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选育品系壳孢子的放散量与耐高温性研究



全 文 :第 42卷 第 3期 海 洋 与 湖 沼 Vol.42, No.3
2 0 1 1 年 5 月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May, 2011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 2006AA10A413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571443号; 上海市科委
重点项目, 10391901100 号;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J50701 号; 农业部公益性专项, 200903030-C 号。付春辉, E-mail:
chfu628@163.com
① 通讯作者: 严兴洪,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E-mail: xhyan@shou.edu.cn
收稿日期: 2010-04-26, 收修改稿日期: 2010-07-05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选育品系壳孢子的
放散量与耐高温性研究*
付春辉 严兴洪① 黄林彬 李 琳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
提要 模拟生产培育条件, 对条斑紫菜选育品系(T-17)和野生型品系(WT)的贝壳丝状体在不同温
度下的壳孢子放散量及壳孢子萌发体的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 18、23、24和 25℃下, 连
续放散 16d的平均每壳的壳孢子量, T-17分别为 8.6×106、3.4×106、5.4×105和 0个, WT分别为 8.0×106、
2.8×106、4.9×105和 0个, 两个品系之间无显著差异; 18℃组的壳孢子萌发和生长均正常。将 23℃下
放散的壳孢子分别在三种高温条件下(23℃、24℃下培养 3d 再转入 25℃、25℃)培养 16d, 壳孢子成
活率, T-17分别为 84.6%、59.7%和 45.5%, 而 WT分别为 33.0%、20.9%和 17.1%, 差异极显著。在三
种高温条件下, WT的壳孢子萌发体均出现了畸形和烂苗, 而 T-17的壳孢子萌发体, 23℃组发育正常,
其余二组的发育也不正常, 出现畸形。上述结果说明, T-17品系不仅具有与 WT一样的壳孢子放散量,
而且壳孢子和萌发体的耐高温能力均比 WT强, 有望在生产上得到应用。
关键词 条斑紫菜, 耐高温性, 贝壳丝状体, 放散量, 壳孢子, 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Q789
近年来, 由于全球气候温暖化的加剧, 紫菜养殖
海区经常出现壳孢子采苗后水温突然回升现象 , 导
致幼苗大规模溃烂、脱苗, 严重影响条斑紫菜养殖业
的正常进行。为了减少高温引起的条斑紫菜烂苗和脱
网等灾害的影响 , 同时也为了扩大条斑紫菜在我国
南方沿海的养殖范围 , 选育条斑紫菜耐高温新品种
显得十分迫切。
紫菜良种是保证紫菜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
基础之一。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大量条斑紫菜色素突
变体, 是良种选育的好材料(Migita et al, 1983; Yan et
al, 1997, 2000, 2004; Wang et al, 2000; 严兴洪等,
2009; 许璞等, 2003), 本实验室利用人工诱变已经筛
选出数个优质、高产、耐高温的优良品系。本文选用
其中的一个选育品系(T-17), 在实验室内通过模拟生
产性的培育条件, 对 T-17 品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壳孢
子放散及壳孢子的萌发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 , 旨在
探索该品系的壳孢子放散量是否能够达到生产要求,
以及它的壳孢子能否在高于传统养殖品系的适宜温
度下萌发与生长。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本文使用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野生型
品系(WT, LS-001)是由从江苏吕泗海区养殖网帘上采
回的一棵条斑紫菜叶状体放散的一个果孢子萌发而
来, 以自由丝状体的形式被保存在实验室内。耐高温
品系 T-17是由 WT品系的叶状体经 60Co-γ射线辐射
诱变后经过反复筛选获得的(张秉磊, 2009)1)。T-17品
系的自由丝状体纯系的分离和保存的方法同于WT品
系, 培养条件同文献 Kato等(1984)。培养液由自然海
3期 付春辉等: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选育品系壳孢子的放散量与耐高温性研究 461
