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豨莶草与苍耳子毒效实验研究



全 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 10卷第 4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Vol. 10,No. 4
·实验研究·
DOI:10. 13935 / j. cnki. sjzx. 1504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4183);山西省科技攻关
项目(20110313004 - 2)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通讯作者:关建红,Email:gjh1688@ sina. com
豨莶草与苍耳子毒效实验研究
付帅 关建红
【摘要】 目的 以药典记载的菊科、辛味药苍耳子(有毒)与豨莶草(无毒)进行急性毒性和药
效实验比较研究,确定两者的毒性 -药效剂量关系,为药典中药毒性界定和分级存在的不足提供实验
依据,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注意事项。方法 分别制备豨莶草和苍耳子水煎剂,采用小鼠一次性
灌胃观察毒性,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两药的药效作用。结果 豨莶
草半数致死量 LD50 = 18. 0 g /kg,苍耳子半数致死量 LD50 = 18. 6 g /kg。豨莶草及苍耳子组均能降低全
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前者毒性 -药效剂量关系比为 85 倍,后者毒性 -药效剂量关系比为 75 倍。结论
豨莶草与苍耳子半数致死量及毒性 -药效剂量关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药典对有毒药物及无毒
药物的界定和分级存在不足,该实验对药典有毒药物及无毒药物的界定提出质疑,也为临床安全合理
用药提供注意事项。
【关键词】 豨莶草;苍耳子;急性毒性;毒性界定;血液流变学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A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oxicity and Efficacy of Siegesbeckiaeand Cocklebur
Fu Shuai,Guan Jian - hong
(Sh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zhong Shanxi 0306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oxicity - dosage relation of Siegesbeckiae and Cocklebur through
acute toxicity test and efficacy experiment. To provid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toxicity defin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to provide considerations for clinical safety drug using.Methods Prepare water
decoction of Siegesbeckiae and Cocklebur respectively. Lavaging for micedisposable to observe the toxicity
and calculate the median lethal dose. Copying acute blood stasis model in rats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drugs. Results Median lethal dose of Siegesbeckiae is 18. 0 g /kg. Median lethal dose of Cocklebur is
18. 6 g /kg. Siegesbeckiae and Cocklebur could decrease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plasma viscosity. Toxic -
effective dose of Siegesbeckiae is 85 times and 75 times for Cocklebur.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iegesbeckiae and Cocklebur in median lethal dose and toxic - effective dose. The Phar-
macopoeia of TCM has shortcomings i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oxic drugs and nonpoisonous
drugs. The experiment questioned the definition of toxic drugs and nonpoisonous drugs,and provided consider-
ations for clinical safety drug using.
【Key words】 Siegesbeckiae;Cocklebur;Acute toxicity;Toxicity defined;Blood rheology
迄今为止中药毒性界定和分级尚无统一标准,
我们长期对药典记载的无毒中药豨莶草进行了毒
性研究[1 - 2],发现药典对中药毒性的界定和分级存
在着不足。为此,我们比较研究了药典记载的“有
毒”菊科辛味药苍耳子与“无毒”菊科辛味药豨莶草
的急性毒性和药效作用,结果表明豨莶草与苍耳子
半数致死量、毒性剂量 -药效剂量关系比较无统计
学意义,推测两药毒性相近,与药典记载不相符。
