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云南裂褶菌宿主多样性及生境调查



全 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2,27 (5) :631 - 639 http:/ /xb. ynau. edu. cn
ISSN 1004 - 390X;CODEN YNDXAX E-mail:xb@ ynau. edu. cn
收稿日期:2010 - 12 - 06 修回日期:2012 - 04 - 10 网络出版时间:2012 - 09 - 07 11∶ 00
*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 (农业)科研专项 (200803033)。
作者简介:李梦杰 (1985 -) ,男,云南临沧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生物修复方面研究。
E-mail:lmj851111@ 163. com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李荣春 (1959 -) ,男,云南玉溪人,教授,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和资源研究。
E-mail:rongchunli@ 126. com
网络出版地址:http: / /www. cnki. net /kcms /detail /53. 1044. S. 20120907. 1100. 201205. 631_003. html
DOI:10. 3969 / j. issn. 1004 - 390X (n). 2012. 05. 003
云南裂褶菌宿主多样性及生境调查*
李梦杰,王翠玲,李荣春**
(云南农业大学 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首次对滇中、滇南、滇西以及滇西南地区不同宿主、生境的野生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资源进
行采集,并阐述了裂褶菌宿主特性以及生长地的生境条件。分离到不同宿主、生境的裂褶菌菌株 407 个,宿
主植物共 75 种,分属于 30 科,其中单子叶植物 4 种,双子叶植物 64 种,裸子植物 7 种。菌株生态分布的海
拔范围为 372 ~ 3 321 m。
关键词:裂褶菌;资源采集;宿主植物
中图分类号:S 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390X (2012)05 - 0631 - 09
Investigation on the Host Diversity and Eco-environment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 in Yunnan
LI Meng-jie,WANG Cui-ling,LI Rong-chun
(Institute of Edible Fungi,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Abstract: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we collected Schizophyllum commune which come from different hosts
and habitat conditions in areas of the midland,the South,the West and the Southwest in Yunnan,and
elabo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at conditions of host. Four hundred and seven strains of Schizo-
phyllum commune were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hosts and habitats in Yunnan. The host plants belong to
75 species,30 families,including 4 species which belong to Monocotyledon,64 species belonging to
Dicotyledons and 7 species belonging to Gymnosperms. The altitude range of the habitats is from 372 m
to 3 321 m.
Key words:Schizophyllum commune;resources collection;host plants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
32″ ~ 29°158″,东经 97°3139″ ~ 106°1147″之
间,属于低纬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
拔落差悬殊 6 000 m。其地貌具有高原波状,起
伏大;高山峡谷相间排列;地势从西北向东南
方向呈阶梯递减;大小断陷盆地错落;江河纵
横、湖泊棋布的 5 大特征。全省气候类型涵盖
了从北热带到中寒带的所有气候类型,形成了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殊气候[3]。复
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环境以及丰富
的植被类型,为各种大型真菌的生存、繁殖提
供了良好的条件。
裂褶菌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
裂褶菌科,裂褶菌属[1]。裂褶菌在云南有白参
之称,作为名优特珍稀菇类出口,其子实体气
香味鲜,特别是人工栽培的裂褶菌木质化程度
低,菇体质韧,口感甚佳,并且人工栽培的裂
褶菌氨基酸含量远远超过野生裂褶菌含量[2],
在栽培食用菌中一枝独秀,加之,近年来人们
对裂褶菌多糖以及胞外酶系的大量研究发现,
裂褶菌在医药保健和环境生物修复中具有很大
潜力。本研究结合云南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
首次对云南不同宿主、生境的裂褶菌野生资源
进行调查研究,为裂褶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做前
期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斜面 PDA 培养基,手术刀,75%酒精棉球,
锯子,柴刀、火机、硫酸纸、GPS 定位仪、数码
相机以及制作简易植物标本的相关材料。
1. 2 调查方法
2009 年 7—10 月中旬采用现场踩踏的方式
对滇中昆明市部分地区、楚雄州大部分地区、
玉溪市部分地区;滇西的大理部分地区;滇南
的普洱市部分地区、西双版纳州大部分地区;
滇西南临沧市部分地区的裂褶菌野生资源进行
标本采集。记录菌株宿主植物学名、采集地海
拔、经纬度,对子实体、宿主植物、菇木进行
拍照和记录,采集标本有:菇木标本、子实体
标本、菇木分离标本,如果现场不能确定宿主
植物的学名,还要制作一份宿主植物标本[4]。
最后编号。
2 结果与分析
2. 1 宿主植物
此次共采集到裂褶菌的宿主植物 75 种,分
属于 30 科,其中单子叶植物 3 科 4 种,双子叶
植物 25 科 64 种,裸子植物 2 科 7 种 (表 1)。
其中松科的云南松 Pinus yunnanensis、油松 P.