水加 MES培养基(王素娟等, 1986)配成。
1.2 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的培养
取一定量的 T-17和WT品系的自由丝状体, 分别
用小型粉碎机打碎, 均匀移植到文蛤壳(壳长约 4cm)
的内表面, 移植量为每平方米贝壳接种 100 mg 鲜重
的自由丝状体。培养条件: 暗光培养 3d 后, 光照密度
调整为 40—50mol/(m2·s); 光周期为 10L : 14D; 温
度 18℃。移植 10d后清洗贝壳表面多余的自由丝状体,
以后每 7d 洗一次贝壳。培养 30d 左右, 等丝状体长满
贝壳时, 将培养条件调整为: 光照密度 30mol/(m2·s);
光周期 10L∶14D; 培养温度按照每天 1℃逐渐升至
27℃; 培养液调整为自然海水添加N和 P营养盐(N∶
P = 1∶10)。再培育 20—30d, 贝壳丝状体由营养藻丝
转化为膨大藻丝, 用于促熟放散壳孢子。
1.3 T-17和 WT品系的壳孢子放散比较实验
每个品系各取 4个贝壳, 分别置于 4个各含 50ml
培养液的烧杯(250ml)中, 在 18、23、24和 25℃下充
气培养以促进壳孢子的形成与放散。每个贝壳的丝状
体在一天内放出的壳孢子量称为壳孢子的日放散量,
生产上日放散量达到千级 , 即每壳每天放散壳孢子
在 1000以上、10000以下时, 作为贝壳丝状体即将出
现更高数量级放散的先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
类实验室生态组等, 1978)。在本实验中, 自开始充气
日起, 每天检查壳孢子的放散情况, 当日放散量达千
级时 , 每天将各温度组放散的壳孢子分别收集到培
养皿内(直径 9cm), 静置 24h 后, 在每个培养皿内随
机取 30 个视野(10×)计数壳孢子数量, 取其平均值,
最终换算出每个品系每天单个贝壳的壳孢子放散量,
连续计数 16d, 获得平均一个贝壳的丝状体所放散的
壳孢子总量。每个温度组设三个平行组。
1.4 T-17 和 WT 品系壳孢子及壳孢子萌发体的耐高
温性比较
分别将 T-17 和 WT 品系在 23℃下第 5 天放散的
壳孢子平均分成 3份, 分别置于标记为品系名加Ⅰ、
Ⅱ、Ⅲ的 3 个培养皿中, 壳孢子密度为 20—40 个/视
野(10×)。培养条件: 光照密度 50mol/(m2·s) (10L∶
14D)。静置 24h后作如下处理: 两个Ⅰ号培养皿的壳
孢子继续在 23℃培养; 两个Ⅱ号培养皿的壳孢子在
24℃过渡培养 3d 后移入 25℃培养; 两个Ⅲ号培养皿
的壳孢子直接移入 25℃培养。对照组为 18℃放散并
在 18℃培养的两个品系的壳孢子, 培养条件同上。每
7d 更换一次培养液, 每 3d 统计一次壳孢子的成活率
和分裂率。每个处理设三个平行组。
2 结果
2.1 T-17和 WT品系在高温下的壳孢子放散情况
在观察计数的 16d, 18、23和 24℃三组的壳孢子
均连续放散 , 两个品系的壳孢子放散曲线均出现了
两个高峰(图 1)。第一个放散高峰出现在第 3—6d 之
间, 第二个放散高峰出现在第 11—14d之间。18℃组
中, T-17和 WT品系的每个贝壳平均日放散量的最大
值均为 1.1×106, 且均出现在第二个放散高峰范围内。
23℃下 T-17和WT品系的每个贝壳平均日放散量的最
大值分别是 5.5×105和 4.3×105, 也均出现在第二个放
散高峰范围内。在 18 和 23℃下, 两个品系均在充气
培养贝壳丝状体的第 3 天出现千级放散量, 而在 24℃



图 1 条斑紫菜 T-17和 WT品系在 18、23和 24℃下连续 16d内的日放散情况
Fig.1 Daily quantities of conchospores released from T-17 and WT at 18, 23, 24℃ over a 16-day period
a. T-17品系在 16d内的日放散情况; b. WT品系在 16d内的日放散情况

1) 张秉磊, 2009.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耐高温品系的筛选. 上海: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硕士学位论
文, 1—64
462 海 洋 与 湖 沼 42卷
下, 两个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在开始充气培养的前 10d
皆未出现千级放散量 , 此时给予贝壳丝状体一个适
当强度的刺激(如清洗贝壳表面), 发现第 11天时壳孢
子出现千级放散量, 此后连续 16d 内, T-17 和 WT 品
系每个贝壳平均日放散量的最大值分别是 1.2× 105、
9.5×104。
如图 2所示, 在 18、23、24℃下, T-17品系平均
每个贝壳连续 16d的壳孢子总放散量分别为 8.6×106、
3.4×106、5.4×105; 而WT品系分别为 8.0×106、2.8×106、
4.9×105。两品系在 25℃下均无壳孢子放散。在相同
的温度条件下, T-17和 WT两个品系平均每个贝壳连
续 16d 的壳孢子总放散量不存在显著差异(t 检验 ,
P>0.05)。T-17 和 WT 两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在 18℃组
平均每个贝壳连续 16d 的壳孢子总放散量分别约是
