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洛巴伊口蘑的高产栽培技术



全 文 :光条件下 ,温度在 18~ 24℃最好 , 并加强通风。
5 搭篷架出耳 ①篷架的搭建:选通风 、向阳 、水源好 、地面
平整的地方 , 篷地面宽2.7m , 中高2.1m , 边高1.8m , 5层 , 每
图 1 逢架出耳生产场景
层高 0.3m , 每 2m 一档 ,双面可架 200 袋 , 长度以地面地势而
定;一般为 16~ 24cm ,篷外应覆薄膜用于温度低时保温保湿 ,
高温时防天然降雨过量 , 离篷顶 1m 高处覆 80%~ 95%黑色
遮阳网。 ②破口育耳:养菌好的菌袋 , 春季平均气温回升到
8℃以上 ,秋季平均温度降至 22℃以下时 ,按每袋破 16 ~ 18 个
“ V”形口 ,口总长不超过 2cm , 深度 0.2 ~ 0.3cm , 划好口即时
将栽培袋平放于架上。袋距 20cm , 接种穴向下 , 每篷内所放
袋必须在 1~ 2 d 内完成 , 上架 2 d 后 , 加大空气相对湿度达
88%~ 94%, 持续 5 ~ 7 d , 待划口处耳芽即将形成时进行间歇
喷水 ,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88%~ 94%, 直到耳芽形成黄
豆大小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 进入子实体管理阶段。 ③子实体
生长期管理:当耳芽长到黄豆大小时 , 将空气相对湿度降至
83%~ 90%,人为增湿使耳片边沿始终呈湿润状态 , 直到五成
熟时 ,再拉大湿差 ,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5%~ 94%, 可采用
早晚喷水 、中午断水 、使耳片呈白天干边 ,夜晚生长状态 , 如遇
夏季高温则应白天喷水晚间停水 , 干干湿湿 ,直到采收。 ④潮
间管理:首潮采收后 , 及时挑出污染的袋 , 停水 1 d , 停水期间 ,
每袋根据采收后袋体破坏情况 , 原出耳处袋体与培养基脱离
与培养基带出受损的口穴 ,可在原口附近再划一“ V” 形口:喷
水增湿与首潮耳相同。
6 病虫害防治 黑木耳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 , 综
合防治”方针。制袋过程中 , 首先要有无生理病害的纯菌种种
源 ,其次制种环境要严格处理 , 防止环境交叉感染和菌蝇的发
生 ,一旦发生感染 ,及时捡出 , 发现菌蝇及时用粘蝇板粘杀;栽
培过程中 ,首先要排除附近的污染源;喷水过程中 ,发现污染袋及
时处理;菌蝇或其它蚊蝇 ,可采用诱杀或粘杀,避免农药喷杀。
 △《食用菌》编辑部可供如下书刊 2002 年《食用菌》散本 15 元;
2003年《食用菌》增刊、第 1期 ,共 10元;2004年《食用菌》第 1期 , 5
元;2005年《食用菌》1、5、6 ,共 15元 。《花香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
价 10元。另错过订阅 2006年《食用菌》读者 , 可汇款至《食用菌》编
辑部邮购 ,邮购价全年平邮寄 30元 ,挂号邮寄 45元 。
款汇《食用菌》 编辑部 , 地址:上海市北翟路 2901 号 , 邮编:
201106,联系电话:021-52235459 , 021-62208660×3174 , 汇款时务
请注明邮购书名、期刊年份。
洛巴伊口蘑的高产栽培技术
杨冠东 陈郧东 杨础华 赵 玮
(广东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 ,广州 510250)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6)02-0039-01
洛巴伊口蘑(Tricholoma lobyenseHeim)又名金福菇 、巨大
口蘑 ,日本称之为白色松茸。 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广东 、广西 、
云南 、台湾等地 ,由于其最适生长温度较高(25 ~ 32℃), 属高
温型菌株 ,更适合在华南等气候湿热地区推广。广州市微生
物研究所于 2002 年就开始了对洛巴伊口蘑高产栽培技术的
研究摸索 ,现已完全掌握了该项技术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菌株来源及特性 生产菌株由湛江海洋大学提供 ,野外采
集后经人工驯化而得。 该菌株菌丝生长温度为 15 ~ 38℃, 最
适 25~ 30℃;子实体形成温度为 20 ~ 35℃, 最适为 25 ~ 32℃。
培养料的料水比为 1∶0.8 至 1∶2.0 菌丝均能生长 , 料水比为
