)和人白血细胞(K562)细胞株均有明
显的抗细胞毒性作用 [ 4] 。刺五加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
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 ,也能增强小鼠 T细胞对伴刀豆
素球蛋白 A的增殖反应以及 B细胞对脂多糖的增殖
反应 [ 5]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刺五加 ,对刺五加的质
量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研究分析了刺五加地上部位叶
中多糖的含量。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样品来源
吉林临江猫耳山 、苇沙河 、闹枝 、老岑界碑 。所有
实验样品均由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胡全德教授鉴定
为刺五加 (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
Harms),见表 1。
表 1 刺五加的样品来源
Table.1ThesourceofAcanthopanaxsenticosusSampleS
采收期 实验部位 采收期 实验部位
06年 05月 25日 叶(野生) 06年 07月 25日 叶(仿生)
06年 05月 25日 叶(仿生) 06年 09月 11日 叶(仿生)
06年 07月 23日 叶(野生) 06年 09月 13日 叶(野生)
06年 07月 25日 叶(野生) 06年 09月 21日 叶(野生)
1.2 仪器
722S分光光度计(Spectrophotometer,上海精密科
学仪器有限公司);KQ— 250D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
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计数天平 (500g/0.
001g,金羊天平仪器厂);百灵 LA114型电子天平
(110g/0.0001g, 常熟市百灵天平仪器有限公司);
1 01-2A型数显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锦屏仪器仪表
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
1.3 试剂
蒽酮 、葡萄糖 、浓硫酸 、盐酸 、乙醇等 ,均为分析
纯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刺五加多糖类物质的提取
2.1.1 可溶性多糖的提取
精密称取刺五加粉末(恒重)0.600g,每个样品都
称取三份(三次平行),分别置于 100mL具塞三角瓶
中 ,加 81%EtOH40mL,浸泡过夜 ,超声提取 30min,静
置过滤 ,按同法再重复提取 2次 ,过滤(保存滤渣),两
次滤液置 100mL容量瓶中 ,以 81%EtOH定容至刻
度 ,备用。
2.1.2 粗多糖的提取
将 2.1.1中提取后的滤渣蒸干 ,加 2%的盐酸
40mL,置沸水浴中提取 lh,充分放冷 ,于 100mL容量
瓶中滤过 ,按同法再重复提取 2次 ,过滤 ,洗涤滤纸 ,
以 2%HCl定容至刻度 ,备用 。
2.2 显色剂(蒽酮—浓硫酸)的制备
取 98%的浓硫酸 76mL,稀释成 1 00mL溶液;精
密称取蒽酮 0.1000g,放入 100mL容量瓶中 ,逐渐加
入上述配制的硫酸溶液至刻度并摇匀 ,冷却至室温 ,
备用(需临用前现配)。
2.3 标准曲线的制备
2.3.1 标准曲线试液的制备
葡萄糖标准液:将葡萄糖于 60℃烘 1h,再逐渐升
温至 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 10.40mg, 置
100mL容量瓶中 ,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取 16
支试管 ,除空白试液外 ,其余 5组都做三次平行实验 ,
按表 2加试剂 ,于 620nm处测定吸光度 ,记录数据见
表 2,绘制标准曲线见图 1。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表 2 标准曲线试液的制备(单位 mL)
Table2 Preparationofstandardcurve(mL)
试剂名称 0 1 2 3 4 5
葡萄糖标准液 0.0 0.2 0.4 1.6 0.8 1.0
蒸馏水 1.0 0.8 0.6 0.4 0.2 0.0
蒽酮 -浓硫酸 5.0 5.0 5.0 5.0 5.0 5.0
吸光度(A) 0.0000 0.138 0.242 0.358 0.449 0.563
6 张崇禧等: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测定
图 1 标准曲线
Fig1 standardcurver
2.4 样品液的制备与测定
2.4.1可溶性多糖的测定
各取可溶性多糖提取液 5.0mL,分别置于 25mL
容量瓶中 ,用 81%的乙醇定容至刻度 ,混匀 。分别取
1.0mL可溶性多糖提取液加入具塞试管中 ,再加入蒽
酮 —浓硫酸试剂 5.0mL,混匀.同时另取一支具塞试
管加 81%EtOH,再加入蒽酮 —浓硫酸试剂 5.0mL,作
为空白实验 。置沸水浴中加热 10min,冷却至室温 。
于 620nm处测定吸光度 ,记录数据 ,见表 2, 图 2。
2.4.2 粗多糖的测定
各取粗多糖提取液 2.5mL,分别置于 25mL容量
瓶中 ,用 2%的盐酸定容至刻度 ,混匀 ,分别取 1.0mL
粗多糖提取液加入具塞试管中 ,再加入蒽酮—浓硫酸
试剂 5.0mL,混匀 ,同时另取一支具塞试管加入 2%的
盐酸 1.0mL,再加入蒽酮 —浓硫酸试剂 5.0mL,混匀 ,
作空白实验.置沸水浴中加热 1 0min,冷却至室温 ,于