23℃组的 2.5和 2.9倍; 24℃组的 15.9和 16.5倍。



图 2 条斑紫菜 T-17和 WT品系的贝壳丝状体在 18、23、
24℃下, 平均每个贝壳连续 16d内的壳孢子放散总量
Fig.2 The total numbers of conchospores released from T-17
and WT at 18, 23, 24℃ over 16 days

2.2 高温下放散的壳孢子在高温下的萌发及生长情况
2.2.1 T-17 和 WT 品系的壳孢子的分裂和萌发情况
壳孢子放散后培养至第 4天, 对照组中(18℃放散, 18℃
培养) 的 T-17 和 WT 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
95.2%和 90.5%, 存活壳孢子的分裂率分别为 93.1%
和 85.0% (表 1)。高温 1 组中(23℃放散, 23℃培养),
T-17和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 88.9%和 56.7%,
分裂率分别为 86.3%和 56.7%(表 2)。高温 2组中(23℃
放散, 经 24℃过渡培养 3d 后移至 25℃培养)T-17 和
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 90.6%和 54.9%, 分裂
率分别为 81.8%和 71.7% (表 3)。高温 3组中(23℃放
散后直接在 25℃培养)T-17 和 WT 品系的壳孢子成活
率分别为 74.2%和 47.1%, 分裂率分别为 84.7%和
64.1% (表 4)。壳孢子放散后培养至第 16天, 对照组
中的 T-17和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 90.7%和
82.8%, 存活壳孢子的分裂率为 100%和 99.6% (表 1)。
高温 1组中, T-17和 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
84.6%和 33.0%, 分裂率分别为 100%和 95.7% (表 2)。
高温 2组中, T-17和 WT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
59.7%和 20.9%, 分裂率均为 100% (表 3)。高温 3组
中 T-17 和 WT 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分别为 45.5%和
17.1%, 分裂率均为 100% (表 4)。

表 1 在 18℃下放散和培养的 T-17、WT 品系的壳孢子成
活率及分裂率(%)
Tab.1 Survival rates and division rates (%) of the conchospores
of T-17 and WT that were released and cultured at 18℃
成活率 分裂率
培养天数(d)
T-17 WT T-17 WT
4 95.2±1.8 90.5±4.2 93.1±2.8* 85.0±1.6
7 93.9±1.4* 86.9±2.8 99. 8±0.3** 97.5±0.6
10 92.7±1.3** 87.4±2.4 100* 99.4±0.3
13 91.5±1.5** 83.3±1.4 100 99.8±0.4
16 90.7±0.5** 82.8±2.2 100 99.6±0.3
*表示 t检验差异显著(P<0.05), **表示 t检验差异极显著
(P<0.01)

表 2 在 23℃下放散和培养的 T-17、WT 品系的壳孢子成
活率及分裂率(%)
Tab.2 Survival rates and division rates (%) of the conchospores
of T-17 and WT that were released and cultured at 23℃
成活率 分裂率
培养天数(d)
T-17 WT T-17 WT
4 88.9±2.5** 56.7±2.3 86.3±1.1** 56.7±1.1
7 86.8±3.8** 53.2±1.0 98.7±0.7** 65.0±1.5
10 84.4±1.2** 46.9±4.8 100 90.2±6.6
13 84.8±2.1** 39.2±2.2 100** 92.3±0.7
16 84.6±1.7** 33.0±1.8 100** 95.7±1.0
*表示 t 检验差异显著(P<0.05), **表示 t 检验差异极显著
(P<0.01)

表 3 在 23℃下放散后经 24℃过渡培养 3d 再在 25℃下培
养的 T-17、WT 品系的壳孢子成活率及分裂率(%)
Tab.3 Survival rates and division rates (%) of the conchospores
of T-17 and WT that were released at 23℃ and cultured at 25℃
after an initial culture at 24℃ for 3 days
成活率 分裂率
培养天数(d)
T-17 WT T-17 WT
4 90.6±1.7** 54.9±5.4 81.8±1.0* 71.7±4.9
7 73.8±2.4** 46.2±1.6 98.0±0.5** 92.0±1.7