两药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药典中药毒性界定和分
级提供实验依据,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1. 1. 1 实验动物 SPF 级昆明种小鼠,160 只,雌
雄各半,体重(18 ± 2)g,动物质量合格证书号:
SCXK -(军)2012 - 0004。雄性 SD 大鼠,42 只,体
重(200 ± 20)g,动物质量合格证书号:SCXK -(军)
2012 - 0004,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
验动物中心提供。
1. 1. 2 实验药物 豨莶草购于国药集团山西有限
公司,经鉴定为菊科植物豨莶 Siegesbeckiaorientalis
·39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 10卷第 4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Vol. 10,No. 4
L.。苍耳子购于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经鉴定为
Xanthium sibiricum Patr.。
1. 1. 3 实验试剂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天津金
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 12020526);阿
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
J20080078)。
1. 1. 4 实验仪器 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北京赛科
希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SA - 6000);贝克曼
全自动血凝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型号:
ACL -8000)。
1. 2 实验方法
1. 2. 1 药物制备 称取豨莶草和苍耳子各 1 kg,分
别加入 8 倍量的水,回流提取 2 次,每次 2 h,合并 2
次提取液,浓缩,70 ℃干燥,提取得率分别为 9. 67%
和 9. 58%。
1. 2. 2 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前在实验环境中[温
度(22 ± 2)℃、湿度 56%]适应性饲养 2 d。通过预
实验找出 0 ~ 100%估计死亡剂量,确定剂距为 0. 9。
小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 8 组,每组 10 只,采用
等容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 0. 4 ml /10 g,一次性灌
胃给予豨莶草水煎剂,观察 2 周,记录各组动物出现
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做尸检,观察脏器变
化[3]。苍耳子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同上。
1. 2. 3 药效实验 大鼠在实验环境中适应性饲养
5 d,按体重随机分为 7 组,每组 6 只,即正常对照
组,模型组,Asprin 阳性对照组(0. 1 g /kg),豨莶草
水煎剂大、小剂量组(0. 32 g /kg,0. 24 g /kg),苍耳
子大、小剂量组(0. 35 g /kg,0. 26 g /kg)。正常对照
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体积为
1 ml /100 g。每天灌胃给药两次,连续 7 d,于第 8 天
给药后 30 min,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皮下注
射 0. 1%盐酸肾上腺素 0. 8 mg /kg,于 2 h 后将大鼠
置于冰水(0 ~ 2 ℃)中游泳 4 min,2 h后再次皮下注
射肾上腺素注射液,连续造模 2 d,复制急性血瘀模
型[4 - 5]。于第 10 天给药 30 min 后水合氯醛麻醉,
腹主动脉取血,肝素钠抗凝,全自动血液生化仪检
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自动凝血仪检测凝血酶
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
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
tial thrombin time,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rinogen,FIB)。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提供的 BSAS1. 0
软件中的 Bliss 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药效学
指标采用 SPSS13.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均数
±标准差(x ± s)表示。
2 结 果
2. 1 急性毒性实验
2. 1. 1 一般观察 动物给药后观察苍耳子提取物
一次性灌胃给药后,小鼠活动减少、大小便失禁、静
止俯卧、竖毛、尾足发绀、震颤、呼吸抑制、呈间歇性
惊厥、腹部贴地、尾部扭摆、后腿抽搐等,急性死亡
多发生在 20 min ~ 6 h。豨莶草提取物一次性灌胃
给药后,20 min后小鼠出现静止俯卧、竖毛、颜面青
紫、蜷缩、腹部贴地、呈间歇性惊厥、后腿抽搐死亡。
对死亡小鼠进行尸检均未发现重要脏器明显的
病变。
2. 1. 2 半数致死量的计算 豨莶草和苍耳子两种
药物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豨莶草半数致死量及
