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草兰营养特性的研究



全 文 :第 19 卷 第 2期
1 9 9 8年 6月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CH I N ES E J O U RN A L O F T RO PI CA L RO S C P
V o l
.
1 9 N o
.
2
J u n
.
1 9 9 8
香草兰营养特性的研究
陈 拉 林 电 唐树梅 张少若
( 华南热带农业大 学农学院 海南循州 5 1 7 73 ) 7
摘要 对海南不同生产水平的香草兰种植园植株的养分调查分析 ,及 N 、 P 、 K 、 C a 、 M g 肥料的盆栽试
验 ,研究香草兰的营养特性 。 结果表明 ,香草兰植株养分吸收量以 K > c a > N > M g > P ,叶片以 c a > K
> N > M g > P ;结果植株养分吸收量 N : P : K : c a : M g ~ 1 . 0 : 0 . 24 : 1 . 39 : 1 . 18 : 0 . 48 , 盆栽幼苗
N : , P
,
K
,
C a
,
M g ~ 1
.
0
,
0
.
10
, 1
.
38
:
1
.
23
:
0
.
3
;高产园植株 c a 、 P 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园 ,
肥料盆栽试验 C a 、 P 对香草兰生长效应明显 ;叶片养分含量随着叶位和生长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
关键词 香草兰 ;营养特性 ;盆栽试验
中图法分类号 5 5 7 .3 96
香草兰 [ V a n : l la 介 a 。 , a n s ( S a li b ) A m e s . 或 V a n : l la 户z a : : fo z ; a ] , 又名香英兰 ,属兰科香草兰属植
物 。原产于南美湿润的热带雨林中 , 为多年生藤本攀缘作物 。香草兰引种栽培至今己有 4 0 多年
历史 l[] 。我国台湾于 190 1年开始引种香草兰图 , 60 年代以来福建 、 海南 、 云南等地先后引种试种 ,
目前海南和云南香草兰种植面积 已逾 5 0 h m Z 。 但在香草兰科研方 面国内报道不多 , 国外报道多
为香草兰栽培技术 、 环境条件 、 病虫害防治以及加工方面的内容 ,有关土壤条件 、 营养特性方面的
研究报道很少〔卜 5〕 , 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 白 6j[ 。据调查 , 海南大部分香草兰种植园幼龄
期香草兰生长 良好 ,结果后逐年衰退死亡 ;[] ,而兴隆香料饮料研究所的香草兰引种圃 1 9 8 3 年种
植至今仍生长旺盛高产稳产 。 因此笔者就海南现有的香草兰高 、 低产园植株营养状况的分析比较
和主要养分效应的盆栽试验 , 研究香草兰的营养特性 ,为香草兰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和方法
1
.
1 大田调查
1
.
1
.
1 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和产量水平 从 1 9 9 3 年开始对海南现有的香草兰种植园进行营养状
况调查分析 。 1 9 9 3一 19 9 4 年调查本院热作所香料公司基地 (简称香料公司 ) 、 热作学院热作系基
地 (简称热作系 ) 、 琼山的南山和英利种植园 (简称琼山 )以及兴隆香料饮料研究所基地 (简称兴隆
所 ) ; 1 9 9 5 年香料公司和琼山点荒弃 , 只调查兴隆和热作系基地 ; 1 9 9 6 年热作系基地荒弃 ,调查点
除兴隆所外 , 另增加新投产的万宁布来特公司种植 园 (简称万宁 )和屯昌洪涛坡幼龄园 (简称屯
昌 ) 。其中以兴隆所 、 万宁为高产园 ,琼山为中产园 , 香料公司和热作系为低产园 。各种植园的荫蔽
度 、 种植密度都与兴隆所一致 ,但施肥差异很大 ,难以统计 ,仅以调查时根际土壤肥力分析结果进
行 比较 (见表 1 ) 。
收稿日期 : 1 99 7一 0 5一 1 2
热 作 物 学 报 19卷
表 1 各种植园根际土城肥力和番草兰产 t水平
全 N 有效 P 速效 K c E C
调查地点
阳离子代换量
( c m o l / k g土 ) 土坡 质地
85901 236兴隆所
琼 山
热作系
( H 20
/ K C I )
6
.
4 1/ 5
.
46
5
.
0 2/ 4
.
48
6
.
0 0/ 5
.
51
6
.
0 0 / 5
.
26
5
.
16 / 4
.
9 2
6
.
0 8 / 5
.
08
有机质
( % ) ( % )
0
.
14
0
.
1 7
0
.
1 1
0
.
0 7
0
.
0 6
0 10
( m g/ k g) (
一n g/ k g)
产量水平
干豆英 ks巾m Z
3
.
74
3
.
76
3
.
0 6
2
.
4 2
1
.
8 4
2
.
4 1
3 24
6 3
9