620nm处测定吸光度 ,记录实验数据 ,见表 3,图 2。
表 3 刺五加样品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Table3 ThecontentofpolysaccharidesinAcanthopanaxsenticosussamples
部位 产地 采收日期 来源 重量(g) 可溶性多糖(%)
粗多糖
%
总多糖
%
叶 猫耳山 06.05.25 野生 0.6003 1.328 0.911 2.239
叶 苇沙河 06.05.25 仿生 0.6009 0.930 0.680 1.610
叶 闹枝 06.07.23 野生 0.6001 0.914 0.656 1.571
叶 苇沙河 06.07.25 野生 0.6006 0.709 0.693 1.402
叶 苇沙河 06.07.25 仿生 0.6005 1.098 0.635 1.733
叶 苇沙河 06.09.11 仿生 0.6004 1.770 0.697 2.467
叶 猫耳山 06.09.13 野生 0.6008 0.676 1.290 1.966
叶 老岑界碑 06.09.21 野生 0.6000 1.403 0.574 1.977
7人参研究 RENSHENYANJIU  2008年第 4期
图 2 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Fig2 ThecontentofpolysaccharidesinthediferentcolectingtimesofproductionofAcanthopanaxsenticosusleaves
2.5 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已知总多糖含量的刺五加(苇沙河)约
0.6g, 5份 ,置于磨口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27.53mg/mL
的葡萄糖对照品溶液 2mL,按前面样品处理法提取 ,
并按样品测定项操作 ,计算总多糖含量和回收率 ,平
均回收率为 100.32%, RSD=2.73%。
2.6 精密度实验
精密称取已知总多糖含量的刺五加叶(苇沙河野
生)粉末约 0.6g,按样品测定操作连续测 5次 ,测得吸
光度并计算含量 , RSD=O.223%(n:6)。
2.7 稳定性实验
分别取 2006年 2月 25日 , 2006年 7月 25日 ,
2006年 9月 11日 , 2006年 9月 21日采收的样品 ,按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配制溶液 ,每隔 10min测
一次吸光度 ,结果表明在 50min内 ,吸光度均基本稳
定 。
3 讨论
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是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
份之一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 ,它
能促进 T细胞 、B细胞 、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功能 ,
还能促进白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
的产生。目前对多糖的研究方兴未艾 ,多糖的作用机
理以及生物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的研究在不断深人 [ 6] 。
本实验对刺五加的叶中多糖含量分别进行了测
定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不同采收期的刺五加叶中总多糖含量有显著的
变化 , 9月份采收的苇沙河仿生刺五加叶总多糖含量
最高 ,依次是 5月份采收的猫耳山野生刺五加叶总多
糖含量 , 9月份采收的老岑界碑的野生刺五加叶总多
糖含量。这可能是由于刺五加叶在 9月份光合作用
有所降低且刺五加已经生长发育到成熟阶段 ,植物体
内多糖含量较高 ,所以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9月份为
最佳采收期。
野生与仿生品中总多糖的含量差别不是很明显 ,
仿生品中总多糖的含量要稍高于野生品 , 以苇沙河
仿生的刺五加叶含量最高 ,其次是猫耳山野生刺五加
叶。
从方法学考察可看出 ,用采用蒽酮 —硫酸比色法
测定刺五加中的多糖含量 ,方法简便 、快速 、可靠 、易
行 ,适合刺五加多糖的含量测定 , 以控制其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9.
[ 2]赵敏 ,王炎 ,康莉.刺五加果实及种子内源萌发物质活性的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1 , 26(8):190.
[ 3]李庆勇 ,付玉杰 ,吕欣 ,等.超声法提取刺五加中丁香苷的研究 [ J] .植物研究 , 2003, 23(2):182 ~ 184.
[ 4]佟丽 ,黄添友 ,吴波 ,等.植物多糖抗肿瘤作用与机理研究 [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1995, 7(1):5 ~
9.
[ 5]谢蜀生 ,许士凯 ,张文仁 ,等.刺五加多糖免疫调节作用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志 , 1989, 11(5):337.
[ 6]李芙蓉 ,吕博.刺五加多糖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 [ J] .新疆中医药 , 2003, 21(1)11 ~ 12。
8 人参研究 RENSHENYANJIU  2008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