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凉山虫草的研究综述



全 文 :收稿日期:2009-11-18; 修订日期:2010-03-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801522);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
项目(No.2008-11);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No.2009FZ0052);四川省教育
厅重大培育项目(No.09ZZ007)
作者简介:喻 东(1969-),男(汉族),贵州铜仁人 ,现任四川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讲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国锦琳(1976-),男(汉族),山东莱州人 ,现任成都中医药
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动物药与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工作.
凉山虫草的研究综述
喻 东1 ,陈 璐 2 ,国锦琳2*
(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2.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凉山虫草作为冬虫夏草的补充资源 , 生长在海拔较低的环境 ,资源丰富 ,其基原动物与冬虫夏草有较近的亲缘关
系 , 在形态等方面与冬虫夏草有明显的区别但化学成分相似;凉山虫草的镇静作用 、耐缺氧作用 、对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
免疫功能的影响等主要药理作用与虫草相似 ,但略弱于冬虫夏草 ,而毒性小于冬虫夏草 , 属于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虫
草资源。
关键词:凉山虫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性
DOI标识:doi:10.3969 /j.issn.1008-0805.2010.08.082
中图分类号:R2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8-2024-02
  凉山虫草CordycepsliangshanensisZang, LiuetHu始载于《四
川通志》 ,为麦角菌科真菌凉山虫草寄生在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子
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物 ,产于四川 、云南等省区 ,海拔较低。凉山
虫草入药性甘 , 味平 ,归肾 、肺经 ,具有补肺益肾的功效 ,主治虚喘
劳嗽。凉山虫草在四川部分地区代正品的虫草 ,但因纤维质多 ,
基于功效上的相似性 , 《四川省中药材标准》 1987年版(增补本)
收载了凉山虫草 。近年来冬虫夏草资源问题较为突出 , 近缘的
凉山虫草受到较大的关注 ,本文针对目前的关注点 , 对凉山虫草
的鉴别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以及与冬虫夏草的比较研究进行了
综述。
1  鉴别
1.1 药材性状 [ 1] 本品由虫体和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
成。虫体外形似蚕 , 较粗 ,稍弯曲 , 长 3 ~ 6 cm, 直径 6 ~ 10 mm,
表面棕褐色 , 外被棕色绒毛 ,虫体表面有环纹 8~ 12条 , 头部红褐
色 , 腹部有足 9 ~ 10对 , 不明显 ,去除体表黑色的膜制物后腹足明
显。子座单生 , 上部有时分枝 , 细长圆柱状 , 长 15 ~ 25 cm, 直径
1.5 ~ 2.5 m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 , 具纵棱 ,距子座顶端 1.5cm
处有明显环状突起 , 顶端明显可见子囊壳突出表面 , 褐色或黑褐
色 , 常有不孕尖端 ,长 3 ~ 5mm。质脆易断 , 断面黄白色 ,气微腥 ,
味淡。也有文献记载 , 虫体细而长 ,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 ,被锈色
绒毛 , 子座多单一 ,分枝纤细而曲折 , 长 20 ~ 30 cm, 直径 1.5 ~ 2.
