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盆栽榕树害螨为害情况及其田间防控药剂测定



全 文 :盆栽榕树(Ficus microcarpa)是福建及我国的主
要出口创汇植物, 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 90%
以上, 在国外被誉为 “China roots”[1]。 近年来, 随
着全球气候的变暖、 工厂化密集生产规模的扩大及
害螨抗药性的持续增强, 害螨发生呈加重之势, 影
响了盆栽榕树的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 对盆栽榕树
出口造成了负面影响。 害螨是一类刺吸性害虫, 世
代重叠, 主要为害盆栽榕树叶片和绿色枝梢, 同时
还可传播包括病毒病在内的各种病害, 寻求较好的
田间防控药剂, 做好防治工作十分必要。 然而, 盆
栽榕树害螨到底发生多少种, 优势种动态时间格局
如何变化尚未明确, 阻碍了田间防控药剂的有效选
择与施用。 为此, 本研究以福建漳州盆栽榕树种植
基地为观测和试验点, 在调查分析害螨为害症状、
发生种类和优势种动态时间格局的基础上, 对市面
上常用的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药效测定, 推荐出速
效或持效性好、 安全且经济的防治药剂, 以更好
地控制螨害的发生, 保持盆栽榕树较高的观赏和经
济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盆栽榕树为盆栽人参榕(榕树 F. microcarpa 的
园艺品种, 株高约 40~60 cm)。 7 种供试药剂均为
市面上较常用的杀虫杀螨剂, 包括 4%阿维菌素乳
油 (Avermectins, 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33(4): 690-694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收稿日期: 2012-02-12 修回日期: 2012-04-10
基金项目: 福建省农业科技重大专项专题(No. 2010NZ0003-2);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No. 2010R1026-4)。
作者简介: 余德亿(1972年—), 男,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 E-mail: yudy_2004@126.com。
盆栽榕树害螨为害情况及其田间防控药剂测定
余德亿 1, 黄 鹏 1, 姚锦爱 1, 蓝炎阳 2, 方大琳 1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3
2 漳州农业科技园区研发中心, 福建漳州 363204
摘 要 以福建漳州盆栽榕树种植示范基地为观测和试验点, 调查分析害螨的为害症状、 发生种类和优势种动
态时间格局, 测定 7 种药剂对害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 盆栽榕树种植区的害螨种类有 4 个科 6 个属 6
种, 优势种为桔全爪螨; 优势种种群动态时间格局分为 5 类, 依次经历发展期、 第 1 高峰期、 衰退期、 第 2 高
峰期和越冬期。 7 种药剂对害螨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无药害, 15%哒螨灵乳油和 73%克螨特乳油对害螨具有
较好的速效性, 药后 1 d 防效超过 73.00%; 11%乙螨唑悬浮剂、 24%螺虫乙酯悬浮剂、 24%螺螨酯悬浮剂和
73%克螨特乳油能持续控制害螨为害, 药后 30 d 防效均在 90.00%以上。
关键词 盆栽榕树; 害螨; 为害情况; 药效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6.8; S482.52 文献标识码 A
The Damage of Pest Mites and Their Formula Pesticide
Determin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Field
YU Deyi1, HUANG Peng1, YAO Jinai1, LAN Yanyang2, FANG Dalin1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13, China
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Zhang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Zhangzhou, Fujian 363204, 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took the export potted ficus planting-demonstration base of Zhangzhou as an observation
point, indagated and analysed the pest mites damaging symptom, species and the dynamic time patter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tested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seven kinds of pesticides to pest mit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est mites in potted ficus planting areas contained 6 species (4 families, 6 genera),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was 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 The dynamic time pattern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the development period, the first peak period, the decline period, the second peak period and the over-
wintering period. Seven pesticides all had certain control efficiency and no phytotoxicity. 15% Pyridaben EC and
73% Propargite EC both had good quick -acting, with the control efficiency more than 73.00% one day after
treatment. The control efficiency of 11% etoxazole SF, 24% spirotetramat SF, 24% spirodiclofen SF and 73%
propargite ES could last and that after 30 days was more than 90.00%
Key words Potted ficus; Pest mites; Damage; Efficacy test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2.04.020
第 4 期 余德亿等: 盆栽榕树害螨为害情况及其田间防控药剂测定