95%可信限为 LD50 = 18. 0 g /kg(相当于原生药
186. 14 g /kg),LD95 = (18. 0 ± 1. 4)g /kg[范围:
(16. 6 ~ 19. 5)g /kg];苍耳子半数致死量及 95%可
信限为 LD50 = 18. 6 g /kg(相当于原生药 194. 15 g /
kg),LD95 =(18. 61. 30)g /kg[范围:(17. 3 ~ 20. 0)
g /kg]。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的半数致死量比较无
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 1 和表 2。
2. 2 药效实验
2. 2. 1 对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 全血黏
度中,豨莶草及苍耳子大剂量组 1. 00 s -1,30. 00
s -1,5 s -1和 200 s -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 01,P < 0. 05);血浆黏度中,豨莶草及苍耳
表 1 豨莶草口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
组 别
剂量
(g /kg)
相当于生药剂量
(g /kg) 对数剂量
动物数
(n)
死亡动物数
雌 雄
总死
亡数
死亡率
(%) 工作机率单位 权重系数
1 26. 11 268. 90 1. 42 10 5 5 10 1. 00 7. 195 0. 200
2 23. 51 242. 12 1. 37 10 4 3 7 0. 70 5. 251 0. 371
3 21. 15 217. 82 1. 33 10 5 3 8 0. 80 5. 831 0. 542
4 19. 04 196. 09 1. 28 10 4 2 6 0. 60 5. 252 0. 633
5 17. 14 176. 52 1. 23 10 3 2 5 0. 50 5. 022 0. 601
6 15. 43 158. 91 1. 19 10 2 0 2 0. 20 4. 162 0. 462
7 13. 88 142. 95 1. 14 10 0 0 0 0. 00 3. 013 0. 281
8 12. 49 128. 63 1. 10 10 0 0 0 0. 00 2. 583 0. 132
·49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 10卷第 4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Vol. 10,No. 4
子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表明豨莶草和苍耳子有改善急性血瘀模型
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结果见表 3。
2. 2. 2 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 PT、APTT、TT 及 FIB
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豨莶草及苍耳子高剂量组
能明显延长 PT 时间和 APTT 时间(P < 0. 05,P <
0. 01),显著降低血浆 FBI含量(P < 0. 01)。结果见
表 4。
3 讨 论
《中国药典》中毒性药物分级与界定多以古代
医药文献记载为依据,大多能经得起科学验证,但
其中许多毒性药物并未进行实验研究,对毒性药物
的界定和分级缺乏客观实验依据。我们对药典记
载的无毒中药豨莶草的毒性进行了大量的毒性实
验研究,发现药典中“无毒”中药豨莶草具有毒性,
因此我们设想采用药典记载的“毒性”中药苍耳子
与“无毒”中药豨莶草两种药物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和药效学比较研究,以推测药典对毒性药物的界定
存在不足。
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豨莶草和苍耳子的中毒剂
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一,豨莶草的半数致
死量相当于原生药 186. 14 g /kg;苍耳子的半数致死
量相当于原生药 194. 15 g /kg,两者的半数致死量相
差甚微。其二,药效学实验显示,在急性血瘀模型
测定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中,豨莶草的毒性剂量 -
药效剂量关系比为 85 倍,苍耳子的毒性剂量 -药效
剂量关系比为 75 倍,以上半数致死量和药效学两项
指标,推测两药毒性相近。仅凭以上两项指标,尚
无法完全确定两药毒性,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入对两
药进行多项毒性实验研究,增加两药毒性比较的客
观实验依据,完善两药毒性的特征。
中药毒性界定和分级的研究已成为中药毒理
学的研究热点,通过对药典记载的有毒中药和无毒
中药的比较,旨在为今后药典制定科学客观的中药毒
性界定和分级标准提供实验依据,也为临床安全合理
用药提供注意事项。有关豨莶草和苍耳子毒性的相
关研究,我们将进行系统的报道。
表 2 苍耳子口服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
组 别
剂量
(g /kg)
相当于生药剂量
(g /kg) 对数剂量
动物数
(n)
死亡动物数
雌 雄
总死
亡数
死亡率
(%) 工作机率单位 权重系数
1 27. 14 280. 66 1. 43 10 5 5 10 1. 00 7. 329 0. 157
2 24. 42 252. 53 1. 39 10 4 4 8 0. 80 6. 271 0. 302
3 21. 98 227. 30 1. 34 10 3 3 6 0. 60 5. 078 0. 467
4 19. 87 205. 48 1. 30 10 3 5 8 0. 80 5. 800 0. 592
5 17. 80 184. 07 1. 25 10 2 4 6 0. 60 5. 251 0. 636
6 16. 02 165. 67 1. 21 10 1 3 4 0. 40 4. 767 0. 570