10 66.3±3.6** 33.3±0.9 100 100
13 60.2±2.2** 26.3±3.0 100 100
16 59.7±1.0** 20.9±0.6 100 100
*表示 t 检验差异显著(P<0.05), **表示 t 检验差异极显著
(P<0.01)
3期 付春辉等: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选育品系壳孢子的放散量与耐高温性研究 463
表 4 在 23℃放散、25℃培养的 T-17、WT 品系的壳孢子
成活率及分裂率(%)
Tab.4 Survival rates and division rates (%) of the conchospores
of T-17 and WT that were released at 23℃ and cultured at 25℃
成活率 分裂率 培养天数(d)
T-17 WT T-17 WT
4 74.2±1.9** 47.1±1.6 84.7±0.3** 64.1±4.5
7 67.1±5.5** 34.5±2.5 99.6±0.7** 81.1±1.8
10 59.0±2.0** 29.6±1.9 100 100
13 48.6±2.0** 22.8±4.5 100 100
16 45.5±1.6** 17.1±1.2 100 100
*表示 t 检验差异显著(P<0.05), **表示 t 检验差异极显著
(P<0.01)
如图 3 所示, 培养至第 4 天, 对照组及三个高温
组中的 T-17 品系分裂最快的壳孢子萌发体已具 9 个
细胞, 且分裂至具 6个细胞以上的壳孢子萌发体的数
量分别占各组壳孢子萌发体总量的 19.6%、15.6%、
30.6%和 24.8%; WT品系分裂最快的壳孢子萌发体具
8 个细胞, 分裂至具 6 个细胞以上的壳孢子萌发体的
数量分别只占各组壳孢子萌发体总量的 7.3%、
10.9%、11.6%和 4.5%, 均明显低于同温度组的 T-17
品系。
培养至第 10 天时, 如图 4 所示, T-17 品系具 10
个细胞以上的壳孢子萌发体在 4 个温度组中的比例
分别是 87.7%、87.5%、79.4%和 81.3%, 其中各组中
分裂最慢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细胞数分别是 3、6、4和
3 个, 具 5 个细胞以下的壳孢子萌发体的数量分别占
各组总量的 1.0%、0%、3.3%和 1.7%。WT品系具有
10个以上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的比例分别是 74.9%、
8.3%、6.4%和 4.7%, 分裂最慢的壳孢子萌发体所具
细胞数分别是 1、1、3和 3个, 具 5个细胞以下的壳
孢子萌发体的数量分别占各组总量的 8.9%、33.7%、
25.2%和 27.0%。其中 WT 品系未分裂的壳孢子体积
变大, 色素体颜色加深充满整个细胞, 或发生凝结、
液泡变大。WT 品系在三个高温条件下占比例最大的
是具 4—8 个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 约分别占各组总
量的 54.2%、78.5%和 84.3%, 而 T-17 品系均有 79%
以上的壳孢子萌发体分裂至 10个细胞以上。可见, 在
相同培养条件下, WT 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细胞分裂速
度明显比 T-17慢, 并且高温对WT品系的细胞分裂的
抑制作用非常明显, 而对 T-17品系的影响则较小。
2.2.2 T-17 和 WT 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生长情况
在相同温度下培养 16d的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
体平均体长均明显短于 T-17品系(图 5)。对照组中的
T-17和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均能正常生长(图 5a、
e)。在高温 1 组中, T-17 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图 5b)
发育正常, 而 WT 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发育不正常,
苗体严重畸形、细胞排列不规则、生长缓慢且少量细



图 3 培养 4d的 T-17和 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发育情况
Fig.3 Development of conchospore germlings of T-17 and WT cultured for 4 days
a. 在 18℃下放散, 18℃下培养; b. 23℃下放散, 23℃下培养; c. 23℃下放散, 先在 24℃下培养 3d, 再在 25℃下培养; d. 23℃下放散
后, 直接在 25℃下培养
464 海 洋 与 湖 沼 42卷


图 4 培养 10d的 T-17和 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发育情况