1∶1.2时菌丝生长最快。在菌丝生长时空间保持湿度 70%左
右 ,子实体发育最适湿度 85%~ 95%。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
育阶段都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如菇房通风不良时 , 过量的
CO 2会对子实体发育有阻滞作用。菌丝体生长不需光照。但
弱光对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有促进作用 ,最适光照强度为
200~ 700 lx。菌丝生长及出菇的最适 pH5.5~ 6.5。
2 培养基配方
3.1 母种配方 蔗糖 1.8 g , 酵母膏 0.5 g , KH2PO4 0.05g ,
MgSO4 0.05g ,琼脂 1.8g。蒸馏水 1 00mL , 调 pH 值 6.5。
3.2 原种及栽培种配方 我们试验了 4 种培养基配方:配方
①:稻草(碎)77%, 麦麸 20%,石膏粉 1%,石灰 1%,白糖 1%;
配方 ②:木屑 77%, 麦麸 20%, 石膏粉 1%, 石灰 1%, 白糖
1%;配方③:棉子壳 77%, 麦麸 20%,石膏粉 1%,石灰 1%,白
糖 1%;配方④:棉子壳 7%, 甘蔗渣 30%, 麦麸 20%, 石膏粉
1%, 石灰 1%,白糖 1%。试验结果:配方②不生长 , 说明该菌
株分解木质素能力差;配方③菌丝萌发早 , 封面快 , 长满袋时
间最短 ,该营养配比为最佳配方。
3 菌袋制作
3.1 堆料发酵 按配方②称取各组分 。先将棉子壳 、麦麸用
石灰水浸泡 ,然后将培养料堆成宽 2m 、高 1m , 长度适宜的料
堆 ,并将料堆打透气孔 , 孔径 5 ~ 6cm , 孔距 30cm ,进行有氧发
酵 ,当料温上升至 55℃时翻堆 , 共翻 2 次 , 发酵时间 4 ~ 5 d。
然后与其它干辅料混合均匀 , 适当喷水调整含水量为 65%, 一
般手握培养料以指缝有水珠但不下滴为宜。调 pH7.5 ~ 8.0。
3.2 装袋灭菌 用 20cm×33cm×0.05cm 聚丙烯塑料袋 , 装
料高约 16~ 18cm ,压实。两头用塑料套环塞棉花后放入灭菌
锅 ,在压力 1.2~ 1.5kg/ cm2 , 122 ~ 126℃维持 1.5 ~ 2.0 h。冷
却后 ,接种培养 。
4 菌丝生长及出菇管理
4.1 菌丝生长期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 , 控温 27℃, 空间湿度
70%为宜。培养环境应黑暗 ,保持较好的通风状况 ,降低空气
—39—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6(2)
黄伞覆土栽培模式试验
赵洪斌 邹向英 乔德生 曹新红
(山东滨州职业学院 , 256624)
摘 要 试验设 4种覆土栽培模式:竖式覆土 、卧式覆土 、菌袋
对折覆土 、出菇 1潮后覆土 ,以不覆土墙式栽培作对照。结果表
明 ,黄伞覆土栽培子实体品质较好 , 出菇期较长;墙式出菇 1 潮
后再竖式覆土栽培产量最高 ,生物学效率达 90.13%。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6)02-0040-01
黄伞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珍稀食用菌品种 , 以其独特
的风味 ,较高的营养 , 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各地栽培的产量
较低 ,笔者自 2002年开始正式列为研究课题。通过近几年的
研究 , 已探索出一条能够获得较高产量的栽培模式—覆土栽
培模式。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①菌株:黄伞 WP 菌株(从黄河三角洲区域
采集的野生黄伞经组织分离纯化)。 ②培养料:棉子壳 62%,
玉米芯 26%,麸皮 8.4%,麦麸 1.6%, 石膏 、石灰各 1%。 ③菌
袋:17cm×33cm×0.04cm 聚丙烯袋 ,袋装干料 0.4kg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设 5 个处理 , 重复 3 次 , 每畦为
一处理 ,畦长 2.5m ,宽 1.1m ,深 0.15m。 ①竖式覆土:菌丝发
满袋后 ,全部脱袋 , 立式栽培 ,袋间距 2 ~ 3cm , 上覆 3cm 厚土。
每畦 152袋 。②卧式覆土:菌丝发满袋后 , 全部脱袋 , 横卧于
畦内 ,袋间距 2 ~ 3cm 上覆 3cm 厚土 ,每畦 96袋 。③菌袋对折
中 CO2 浓度。约 7 d 菌丝即可封面 , 28 d 可完全长满袋。
