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思茅松梢斑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全 文 :思茅松梢斑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
刘志斌1,童 清2,胡光辉3
(1. 镇沅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云南 镇沅 666500;2. 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普洱 665000;
3.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 ~ 2009 年,在云南省
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
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 700 ~ 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
率为 31. 90 % ~ 98. 82 %,枝梢被害率为 25. 49 % ~ 32. 33 %。成虫寿命 9. 3 天,每次产卵 1 ~ 3 粒,1 年发生 3
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 月上旬到 11 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关键词:思茅松;思茅松梢斑螟;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 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246 (2012)04 - 0103 - 05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oryctria sp. in Pu’er city
LIU Zhi-bin1,TONG Qing2,HU Guang-hui3
(1.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Zhenyuan Yunnan 666500,P. R. China;2. Forest Institute of Pu’er City,
Pu’er Yunnan 665000,P. R. China;3. 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 ,Kunming Yunnan 650201,P. R. China)
Abstract:Dioryctria sp.,a new forest pests with high damage on forest shoot,the larvae is harmful to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by shoot,or causing dried up to death,and seriously hamper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In this paper,an investigation 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Dioryctria sp. in Pu’er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was conducted during 2007 ~ 2009,the damage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biolog-
ical characteristics,shoot water content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oryctria sp.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Pu’er area with ranging between 700 ~ 1 800 m,the damage rate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is 31. 90 % ~98. 82 %,damage rate of shoot is 25. 49 % ~32. 33 % . Dioryctria sp. has three generations each
year in Pu’er City and the main damage by larvae period normally occurs between February and November.
Key words: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Dioryctria sp.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u’er
思茅松梢斑螟 (Dioryctria sp. )隶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螟 蛾 科 (Pyralidae) 斑 螟 亚 科
(Phycitinae)梢斑螟属 (Dioryctria)[1 ~ 2]。1998 年
在云南省普洱市首次发现,因当时受害面积小,危
害较轻,没有引起当地的关注。2007 年普洱市开
