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甜叶菊组培苗生根培养的研究



全 文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 2010(6):170~ 172
作者简介:尚宏芹(1977-), 女, 山东章丘人 ,硕士 ,讲师, 现从事植
物生物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hqshang@126.com。
收稿日期:2009-12-20
甜叶菊组培苗生根培养的研究
尚 宏芹
(菏泽学院生命科学系,山东 菏泽 274015)
  摘 要:以甜叶菊组培无根苗为试验材料 ,研究培养基 、NAA浓度及活性炭对甜叶菊生根培
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诱导生根的效果优于 2MS 、MS和 1/4MS;0.2 mg/ L的 NAA 诱导
生根效果最好 ,诱导率为83.3%,根粗壮而长;0.3%活性炭不但大大地缩短生根时间 ,而且提高
了生根率 ,增加了根数。
关键词:甜叶菊;培养基;NAA浓度;活性炭;生根
中图分类号:S 632.9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0)06-0170-03
  甜叶菊(Stevia rebaudianum Bertoni)为菊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 ,其叶中含有甜菊糖苷 ,又名甜叶菊糖苷 、甜叶
菊糖等[ 1] 。甜菊糖苷易溶于水 ,甜度约为蔗糖的 300倍 ,
其热能仅为蔗糖的 1/300 ,甜味接近蔗糖 ,味道好 ,安全
无毒 ,可取代糖精 、甜蜜素和部分蔗糖 ,广泛应用于食
品 、饮料、餐桌佐料 、酱菜加工[ 2] ,它还有防治糖尿病 、肥
胖症 、小儿龋齿和高血压等疾患的药用价值 ,被誉为最
有发展前途的新糖原 ,是继蔗糖 、甜菜糖的第 3种天然
糖源[ 3-4] ,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甜叶菊为异
花授粉植物 ,一般采用种子繁殖 ,但用种子繁殖的后代
难以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 ,而且种子小 ,极易丧失活力 ,
发芽率仅为 30%~ 40%,苗期生长缓慢 ,育苗要求技术
性强 ,成活率低 ,严重影响了种苗质量 ,限制其大面积种
植[ 5-6] 。因此 ,如何获得干叶产量高 、甜菊糖苷含量高而
稳定的种苗是个紧迫的问题。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的性状优良 、统一的种苗 ,并
且可对植物进行脱毒 ,防止品种退化 ,生产过程不受季
节限制 ,周年可以进行 ,从而满足生产需要。虽然以茎
尖为外植体进行甜叶菊的组织培养已有报道[ 4-6] ,但是
缺乏详细的生根研究 ,试验对甜叶菊进行了生根研究 ,
以期为甜叶菊的离体快繁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甜叶菊品种“守甜 2号”购自菏泽市。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的获得 将甜叶菊种在室内花盆内 ,待返
苗后 ,取植株上的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 ,将茎上的叶
片连带叶柄一同剪掉后 ,用自来水将材料冲洗干净 ,将
甜叶菊茎段切割成 1 cm 左右带腋芽小茎段 ,在超静工
作台上先用 75%酒精消毒 10 s ,再用 0.1%HgCl2 消毒
6 min ,在消毒的过程中每隔 5~ 10 s搅动1次 ,无菌水冲
洗4 ~ 5遍 ,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 ,接种在 MS培养基上 ,
约1个月后腋芽长成芽苗。
1.2.2 生根培养 剪取旺盛生长的甜叶菊芽作为外植
体 ,高约 2~ 3 cm ,生长健壮 ,叶色浓绿 ,接种在生根培养
基上 ,分别研究不同无机盐浓度 、NAA浓度和活性炭对