5 mm, 子实体头部圆柱形或棒状 [ 2] 。
1.2 组织构造 [ 1]
1.2.1 子座能育部分横切面 子囊壳于表面生 , 基部突出于子
座外 , 卵形 ,黑褐色(400 ~ 740)μm×(300 ~ 450)μm,子囊圆柱
形 , (260 ~ 480)μm×(8 ~ 12 )μm, 子囊孢子线形 , (160 ~ 350 )
μm×(2.5 ~ 3.5)μm。横隔明显 , 隔间距(10 ~ 15)μm, 少达 20
μm。
1.2.2 虫体横切面 体表菌丝膜黄褐色至棕褐色 , 虫皮为红棕
色 , 具光泽 ,体表刚毛深黄色 , 基部宽大 , 体内充满类白色菌丝 ,并
隐约可见幼虫的部分器官 ,如气管 、神经及残存的肠腔等 [ 1] 。
1.3  粉末特征 [ 1 ~ 3] 本品粉末呈棕褐色。体表刚毛:众多 , 长锥
形 , 黄色或黄棕色 , 有分节 , 粉末中多为断头 , 完整者长 22 ~ 65
μm,基部宽约 23μm;体表菌丝:众多 , 细长 ,不分枝或偶有分枝 ,
黄色至黄棕色 ,密集交叉成团或断裂成节 , 直径约 3.3 μm;体内
菌丝:多呈短节状断头 , 分枝或不分枝 , 灰白色 , 积聚成团 , 长 8.5
~ 42.0 μm, 直径约 3.3μm;虫体组织碎片:为不规则多角形 , 黄
棕色或棕褐色 ,数微米至数十微米不等;子座不育柄部碎块:外壁
呈不规则长方形或三角形 ,外侧黄棕色 , 内侧白色 ,由许多纵向排
列的细长白色菌丝组成 , 间隙小 , 排列整齐;子座柄内部菌丝:灰
白色 , 常成束 ,排列整齐 ,间隙较大;子囊壳碎片:淡黄色 , 壳壁由
类多角形的龟裂细胞组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完整或成断节状 , 完
整的子囊成长棱形 ,子囊孢子横隔明显 , 且具多数油滴;油滴:较
多 , 类白色 ,直径约 3.2 ~ 6.6 μm,散在或存在于菌丝之中。
2 化学成分
冬虫夏草是一种极有研究价值的药用植物 ,主要含有核苷 、
氨基酸 、多糖 、甘露醇等成分 , 化学分析有脂肪酸类化合物 ,从虫
草类药材中分离得到的有机酸主要有硬脂酸 、软脂酸 、油酸 、亚油
酸 、亚麻酸 、棕榈酸 [ 4];其次是核苷类化合物 ,从冬虫夏草中分离
得到多种含氮碱基及其苷类 ,虫草素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得到
的核苷类抗菌素 ,具有抑茵 、抑制病毒 、杀虫等生物活性 [ 5];甾醇
类化合物及其苷 ,在虫草类药材中发现的甾醇类化合物有麦角甾
醇;虫草多糖 ,冬虫夏草多糖被认为是冬虫夏草中最主要的生理
活性成分之一 [ 6] , 据报道 ,虫草多糖具有抗肿瘤 ,免疫调节 , 降血
脂 , 抗氧化等作用 [ 7] 。
凉山虫草含有氨基酸 、甘露醇 、腺苷 、麦角甾醇 、硬脂酸 、生物
碱及有机酸 [ 8] 。 其中主要成分为氨基酸 、甘露醇。 由于其化学
成分与冬虫夏草类似 , 目前已收入 1987年版 《四川省中药材标
准》(增补本)。
3 药理作用
目前研究发现虫草类药材的药理作用很广泛 , 具有抗菌 、免
疫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滋补 、抗癌 、抗炎 、降血脂 、促进
血小板生成 、抗心律失常及改善肺 、肾功能的效应。如在抗菌抗
炎作用方面 ,虫草含有虫草素 , 虫草素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 ,它能
抑制链球菌 、鼻疽杆菌 、炭疽杆菌 、猪出血性败血症杆菌及葡萄球
菌等病原菌的生长。此外 , 虫草素对石膏样小芽孢癣菌 、羊毛状
小芽孢癣菌 、须疮癣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 [ 5]以及枯草杆菌也有
抑制作用 [ 9] 。 Sugar证明了虫草素具有非常强的抗真菌活性 [ 5];
在抗肿瘤作用方面 ,北虫草(Cordycepsmilitaris)的水提物(CME)
可以抑制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和人恶性纤维瘤细胞株
(HT1080)的生长 ,降低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中与新生
血管生成有关的 bFGF的基因表达 [ 10];在免疫作用方面 , 虫草胞
外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肝癌小鼠(H22细胞接种)脾淋巴细胞 TNF
·2024·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8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8
-α和 IFN-γ的 mRNA水平 , 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 , 以及提
高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与数量 [ 11] 。链球菌致热性外毒素 B