0 0
7
.
8 9
5
.
2 2
C a Z+
7
.
9 8
4
.
8 6
3
.
5 1
香料公司
m g Z+
0
.
5 7重石质中坡土
L 7 7轻粘土
0
.
72轻壤土
4 L0 砂壤土
1
.
31 轻壤土
0
.
3 0 轻壤土
3 00 ~ 9 00
< 3 0 0
< 15 0
5 0 0
未投产
< 15 0
扭`nU一bRC舀尸a…` .上. 1qU
RCù一óó日门勺了d`.工n119幻 1ù
宁曰万屯
1
.
1
,
2 不同生产水平香草兰植株养分状况 比较 按 同一采样部位对上述种植园香草兰叶片进
行采样分析 , 比较高 、低产植株养分的差异程度 。
1
.
1
.
3 不同着生部位叶片养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初时曾对第 2 、 4 、 6( 从顶端向后数 )片叶进行
比较 ,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 。 后采用第 l ~ 5 、 第 6~ 1 0 、 第 n ~ 15 片叶进行 比较 ; 19 9 6 年采集高
产园 1 0 条茎蔓按 5 片叶为一组 , 分别组成第 l ~ 5 、 5一 1 0 、 1 1 ~ 1 5 、 1 6~ 2 0 、 2 1~ 2 5 和第 2 5 片叶
以上共 6 组分别测定和 比较各组养分含量的变化 。
1
.
1
.
4 不同月份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 1 9 9 6一 03 ~ 1 9 9 7一 01 , 每隔 2 个月采集兴隆高产园植株
第 7 ~ 8 片混合样叶 15 个 (每个混合样含 10 株 ) , 测定高产植株叶片养分的年变化 。
1
.
1
.
5 对香草兰正常植株各器官生长量和养分含量的测定 在生长旺盛 、 产量高的万宁种植
园 ,调查单位面积平均株数 、 每株茎蔓数和果英数 ; 抽取 10 条茎蔓 , 测定茎 、 叶鲜重和干重 ;挖开
4 株调查根系分布和根量 ;采集 10 株果英测定其鲜重 、 干重 。 然后分别对茎 、 叶 、 根 、 果荚进行养
分分析 ,计算其养分含量 。
1
.
2 盆栽试验
1
.
2
.
1 种苗来源 采华南热带作物学院热作系香草兰种植园健壮的香草兰茎段 (3 ~ 4 节 )扦插
于椰糠苗床中育苗 , 待长根出芽后 ,选生长整齐的幼苗进行盆栽试验 。
1
.
2
.
2 盆栽土壤 盆栽土壤采 自加来胶园防护林下 O~ 20 c m 土层 , 属浅海沉积物砖红壤 ,其基
本性质见表 2 。
衰 2 盆栽土城的基本性质
p H 有机质 全氮 有效磷 速效钾 阳离子代换量 c( m ol ( + ) kg 一 l) 土坡
( H Zo ) ( % ) (肠 ) ( m : 八 : ) ( m s八 g ) 总 t e a Z+ M ` 2+ 质地
4
.
8 0 0
.
8 3 0
.
0 3 2 0
.
5 2 3 7
.
0 2
.
1 1 0
.
4 7 0
.
0 6 轻壤土
1
.
2
.
3 N

P

K 肥料试验 按正交表 L 2 7 ( 3 , 3 ) ,设计安排试验 (表 3 ) , 2 次重复 , N 、 p 、 K 各三水平
(表 4 ) 。
表 3 N 、 P 、 K 试验设计表
二 _ 序 号处理 一 2 5 4 5 6 7 8 0 10 ’ 21 12 z s x 4 15 z 6 17 一 15 19 20 2 1 22 23 2 4 25 26 27
N ( 1 )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P ( 2 ) 1 1 1 2 2 2 3 3 3 1 1 1 2 2 2 3 3 3 1 1 1 2 2 2 3 3 3
K ( 5 )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2 期 陈 拉等 : 香草兰营养特性的研究
衰 4 N 、 p、 K 胭料施用 t ( g /盆 )
肥 料 一— 空 平1 2 3尿 素 — 一一一了一一 .万歹一一一而甲一沼,5,`1内hCé1.工,`孟
1 9 9 6 一 0 5 一 1 5 移栽 , 每 盆 1 株 。 19 9 7 一 0 1一
1 4
, 每株按根 、 茎 、 叶分别收获 , 测定茎 围 、 株高 、 鲜
重 、干重 ;重复混合的整株样品用以测定植株 N 、 P 、
K 含量 ;重复混合的土壤样 品测定土壤 p H 、 全 N 、
有效 P 、 速效 K 。
L .2 4 C a

M g 肥料试验 单因子完全随机设 计
过磷酸钙
氛 化 钾
试验 , 7 个处理 ( C K 、 C a , 、 C a Z 、 c a 3 、 M s l 、 M g Z 、 M s 3 ) ,
3 次重复 , 每处理共 3 盆 。 每盆土壤都施尿素 1 28 、 过磷酸钙 1 6 9 、 氯化钾 l呢 做底肥 , 各处理施
e a