展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时,发现该虫已分布于普
洱市的景东、景谷、镇沅、宁洱、墨江、思茅等
地,其 寄 主 植 物 为 思 茅 松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该虫在普洱市与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ubella)混生危害[3],思茅松梢斑螟以
危害侧梢为主,微红梢斑螟以危害主梢为主。受害
株率为 31. 90 %以上,梢受害率在 25. 49 %以上,
严重的可达 32. 33 %以上,轻者影响思茅松高生
长,重者造成思茅松成林不成材。
第 41 卷 第 4 期
2012 年 08 月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Vol. 41 No. 4
Aug. 2012
* 收稿日期:2012 - 03 - 17
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2004NG05 - 05)。
第一作者简介:刘志斌 (1975 -) ,男,云南镇沅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及森林保护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童 清 (1965 -) ,男,云南景谷人,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有害生物防治研究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思茅松是云南西南部山区的代表树种,天然分
布于海拔 700 ~ 1 800 m,云南南部哀牢山西坡以西
的亚热带南部和热带北缘山地,位于北纬 24°24以
南、东经 99°5 ~ 102°30。以普洱市的景东、景
谷、镇沅、宁洱、墨江、思茅、澜沧等地最为集
中,临沧、西双版纳、保山及文山等地也有少量分
布,形成大面积纯林[4]。越南、老挝、缅甸、印
度也有分布。思茅松为我国西南重要的用材树
种[5 ~ 7],是普洱林区的优势树种,全市现有思茅松
面积 138. 48 万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 63 %。经调
查统计,危害思茅松的主要虫害有 25 种,其中针
叶害虫有 7 种,枝梢害虫有 3 种,蛀干害虫有 15
种[8 ~ 9]。
国内外对思茅松梢斑螟的生物学、生态学特
性,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的相关研究尚未
有文献报道[10 ~ 12]。因此,对该虫进行全面系统的
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也为思茅松害虫
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 1 枝梢受害率及思茅松梢斑螟自然分布区调查
(1)自然分布区调查 在普洱市思茅松分布
区采集样梢。2007 ~ 2009 年分别在普洱市的景东、
景谷、镇沅、宁洱、墨江、思茅及西双版纳州景洪
市普文各选 3 个样地,每个样地各采 100 个样梢。
带回普洱市思茅区解剖受害枝梢,收集蛹,置于养
虫箱中,待成虫羽化后鉴定虫种,以确定思茅松梢
斑螟在云南省普洱思茅松林区的分布。
(2)危害率调查 研究地设在云南省普洱市
镇沅县勐大镇桂花甲村、大井村黄草坝、回笼箐等
林区,面积为 97. 93 hm2,选择 3 年生思茅松人工
林为研究林分。海拔 1 200 ~ 1 800 m,年均降雨量
1 483. 4 mm,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雨热同
季,干湿季明显,光能热量充足等气候特点。由于
受高原山地地貌影响,气候垂直变化突出,立体气
候显著,年均气温 18. 5℃,最高气温 35. 5℃,最
低气温 2. 9℃。
2008 年在思茅松梢斑螟羽化前,在研究地随
机选取 10 个样地,样地面积为 20 m × 20 m,每个
样地抽样 100 个枝梢,将枝梢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
解剖观察危害状,并统计受害率。
1. 2 生物学特性
(1)生活史 2008 ~ 2009 年连续每月上、中、
下旬各采集 100 个受害枝梢进行解剖,收集蛹进行
饲养,成虫羽化后,记录成虫始现期和终止期,记
录卵的始现期和终止期,记录幼虫化蛹的时间和历
期。根据记录材料确定思茅松梢斑螟各虫态的起止
时间及编制生活史表[13]。
(2)各虫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在室内观察成
虫起止时间的同时,详细记录成虫羽化的时间和羽
化量,由此得出成虫的羽化盛期。将当日羽化的成
虫取出饲养,观察其寿命及其习性,并统计其平均
寿命。将鉴定后的雌雄成虫单独培养,观察成虫交
尾和产卵习性。成虫产卵时,在记录产卵始现期的
同时,详细记录产卵的时间,得出产卵盛期和终止
时间。幼虫孵化后用新鲜的枝梢饲养,结合林间取
样,观察幼虫对枝梢危害的习性。观察蛹的变化情
况,统计成虫的羽化率及死亡率。记录室内观察的
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等,以便和野外环境对比。
2 形态特征
2. 1 成虫
(1)翅展 雄蛾 26. 3 ~ 28. 2 mm,雌蛾 27. 6
~ 28. 2 mm。头部灰褐色。额区圆形,两侧鳞毛浅
褐。触角间鳞片黄褐。后头鳞毛浅褐。喙卷曲,覆
盖暗褐鳞片。触角浅褐,细长,雄蛾触角于柄节基
部内侧鳞片略拱起。单眼 1 对分别位于触角后方。