可以降低单核细胞 U937的吞噬活性 , KuoCF等 [ 12]发现冬虫夏
草水提物可以阻断这种毒性 ,而且证实这种阻断作用与 IFN-γ、
IL-12、p35、p40、TNF-α的升高有关 , 运用单克隆抗体拮抗 IFN
-γ、IL-12、TNF-α以及热处理培养基可以明显的降低这种阻
断作用。充分说明虫草水提物通过增加细胞因子的分泌实现这
种阻断作用。在其他研究中还发现 , 虫草还可促进 IL-6、IL-
10、IL-1β 等细胞因子的表达 [ 13, 14];在滋补作用方面 , 冬虫夏草
的甲醇提取物可以促进伴刀豆球蛋白 concanavalinA, ConA)刺激
引起的脾细胞增生 , 提高心肌细胞线粒体产生 ATP的能力。这
表明冬虫夏草具有 “滋阴”与 “壮阳”的双向调节作用。与典型的
滋补中药相比 , 冬虫夏草的 “滋阴”与 “壮阳”双向调节作用温和
(lowerpotency)[ 15];在降血糖方面 , 虫草多糖可以通过增加糖尿
病鼠的胰岛素水平来降低其血糖水平 , Li等 [ 16]分别给予四氧嘧
啶及链唑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虫草多糖 CSP-1 (CSP-1
200mg· kg-1和 400 mg· kg-1 , 7 d)后发现 , CSP-1可明显降
低各组别的血糖水平 , 在糖尿病鼠组中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增
加 , 与甲苯璜丁脲降糖作用相类似。 Zhang等 [ 17]利用链唑霉素诱
导建立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虫草菌丝体 、子实体及多糖成分对
血糖的影响。研究发现 , 同对照组相比 ,在不同的时间点各种组
分其血糖水平皆明显降低。其中虫草多糖降低血糖水平达 60%
~ 70% ,在防治糖尿病合并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虫草还具有
镇痛作用 , 采用分离分析和生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 , 从古尼虫草
Cordycepsgunni(Berk.)Berk.的无性型古尼拟青霉(Paecilomyces
gunniiLiang)的菌丝体中初步分离纯化到其中的镇痛成分 , 氨基
酸分析的结果显示这种成分是含有较高酸性氨基酸残基的肽类
成分 , 其镇痛效果无吗啡类药物依赖性 [ 18];不同产地虫草提取物
的药效作用有所不同 , 张玉臣等 [ 19]作了四川虫草与西藏 , 青海虫
草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 结果表明 ,在抗炎及抗疲劳方面 ,青海虫草
表现出明显的炎症抑制作用;提高吞噬功能作用较好 ,在提高机
体免疫力 、增强耐力以及抗氧化方面 , 青海虫草具有一定的优
势 [ 20] ,西藏虫草与青海虫草相当 , 也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 四川虫
草的总体药效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 , 虫草的药理作用非常有效和全面 , 据报道发现目
前在虫草及其密切相关的虫生真菌中共报道 272个有具体结构
的化合物 ,其活性涉及杀虫 、抗癌 、抗菌 、免疫调节和抗疟原虫等
多方面。这些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二十余种虫草 、虫草无性型或与
虫草密切相关的虫生真菌 [ 21] ,相比虫草的药理作用研究 , 凉山虫
草的研究才起步 , 主要在镇静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毒性实验
等方面作了一些研究 ,现分别讨论。
3.1  镇静作用 李吉珍等 [ 22]考察了凉山虫草水浸剂对戊巴比
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影响 ,表明凉山虫草水浸剂腹腔注射对阈下
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具有协同作用 ,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
睡眠时间。
3.2  耐缺氧实验 李吉珍等 [ 22]考察了凉山虫草水浸剂对耐缺
氧能力的影响 , 结果表明凉山虫草水浸剂能显著提高小鼠常压耐
缺氧能力 , 并延长其存活时间。
3.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吉珍等 [ 22]研究了凉山虫草对免疫
功能的影响。 2, 4-二硝基氯苯所致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性和小