M g 水平 ( g /盆 )见表 5 。
衰 5 c a 、 M g 盆栽试验肥料用 t ( 8/ 盆 )
处理 C K c a l C a Z C a 3 M g l M 吕2 M g 3
C a C 0 3
M 8 5 0 4
9
.
2 1 8
.
4 2 7
6
.
2 5 1 2
.
5 18
.
7 5
1 9 9 6一 0 5一 1 5 移栽 ,每盆 l 株 。 1 9 9 7一 01 一 14 每株按根 、 茎 、 叶分别收获 ,测定茎围 、 株高 、 鲜
重 、 干重 ,整株混合样测定植株 C a 、 M g 含量 ;各处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 p H , 重复混合样测定土壤
交换性 C a 、 M g 。
1
.
3 分析方法
土壤和植株样品的室 内分析均采用常规方法 (表 6 ) 。
表 6 土城和植物样品分析方法
植 物 样 品 土 壤 样 品
项 目 测定方法 项 目 测定方法
浓硫酸湿消化— 奈氏比色法
浓硫酸湿消化— 铝锑抗比色法
干灰化— 火焰光度计法
干灰化一一 E D T A 络合滴定法
干灰化— E D T A 络合滴定法
全 N 重铬酸钾— 硫酸消化 , 熬馏法有效 P O · o 3m o l / L N H 、F 二 o · 0 2 5 m o l / L
N H 4CI — 钥锑抗比色法速效 K l m o l / L N H ; o A c 火焰光度汁法
p H 电位法
NKP
aCgM
2 结果与分析
2
.
1 香草兰不同器官养分的分布
对香草兰结果植株和盆栽幼苗的分析结果表明 ,结果植株的根 : 茎 : 叶 : 果干重比为 1 . 0
:
6
.
9 6
: 4
.
9 0
:
0
.
8 6 ;根冠 比为 1 . 0 : 1 2 . 7 ;全株吸收 N 、 P 、 K 、 C a 、 M g 养分含量的比值为 1 . 0 0
:
0
.
2 4
: 1
.
3 9
: 1
.
1 8 : 0
.
4 8
。 其中叶片 N : P : K : e a : M s = 1 . 0 0 : 0 . 2 4 : 1 . 3 6 : 1 . 9 4 : 0 .
3 6 ; 茎 N : P : K : e a : M g = 1 . 0 0 : 0 . 2 4 : 1 . 4 9 : 0 . 6 1 : 0 . 6 1 ;根 N : P : K : e a : M g 一 1 . 0 0 :
0
.
16
:
0
.
5 4 : 0
.
5 6 : 0
.
4 6 ; 果英 N : P : K : e a : M g = 1 . 0 0 : 0 . 3 6 : 2 . 2 2 : 1 . 0 0 : 0 . 19 (见表
7 )
。盆栽幼苗 ( 8 个月 )根 、 茎 、 叶干重比为 1 . 0 0 : 3 、 5 6 : 3 . 9 5 ;根冠比为 2 . 0 : 7 . 6 ; 全株 N 、 p 、 K 、
C a