甜叶菊生根培养的影响 ,记录生根时间 ,培养 20 ~ 25 d
后 ,测定根数 ,计算生根率。生根率(%)=生根的外植
体数/接种的外植体数×100%。
1.2.3 培养条件 培养基的蔗糖含量为 30 g/ L ,琼脂
含量为7 g/L ,pH 5.8 ,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为
2 000 lx ,光照时间14 h/d。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基无机盐浓度对甜叶菊生根的影响
MS培养基中含有较高量的硝酸盐 、钾盐和铵盐[ 7] 。
将甜叶菊芽苗接种在含有 NAA 0.2 mg/L的不同无机
盐浓度的培养基中 ,不同材料在生根培养阶段对培养基
中无机盐质量浓度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甜叶菊的生根培
养7 d后 ,培养基中的外植体开始生根 ,20 d后统计培养
结果见表1。
  表1 MS培养基浓度对甜叶菊生根的影响
处理/ mg·L-1 生根率/ %
平均根
数/条 根的生长状态
2MS+NAA 0.2 12.5 0.17 发根晚 ,根细弱 、短
MS+NAA 0.2 45.8 0.42 发根晚 ,根细弱 、短
1/ 2MS+NAA 0.2 79.2 4.58 发根早 ,根壮 、较长
1/ 4MS+NAA 0.2 70.8 1.54 发根较早,根细弱、长
  由表1可知 ,在 2MS和 MS 培养基中 ,甜叶菊发根
晚 ,生根率低 ,且根少、细弱、短 ,这可能是因为高浓度无
机盐对培养物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在 1/2MS培养基下 ,
170
北方园艺 2010(6):170~ 172 ·生物技术·
有利于生根 ,生根率达 79.82%,且发根早 ,根多而粗壮;
在 1/4MS培养基下 ,发根虽较早 ,但不定根较少且较细
弱。适宜的无机盐浓度为1/2MS培养基 ,不仅可诱导甜
叶菊试管苗不定根的发生 ,也可促使根系的生长 ,保证
试管苗矿质营养及水分代谢 ,从而可促使植株地上 、地
下部分的协调发展。
2.2 NAA浓度对甜叶菊生根的影响
由表2可知 ,不添加NAA的培养基中 ,组培苗生根
率为0。随着NAA浓度的上升 ,生根率先增加后下降 ,
当 NAA浓度为0.2 mg/ L时 ,诱导生根的诱导率最高 ,
达83.3%,根长得粗壮而长 ,当NAA浓度高于0.5 mg/L时
根变短而且细弱 ,这说明NAA浓度太大 ,抑制了植株不
定根的生长发育。
  表2 NAA浓度对甜叶菊生根的影响
NAA 浓度/mg·L-1 生根率/ % 平均根数/条 根的生长状态
0 0 0
0.1 62.5 3.04 较粗壮 ,长
0.2 83.3 4.42 粗壮 ,长
0.5 41.7 2.08 细弱 ,短
1.0 8.33 0.46 细弱 ,短
2.3 活性炭对甜叶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在无菌条件下 ,将甜叶菊无根苗接种到不同活性炭
浓度的培养基上 ,培养25 d后统计结果见表 3。活性炭
对甜叶菊组培苗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低浓度的活性
炭不但提高了生根率 ,而且使发根时间提前 ,并增加了
平均根数。活性炭浓度为 0时 ,组培苗根诱导率为
75%,但是发根晚。添加 0.1%的活性炭时 ,生根率为
83.3%,根数为 4.88 ,而0.3%的活性炭的生根率和平均
根数分别为100%和 5.63。说明较高浓度的活性炭对甜
叶菊的生根有抑制作用 ,表现在生根率的降低和平均根
数的减少 ,当活性炭含量为 1.0 mg/ L 时 ,生根率为
50%,平均根数为 1.08条 ,并且发根晚。低浓度的活性
炭之所以促进不定芽生根 ,可能是因为它一方面减弱了
光线透过培养基的能力 ,为根的诱导和生长提供了类似
非洲菊在自然条件下的黑暗环境 ,同时 ,活性炭能吸附
培养基中的无机盐 、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和改善培养基
中的气体状况 ,从而有利于不定芽生根和生长。
  表3 活性炭浓度对甜叶菊生根的影响