tabulaeformis;禾本科竹亚科的龙竹 Dendrocala-
mus giganteus;棕榈科的椰子 Cocos nucifera;龙
舌兰科的龙舌兰 Agave americana;漆树科的芒果
树 Mangifera indica,清香木 Pistacia weinmannifo-
lia;蔷薇科的桃属 Amygdalus,李属 Prunus,柰
子 Malus prunifolia,苹果树 Malus pumila,梨属
Pyrus,樱 桃 树 Cerasum pseudocerasus,山 杏
Prunus armeniaca,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杨
柳科的旱柳 Salix matsudana;壳斗科的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刺叶栎 Q. spinosa,板栗 Cas-
tanea mollissima;大戟科的橡胶树 Hevea brasilien-
sis,麻疯树 Jatropha curcas,蓖麻 Ricinus com-
musnis;桑科的桑树 Morus alba,构树 Broussone-
tia papyrifera;木棉科的攀枝花树 Bombax ceiba ;
樟科的香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桃金娘科
的桉树 Eucalyptus robusta;豆科的铁刀木 Cassia
siamea,苦刺花 Sophora davidii;苏木科的苏木
Caesalpinia sappan;杜仲科的杜仲 Eucommia ul-
moides;桦木科的桤木 Alnus cremastogyne;榆科
的滇榆 Ulmus lanceaefolia,这些宿主植物上采集
到的标本数目都在 5 个或 5 个以上,属于比较常
见的裂褶菌宿主植物。
2. 2 宿主植物的特性
此次采集到的宿主中,禾本科竹亚科、棕榈
科、龙舌兰科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 (表 1) ,其木
质素类型为愈创木基 -紫丁香基 -对羟基苯基木
质素 (G-S-H) ;松科、柏科植物为裸子植物,其
木质素类型为裸子植物的愈创木基木质素 (G) ;
其余的宿主植物均为愈创木基 -紫丁香基木质素
(G-S)类型的双子叶植物[5]。此外,在爱尔兰还
发现了大量的裂褶菌在捆绑的稻草 (单子叶植
物)上生长,不过此次采集过程中并没有发
现[6]。裂褶菌能在这些植物上生长并引起白色腐
烂,这也表明了裂褶菌能在一定条件下能将不同
类型的木质素降聚,所以在造纸制浆和黑液处理
中有应用潜力[7]。
此外,松科云南松、思茅松 P. kesiya var. lang-
bianensis,油松;柏科龙柏 Sabina chinensis,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柏 Juniperus formosara;桃金
娘科桉树;樟科香樟;大戟科蓖麻、橡胶、麻疯树、
大戟阁 Euphorbia ammak;龙舌兰科龙舌兰;漆树
科漆树 Toxicodendro vernicifluum 等植物含有油脂、
松脂酸、精油、醇类、醚类以及芳香性抗菌物
质[8],因此极少有大型真菌寄生,即使是引起木
腐的常见类群 (如:多孔菌科、齿菌科等)也很
少有像裂褶菌这样广泛的宿主植物。
23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7 卷
336第 5 期 李梦杰,等:云南裂褶菌宿主多样性及生境调查
43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7 卷
536第 5 期 李梦杰,等:云南裂褶菌宿主多样性及生境调查
63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7 卷
736第 5 期 李梦杰,等:云南裂褶菌宿主多样性及生境调查
2. 3 裂褶菌生长与海拔的关系
此次在滇中地区采集到裂褶菌的最低海拔为
372 m,最高海拔为 3 321 m,高差为 2 949 m;滇南
地区采集到的菌株最低海拔为 524 m,最高海拔为
1 503 m,高差为 979 m;滇西南采集到的菌株最低
海拔为970 m,最高海拔为2 540 m,高差为1 570 m;
滇西采集到的菌株最低海拔为 1 463 m,最高海拔为
1 839 m,高差为 376 m。说明裂褶菌可以在较大的海
拔范围内生长 (表 2)。
2. 4 裂褶菌采集地气候条件
目前虽然只是对云南的部分地区进行了裂褶
菌的野生资源调查采集,但这些采集地已经基本
包括了云南的主要气候类型。滇中的玉溪元江县、
楚雄州黄瓜园镇和滇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属于云南
的热区,从热量资源看,这些地区长年无冬、终
年无霜,年平均气温都在 20℃以上,此次采集时
温度都在 32℃以上;滇中乌蒙乡、武定县、白路
乡、紫溪镇,滇西南的鲁史镇等采集地温度均在
18℃以下,属于冷凉地区;其余地区温度均在
21 ~ 30℃之间,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地区[9 - 11] (表