7 14. 42 149. 12 1. 16 10 0 1 1 0. 10 3. 749 0. 427
8 12. 98 134. 23 1. 11 10 0 0 0 0. 00 2. 968 0. 262
表 3 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的影响(x ± s)
组 别 n 剂量
(g /kg)
全血黏度(mPa·s)
1. 00 s - 1 5. 00 s - 1 30. 00 s - 1 200. 00 s - 1
血浆黏度
[mPa·s(200 s - 1)]
空白组 6 - 34. 62 ± 2. 58b 13. 74 ± 0. 89b 7. 10 ± 0. 41b 4. 95 ± 0. 27a 1. 76 ± 0. 08b
模型组 6 - 40. 99 ± 2. 09 15. 79 ± 0. 82 7. 91 ± 0. 44 5. 38 ± 0. 32 2. 04 ± 0. 25
Asprin组 6 0. 1 35. 34 ± 2. 43b 14. 53 ± 0. 71a 7. 03 ± 0. 36b 4. 97 ± 0. 20a 1. 78 ± 0. 04b
豨莶草大剂量组 6 0. 32 34. 69 ± 1. 29b 14. 66 ± 0. 82a 7. 12 ± 0. 37b 4. 96 ± 0. 43a 1. 79 ± 0. 05b
豨莶草小剂量组 6 0. 24 39. 43 ± 3. 44 15. 69 ± 1. 22 7. 89 ± 0. 34 5. 37 ± 0. 25 2. 01 ± 0. 13
苍耳子大剂量组 6 0. 35 35. 93 ± 1. 99b 14. 74 ± 0. 73a 7. 09 ± 0. 24b 4. 99 ± 0. 39a 1. 79 ± 0. 03b
苍耳子小剂量组 6 0. 26 38. 98 ± 2. 13 16. 00 ± 0. 78 7. 87 ± 0. 35 5. 35 ± 0. 33 2. 03 ± 0. 16
注:与模型组比较,aP < 0. 05,bP < 0. 01
表 4 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 PT、APTT、TT及 FIB的影响(s,x ± s)
组 别 n 剂量(g /kg) PT APTT TT FIB
空白组 6 - 36. 00 ± 2. 61b 25. 33 ± 2. 58b 39. 17 ± 4. 11 28. 59 ± 2. 00b
模型组 6 - 31. 17 ± 3. 12 20. 17 ± 1. 16 44. 00 ± 3. 68 38. 39 ± 2. 46
Asprin组 6 0. 1 35. 33 ± 2. 16a 24. 83 ± 2. 85b 48. 00 ± 2. 60 29. 09 ± 2. 22b
豨莶草大剂量组 6 0. 32 35. 17 ± 2. 92a 23. 67 ± 2. 73a 50. 00 ± 3. 46 29. 59 ± 1. 58b
豨莶草小剂量组 6 0. 24 30. 78 ± 3. 10 19. 98 ± 1. 15 45. 30 ± 3. 77 38. 20 ± 2. 15
苍耳子大剂量组 6 0. 35 34. 83 ± 2. 31a 24. 33 ± 3. 44a 49. 50 ± 2. 16 29. 59 ± 1. 63b
苍耳子小剂量组 6 0. 26 31. 15 ± 2. 17 20. 15 ± 1. 09 46. 78 ± 2. 19 37. 02 ± 2. 03
注:与模型组比较,aP < 0. 05,bP < 0. 01 (下转第 498 页)
·594·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 10卷第 4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Vol. 10,No. 4
工艺条件稳定、合理、可行。
表 4 最佳工艺验证试验
No. 大黄素(mg /g) 大黄酸(mg /g) 干膏率(%)
1 0. 886 4 0. 883 2 49. 3
2 0. 876 9 0. 879 8 48. 6
3 0. 886 2 0. 884 2 48. 8
RSD(%) 1. 62 1. 56 0. 39
3 讨 论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曰:“肺合大肠”;
《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出其端”,“大肠手阳
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偱指上廉…下入缺盆
络肺,下膈属大肠”,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之间的联
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两经的络属关系,二者在
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上肺病可以采用通腑
泄热的方法进行治疗,即“肺病治肠”“脏病治腑”。
敷胸膏的主要由大黄、黄芩等组成。《别录》
曰:“大黄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
《药性论》曰:“主寒热,消食,炼五脏,破痰实,冷热
积聚,宿食,利大小肠,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
脓,破留血。”大黄味苦,性寒;归经脾、胃、大肠、肝、
心包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消痰
等功效。《滇南本草》曰:“黄芩上行泻肺火”;《本草
纲目》曰:“治火咳,肺痿喉腥”;《本草正》曰:“枯者
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黄芩味苦,性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泻火解毒等功效。二
者相合有化痰止咳,清肺通腑等功效。
研究证实大黄的主要成分为蒽醌衍生物,总量
约 3% ~5%,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为游离型,另一