Fig.4 Development of the conchospore germlings of T-17 and WT cultured for 10 days
a. 在 18℃下放散, 18℃下培养; b. 23℃下放散, 23℃下培养; c. 23℃下放散, 先在 24℃下培养 3d, 再在 25℃下培养; d. 23℃下放散
后, 直接在 25℃下培养



图 5 在 4种不同条件下培养 16d的条斑紫菜新品系(T-17)和野生品系(WT)的壳孢子萌发体
Fig.5 The conchospore germlings of T-17 and WT that have been cultured under four conditions for 16 days
a—d. T-17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 其培养条件分别为: 在 18℃下放散, 18℃下培养; 23℃下放散, 23℃下培养; 23℃下放散, 先在
24℃下过渡培养 3d, 再在 25℃下培养; 23℃下放散后直接在 25℃下培养。e—h. WT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 其培养条件依次同上
3期 付春辉等: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选育品系壳孢子的放散量与耐高温性研究 465
胞死亡(图 5f)。高温 2组和高温 3组中的 T-17品系的
壳孢子萌发体发育不是很正常, 苗体轻微畸形、细胞
排列稍不规则、生长缓慢但未出现细胞死亡现象(图
5c、d); 而相同两组高温条件下, WT品系的壳孢子萌
发体则发育极不正常, 苗体严重畸形、细胞排列不规
则、生长缓慢、叶片变厚、出现较多的死亡细胞, 并
且在两组中分别约有 21.4%和 63.1%的壳孢子萌发体
的头部或基部出现死亡与腐烂(图 5g、h)。
3 讨论
生产上习惯把秋季成熟的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
的日放散量在 10万以上称作大量放散(以壳长 6cm的
贝壳为标准) (曾呈奎等, 1984)。条斑紫菜丝状体出现
大量放散的温度范围很广(12.5—22.5℃), 全人工采
苗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期间内进行 , 但生产上一般
只利用早、中期放散的壳孢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
所藻类实验室生态组等, 1978)。所以本实验中对壳孢
子开始出现千级放散后连续 16d 放散的壳孢子收集
计数, 在这 16d内, T-17品系在 18、23和 24℃下出现
大量放散的时间长短分别为 14、11 和 1d; 而 WT 品
系则为 14、10和 0d, T-17品系稍好于 WT品系。T-17
品系和 WT 品系在 18℃下的最大放散量都在百万以
上。T-17和 WT品系在 16d内的日放散量均出现两个
高峰, 分别在第 3—6d 和第 11—14d 之间, 这对生产
上集中采壳孢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 在 18℃和
23℃下, T-17品系出现大量放散的天数、每个贝壳的
平均最大日放散量和总放散量与WT品系相比均无显
著差异(P>0.05)。由于生产性采苗需要有 10万以上的
日放散量即出现大量放散时才能稳定有效的进行,日
放散量越大, 采苗越顺利, 每天可以完成的采苗网帘
数也越多。当出现百万以上的日放散量时, 只要几到
十几分钟就可以使网帘达到很高的附苗密度 , 从而
在一天之内完成多批采苗(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
类实验室生态组等, 1978), 并且在生产上, 根据多年
的实验和生产实践表明, 在 10月 20日前每个文蛤壳
的壳孢子日放散量累计值达到 200万以上时, 即可达
到生产性采苗的要求(陈美琴等, 1979), 所以 T-17 品
系的壳孢子放散量完全可以满足生产上的需求。
比较四种培养温度下 T-17 和 WT 品系平均每个
贝壳连续 16d内的壳孢子总放散量和最大放散量, 发
现虽然 23℃高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壳孢子的形成
和放散, 但在 16d内两品系均有 2/3左右的天数出现大
量放散, 因此在生产上可以在 23℃下采壳孢子。24℃
下的少量放散和 25℃下的零放散量均无法满足生产
要求, 推断 24℃是壳孢子放散的极限温度, 这与 25℃
高温会抑制条斑紫菜壳孢子的形成和放散的报道结
果相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实验室生态组等,
1978)。
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T-17品系的壳孢子在对照组
和三个高温实验组中的成活率和分裂率均明显高于
WT品系, 并且 T-17品系的壳孢子在三个高温组中的
成活率分别是对照组中的 93.3%、65.8%和 50.2%; 而
在 WT品系中则分别只是 39.9%、25.2%和 20.7%, 说
明高温对于 T-17 品系的影响较 WT 品系要小得多。
另外, T-17品系的壳孢子及壳孢子萌发体在 23℃高温