2)。这表明了裂褶菌可以在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
内生长。
表 2 裂褶菌采集地信息
Tab. 2 Locality information of S. commune
地名
location
方位
position
气温 /℃
temperature
海拔 /m
elevation
地理坐标
geographic coordinate
昆明市北郊、西郊 滇中 21 ~ 26 1 873 ~ 1 998 N 25°02550″ ~ 25°04187″ E 102°4368″ ~ 102°44712″
昆明市乌蒙乡 滇中 12 ~ 16 2 371 ~ 3 321 N 26°01149″ ~ 26°05332″ E 102°47131″ ~ 102°48814″
昆明市禄劝县 滇中 24 ~ 28 1 786 ~ 1 835 N 25°32733″ ~ 25°33412″ E 102°27076″ ~ 102°28621″
楚雄州武定县 滇中 16 ~ 18 2 043 ~ 2 287 N 25°32209″ ~ 25°33406″ E 102°22866″ ~ 102°24720″
楚雄州高桥镇 滇中 22 ~ 24 1 980 ~ 1 971 N 25°36453″ ~ 25°37201″ E 102°36039″ ~ 102°37572″
楚雄州白路乡 滇中 12 ~ 14 2 357 ~ 2 374 N 25°38845″ ~ 25°39317″ E 102°03074″ ~ 102°05216″
楚雄州黄瓜园镇 滇中 32 ~ 35 1 105 ~ 1 140 N 25°49400″ ~ 25°53675″ E 101°52205″ ~ 101°54317″
楚雄州宜就乡 滇中 21 ~ 23 1 694 ~ 1 748 N 25°59180″ ~ 25°61260″ E 101°32629″ ~ 101°33083″
楚雄州大姚县 滇中 21 ~ 23 1 738 ~ 1 750 N 25°48448″ ~ 25° 5088″ E 101°15487″ ~ 101°17321″
楚雄州紫溪镇 滇中 16 ~ 18 2 442 ~ 2 687 N 25°02123″ ~ 25°03551″ E 101°25040″ ~ 101°26719″
玉溪市元江县 滇中 32 ~ 34 372 ~ 395 N 23°34881″ ~ 23°35941″ E 101°59882″ ~ 101°60957″
普洱市墨江县 滇南 22 ~ 26 1 368 ~ 1 442 N 23°25942″ ~ 23°26331″ E 101°41161″ ~ 101°42083″
普洱市通光镇 滇南 21 ~ 23 1 484 ~ 1 503 N 23°17699″ ~ 23°19517″ E 101°22235″ ~ 101°23658″
普洱市宁洱县 滇南 26 ~ 28 1 315 ~ 1 350 N 23°03903″ ~ 23°04461″ E 101°02864″ ~ 101°03182″
西双版纳州小勐养镇 滇南 32 ~ 38 688 ~ 701 N 22°01858″ ~ 22°03701″ E 100°52227″ ~ 100°53101″
西双版纳州湄公河畔 滇南 36 ~ 38 524 ~ 680 N 22°69'670″ ~ 22°7067″ E 100°48102″ ~ 100°49319″
大理州弥渡县 滇西 22 ~ 26 1 758 ~ 1 839 N 25°24864″ ~ 25°26681″ E 100°29087″ ~ 100°30190″
大理州南涧县 滇西 24 ~ 26 1 527 ~ 1 548 N 25°17284″ ~ 25°18731″ E 99°26861″ ~ 99°27046″
大理州小湾镇 滇西 28 ~ 30 1 463 ~ 1 631 N 25°4817″ ~ 25°49448″ E 99°57105″ ~ 99°58219″
临沧市小湾镇 滇西南 28 ~ 30 1 320 ~ 1 659 N 24°46715″ ~ 24°47260″ E 99°49862″ ~ 99°50268″
临沧市诗礼乡 滇西南 26 ~ 28 1 401 ~ 1 658 N 24°53657″ ~ 24°55761″ E 99°59117″ ~ 99°60642″
临沧市新华乡 滇西南 22 ~ 25 1 463 ~ 1 531 N 24°65901″ ~ 24°67127″ E 99°68421″ ~ 99°70367″
临沧市永德县 滇西南 20 ~ 23 1 989 ~ 2 139 N 24°02134″ ~ 24°04267″ E 99°13459″ ~ 99°15286″
临沧市云县 滇西南 28 ~ 30 970 ~ 1 074 N 24°28675″ ~ 24°3089″ E 100°14885″ ~ 100°16326″
临沧市凤庆县 滇西南 24 ~ 27 1 639 ~ 1 764 N 24°5387″ ~ 24°5826″ E 99°59928″ ~ 99°61072″
临沧市鲁史镇 滇西南 14 ~ 16 1 987 ~ 2 540 N 24°83598″ ~ 24°85621″ E 99°79648″ ~ 99°81528″
83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第 27 卷
3 讨论
裂褶菌广布于世界各地,美国、英国、爱尔
