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生境及其致危因素调查



全 文 :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生境及其致危因素调查
王力军1,贺 斌1,周建芬1,2,刘忠旺1,陈 曦1
(1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2 海南琼海市嘉积中学,海南琼海 571400)
摘要 为掌握蜡皮蜥野外生存状况,于 2005 ~2006年,对海南岛沿海 28个地点进行了蜡皮蜥分布的生境类型和致危因素的调查。结果
表明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的优势分布生境类型为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一般分布生境类型为木麻黄林(林 3 ~ 4龄)、砂生灌丛和西瓜
地;偶见分布生境类型为农业旱地、木麻黄林(>4龄)、果园和桉树林(>2龄)。生境丧失和人为非法捕捉是导致沿海蜡皮蜥致危的主
要因素,由于经济林建设、经济田开垦、果园和旅游占地,导致蜡皮蜥优势分布的荒坡地和裸沙地面积急剧减少,而非法捕捉直接导致野
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关键词 蜡皮蜥;海南岛沿海;生境;致危因素;生境丧失;非法捕捉
中图分类号 Q959. 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2)06 -03368 -02
Survey on Habitats and Threatening Factors of Leiolepis reevesii in Coastal Region of Hainan Island
WANG Li-jun et al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1158)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living status of Leiolepis reevesii in the field,28 survey sites were sampled in coastal region of Hainan Island,
and habitat types and threatening factors of Leiolepis reevesii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05 to 2006.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dominant habitats
distributed by Leiolepis reevesii are barren slope,seedling land (stand age at 1 - 2 years)and bared sand;the common habitats are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plantation (stand age at 3 - 4 years),sand shrub and watermelon land;and dry cropland,Casuarina equisetifolia plantation
(stand age over 5 years),orchard and Eucalyptus plantation (stand age over 2 years)are the seldom distributed habitats. Habitats losses and
illegal harvest are the main threatening factors of Leiolepis reevesii. Plantation construction,reclamation for economic crops,exploiting lands for
orchard and tourism lead to the habitats of barren slope and bared sand dramatically declining,illegal harvest directly leads to the population
of Leiolepis reevesii sharply decreasing.
Key words Leiolepis reevesii;Coastal region of Hainan Island;Habitat;Threatening factors;Habitat loss;Illegal harves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143)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808151) ;WWF-China 物种保护小额基金项目
(CN0861. 01)。
作者简介 王力军(1974 -) ,男,满族,辽宁兴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
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研究,E-mail:wan-
glijun_haikou@ sina. com。
收稿日期 2011-11-07
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别名山马、坡马,隶属于爬行纲
(Reptilia)、有鳞目(Squamata)、蜥蜴亚目(Sauria)、鬣蜥科
(Iguania) ,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澳门和海南,国外主
要分布于越南[1]。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其列为“濒危”等
级[2],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等级[3],2006 年 12 月
海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0世纪 70年