M s 养分量 比值为 1 . 0 0 : 0 . 1 0 : 1 . 3 8 : 1 . 2 3 : 0 . 3 3 (见表 8 ) 。
5 8热 带 作 物 学 报 1 9卷
表 7 结果香草兰植株总干重和各部位并分 t ( g / 株 )
箱铁 养分半均值 士标惬差
司勿 1立 —忌卞里 N P 。 K C a M g地下根 1 9. 5 80 . 36 4士 0 . 0 1 0 0 . 0 5 9士 0 . 0 0 4 0 . 16 6 土 0 . 0 12 0 . 17 2 土 0 . 0 1 4 0 . 1 2 9士 0 . 0 1 0气生根 15 . 0 80 . 2 4 1士0 . 0 0 3 0 . 0 3 3 士 0 . 0 0 3 0 . 16 0 土 0 . 0 1 80 . 16 6 士 0 . 0 12 0 . 0 7 8士 0 . 0 1 0根部 ( 合计 ) 3 4 . 6 6 0 . 6 05 士 0 . 0 1 0 0 . 0 2 9士 0 . 0 0 4 0 . 3 2 6 士 0 . 0 16 0 . 3 3 8士 0 . 0 13 0 . 2 7 9士 0 . 0 1 0茎 2 4 1 . 1 1 3 . 86 0土 0 . 5 3 0 0 . 4 90 士 0 . 10 0 5 . 7 6 0 士 0 . 5 5 0 2 . 3 4 0 士 0 . 14 0 2 . 3 6 0 士 0 . 3 4 0叶 16 9. 2 93 . 5 2 0士 0 . 4 0 0 8. 3 80 士 0 . 0 5 0 4 . 7 7 0 士 0 . 4 1 0 6 . 810 士 0 . 93 0 1 . 2 7 0 士 0 . 2 0 9果英 2 9. 97 0 . 3 06 士 0 . 0 3 0 . 1 0 8士 0 . 0 0 6 0 . 6 0 8士 0 . 0 7 0 0 . 3 0 6 士 0 . 0 2 0 0 . 0 5 0 士 0 . 0 1 0合计 4 7 5 . 6 6 8. 2 90 1 . 97 0 1 1 . 5 4 0 9. 7 90 3 · 6 0 9表 8香草兰幼苗整株养分含t 和养分总t项 目 N p K e a M g植株养分含量 ( % ) 2 . 2 7士 0 . 17 0 . 23 士 0 . 0 2 3 . 15 士 0 . 2 6 2 . 7 6 士 0 . 1 4 0 . 7召士 0 . 0 6整株养分吸收量 ( g / 株 ) 0 . 1 2 9士 0 . 06 0 9. 0 2 0 士 0 . 0 80 . 2 6 5 士 0 . 0 90 0 . 2 3 6 士 0 . 0 96 0 . 0 6 3士 0 . 0 22植株生物量 ( 干重 s / 株 ) 全株 8. 5 5 5 根 1 . 0 0 5 茎 3 . 5 0 8叶 3 . 97 0从表 8香草兰整株吸收养分量的大小顺序来看 ,结果植株和幼苗都表现出 K > C a > N > M g > P 。结果植株各器官养分贮量大小有差异 ,其中叶片 C a > K > N > M g > P ;茎 K > N > C a 、 M g > P ;根为 N > c a > K > M g > P ;果英为 K > c a 、 N > P > M g 。从整株来看香草兰 K 、 C a 含量大 ,其中叶片的 c a 含量最高 , 占整株 c a 含量的 69 . 6% 。 香草兰 C a 吸收量比一般的热带作物高得多 ,可 以认为香草兰是一种典型的喜钙作物 。
2
.
2 香草兰不同叶位养分含工的变化
不同叶位养分分析结果表明 。从顶端往后数 , 第 1 ~ 6 片叶之间差异不显著 , 而以 5 个叶序为
一组时 , N 在第 1~ 5 叶序中的含量极显著高于第 6 叶序以上的叶片 ; C a 在第 1 ~ 10 叶序间差异
不显著 , 而第 16 以上叶序 C a 含量极显著高于第 1~ 5 片叶 ; M g 在第 1一 15 叶序间差异不显著 ,
而第 16 以上叶序 M g 含量显著高于第 1~ 5 片叶 ; P 、 K 含量在各叶序间差异均不显著 (表 g ) 。
表 9 不同叶位养分含 t ( % ) ,整株平均数及 F 值
叶 位
元素 X
l ~ 5 6 ~ 1 0 1 1~ 15 16 ~ 2 0 2 1~ 2 5
2
.
5 3a 2
.
15 b 1
,
9 6 b 1
.
9 3 b
丸饭上
l ` 8 8 b 2
.
0 8 9
.
7 9 * *
0
.
4 9 0
.
4 8
2
.
8 3
1
.
9 9 b
0
.
5 1
2 7 0
4
.
2 0 a
0
.
7 7 a b
0
.
5 1
2
.
6 0
Q全4 7
世. 8 7
2
.
1 1N S
3
.
0 2 2
.
4 I N S
OU1J呀ǎ片ù日八曰ùó匀0
3
.
16 b 3
.
8 5 a b
0
.
5 6 b 0
.
6 7 a b
4
.
3 8 a
0
.
8 2 a
4
.
3 2 a J
.
4 5 a 4
.
0 1 8
.
4 6 * *
0
.
8 4 a 口. 8 7 a 0 . 7 5 4 . 17 *
NpK
aCMg
F ( s , 2 ` ) 0 · 0 5 = 2 · 6 4 , F ( 5 . 2动) 0 . 0 1一 3 . 9 4
香草兰上下叶位叶片 P 含量变化很小 ,在 P 素营养供应水平高的高产香草兰园 , 生长消耗
2 期 陈 拉等 : 香草兰营养特性的研究 59
和供应达到平衡 , 不因幼嫩组织生长而消耗老叶中的 P 。止在植物体内流动性很大 , K 不足时 ,优
先向幼嫩组织分配 ,上下叶位叶片 K 含量会 出现明显的梯度 , 但 K 供应充足时上下叶位 K 含量
无明显差异 。香草兰正常植株叶片 K 含量以第 l一 5 片叶最高 , 以后逐渐下降 ,第 20 片叶后又回
升 ,说明香草兰顶部快速生长需要较高浓度的 K 是由靠近顶部的老叶转移 ,而使第 n 一 20 片叶
K 浓度降低 。 香草兰 N 含量 以 l 一 5 片叶最高 ,极显著高于其它叶片 , 以后随叶龄增大 , 叶片 N 含
量降低 , 可见香草兰叶片中的 N 素随着叶片老化不断向外输出 , 其再利 用率很高 。香草兰叶片
c a