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表明 ,凉山虫草能增强小鼠的细胞
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3.4 对兔耳血管 、肺支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 李吉珍等 [ 22]研
究表明凉山虫草对扩张兔耳血管及肺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扩
张作用。
3.5 急性毒性试验与长期毒性实验 凉山虫草水浸剂按最大体
积和浓度 100 g/(kg· d)灌胃给药 ,未见异常反应。腹腔注射的
半数致死量为(24.26±0.03)g/kg。凉山虫草 60 d长期毒性试
验观察结果表明 ,大鼠血液细胞学 、血液生化学检测均属正常范
围 , 肝 、肾组织病理学检查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 亦未见其
他明显毒副反应。
3.6  凉山虫草与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比较
3.6.1 相似之处 凉山虫草与冬虫夏草均有明显镇静作用 , 但
凉山虫草略弱于冬虫夏草;两者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
件下的生存时间;两种虫草均有增强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
能 , 作用基本相似;两种虫草均有明显扩张兔耳血管和豚鼠气管
平滑肌的作用。
3.6.2 差异之处 用寇氏改良法测得凉山虫草腹腔注射给药的
半数致死量(LD
50
)为(24.26±0.03)g/kg, 冬虫夏草为(19.48±
1.21)g/kg[ 22] 。腹腔给药半数致死量凉山虫草高于冬虫夏草 , 前
者的毒性低于后者。
综上所述 ,凉山虫草和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基本相似。在本
研究中 ,某些指标如镇静作用 、耐缺氧作用 、对细胞免疫和非特异
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凉山虫草略弱于冬虫夏草 , 而毒性凉山虫草
小于冬虫夏草。从药效和毒性比较结果 ,提示凉山虫草是值得开
发利用的新资源。
4 展望
凉山虫草的化学成分 、功效与名贵药材冬虫夏草相似 , 且分
布海拔较低 、资源量丰富 、人工培育具有很大潜力 ,极有可能发展
成为替代资源。目前在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各方面 , 研究都较少 ,
值得深入研究 ,为下一步开发这一虫草资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1 ]  刘卫卫.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 [ J].江西中医药 , 2007, 38(11):55.
[ 2 ]  张晓峰 ,刘海青 ,黄立成 ,等.中国虫草 [ 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 , 2008:349.
[ 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编委会.中华本草 , 第九卷 [ M].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128.
[ 4 ]  张甲生 ,孟 勤 ,孟 进 ,等.冬虫夏草及其类似品化学成分研究概
况 [ J] .农业与技术 , 2001, 21(4):41.
[ 5 ]  刘东泽 ,陈 伟 ,高新华 ,等.虫草菌素(3 -脱氧腺苷)研究进展
[ J] .上海农业学报 , 2004, 20(2):89.
[ 6 ]  许周善 ,周晓燕.冬虫夏草多糖的研究进展 [ J] .工业微生物 , 2000,
30(1):56.
[ 7 ]  肖建辉.虫草属菌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效应机制 [ J].时珍国医国
药 , 2008, 19(8):1824.
[ 8 ]  滕志晖.冬虫夏草与混、伪品的鉴别 [ J] .海峡药学 , 2005, 17(3):
95
[ 9 ]  蔡友华 ,刘学铭.虫草素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 J] .中草药 , 2007, 38
(8):1269.
[ 10] Hwa—seungYOO, Jang-wooSHIN, Jung-hyoCHO, eta1.Efectsof
cordycepsmilitarisextractonangiogenesisandtumorgrowth[ J] .Acta
Pharmaco1.Sin.2004, 25(5):657.