15%哒螨灵乳油(Pyridaben, 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
司产品)、 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Azocyclotin, 福
建新农大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73%克螨特
乳油(Propargite, 美国科聚亚公司产品)、 24%螺
虫乙酯悬浮剂(Spirotetramat,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
司产品)、 24%螺螨酯悬浮剂(Spirodiclofen, 德国
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产品 )和 11%乙螨唑悬浮剂
(Etoxazole, 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产品)。
1.2 为害情况调查
2010 年 2 月至 2011 年 1 月, 在福建漳州盆栽
榕树种植基地, 每月中旬定时调查害螨的为害症
状、 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动态。 为害症状: 选择有代
表性的地块和线路, 调查记录害螨对盆栽榕树的为
害情况, 解晰害螨对受害株形态结构及生长的影
响。 种类组成: 与症状调查同步, 选取受害症状较
明显的植株, 用小毛笔蘸液直接在叶片、 树枝、 树
干等处采集螨类, 收集于装有酒精的指形管中, 将
其中的一部分在室内制成标本, 用 B203LEDTR 生
物显微镜观察各标本的形态特征, 鉴定出害螨种
类; 同时, 随机选取 5个样点, 每样点 3株盆栽榕
树, 按东、 南、 西、 北、 中 5个方位, 用小毛笔蘸
液随机刷取 45 张叶片、 15 根树枝和全部树干, 将
害螨收集于装有酒精的指形管中, 用 SZ-760 体视
显微镜对害螨进行归类, 统计各害螨所占比例, 并
用 DPS v6.85 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性比
较, 确定优势种 [2-4]。 优势种动态: 选定代表性的
地块, 将其划分为 3 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 350 m2
左右, 小区间设置 2 m 隔离行; 后按 5 点取样法,
每个小区选定 5 个调查点, 每点面积 2 m2, 按东、
南、 西、 北、 中 5个方位各随机取 6片叶; 将每个
小区采集的 150 片叶, 带回室内, 用 SZ-760 体视
显微镜统计害螨优势种各虫态种群的数量; 采用
Fisher 分类方法, 选取活动螨和卵数量作为衡量种
群动态时间格局的因子, 通过数据标准化处理、 计
算变差矩阵、 计算误差函数、 ψ[Po(k, n)]递推公
式、 聚类等计算步骤, 实现种群动态的有序最优分
割, 凝练害螨优势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5]。
1.3 田间防控药剂筛选
2011 年 3~5 月, 选取栽培条件和生长趋势相
对一致, 且害螨为害较重的盆栽榕树种植区, 设 7
种药剂处理, 每个处理都采用厂家推荐的最优稀释
倍数, 4%阿维菌素乳油、 15%哒螨灵乳油和 25%
三唑锡可湿性粉剂均稀释 1 200 倍, 73%克螨特乳
油稀释 2 500倍浓度, 24%螺虫乙酯悬浮剂、 24%螺
螨酯悬浮剂和 11%乙螨唑悬浮剂均稀释 5 000 倍,
同时设 1 个清水对照 CK; 每处理小区 25 m2, 3 次
重复。 药前每小区采用 5点取样法, 每点固定选取
5 棵人参榕, 用手持放大镜进行螨口基数调查, 后
使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小区进行喷雾施药 1 次,
叶面均匀喷施, 至叶片湿润并开始有滴水为止; 药
后 1、 3、 7 和 10 d 在选定的 5 棵人参榕上调查害
螨存活数, 计算防治效果。 用 DPS 6.55 统计软件
统计分析防治效果,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一)杀螨剂防治桔全爪螨(GB/T 17980.11-2000)评
价榕树药害情况[6], 最后进行药效综合评判。
2 结果与分析
2.1 为害情况调查
2.1.1 为害症状 田间调查发现, 盆栽榕树害螨
的成螨、 若螨和幼螨均可刺吸为害树干和树冠, 但
通常由树干向树冠部蔓延, 聚集在树枝的幼嫩部位
和叶片正反两面, 以叶片背面为害最重。 被害枝
条, 细长而弱、 发黄干枯, 枝梢表皮呈现白色龟
裂; 被害叶片, 初期出现零星灰白色小斑点, 随着
时间推移, 斑点逐渐增多, 开始明显发白、 皱缩或
扭曲, 最后全叶呈现大量灰白色或黄色小斑点, 扭
曲、 畸形, 被害部位叶肉增厚、 僵硬, 停止生长,
表皮呈现白色龟裂; 被害盆栽榕树, 生长受阻, 光
合作用减弱, 全叶灰白、 焦黄, 出现大量枯梢、 落
叶, 使整个种植区叶片稀疏, 呈一片灰白色, 观赏
和经济价值显著降低。
2.1.2 种类组成 盆栽榕树受多种害螨为害, 种
类有瘿螨科 Eriophyidae 生瘿螨属 Cecidophyes 的泰
国生瘿螨 Cecidophyes thailandica Keifer、 跗线螨
科 Tarsonemidae 多食跗线螨属 Polyphagotarsonemus
的侧多食跗线螨 Polyphagotarsonemus latus(Banks)、
细须螨科 Tenuipalpidae 短须螨属Brevipalpus 的紫
红短须螨 Brevipalpus phoenicis (Geijskes)及叶螨
科 Tetranychidae 始叶螨属Eotetranychus 的六点始
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 全爪螨属
Panonychus 的桔全爪螨 Panonychus citri(McGregor)
和 叶 螨 属 Tetranychus 的 山 楂 叶 螨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 共 4 个科 6 个属 6 种。 统计 6
种害螨所占比例, 桔全爪螨占比高达 67.79%, 极
显著高于其它 5种害螨; 其次是侧多食跗线螨和六
点始叶螨, 分别占 8.47%和 12.87%, 二者差异不
显著; 其它 3 种害螨很少, 最高的也仅占 4.97%
(图 1)。 可见, 盆栽榕树害螨的优势种为桔全爪螨。
2.1.3 优势种群动态时间格局及其 Fisher分类
盆栽榕树优势害螨—桔全爪螨种群的时间动态
691- -
第 33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分类数 误差函数 最优分割结果
2 1.771 3 1-4, 5-12
3 0.725 7 1-2, 3-4, 5-12
4 0.575 0 1-2, 3-4, 5-10, 11-12
5 0.198 7 1-2, 3-4, 5-7, 8-9, 10-12
6 0.134 6 1, 2, 3-4, 5-7, 8-9, 10-12
7 0.081 0 1, 2, 3-4, 5-7, 8-9, 10, 11-12
8 0.042 9 1, 2, 3, 4, 5-7, 8-9, 10, 11-12
9 0.010 8 1, 2, 3, 4, 5-7, 8, 9, 10, 11-12
10 0.007 3 1, 2, 3, 4, 5, 6-7, 8, 9, 10, 11-12
11 0.00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表 1 盆栽榕树桔全爪螨种群动态时间格局的 Fisher 分类
100
75
50
25
0
泰国生瘿螨 侧多食跗线螨 紫红短须螨 六点始叶螨 桔全爪螨 山楂叶螨
种类