代以前蜡皮蜥的野外种群数量十分丰富,但由于环境的大量
开发和利用,蜡皮蜥的野外生存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再
加上蜡皮蜥被海南沿海居民广为食用,导致其分布的范围和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为了掌握海南沿海蜡皮蜥的生存状
况,进一步开展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笔者于 2005 年 5
月 ~2006年 7月,对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的生境和致危因素进
行了调查,旨在为蜡皮蜥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地概况 海南岛位于 108°37E ~111°03 E,18°10
N ~20°09 N之间,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
雨,为我国水热最丰富的地区之一。5 ~ 10 月为湿季,11 ~ 4
月为干季,年均温度在 23 ~ 26 ℃之间,7 月平均最高温度多
在 32 ~34 ℃之间,最冷月份平均温度为 16 ~ 21 ℃。海南岛
四周环海,海岸线长达 1 528. 4 km,土壤分布规律明显呈环
状分布,位于沿海周围的土壤类型为滨海砂土[4]。
1. 2 调查点的选择 由于蜡皮蜥分布于滨海砂土质的环境
中[2],故根据海南省地图集[5],按等距离系统抽样调查的原
则,对沿海分布的乡或镇进行筛选,若等距离抽样时该区没
有乡或镇的分布,则选择临近的乡或镇进行调查,共计选择
了 28个乡或镇对蜡皮蜥的生境类型和致危因素进行调查
(图 1)。
1. 3 生境调查方法 结合实地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
对所抽样调查的乡或镇的不同景观类型进行蜡皮蜥分布的
调查,每个景观生境类型设置2条10 m ×200 m大小的样带,
对蜡皮蜥的洞穴数量进行统计(非法捕捉时留下的痕迹也统
计在内) ,同时记录导致蜡皮蜥生境和种群数量下降的各种
因素。
1. 4 致危因素类型及分级标准 非法捕捉因素:直接导致野
外蜡皮蜥种群数量下降的致危因素,依据调查所在区域的样带
内被挖洞穴的数量进行分级,设置为 1 ~4、5 ~9和 10个以上 3
个级别,分别以低“+”、中“+ +”、高“+ + +”来表示。
生境丧失因素:主要指种植经济林、农田开垦、果蔬种植
和旅游占地 4种类型,以调查时期该区域不同类型面积增长
的比例为依据。设置为 0. 1‰ ~ 0. 4‰、0. 4‰ ~ 0. 9‰、1‰以
上 3个增长面积比例级别,分别以低“+”、中“+ +”、高“+
+ +”来表示。
1. 5 数据处理 采用非参数 Mann-Whitney U 检验法,对不
同景观类型生境中的蜡皮蜥的洞穴数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
验,显著水平设置为 α = 0. 05 和 0. 01,所有数据均在 SPSS
13. 0和 Excel 2003软件操作下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 1 蜡皮蜥的生境类型 由表 1 可知,蜡皮蜥的生境组成
责任编辑 刘赟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2,40(6):3368 - 3369,3378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06.006
注:1.三江;2.锦山;3.翁田;4.昌洒;5.龙楼;6.会文;7.长坡;8.中
原;9.山根;10.大茂;11.东澳;12.长流;13.桥头;14.东英;15.
木棠;16.排浦;17.海头;18.海尾;19.四更;20.新龙;21.板桥;
22.佛罗;23. 九所;24. 崖城;25. 天涯;26. 田独;27. 英洲;28.
光坡。
图 1 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生境及致危因素调查点分布示意图(数
字代表乡或镇的编号)
包括荒坡地、林苗地(1 ~2 龄,木麻黄和桉树苗地)、裸沙地、
木麻黄林(3 ~4龄)、砂生灌丛、西瓜地、农业旱地(主要指大
豆和花生地)、木麻黄林(> 4 龄)、果园、桉树林(> 2 龄)10
种类型。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生境中的蜡皮蜥洞穴数量
最高,是蜡皮蜥的优势分布生境类型,且各生境类型的洞穴
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 ,并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生境;
其次为木麻黄林(3 ~ 4 龄)、砂生灌丛和西瓜地生境,3 种生
境中的蜡皮蜥洞穴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农业旱地、木麻
黄林(> 4 龄)、果园和桉树林生境中的蜡皮蜥洞穴数量最
低,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生境,是蜡皮蜥分布的偶见生境类型。
作为木麻黄和按树林种植的经济林用地,林苗地(1 ~ 2
龄)生境的蜡皮蜥洞穴数量显著高于 3 ~ 4 龄的木麻黄林(P
<0. 05) ,与 4 龄以上的木麻黄林之间差异极显著(P <
0. 01) ,而 3 ~4林龄的木麻黄林与 4龄以上的木麻黄之间差
异显著(P <0. 05)。
表 1 蜡皮蜥的生境类型(n =56)
生境类型
蜡皮蜥洞穴数量
个 /2 000 m2
洞穴优势度
荒坡地 25. 3 ±7. 4 a + + +
林苗地(1 ~2龄) 23. 7 ±6. 2 a + + +
裸沙地 19. 6 ±8. 9 a + + +
木麻黄林(3 ~4龄) 13. 4 ±9. 5 b + +
砂生灌丛 12. 3 ±8. 4 b + +
西瓜地 9. 2 ±6. 3 b + +
农业旱地 6. 8 ±7. 2 c +
木麻黄林 (>4龄) 4. 5 ±5. 3 c +
果园 3. 7 ±6. 1 c +
桉树林(>2龄) 3. 2 ±4. 5 c +