M g 含量随叶龄增大而增大 , 其中 C a 含量 1 ~ 5 片叶显著低于 10 片以上叶片 , M g 含量 1~ 5
片叶显著低于 16 一 20 叶位以上 叶片 。 C a 在植物体内流动性很小 , 而且香草兰需 C a 量很大 , 缺
c a 会对其分生组织产生严重影响 。 M g 与 C a 不 同 , 能够通过韧皮部运输 ,在植株体内移动性较
大 ,但香草兰需 M g 量较小 , 当 M g 供应充足时 ,植株吸收的 M g 会在根茎或较老的叶片中积累 ,
故香草兰植株 M g 含量呈现出根 、 茎 > 叶片> 果英 , 叶片中叶龄较老的大于幼嫩叶片 。
2
.
3 香草兰叶片养分年变化及同植株生长发育
的关系
一年中 , 叶片 N 含量 1 月达最高值 , 1 ~ 3 月
迅速下降 , 3~ 5 月略有上升 , 以后缓慢下降 , 9 月
达全年最低值 , 9 月后又急剧 回升至最大 ;叶片 P
含量 9 月至次年 5 月基本保持稳定 ,变化很小 ,而
5一 9 月发生先降后升的极显著变化 , 其中 5 ~ 7
月 P 含量迅速下降 , 7 月达全年最低值 , 7 ~ 9 月
又迅速 回升至 5 月 的水平 ; 叶片 K 含量 1 月最 二
高 , 1一 1 1 月一直不断下降 , 其中 1一 3 月 , 5一 1 1 暮
月下降幅度较大 , n 月达到全年最低水平 , 以后
又急剧 回升到最大值 ;叶片 C a 含量 3 月最高 , 3
一 7 月缓慢下降 , 以后迅速下降 , 9 月达全年最低
值 , 9一 n 月迅速 回升 , 以后缓慢回升至最大值 ;
M g 含量 1 月最高 , 1一 3 月迅速下降 , 3 月降至最
低值 , 7 月为第二个高峰 , 9 月又降至谷底 , 以后逐
渐回升至最高 (图 1 ) 。
将香草兰叶片养分含量月份变化趋势同茎蔓
生长曲线 8j[ (图 2) 和果荚的生长过程 ( 图 3) 9j[ 进
行比较可看出 , 香草兰 叶片养分变化同其生长发
育过程有密切关系 。香草兰叶片 N S一 9 月 、 M g 7
一 9 月 、 e a 3一 9 月 、 K 3一 1 1 月均 呈不断下降趋
势 , 而香草兰茎蔓 3 月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 , 7 ~
1 0 月是其生长高峰期 , 同时 4 月 中旬盛花期后
4 5 d 左右是香草兰果荚快速增长期 , 由于香草兰
果荚迅速生长的营养竞争和茎蔓快速生长的稀释
_ /0. 启
0
. `
:{
: 舀 ~一一 一一 ~血
卜!
图 1 不同月份叶片养分含 t 的变化
一旦匕一一 一 _ _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1。卷
作用 ,使叶片 N 、 C a 、 K 、 M g 含量下降 。 香草兰植株 K 、 C a 含量较高 ,快速生长需大量的 K 、 c a ,故
其下降幅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 香草兰叶片 P 含量 5一 7 月迅速下降 , 此期正是授粉后大量果
荚迅速生长期 , 说明此时香草兰吸收的 P 大量供应其生殖生长 , 香草兰果英中 P 相对 比例较其
它部位高 。 至果荚生长稳定后 , 即使在茎蔓生长的高峰期 , 香草兰 叶片 P 含量仍迅速 回升 , 并保
持较高水平 , 因此香草兰必须相对 吸收更多的磷 ,才能在茎蔓快速生长下保持叶片 P 含量高水
平的稳定性 。 9 月以后 , 香草兰茎蔓生长开始减慢 ,果荚生长也基本上停止 ,但其根系仍在吸收养
分 , 故叶片养分 N 、 K 、 C a 、 M g 含量又先后迅速回升 。到岁末年初 , 香草兰各种养分都处于全年最
高或较高水平 ,这说明虽然此期香草兰生长不断减慢 ,但其仍不断吸收养分并在体内累积起来 。 1
~ 3 月为香草兰花芽发育生长期 , 且茎蔓也开始缓慢生长 。然而此期气温较低 , 干旱 ,香草兰根系
吸收养分能力较弱 ,其生长发育所需的 N 、 K 、 M g 等流动性大的养分主要由老熟部位 累积养分的
再利用而获得 , 故香草兰叶片 N 、 M S 含量极显著降低 , K 含量显著下降 。 C a 和 P 在香草兰体内
再利用率低 , 主要靠根系吸收供应 ,香草兰是喜钙作物 ,其根系吸收 c a 能力较强 , 因此 1一 3 月
叶片 P 、 C a 含量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 。
果英长度增长ǎ`邑à哪葬探斗
/入 、
、 粤、 夏增长 二摧以