下能正常生长, 对 24℃和 25℃高温也有较强的耐受
力; 而 WT品系的壳孢子对高温的耐受力很低。两品
系在各培养条件下培养 4d 和 10d 的壳孢子萌发体的
分裂情况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此外, 放散后培
养 16d, WT品系在高温 1组的分裂率是 95.7%, 明显
低于对照组, 而在高温 2组和高温 3组中 WT品系的
分裂率却达到 100%, 与 T-17品系的分裂率基本相同,
其原因是由于高温导致WT品系的未分裂壳孢子和分
裂慢的壳孢子萌发体死亡, 使得分裂率增加, 并不是
发生分裂的壳孢子数目增多。在计数过程中也发现在
高温 2组和高温 3组中的 WT品系未分裂的壳孢子及
分裂慢的壳孢子萌发体(含≤4 个细胞)存在死亡和细
胞变空的现象。
在高温 1 组中 T-17 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可以正
常生长, 而在高温 2 组和 3 组中, 其苗体出现轻微畸
形, 但是没有出现腐烂现象; 而在这三个高温条件下
培养的 WT 品系的壳孢子萌发体均发生严重畸形, 并
且在后两个高温条件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现象,
在 25℃下的腐烂程度尤其严重。生产上, 在采壳孢子
苗后常遇到突发性回温天气 , 如果养殖品种不耐高
温, 就会发生大规模的烂苗和掉苗。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 T-17品系的壳孢子放散量
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 它的壳孢子及壳孢子萌发
体对于高温均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 对回温也有一定
的耐受力。所以, 该品系具备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的
良好潜力。
参 考 文 献
王素娟, 张小平, 徐志东等, 1986. 坛紫菜营养细胞和原生质
体培养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17(3): 217—22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实验室生态组, 藻类分类形态组,
466 海 洋 与 湖 沼 42卷
1978. 条斑紫菜的人工养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3—108
许 璞, 费修绠, 张学成等, 2003. 紫菜色素突变体诱导的研
究——Ⅱ. NG 对紫菜叶状体诱变的效果及遗传分析. 海
洋通报, 22(1): 24—29
严兴洪 , 张淑娟 , 黄林彬 , 2009. 6 0Co-γ射线对条斑紫菜
(Porphyra yezoensis)的诱变效果与色素突变体分离. 海洋
与湖沼, 40(1): 56—61
陈美琴, 郑宝福, 王继成, 1979. 不同氮肥对条斑紫菜丝状体
生长发育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10(1): 39—45
骆其君, 卢 冬, 费志清等, 1999. 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
丝状体生长的影响. 水产科学, 18(4): 6—9
曾呈奎, 王素娟, 刘恩俭, 1984. 海藻栽培学. 上海: 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 184—185
曾呈奎, 张德瑞, 赵汝英, 1963. 温度因子对不同种类紫菜的
壳孢子形成和放散的影响的比较研究. 植物学报, 11(3):
261—171
Kato M, Aruge Y, 1984.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of the pigmentation mutants of Porphyra
yezoensis in laboratory culture. Japanese Journal of Phycol-
ogy, 32: 333—347
Migita S, Fugita Y, 1983. Studies on the color mutant types of
Porphyra yezoensis Ueda, and their experimental culture.
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Fisheries, Nagasaki Univ, 54: 55—
60
Wang S J, Zheng Y Z, Ma L B et al, 2000. Gamma-Rays induc-
tion of mutation in conchocelis of Porphyra yezoensis. Chi-
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8(1): 47—53
Yan X H, Aruga Y, 1997. Induction of pigmentation mutants by