注:同列不同相邻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不同相间字母表示
差异极显著(P <0. 01)。
2. 2 蜡皮蜥的致危因素 调查表明,非法捕捉和生境丧失
是导致野外蜡皮蜥致危的主要因素。在 28 个调查点中,普
遍存在非法捕捉、贸易和食用蜡皮蜥的现象,其中以文昌的
昌洒、儋州的木棠和陵水的光坡 3个调查点最为严重。对蜡
皮蜥优势分布的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 3种类型生境中的
洞穴破坏率统计表明,人为非法捕捉导致的洞穴破坏率达到
30. 4%;其次为海口的长流、文昌的翁田和龙楼、临高的东
英、乐东的九所和陵水的英州,这些区域的蜡皮蜥优势分布
生境类型的洞穴破坏率可达 19. 3%;其他调查点的人为非法
捕捉现象也主要发现于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生境中,但
木麻黄林(3 ~4龄)边缘的洞穴破坏率也普遍较高(表 2)。
表 2 海南沿海蜡皮蜥的主要致危因素
调查地点 非法捕捉
生境丧失原因
种植经济林 经济田开垦 果园占地 旅游占地
1三江 + + + + + +
2锦山 + + + + + + -
3翁田 + + + + + + + + -
4昌洒 + + + + + + + + + -
5龙楼 + + + + + + + + + +
6会文 + + + + + + + +
7长坡 + + + + + + +
8中原 + + + + + +
9山根 + + + + + + +
10大茂 + + + + + + -
11东澳 + + + + + +
12长流 + + + + + + + + -
13桥头 + + + + + + -
14东英 + + + + + + + -
15木棠 + + + + + + + + + + -
16排浦 + + + + + + + +
17海头 + + + + + -
18海尾 + + + + + -
19四更 + + + + + + + -
20新龙 + + + + + + + -
21板桥 + + + + + + + + -
22佛罗 + + + + + + + -
23九所 + + + + + + + + -
24崖城 + + + + + + +
25天涯 + + + + + + +
26田独 + + + + + +
27英洲 + + + + + + + +
28光坡 + + + + + + + + +
注:“+ + +”:高;“+ +”:中;“+”:低;“-”:无。
生境丧失是导致野外蜡皮蜥分布面积逐渐缩小的主要
原因,主要表现在种植经济林、经济田开垦、果园占地和旅游
占地等方面。木麻黄、桉树和相思等速生树种是经济林种植
的主体,其种植的主要目的是应用于纸浆业,而荒坡地和裸
沙地是被用于开垦种植经济林的主要生境类型,相比其他导
致蜡皮蜥生境丧失因素,经济林种植在各调查地点增长得比
例最为显著,且在海南岛的东部和西部之间差别不明显,很
多宜林的荒坡地和裸沙地由于纸浆业的发展而被利用和开
垦,调查中发现,很多区域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甚至导致林
权和土地所有权的纠纷频有发生。经济田开垦主要指用于
(下转第 3378页)
963340 卷 6 期 王力军等 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生境及其致危因素调查
Lower Yangtze River Floodplain in Late January and Early February 2004
[M]. Beijing: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2004:5 -35.
[5]刘政源,徐文彬,王岐山,等.白头鹤在升金湖上湖越冬期环境容纳量
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5):454 -459.
[6]郑光美,王岐山.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8.
[7]顾长明. 2005年长江中下游水鸟调查六省市调查技术报告(安徽省)
[M]/ /马克·巴特,雷刚,曹垒,等.长江中下游水鸟调查报告.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2 -26.
[8]胡文海.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
2003,17(5):43 -44.
[9]周尧.中国蝶类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0]张巍巍.常见野外昆虫识别手册[K].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1]虞国跃.中国蝴蝶观赏手册[K].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2]梁卫国.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思考[J].科技信息,2010
(4):378.
[13]郑立军,靳桂敏.粤北山区蝶类资源和可持续利用[J].野生动物杂
志,2007,28(2):50 -51.
[14]董红梅,宋友桂.自然保护区蝶类旅游开发———以六盘山国家自然保
护区为例[J].山地学报,2008,26(S1):16 -21.
[15]欧永跃,诸立新.安徽省蝶类资源和可持续利用[J].野生动物杂志,
2008,29(1):32 -39.
[16]毕明娟,徐昭焕,翟小伟,等.昆虫性选择行为研究进展[J].华东昆虫
学报,2006,15(2):116 -119.
[17]陈志兵,裴恩乐,俞渊,等.玉带凤蝶的饲养和繁殖研究[J].上海农学
院学报,1998(3):204 -208.
[18]刘文萍,邓合黎,李树恒.三峡库区蝶类调查报告[J].西南农业大学
学报,2000,22(6):501 -509.
[19]吕龙石,金大勇,朴锦.温度与光周期对麝凤蝶生长发育的影响[J].
昆虫知识,2004,41(6):572 -574.
[20]周成理,史军义,陈晓鸣,等.石雷枯叶蛱蝶规模化人工繁育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5):107 -113.