下唇须灰褐,第 2 节越过头顶,第 3 节突出头顶。
下颚须灰褐被下唇须遮蔽。胸部黑褐,鳞片黄褐与
黑褐交错。翅基片黑褐。腹部黑褐。前翅底色灰
褐,翅面光滑,基域深黑褐色,亚基域深黑,基域
与亚基域间黄与灰色鳞片混杂。前中线黑色,向基
域一侧镶白边,伸出两个黑尖齿突。前翅中域布满
灰褐鳞片,有一中室端脉斑,靠近翅后缘沿前中线
基部有一白斑。后中线黑色,向翅外缘有黄与黑褐
鳞片,缘线由黑点组成,缘毛黄褐。后翅灰褐,各
翅脉颜色略深,缘毛灰色。
(2)雄性外生殖器 爪形突两侧平行,顶端
宽阔拱起与基部等宽,边缘向内卷曲,靠近基部略
加凹陷,顶部缓圆,基部两侧收缩成球状。
(3)雌性外生殖器 肛乳突圆形,两侧狭窄。
囊导管坚硬细长,上端窄,逐渐向下扩展,中央突
出两侧倾斜,由上向下伸出 3 条皱褶,两侧多皱
纹。
2. 2 卵
卵长 0. 56 ~0. 81 mm,宽 0. 32 ~0. 33 mm,椭圆
401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2 年
形稍扁,表面不完全光滑,微粗糙,初产时为浅绿
色,卵壳半透明,后期可明显看见卵内的小幼虫。
2. 3 幼虫
幼虫体长 16 ~ 25 mm。头及前胸背板红褐色,
胸、腹部淡褐色,体表被有褐色毛片,生 1 ~ 2 根
细毛。腹部各节有 4 对褐色毛片,在体表对称分
布,背面两对较小,两侧两对较大。两侧各有 6 枚
单眼,口器发达,体节 13 节,具 3 对胸足、5 对
腹足,趾钩全环单序式。
2. 4 蛹
蛹深褐色,长 13 ~ 18 mm,腹端有 1 块黑褐色
的骨化皱褶狭条,其上生有细长臀棘 6 根,其端部
卷曲,中央 2 根较长。
3 生物学特性
3. 1 思茅松梢斑螟在云南省普洱市的分布
2007 ~ 2009 年在思茅松林区实地调查、采集
被害枝梢,对思茅松梢斑螟主要分布地区进行了调
查。调查结果显示,普洱市主要的思茅松分布区为
景东、景谷、镇沅、宁洱、墨江、思茅及澜沧等县
区,其思茅松均受到思茅松梢斑螟的危害,思茅松
梢斑螟分布区与其寄主思茅松的分布区基本一致,
主要分布海拔为 700 ~ 1 800 m。
3. 2 危害状况
思茅松梢斑螟多危害 2 ~ 3 年生思茅松侧枝,
受害后的枝梢针叶逐渐变黄绿色,最后针叶全部枯
黄,在受害部位具明显的侵入孔和虫粪。
通过对思茅松枝梢被害情况的调查得出,被害
株率 31. 90 % ~ 98. 82 %,平均为 55. 32 % (表
1) ;枝梢被害率为 25. 49 % ~ 32. 33 %,平均为
29. 30 % (表 2)。
表 1 思茅松被害株率调查
Tab. 1 Damage percentage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调查株数 健康株数 /株 被害株数 /株 被害率 /%
85 1 84 98. 82
514 350 164 31. 90
505 366 178 35. 25
表 2 思茅松被害枝梢调查
Tab. 2 Damage percent of 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 shoot
样地
枝梢总数
/枝
被害枝梢
/枝
健康枝梢
/枝
枝梢被害率
/%
1 549 166 383 30. 23
2 382 122 260 31. 94
3 455 116 339 25. 49
4 566 183 383 32. 33
总计 1 952 587 1 365
表 3 思茅松梢斑螟年生活史
Tab. 3 The life history of Dioryctria sp.
月 /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上中下



卵 ○○○ ○○○ ○○○ ○
幼虫 - - - - - - - - - - - - - -
蛹 ● ●●● ●●● ●●
成虫 + + + + + + + + +



卵 ○○○ ○○○ ○○○ ○
幼虫 - - - - - - - - - - - - - -
蛹 ●●● ●●● ●●
成虫 + + + + + + + +



卵 ○ ○○○ ○○○ ○○○
幼虫 - - - - - - - - - - - -
蛹 ●●●
成虫 +



幼虫 - - - -
蛹 ●●● ●●
成虫 + + + + + +
注:○为卵, -为 幼虫,●为蛹, +为成虫。表内数据是 2008 ~ 2009 年在宁洱调查所得。
501第 4 期 刘志斌等:思茅松梢斑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3. 3 生活史
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与微红梢斑螟混合发
生,危害思茅松枝梢,其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与微红
梢斑螟相近,1 年发生 3 代,以蛹在被害树梢内越
冬。各虫态发生历期较微红梢斑螟提前 15 天。第
1 代从 l月上旬至 6 月下旬,第 2 代从 5 月上旬至
10 月下旬,第 3 代从 8 月下旬至翌年 2 月下旬。
成虫羽化期长,羽化高峰不明显,导致成虫产卵、
卵的孵化、幼虫、蛹呈现世代重叠,虫龄不整齐,
无明显越冬现象 (表 3)。
3. 4 生活习性
成虫:成虫羽化多在夜间。羽化时,成虫向上
咬破蛹壳和蛹室上端的薄丝茧而出。蛹壳及丝状茧
仍留在被危害的枯梢中,不外露。刚羽化的成虫在
枝梢上作短距离爬行或静伏,白天多隐蔽在阴暗浓
密枝梢顶端的针叶基部或粗皮缝隙处。傍晚开始飞
出活动,夜间成虫行为较活跃。成虫需补充营养,
具有趋光、趋糖酒醋液的习性;成虫多在侧枝尖端
产卵。
羽化后的成虫当天即行取食、交配和产卵活
动。交配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交配后
的成虫即可产卵。取食、交配、产卵交错进行。卵
为单产,每次产卵多为 l粒,亦有 3 粒的。对思茅