[ 11] ZhangWY, LiJ, QiuSQ, etal.Efectsoftheexopolysaccharide
fraction(EPSF)fromacultivatedCordycepssinensisonimmunocytes
ofH22tumorbearingmice[ J] .Fitoterapia, 2008, 79:168.
[ 12] KuoCF, ChenCC, LinCF, etal.Abrogationofstreptococcalpyro-
genicexotoxinB-mediatedsuppressionofphagocytosisinU937cels
byCordycepssinensismyceliumviaproductionofcytokines[ J] .Food
andChemicalToxicology, 2007, 45:278.
[ 13] KuoMC, ChangCY, ChengTL, etal.Immunomodulatoryeffectof
exo-polysaccharidesfromsubmergedculturedCordycepssinensis:en-
hancementofcytokinesynthesis, CD11bexpression, andphagocytosis
[ J] .ApplMicrobiolBiotechnol, 2007, 75:769.
[ 14] YuL, ZhaoJ, ZhuQ, etal.Macrophagebiospecificextractionand
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forhypothesisofimmunological
activecomponentsinCordycepssinensis[ J] .JournalofPharmaceutical
andBiomedicalAnalysis, 2007, 44:439. (下转第 2027页)
·2025·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8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8期
4 结合中药质量检测技术 ,增强中药质量监控意识
药用植物引种栽培不单单以成活为目的 ,同时要求能正常生
长发育 , 并获得一定产量 ,而且药效成分 、含量以及医疗效果达到
药典要求 , 因此需要与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相配合 [ 16 , 17] 。通过补
充该课程的相关发展动态 ,使学生了解有关中药质量状况 、中药
质量控制的思维方法与发展趋势 , 增强质量意识 , 明确 “药材好 ,
药才好”的相关性 ,为今后从事药用植物栽培 、中药质量控制 、中
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5 结合实践教学 ,培养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药用植物栽培学》以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生态学等知
识为课程基础 , 同时又要求与实践相结合 。 由于现在的学生
真正接触农事活动的机会非常少 , 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安
排一周的百草园内种植实习 [ 18] , 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中
药相关的知识。 通过实践教学 , 增强专业实践技能 , 提高创新
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之前 , 要求学生提前查
阅资料 , 结合前沿的技术 , 自行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试验 , 在
实习和观察的过程中 , 记录相关试验结果 , 分析和讨论一些栽
培管理措施对于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 加深学生对
《药用植物栽培学 》的理论理解和感性认识 , 同时培养了学生
的动手能力 、团队配合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6 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主动学习多学科前沿知识
在《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学习中 , 不但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
到目前科技发展前沿 , 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 , 同时结合课程论文 ,
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了解更多的相关学科的最
新发展动态 , 将前沿知识与药用植物栽培结合起来。例如 , 有的
同学设计了太空药用植物种子 ,将 GPS、RS和 GIS技术与药用植
物栽培结合 , 或结合生物技术生产超级人工包衣药用植物种子 ,
通过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增
加课外知识 , 逐渐重视药用植物栽培的技术性与重要性。
由此可见 , 在教学过程中 , 注意穿插药材生产 、农业生产 、
生物技术的前沿知识 , 同时增加药物知识 、医药最新动态及临
床应用等方面的介绍 , 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
将单一的专业课程与其它学科相联系 , 不但缩短了对药用植
物栽培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时间 , 能够快速进入实际应用 , 而且
使学生系统掌握了中药专业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 , 大大激发
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动机和兴趣 , 增强了教学效果 , 课程结束时
学生调查结果反映良好 , 满意度高 。对 《药用植物栽培学 》进
行教学改革 , 符合中药现代化 、产业化 、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 能
够尽快为我国中药 GAP标准化种植培养优秀人才 , 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 , 是切实可行的 。
参考文献:
[ 1 ]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 [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1.
[ 2 ]  程惠珍.论药用植物栽培学科的发展方向 [ 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
践 , 2005, 19(1):9.