兰、印度等国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对裂褶菌优
势菌株的选育进行了广泛研究,调查表明裂褶菌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阔叶树枯木上,少数在
针叶树的枯木上生长[12 - 14]。中国在 20 世纪 90 年
代初也对裂褶菌在驯化栽培、深层发酵等方面做
了大量研究,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
山东、江苏、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台湾、河北、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
甘肃、西藏、四川、贵州、海南等省份都有分
布[15],所以说裂褶菌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真
菌,它的生长不受宿主植物内抗菌物质的限制,
不受温度、海拔的限制。此外在采集过程中发现
裂褶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充足的光照,此次采集
到的 407 个菌株中仅有菌株 GGHN08-10 采自植被
覆盖度高、透光率差的深山,在保护较好的原始
森林中都没有采到菌株。
本次采集的裂褶菌野生菌株标本均保存在云
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可以为广大研究学者
提供便捷需求。
[参考文献]
[1]卯晓岚. 中国大型真菌[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0:79.
[2]郭盂璧,田茂军,李聪,等. 人工培养裂褶菌营养成
分分析研究[J]. 现代仪器,2006 (1) :21 - 24.
[3]云南省气象局. 云南省农业气候资料集[M]. 昆明:
云南人民出敝社,1983:8 - 18.
[4]赵琪,李荣春,徐中志,等. 云南老君山紫丝膜菌的
生态分布及生境调查[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2007,22 (3) :412 - 416.
[5]蒋挺大. 木质素[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8 - 27.
[6] BRADY K C,O’KIELY P,FORRISTAL P D,et al.
Schizophyllum commune on big-bale grass silage in Ireland
[J]. The Mycologist,2005,19 (1) :30 - 35.
[7]YANG X W,MA F Y,ZENG Y L ,et al. Structure al-
teration of lignin in corn stover degraded by white-rot fun-
gus Irpex lacteus CD2[J].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2010,64:119 - 123.
[8]黄年来. 中国食用菌百科[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3:196 - 219.
[9]孙玺雯,杜凡,王娟. 元江县干热河谷季雨林群落特
征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2009,38 (2) :6 - 10.
[10]赵和琼. 元谋县干热河谷引种植物评价[J]. 林业调
查规划,2006,3 (31) :137 - 138.
[11]陈哲,郭辉军,龙春林. 云南轿子雪山自然保护区生
态环境及有效管理评价[J]. 林业调查规划,2009,
34 (2) :64 - 68.
[12]MONROE E F. The morphology,development,and eco-
nomic aspects of Schizophyllum commune fries [M].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22:447
- 498.
[13]CHAUDHURI H,JOHAR D S. On Schizophyllum com-
mune Fr.,a parasite on trees in Lahore (India) [J].
Journal of the Indian Botanical Society 1934,13:67
- 69.
[14]FOUDIN A S,CALVERT O H. Schizophyllum commune
as a possible mycotoxin producer in association with sor-
ghum grain[J]. Mycologia,1982,74:1041 - 1043.
[15]赵琪,袁理春,李荣春. 裂褶菌研究进展[J]. 食用
菌学报,2004,11 (1) :59 - 63.
936第 5 期 李梦杰,等:云南裂褶菌宿主多样性及生境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