活性炭含量/mg·L-1 生根率/ % 平均根数/条 根的生长状态
0 75 4.25 发根晚
0.1 83.3 4.88 发根较早 ,根较壮
0.3 100 5.63 发根早,根壮 、较长
0.5 58.3 3.33 发根晚,根细弱、短
1.0 50 1.08 发根晚,根细弱、短
3 讨论
3.1 无机盐浓度对甜叶菊生根的影响
组培苗的生根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受多种
因素的影响[ 8] ,在试验中 ,培养基无机盐浓度过高或过
低均不利于组培苗的生根。植物组织培养生根阶段 ,降
低培养基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成分的浓度 ,可提高大多
数植物的生根能力[ 9-10] ,可能是由于高浓度的无机盐促
进地上部优先生长 ,顶端优势进一步加强 ,低浓度的无
机盐则使地下部优先生长 ,促进生根且根部健壮 ,以保
证吸收更多的养分供应地上部生长。因此 ,甜叶菊组培
生根培养基以 1/2MS培养基为佳 ,但更低浓度的1/4MS
培养基中 ,生根率低于 1/2MS培养基 ,可能是因为植物
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大量元素中的K+ ,NH+4 ,Mg2+ ,Ca2+
及微量元素 、有机物质 、铁盐等浓度太低 ,不能更好的满
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因此生根率低。
3.2 激素浓度对甜叶菊生根的影响
董振红等 [ 11]研究认为 ,1/4MS+IBA 0.1 mg/ L+
NAA 0.1 mg/ L诱导生根效果最好 ,张子学等[ 12] 研究认
为甜叶菊生根较适宜的培养基为 MS+IBA 0.25 mg/L ,
在该试验中当 NAA浓度为0.2 mg/L 时 ,诱导生根的诱
导率最高 ,达 83.3%,这可能与品种及外植体部位有关。
3.3 活性炭对甜叶菊生根的影响
活性炭作为一种吸附剂在组织培养中经常使用 ,其
主要作用是吸附培养过程中植物细胞分泌的及培养基
中有害物质有利于生根[ 13] 。活性炭促进不定芽生根和
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活性炭为根的生长营造了近似自然
生长条件下的黑暗环境 ,吸附培养基中有毒副作用的物
质 ,降低盐离子浓度等 ,但活性炭也吸附植物生长调节
剂等有利物质[ 14] ,试验中 0.3%的活性炭生根率和平均
根数分别为 100%和 5.63 ,过高浓度的活性炭不利于生
根。是否可将活性炭和低浓度的的 NAA 结合使用 ,找
出合适的浓度配比 ,以进一步促进甜叶菊组培苗的生
根 ,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 1]  何毓娟 ,李元彬.发展甜叶菊生产大有可为[ J] .中国糖料, 1997(1):
52-56.
[ 2]  马玉琴 ,楼凤昌,李翱.甜叶菊的研究进展[ J] .国外医学医药分册 ,
1992, 19(1):5-9.
[ 3]  朱东顺 ,宋晴晴,傅在秋 ,等.山东省甜叶菊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 J] .中国糖料 ,2002(3):27-29.
[ 4]  黄苏珍 ,韩玉林,谢明云,等.甜叶菊“中山一号”快速繁殖研究[ J] .南
特产研究 , 1999(4):48-49.
[ 5]  李启任 ,刘娟 ,董立华 ,等.甜叶菊茎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J] .云南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14(4):425-426.
[ 6]  沈秀丽 ,徐仲.甜叶菊组织培养条件的研究.I.外植体 、激素浓度、琼
脂浓度对愈伤组织形成及芽诱导的影响[ J] .中国糖料, 1996(3):24-26.
[ 7]  沈惠娟.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2:
16-45.
[ 8]  王会.红叶石楠组培苗生根培养的研究[ J] .北方园艺 , 2007(10):
178-180.