4.2 脱袋覆土 可采用全脱袋和半脱袋两种方式。 A.半脱
袋出菇:解开袋口 , 清理表面原基 , 竖立排放在菇架上 , 菌袋间
距 2~ 3 cm。将碎泥土放入菌袋内 ,覆土层为 2 ~ 3 cm , 每天喷
水 1次 , 以保持覆土层面湿润。 B.全脱袋出菇:将长满菌丝的
菌袋全脱去排放在菇架上 ,每两排间距 2 cm ,用塘泥将菌条表
面间距覆盖上 ,厚 2 ~ 3 cm。全脱袋出菇可使养分集中 ,有利
于子实体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4.3 出菇管理 覆土后保持温度 31℃, 空间湿度 85%~
95%。方法是用水管通过菇架 ,然后在水管上扎若干小孔 , 使
水成很细的喷雾状 ,通过调节水管水流压力而控制喷雾大小 ,
从而保持空间的高湿状态。在覆土 1 周内减少通风换气 , 以
提高 CO 2浓度 , 刺激菇蕾形成。待菇蕾形成并分化成钉头状
时 ,增加通风 、湿度及光照强度。待子实体长至菌盖未完全展
开即为最佳采收期 ,采收后及时清理菇床表面的菇脚 、萎缩死
亡的菇蕾等杂物 ,并停止喷水 5 ~ 8 d ,再重复出菇。
该技术栽培可出菇 4 潮 , 生物转化率高达 100%以上 , 菇
色雪白 ,形体高大 , 营养丰富 ,口感嫩滑。目前 , 内地市场上洛
巴伊口蘑的销售还很少见 ,在台湾 、香港等市场售价很高 , 具
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覆土:菌丝发满后 , 全部脱袋 ,菌袋从中间对折 , 接种端朝上覆
3cm 厚土 , 每畦 55 袋(110 个对折袋)。 ④墙式不覆土:作对
照。菌袋发满后 ,墙式 5 ~ 6 层 , 不脱袋 , 现蕾后解口 , 两头出
菇。每处理 110 袋。 ⑤1潮后覆土:按④方式出菇 , 采完 1 潮
菇后再按①覆土出菇。每处理 100 袋。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 量 各处理产量只统计前 3 潮 ,结果见表 1。
表 1 覆土栽培模式产量统计   (单位:kg 、%)
处理
第 1潮
产量 生物学效率
第 2潮
产量 生物学效率
第 3潮
产量 生物学效率
合计
产量 生物学效率
① 15.23 25.04 27.38 45.03 9.30 15.30 51.90 85.38
② 8.48 22.07 16.13 42.01 5.69 14.82 30.30 78.92
③ 7.62 34.62 6.98 31.70 2.76 12.52 17.35 78.84
④ 8.72 19.80 11.12 25.26 5.34 12.13 25.17 57.19
⑤ 8.05 20.13 21.29 53.22 6.71 16.78 36.05 90.13
表 2 覆土模式产量结果差异显著性检验  (单位:%、kg)
处理 生物学效率 产量
差异显著性
0.05 0.01
⑤ 90.13 45.07 a A
① 85.38 42.69 ab AB
② 78.92 39.46 b B
③ 78.84 39.42 b B
④ 57.19 28.60 c C
注:产量按每处理 50kg 干料计算。
从表 2 中可看出 ,处理 5极显著优于处理 2、3、4。覆土栽
培中的处理 1 、2 、3 差异不显著 , 处理 5 与处理 1 差异不显著 ,
处理 4 产量极显著低于覆土处理的产量。 由此可见 , 黄伞的
最佳栽培模式是出菇 1 潮后再竖式覆土 , 产量最高 , 生物学效
率达 90.13%。
2.2 子实体品质比较 覆土栽培的黄伞品质较好 , 表现为菌
盖大 ,菌肉厚 , 菌柄粗壮 , 长度适中 ,色泽黄褐色 ,商品性好 , 市
场易于接受;不覆土栽培的黄伞 , 品质较差 , 菌盖较小 , 菌肉
薄 ,菌柄纤细易弯曲 , 色泽鲜黄 , 不受市场欢迎。从表 3 还可
看出 ,覆土栽培的黄伞 , 第 1、2 潮菇品质均较好 , 其菌盖大小
与野生菇相当 , 且覆土栽培模式出菇期较长 , 一般可出 4 ~ 5
潮菇 ,而不覆土栽培仅出 2 ~ 3 潮即不再出菇。 3 种覆土栽培
模式 ,黄伞品质无差别。
表 3 黄伞品质比较
栽培模式 第 1潮(mm)菌盖 菌柄
第 2潮(mm)
菌盖 菌柄
出菇潮次 时间(月)
竖式覆土 9.0 11.1 9.3 11.2 4 4~ 5
卧式覆土 9.6 12.5 8.4 10.5 3 3
菌袋对折覆土 9.7 12.1 8.3 10.8 3 3
一潮后覆土 5.0 8.1 9.2 11.1 4~ 5 5
墙式不覆土 4.8 8.0 3.4 10.6 2~ 3 2
3 结 论
3.1 黄伞最佳栽培模式是墙式出菇 1 潮后再竖式覆土栽培 ,
其产量最高 , 3潮生物学效率达90.13%。黄伞品质较好 , 出
—40—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