treatment of monospore germlings with MNNG in Porphyra
yezoensis Ueda (Bangiales, Rhodophyta). Algae, 12: 39—54
Yan X H, Fujita Y, Aruga Y, 2000. In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igmentation mutants in Porphyra yezoensis Ueda (Ban-
giales, Rhodophyta). Journal Applied Phycology, 12: 69—81
Yan X H, Fujita Y, Aruga Y, 2004. High monospore-releasing
pigmentation mutants in Porphyra yezoensis Ueda (Bangia-
les, Rhodophyta). Hydro-biologia, 512: 133—140
THE RELEASING AND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 OF CONCHOSPORES
FROM AN IMPROVED STRAIN IN PORPHYRA YEZOENSIS UEDA (BANGIALES,
RHODOPHYTA)
FU Chun-Hui, YAN Xing-Hong, HUANG Lin-Bin, LI Lin
(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The releasing,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 and germination of the conchospores from an improved strain
(T-17) of Porphyra yezoensis Ueda were studied. The average numbers of the total conchospores obtained from T-17 per
shell over a releasing period of 16 days were 8.6×106, 3.4×106, 5.4×105, and 0 at 18, 23, 24, and 25℃, whereas were
8.0×106, 2.8×106, 4.9×105, and 0 for WT,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numbers of con-
chospores between these two strains (P>0.05). The conchospores of both strains, being released at 18℃, all grew normally.
When the conchospores released at 23℃, were cultured at three different high-temperatures (e.g. 23℃, 25℃ after a 3-day
pre-culture at 24℃, or 25℃) for 16 days, the survival rates for T-17 were 84.6, 59.7, and 45.5%, whereas were 33.0, 20.9
and 17.1% for WT, respectively. The conchospore germlings of WT in these three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abnormal in
shape, and some rotted, while the conchospores of T-17 that were released and cultured at 23℃ grew into germlings in
normal morphology, while under the other two culture conditions, the germlings grew irregularly. 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17 strain could release enough conchospores for cultivation, and its conchospores are tolerant to
high-temperatures and can germinate normally into blades at 23℃, suggesting that the strain may offer broad application in
the nori industry.
Key words Porphyra yezoensis,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 Conchocelis, Conchospore release, Conchospore,
Survival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