种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游离型的蒽醌衍生物有
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等[4]。现代
药理研究证明大黄素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对
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
著的抗菌作用[5],对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有
抑制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杀病毒效应[6];大黄
素具有抗炎的作用,其能强有力的抑制核转录因子
(NF - κβ)和黏附分子 ICAM - 1、VCAM - 1、ELAM
-1 的表达[7];此外,大黄素还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和
超氧自由基的产生[8]。大黄酸则具有免疫调节作
用[9]。因此本实验选择大黄素、大黄酸作为正交实
验的评价指标。敷胸膏为中药复方制剂,某些单一
成分或几个有效成分浸出量的多少并不代表总有
效成分浸出量的多少,故将干膏得率作为正交试验
评价指标,能更全面地反映提取工艺的优劣。
通过对优化出的工艺验证结果表明该提取工
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适
合产业化生产,为今后应用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王雪峰,刘芳,董丹,等.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评价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36 - 53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社,2010:22,280.
[3]黄园,徐雄良,张志荣,等.正交试验法研究水提与醇提对大黄蒽
醌提取率的影响[J].中成药,2003,25(4):273 - 275.
[4]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1994:228.
[5]Hatano T,Uebayashi H,Ito H,et al. Phenolic constituents of Cassia
seeds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ome naphthalenes and anthraquino-
nes on methicillin -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Tokyo),1999,47(8) :1121 - 1127.
[6]Alves DS,Perez - Fons L,Estepa A,et al. Membrane - related effects
underlying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anthraquinones emodin and
barbaloin[J].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04,68(3) :549 - 561.
[7]Kumar A,Dhawan S,Aggarwal BB. Emodin(3 - methyl - 1,6,8 -
trihydroxyan - thraquinone)inhibits TNF - induced NF - kappaB ac-
tivation,IkappaB degradation,and expression of cell surface adhesion
proteins i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 Oncogene,1998,17
(7) :913 - 918.
[8]Ng TB,Liu F,Lu Y,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compounds from the
medicinal herb Aster tataricus[J]. Comp Biochem Physiol Toxicol
Pharmacol,2003,136(2) :109 - 115.
[9]邹洁,李新,李唐宁,等.大黄酸对 IL - 2 诱发 T淋巴细胞增殖和
细胞 Ca2 +变化的作用[J].中成药,2003,25(4):273 - 275.
(收稿日期:2014 - 10 - 26)
(上接第 495 页)
参 考 文 献
[1]关建红,薛征,任晋斌. 豨莶草水煎醇沉剂口服小鼠急性毒性
[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1):1712 - 1713.
[2]关建红,薛征,任晋斌.豨莶草水煎剂小鼠急性毒性及亚急性毒
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1):49 - 51.
[3]关建红,薛征,刘炳辰,等. 豨莶草水煎粉剂对小鼠肺毒性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3):2820 - 2822.
[4]李伟霞,黄美艳,唐于平,等.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方法的研究与评
价[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2):1761 - 1764.
[5]李义奎. 中药药理方法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1023 - 1026.
(收稿日期:2014 - 11 - 21)
·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