茎直径 , , 。 , , ` -一 然瀚增 长
言己必侧洲
印“J冲
. .
!l
舀. t..
下`.月性1,
!
1`心`
u0伽.种.加功
(任。)华脚川
气 尹尸尹 沪 r
贪一 ; 一 ~一咭州 , 竹而
图 2·香草兰茎笠生长曲线
15 25 35 4 5 5 5 开花夭数 (d )
图 3 果英生长的增长过程
.2 4 高低产园香草兰叶片养分含 t 的差异
高产园香草兰叶片 C a 、 P 含量极显著高于低产园 ,但叶片 N 、 K 、 M g 含量随采样时间和地点
不同而异 。通过不同时间 ,不同地区高 、 低产园香草兰叶片养分含量的调查分析 ,发现高产园植株
N 水平均略高或显著高于低产园 ; K 的含量除 1 9 9 4 年香料公 司低产园极显著高于高产园外 , 以
后的调查均表现 出高产园 K 含量略高或显著高于低产园 ; M g 的含量则表现 出低产园略高或显
著高于高产园 ;而 P 、 C a 水平无论何时何地高产园植株均极显著地高于低产园 (表 1 0 ) 。
2 期 陈 拉等 :香草兰营养特性的研究
表 1 0
调查类型与地点
不同生产水平香草兰叶片养分含 t 比较
调查时间 养分含量 ( % )
N P K C a M g
低产园 ( 香料公司 ) 1 .3 1 0 .2 9 3 .6 0 2 .6 7 0 .5 1
1 9 9 4一 04 低产园 ( 热作系 ) 1 .46 0 .2 9 3 .5 7 3 .2 8 0 .4 2
中产园 (琼山 ) 1 .6 5 0 .2 8 3 .1 1 3 .7 9 0· 4 0
高产园 ( 兴隆 ) 1 .6 6 0 .5 2 3 .2 8 4 .7 4 0 .4 0
差异显著性 D o .05 0 .16 0 .03 7 0 .2 5 0 .5 0 0 .06
D o
.
01 0
.
2 0 0
.
04 5 0
.
3 1 0
.
6 2 0
.
07
高产园 (兴隆 ) 2 .1 1 0 .4 8 4 .09 3 .9 9 0 .2 8
1 9 9 5一 1 0 低产园 (热作系 ) 1 .9 2 0 .3 2 3 .7 2 2 .8 一 0 .3 1
士值 2 .38 * 5 .0 0 * * 1 .9 9 4 .7 7 * * 0 .7 0
高产园 (兴隆 ) 2 .1 3 0 .4 7 4 .08 3 .7 7 0 .4 3
19 9 6 一 05 低产园 (热作系 ) 2 .02 0 .29 3 .6 4 2 .6 3 0 .3 0
士值 1 .8 5 1 0 .0 * * 3 .9 5 * * 9 .05 * * 1 .9 9
高产园 (兴隆 ) 2 .2 6 0 .46 3 .06 3 .8 8 0 .3 9
1 9 9 6一 1 1 高产园 (万宁 ) 2 .2 7 0 .4刁 2 .7 4 3 , 9 4 0 . 65
低产园 * (屯昌 ) 2 . 3 2 0 . 3 3 2 · 8 4 2 · 2 3 0 · 7 0
差异显著性 D o . 0 5 ) . 0 2 0 . 15 0 . 2 1 0 . 0 5
D O
.
0 1 N S 0
.
0 3 0
.
2 4 0
.
3 3 0
.
0 8
* 尚未结果 ,但生长 己出现顶枯和衰退现象
从表 10 可以看 出 , 不同生产水平 的香草兰叶片养分含量存在差异 , 在多数情况下高产园香
草兰叶片的 N 、 K 含量高于低产园 , 而叶片 M g 含量则是低产园高于高产园 。香草兰叶片 P 、 c a
含量与生产水平呈正相关 ,不同地区 、 不同采样时间高产园香草兰叶片 P 、 C a 营养水平均极显著
高于低产园 。 说明 P 、 C a 是影响香草兰生长和产量的极其重要的营养元素 。
2
.
5 肥料盆栽试验中 P 对香草兰生长的影响
选土壤肥力较低的浅海沉积物土壤进行香草兰盆栽肥料试验 ,其结果表明施用 P 肥对香草
兰幼苗整株生物量 、 株高 、 茎重都有明显效应 。 不同施 P 水平对香草兰生长影响的多重 比较结果
表 明 (见表 1 1 ) , 施 P 对株高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 P 3株高极显著高于 P ,和 P Z ;施 P 对生物量也
有显著影响 , P 3的鲜重和干重都显著高于 P Z 。分别统计香草兰根 、 茎 、 叶的 P 含量发现 , 施 P 对茎
鲜重的影响极显著 (见表 1 1 ) 。 从总体上看 , 高量磷肥处理促进了香草兰的生长 。
表 1 各施 P 水平对香草兰生长影晌的多重比较
水平 株高
b B
b B
a A
8
.
2 4 1
2 8 8
3 b