松梢斑螟成虫寿命的观察结果见表 4。
表 4 思茅松梢斑螟成虫寿命统计
Tab. 4 Longevity of Dioryctria sp. adult d
项目 1 2 3 4 5 6 平均
对照 6. 0 8. 0 9. 0 13. 0 12. 0 8. 0 9. 3
清水喂养 10. 0 12. 0 11. 0 12. 0 10. 0 11. 0 11. 0
5 ﹪浓度的红糖水喂养 12. 0 16. 0 15. 0 16. 0 11. 0 12. 0 13. 7
注:观察时间为 2009 年 3 月。
由表 4 可知,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成虫进行
喂养,在红糖水喂养的条件下其存活寿命较高,可
达 13. 7 天,清水喂养条件下次之,仅存活 11 天。
成虫不取食也能存活 9. 3 天。
卵在温度 21℃以上,相对湿度在 75 %以上条
件下开始孵化,孵化率为 83. 9 %。
幼虫孵出后,即从松梢顶端绒毛下的孵化处向
下钻破嫩芽皮,进入韧皮部取食,蛀道呈丝状弯
曲、形状不规则,进而沿梢逐步向下蛀食、进入髓
心,沿枝梢髓心由上而下或转梢后再由下而上取食
危害,受害枝梢表现为钩形弯曲状。1 个枝梢中仅
有 1 头幼虫,蛀孔口与外界相通并有颗粒状粪便向
外排出。
思茅松梢斑螟以幼虫危害松梢,每年 2 ~ 4 月、
6 ~ 8 月、10 ~ 12 月为主要危害期。
老熟幼虫移至被危害枝梢尖端,化蛹前先咬 1
个圆形羽化孔。在羽化孔稍下做 1 个蛹室,吐丝粘
连木屑封闭孔口,然后织成薄丝网堵塞蛹室两端。
在丝状薄网的蛹室内静伏,不食不动地进入预蛹
期,预蛹后脱皮进入蛹期。
4 结语
2007 ~ 2009 年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
思茅松林区实地调查及其室内饲养观察,基本掌握
了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的分布范围、危害程度,
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活史。
(1)思茅松梢斑螟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普洱市
的景东、景谷、镇沅、宁洱、墨江、思茅及澜沧等
县区。思茅松梢斑螟以幼虫取食思茅松的幼嫩枝梢
髓心组织。被害株率为 31. 90 % ~ 98. 82 %,枝梢
被害率为 25. 49 % ~ 32. 33 %。对思茅松高、径生
长已造成明显影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
轻思茅松梢斑螟的危害程度。
(2)思茅松梢斑螟与思茅松微红梢斑螟混生
危害思茅松枝梢,二者相比其共同点是:二者在普
洱市 1 年发生 3 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无明显越
冬现象;不同点是:思茅松梢斑螟以危害思茅松侧
梢为主,各虫态发生历期较微红梢斑螟提前 15 天,
2月上旬至 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思茅松微
红梢斑螟个体较思茅松梢斑螟大,主要以危害思茅
松主梢为主,2月下旬至 11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
601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2 年
参考文献:
[1]王平远,宋士美. 中国赤松梢斑螟种团的种类订正
[J].昆虫学报,1985,28(3) :303-304.
[2]候陶谦. 森林昆虫研究进展[M]. 北京:天则出版
社,1990.
[3]童 清,孔祥波. 思茅松微红梢斑螟生物学和生态
学特性研究[J].昆虫知识,2010,47(2) :331-334.
[4]赵 涛,周 楠,李丽莎.小蠹蛀梢危害对云南松生
长及抗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1(3) :1-2.
[5]胡光辉,刘云彩,王忠祥,等. 思茅松人工林主要害
虫及其持续控制技术[J]. 西部林业科学,2007,36(4) :34-
40.
[6]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7]徐永椿.云南树木图志(上) [M].昆明:云南科技出
版社,1988.
[8]童 清,张培毅,何剑中.思茅松小蠹虫种类及危害
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9,93(9) :35-37.
[9]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农业昆虫学试验研究方法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0]胡光辉,杨 斌,姜远标. 不同地理种源思茅松对
松实小卷蛾抗性调查[J].云南林业科技,2003(4) :67-71.
[11]胡光辉,雷 玮,槐可跃,等.松实小卷蛾在云南生
活史及其对思茅松的危害[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2) :
13-15.
[12]段 艳,徐正会,张桥蓉. 思茅松害虫研究[J]. 西
南林学院学报,2007,27(3) :52-57.
[13]李丽莎,刘宏屏,陈 鹏,等.两种切梢小蠹生态特
性比较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35(1) :1-5.
701第 4 期 刘志斌等:思茅松梢斑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