[ 3 ]  程惠珍.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中药资源可持
续利用的基础研究 [ J].中药研究与信息 , 2000, 2(2):19.
[ 4 ]  李宝平 ,苏仙绒.试谈植物相生相克效应的应用 [ J] .运城高专学
报 , 1999, 4:23.
[ 5 ]  方绮军 , 傅 昀 , 程世清.植物之间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及其应
用 [ 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14(2):206.
[ 6 ]  许迪 , 高占义.农业高效用水研究进展与成果回顾 [ J].中国水利
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 2008, 6(3):199.
[ 7 ]  郎旭东 , 许宝明, 贾凤英.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 保证农业可持续发
展 [ J] .地下水 , 2001, 23(1):82.
[ 8 ]  章承林 , 李春民.园林植物引种与生物入侵探讨 [ J] .湖北生态工
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5(1):7.
[ 9 ]  汪官余 ,姚维志 ,于孝东.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研
究 [ J] .资源环境与发展 , 2006, 1:15.
[ 10] 许冬梅.扩种绿肥的重要性及发展对策 [ J] .安徽农学通报 , 2008,
14(3):54.
[ 11] 陈泽美.发展绿肥生产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 [ J] .耕作与栽
培 , 1995, 4:37.
[ 12] 李海云 ,王 静 ,吕福堂 ,等.生物菌肥发展现状与展望 [ J] .土壤
肥料 , 2008, 10:53.
[ 13] 王素英 ,陶光灿 , 谢光辉 , 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8(1):14.
[ 14] 赵树进 ,陈 念 ,韩丽萍.药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 J].时
珍国医国药 , 2008, 19(7):1692.
[ 15] 黄玉吉 ,陈义挺 ,陈菁瑛.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
[ J] .福建农业学报 , 2008, 23(1):100.
[ 16] 邓少伟 ,贺 强.中药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 J] .
中国药事 , 2006, 20(9):566.
[ 17] 兰作平 ,曲中堂.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现状及研究过程的标准化
[ J] .西部药学 , 2006, 3(2):71.
[ 18] 袁 珂 ,鄢圣英 ,田 薇 , 等.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7, 18(6):1356.
(上接第 2025页)
[ 15] KaiMingSiu, DuncanH.F.Mak, P.Y.Chiu, etal.Pharmacological
basisof` Yin-nourishing and`Yang-in—vigorating actionsof
Cordyceps, aChinesetonifyingherb[J] .LifeSciences, 2004, 76:385.
[ 16] LiSP, ZhangGH, ZengQ, etal.Hypoglycemicactivityofpolysac-
charide, withantioxidation, isolatedfromculturedcordycepsmycelia
[ J] .Phytomedicine, 2006, 13(6):428.
[ 17] ZhangGQ, HuangYD, BianY, etal.Hypoglycemicactivityofthe
fungicordycepsmilitaries, cordycepssinensis, tricholomamongoli-
cum, andomphalialapidescensinstreptozotocin-induceddiabetic
rats[ J].ApplMicrobiolBiotechnol, 2006, 72(6):1152.
[ 18] 朱振元 ,粱宗琦 ,常胜军 ,等.古尼虫草的生物活性物质 I.含肽镇痛
组分的分离及性质 [ J].微生物学报 , 2002, 42(6):732.
[ 19] 张玉臣 ,熊成文 ,熊 杰.不同产地的虫草提取物药效学比较研
究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9, 20(2):344.
[ 20] 张玉臣 ,熊成文 ,吕 东 ,等.虫草提取物抗炎及免疫作用实验研
究 [ J] .中药材 , 2007, 10(10):1289.
[ 21] 胡丰林 ,李增智.虫草及相关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 [ J] .
菌物学报 , 2007, 26(4):607.
[ 22] 李吉珍 ,胡若瑛 ,刘道庆 ,等.凉山虫草与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比较
[ J] .中药材 , 1990, 13(3):35.
·2027·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0VOL.21NO.8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第 21卷第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