[21] GARASHI S,FUKUDA H. The Life Histories of Asian Butterflies(I)
[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
[22]史军义,周成理,易传辉,等.我国当前蝴蝶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林业科技情报,2006,38(4):18 -20.
[23]宗秋菊,袁雨,袁荣才.蝴蝶是商品,是商业原料[J].农村科学实验,
2004(2):40.
[24]程元启,何山春,徐文彬,等.升金湖湿地资源与保护对策研究[J].安
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90 -94.
[25]刘雪梅,保继刚.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变形
[J].生态学杂志,2005,24(3):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348 -353.
(上接第 3369页)
西瓜、蔬菜、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些作物适合在
沙质的土壤中生长,其增长的比例仅次于经济林的种植,荒
坡地和裸沙地也是被开垦的主体,且在海南岛的东部和西部
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果园占地主要指菠萝、芒果、荔枝等
适合在旱地生长水果类作物用地,这些水果类用地往往也在
荒坡地基础上进行开垦,因此也相应导致了蜡皮蜥生境的丧
失,且在海南岛的西部明显高于东部调查区域。而旅游占地
是导致蜡皮蜥生境丧失相对较小的因素,且往往与当地的旅
游景观或景区联系密切,其占地主要为滨海的砂生灌丛或木
麻黄林等生境类型,相比之下,海南岛的东部区域和南部的
三亚旅游占地相对较大,而西部区域旅游占地较少或没有。
3 结论与讨论
生境丧失、变化和破碎化是导致爬行动物种群数量下降
的主要原因之一[6]。随着林权制度的改革,海南岛的桉树林
和相思林等经济林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截止 2006 年底,桉树
林面积已达 10万 hm2,并且桉树林每年都以 2. 5 ~ 4 万 hm2
的速度递增,导致了大量的荒坡地、裸沙地和砂生灌丛被侵
占,不仅大大减少了蜡皮蜥分布的生境面积,同时也出现了
生物多样性降低、抵御不良环境与病虫害的能力下降、地力
衰退和生产力下降等重要的生态问题[7]。此外,海南岛作为
反季节瓜菜的主要产地,2008 年西瓜种植面积达 1. 53 万
hm2,且很多瓜菜栽培以沿海沙质土地为主[8 -9]。该次研究
表明,荒坡地、裸沙地和砂生灌丛是海南岛沿海蜡皮蜥分布
最为广泛的自然生境类型,但也是种植经济林、经济田开垦、
果园和旅游占地最为主要的土地来源,虽然林苗地是蜡皮蜥
的优势分布生境类型,但随着林木的快速生长,演变为木麻
黄林地和桉树林地中的蜡皮蜥洞穴数量呈现明显减少的趋
势。非法捕捉是导致蜡皮蜥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直接
因素[10 -12]。由于蜡皮蜥成体的个体相对较大,容易捕捉。
随着野外资源的减少,非法贸易价格也一路攀升。数据分析
表明,分布在荒坡地、林苗地和裸沙地的蜡皮蜥更容易受到
非法捕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尔宓,赵肯堂,周开亚,等.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二卷)[M].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9:147 -150.
[2]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8:181 -182.
[3]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10.
[4]邹国础.海南岛土壤资源的利用问题[J].生态科学,1983(1):34 -39.
[5]海南省测绘局.海南省地图集[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1996:33.
[6]GIBBONS J W,SCOTT D E,RYAN T J,et al. The global decline of rep-
tiles,déjàvu amphibians[J]. Bio Science,2000,50(8):653 -656.
[7]邓燔,陈秋波,陈秀龙.海南热带天然林、桉树林和橡胶林生态效益比
较分析[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13(2):19 -23.
[8]许如意,李劲松,陈冠铭,等.海南反季节瓜菜发展综述[J].中国热带
农业,2006(6):10 -11.
[9]李劲松,韩晓燕,柳唐镜,等.海南省西瓜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J].中国瓜菜,2009(5):72 -74.
[10]王力军.海岸沙滩上的爬行类———蜡皮蜥[J].野生动物,2004,25(1):
14 -15.
[11]王力军,洪美玲,蓝丽娟.蜡皮蜥———你离灭绝有多远? [J].大自然,
2005(4):33 -34.
[12]滕晓玲,徐艳艳,王力军,等.海南蜡皮蜥保护行动野外考察记[J].野
生动物,2006,27(1):6 -7.
8733 安徽农业科学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