7
鲜重
b A
b A
a A
4
.
9 4
17
.
2 4
2 1

9 8
干重
s b A
b A
8 A
0
.
4 2
1
.
4 7
1
.
8 7
茎鲜重
b A B
b B
a A
1
.
8 2 9
6
.
3 8
8
.
1 4
茎干重
a b A
b A
a A
0
.
2 0 9 5
0

7 3
0
.
9 3
几价3P-s x.OD
n 一 18 Q ( 3 , 3 4 ) 0 · 0 5 = 3 . 4 9 Q ( 3 , 3峨) 0 . 0 1 = 4 . 4 5
热 作 物 学 报 1 9卷
2. 6 C a

M g 肥料对土城 p H 和香草兰生长的影响
施用 C a、 M g 肥料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 施 C a 处理对土壤 p H 的影响显著高于施 M g 处理和
对照 , C a 3和 C a Z处理与施 M g 和对照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施 M g 对土壤 p H 无明显影响 , 施
M g 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 施 C a 、 M g 处理的香草兰植株总干重均高于对照 ,其中 C a 3处理干
重较对照增加 1 18 % , 差异达显著水平 。施 C a 、 M g 对香草兰根 、 叶干重无明显影响 , 而 c a Z处理对
茎干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见表 1 2 ) 。
表 1 2 ` ca 、 M g 对土城 p H 和番兰草生物 t 的影响
项 目 C K M g l M g Z C a Z C a 3
土壤 p H 值
植株干重 ( g /株 )
茎蔓干重 ( g /株 )
6
.
0 6
3
.
6 3
1
.
6 7
6
.
2 1
4
.
8 0
2
.
7 7
6
.
2 4
5
.
0 3
2
.
0 0
M g 3
6
.
3 6
5
.
0 7
2
.
7 7
6
.
9 0
6
.
4 3
3
.
2 7
7
.
6 6
7
.
9 0
2
.
1 0
D 0
.
0 -
0

6 3
: ::
D O
.
05
0

5 0
3
.
9 1
1
.
7 6
4
.
9 3
2

2 1
施 C a 处理 的香草兰植株对 C a 的吸收量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 。 其中 C a Z处理的香草兰植
株对 C a 的吸收量较对照增加 2 1 7 . 6% ,差异显著 , C as 处理的 C a 吸收量 比对照增加 174 % , 差异
达显著水平 。施 M g 处理的植株对 M g 的吸收量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但植株吸收 M g 量仍
随施 M g 量的增加而增长 。施 M g 对 c a 的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 , 而且随 M g 施用量的增加而增
加 ;施 C a 也表现 出对 M g 吸收 的促进作用 , 但随着 C a 施用量增加其促进作用下降 (表 1 3 、 图
4 )