171
·生物技术· 北方园艺 2010(6):172~ 174
[ 9]  Igasakit , Mohrit , Ichikawa H ,et al.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 ransformation ofRobinia pseudoacacia [ J] .PlantCellReports , 2000, 19(5):
448-453.
[ 10] 夏阳,梁慧敏 ,陈受宜 ,等.四倍体刺槐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研究
[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 37(8):1208-1211.
[ 11] 董振红,王贵民,王彦超 ,等.甜叶菊茎尖组培苗生根及移栽的研究
[ J] .中国糖料 , 2008(2):29-30.
[ 12] 张子学,杨久峰,檀赞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叶菊增殖和生根的影
响[ J] .中国林副特产 ,2008(2):13-15.
[ 13] 王清连.植物组织培养[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6.
[ 14] 孙静秋,夏铃风,周传余.大岩桐试管结球的初步研究[ J] .上海农业
学报, 2003, 19(4):64-66.
Study on Rooting Culture of Stevia Tissue-cultured Plant
SHANG Hong-qin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Heze University , Heze , Shandong 274015)
Abstract:With the tissue-cultured seedling of Stevia rebaudianum Bertoni as materials , it researched the effects of
media , NAA concentrations and activated charcoal on Stevia rooting cul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2MS basic me-
dium was better than 2MS , MS and 1/4MS media for rooting induction.The best rooting induction medium was 1/2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2 mg/ L NAA , on which the induction percentage w as 83.3%, roots were thicker and lon-
ger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Rooting induction was accelerated , and root numbers were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0.3% activated charcoal.
Key words:Stevia;media;NAA concentration;activated charcoal;rooting
第一作者简介:刘会超(1964-), 男,河南南阳人 ,博士, 教授, 硕士
生导师 ,现从事观赏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工作。 E-mail:liuhc918@
yahoo.com.cn。
通讯作者:贾文庆(1979-), 男, 河南淮阳人 ,硕士 ,讲师, 现从事观
赏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工作。 E-mail:jiawq99@126.com。
基金项目:河南省创新人才工程资助项目(2005-126-49);河南科
技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050106);河南科技学院重点资助项目
(050121)。
收稿日期:2009-12-20
牡丹胚培养及丛生苗继代培养研究
刘会 超 , 贾 文庆 , 王  坤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园林系,河南新乡 453003)
  摘 要:以凤丹白种胚为材料 ,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胚苗生长 、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结果表明:用 0.5%的多菌灵消毒过的种子污染率降低;胚生长最适培养基 MS+6-BA 1.5 mg/L
+2 ,4-D 0.1 mg/L+GA3 0.1 mg/ L;分化不定芽最佳培养基 MS+6-BA 2.5 mg/L+2 , 4-D 0.1
mg/L。
关键词:牡丹;胚;丛生芽
中图分类号:S 685.11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0)06-0172-03
  牡丹(Paeonia su f f ruticosa)又名百两金 、富贵花 、洛
阳花等 ,为芍药科芍药属落叶亚灌木。牡丹是原产我国
的木本名贵观赏花卉 ,花大色艳 、雍容华贵 、芳香浓郁 ,
而且品种繁多 ,素有“国色天香” 、“花中之王”的美称 ,长
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 、繁荣兴旺的象征[ 1] 。牡丹
常用播种、分株、压条 、扦插和嫁接法等传统方式繁殖 ,
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育苗周期长、幼苗不整齐等问题。利
用组织培养途径进行牡丹的繁育已经取得了进展 ,在芽
培养 、茎尖培养 、叶及叶柄培养 、种子培养进行了较为深
入的研究[ 2] ,但有关牡丹胚培养诱导出丛生芽的研究甚
少。该试验通过对胚培养及丛生苗继代培养研究 ,为实
现牡丹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牡丹品种`凤丹白 种子 ,2008年 10月采于洛阳国
家牡丹基因库。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