衰 13 各处理 c a 吸收 t 的多 , 比较 (m g/株 )
3 讨 论
A
BA
B.
abacbc

处理
C a Z
C a 3
C a l
M g 3
M g Z
M g l
C K
2 0 7
.
2
17 8
.
7
15 9
.
3
12 6
.
7
7 4
.
9
6 9
.
0
65
.
3
n一 3 5贾一 2 3· 32 D o . 0 5= 1 1 2· 7 D o . o l = 1 4 1 . 8
n幼八U,J八U
ǎ匕调弓苏留车
3
.
1 香草兰是典型的喜钙作物
正常植株叶片钙的含 量范围达
3
.
5 %一 4 . 5 % , 叶片钙含量占整株
吸收量的 69 % ; 大田调查结果表明 ,
在不 同季节香草兰高产园叶片 C a 含
量均极显著高于低产园 ; 己有的报道
和本研究的结果都一致认为 , 香草兰
正常 生长适宜的土壤 p H 范围为 6 . 0
一 7 . 0 , 而且耐碱性比耐酸性强 ; 禾
研究中钙镁盆栽试验结果也表明 , 施
钙肥不仅提高土壤 p H 值和增加植株
对钙的吸收 , 而且对香草兰生长产生
明显的促进作用 ; 对屯昌洪涛坡 出现
茎顶坏死的种植园的土壤和植株分板
结果表明 , 坏死植株 叶片钙含量很低
(2
.
23 % )
, 土壤代换性钙和 p H 值
都 很 低 ( 分 别 为 1 . 30 m ol k/ 8 和
g毕 , c .
图 4 各处理对香草兰 M g 吸收 t 的影响
券冬期 陈 」拉等 : 香草兰营养特性的研究
p H 5
.
1 6 )
, 该症状是否 由于缺钙 引起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但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判断香草兰是
典型的喜钙作物 , 钙是影 两`香谭些全长和高产稳产的重要营养元素 。 因此 ,在热带地区酸性土壤
上种植喜钙的香草兰 , 施用适量石灰是高产栽培 的重要措施 。
3
.
Z P 素是影响香草兰生长发育和产 t 的重要营并元案
H e改价 ; R `刃 1等研究发现`缺 ,卫导致香草兰生长不 良 , 并使根 、 茎坏死 , 而缺 N 、 K 虽然也出
现香草兰生长不 良 , 但不会导致植株组织坏死 3j[ 。 本研究结果表明 , 高产园香草兰叶片 P 含量均
极显著高于低产园 、特别是长朔高产稳产的兴隆所引种圃 , 香草兰 P 素营养水平高而稳定 。 N 、 P 、
K 盆栽试验结果也表明 ,扒对香草兰生长的效应 比 N 、 K 明显 , 而且高 P 量 ( P 3 )处理极显著高于
低 P 量处理 。 虽然香草兰对 ` P 的吸收量相对较少 (见表 7 ) ,但要求土壤有效 P 维持较高的水平 ,
这是由于香草兰根冠比小 ,根量少 屯根毛稀疏 ,根系对 P 吸收能力很弱 ,对缺 P 忍耐 力也很低 , 因
此 ,对土壤供 P 水平要求高 。在调查中发现高产园土壤有效 P 比较低产园高 2一 6 倍 , 比一般旱
地作物高 10 倍 , 即土壤有效 P (0 ~ 1c0 m 的根层 )达到 1 50 m g p k g 一 、 ,才能满足香草兰的需求 。热带
地 区土壤对 P 吸附作用强烈 ,土壤普遍缺 P , 在此类土壤上种植香草兰必须特别注意磷肥的施
用 ,而且磷肥的施用量应大于需要量的 4一 5 倍才能凑效 。
致谢 本研究整个过程在张少若教授的指导下完成 。
参 考 文 献
J W P u r s e g l v e
, E G B r o w n , C L G r e e n , e t a l
.
S P i e e s
.
19 8 1
.
2
:
6 44 ~ 7 3 5
毛根海 · 海南岛香英兰生产的发展战略 . 热带作物研究 , 19 90 ( 1 ) : 52 一 57
H e e t o r R C
, e t a l
.
I n f l u e n e e o f m i n e r a l d e f i e i e n e i e s o n g r o w t h a n d e o m P o s i t i o n o f v a n i l l a v i n e s
.
P l a n t P h y s i o l
,
19 4 7
,
2 2 ; 2 9 1 ~ 2 9 9
E f f e e t o f t h r e e t y p e s o f m u l e h a n d t h e d e s r e e s o f s h a d e o n v a n i l l a
.
S o i x: & F e r t
.
1 9 4 7
,
1 0 ( l )
:
8 9一 9 0
C h e m i e a l f e r t i l i z e r a n d v a n sl l a A s r o n
.
T r o p
.
3
: 4 9 7
, 19 4 8 ( 5 0 115 乙 F e r t . 19 4 0 , 1 2 ( 5 ) : 3 7 3
林进能培养液中不同 p H值对香荚兰生长的影响 . 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 82 , 1 : 32 一 36
张鑫真 , 吴嘉涟 · 香草兰及其在海南垦 区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 海南农垦科技 . l 9 9 2( 4 ) : 1一 18
陈封宝 , 王庆煌 ,黄邦伯 ,等 · 香荚兰在海南岛兴隆地区引种研究 . 热带作物学报 , 19 89 , 1 0( 1 ) : 53 一 61
郑国基 , 黄伙平 ,周如潺 ,等 . 香草兰落荚原因的探讨 . 亚热带植物通讯 , 19 8 5 ( 2) : 6~ 8
热 带 物 学 报 1 9卷64
N u t ri ti v eh Ca ra Ct e ri sti CS o fV a n i l l a
h Cen La i Ln D i a n T a n g S h u m ei
( S o u th h Ci n a U n i v e r si ty o fT ro i Pa el A g ric u l tu r e
Zh a n g S h a o ru o
,
D a n z h o u
,
H a i n a n
,
5 7 1 7 3 7 )
A b s t r a e t N u t r i t i v e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o f v a n i l l a
e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o r g a n s o f v a n i l l a
w e r e s t u d i e d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z i n g n u t r i t i o n a l
V l n e S I n h i g h
w i t h
一 O r l o w

y i e l d i n g
t a t i o l s d i s t r i b [J t e d
S U l t S r e v e a l e d t h a t
i n
t h e
e x P e r im e n t s N
,
P
,
K
,
C a
,
M g
v a n i l l a v i n e s w a s i n t h e o r d e r o f
v a n i l l a P l a n
-
f e r t i l i z e t s
.
R e
-
K > C a > N >
M g > P
v a n i l l a
a n d b y l e a v e s
v i n e s w a s N :
H a i n a n a n d i n P o t
n u t r i e n t u P t a k e b y
C a > K > N > M g > P
.
P : K : C a : M g = 1
:
o f n u t r i e n t u P t a k e b y f r u i t

b e a r i n g
3 9 : 1
.
1 8 : 0
.
4 8
, a n d b y P o t e u l t u r e d
y o u n g v i n e s N P
: K : C a : M g = l
:
0
.
1 0
i n
T h e r a t i o
0
.
2 4
: 1
.
1
.
3 8
: 1
.
2 3 : 0
.
3 3
.
H i g h
l o w

y i e l d i n g

y i e l d i n g v a n i l l a V l n e S
c o n t a i n e d n o t i c e a b l y
f e r t i l i z e r e x P e r im e n t
h i g h e r P a n d C a l e a v e s t h a n v a n i l l a v i n e s

d i s e l o s e d e v i d e n t e f f e e t o f C a a n d P o n v a n i l l a g r o wt h
a l d
l h e P o t
v a r ia t i o l
o f t h e n u t r i e n t e o n t e n t i n v a n i l la l e a v e s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f o l i a r P o s i t i o n s a n d g r o w t h s e a s
-
O n S

K e y w o r d s v a n i l l a ; n u t r i t i v e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 P o t e x P e r im e n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