/%
柱形图上具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下同。
图 1 盆栽榕树 6 种害螨占比情况分析
Ccd
BCbc
Cd
Bb
Aa
Ccd
变化见图 2。 由图 2 可知: 桔全爪螨活动螨与卵的
种群动态时间格局基本保持一致, 年波动辐度较
大, 有 2 个发生高峰, 第 1 个高峰期出现在 4~5
月, 第 2 个高峰期出现在 9~10 月, 但峰值明显低
于第 1个发生高峰。 以活动螨和卵数量作为衡量种
群动态时间格局的因子, 对该螨进行 Fisher 分类,
结果见表 1; 结合该螨的田间发生动态及周年季节
分割与气候变化, 将其种群动态时间格局划分为
{1-2}、 {3-4}、 {5-7}、 {8-9}和{10-12}等 5 类。 第 1
类为 2010 年 2~3 月, 2 月份气温还偏低, 大部份
桔全爪螨还处于越冬状态, 种群数量还维持在较低
水平; 3 月份气温开始回升, 该螨相继开始活动、
产卵, 种群数量呈上长升趋势, 但仍未达到高峰,
此期是该螨种群的发展阶段。 第 2 类为 2010 年 4~
5 月, 此期环境温湿度适宜, 该螨从老叶移至新叶
为害, 种群数量迅速上升, 活动螨数量和卵量分别
达 1 116.00~840.67 头/100 叶和 586.33~529.00 粒/
100 叶, 均达全年最高水平, 是该螨的第 1 盛发高
峰期。 第 3 类为 2010 年 6~8 月, 此期酷热多雨,
该螨的生长、 繁殖受到抑制, 加上天敌的控制, 种

20
10

2

20
10

3

20
10

4

20
10

5

20
10

6

20
10

7

20
10

8

20
10

9

20
10

10

20
10

11

20
10

12

20
11

1

日期
活动螨









/(



/1
00


1 200
1 000
800
600
400
200
0
图 2 盆栽榕树桔全爪螨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
692- -
第 4 期 余德亿等: 盆栽榕树害螨为害情况及其田间防控药剂测定
群数量迅速减少, 是该螨种群的衰退期。 第 4类为
2010 年 9~10 月, 此期气温开始下降, 又恢复至适
宜范围, 该螨的种群数量又开始回升, 活动螨数量
和卵量分别达 487.00~633.67 头/100 叶和 276.33~
394.00粒/100叶, 为该螨的第 2个盛发高峰期, 但
峰值明显低于第 1 个高峰期。 第 5 类为 2010 年 11
月至 2011年 1月, 此期随着气温下降, 该螨逐渐进
入越冬状态, 种群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是该
螨种群的越冬期。 可见, 桔全爪螨种群动态时间
格局的 Fisher 分类结果与该螨的田间种群时间动
态变动保持高度一致, 应切实加强该螨发展阶段时
的防控。
2.2 田间防控药剂测定
7 种药剂对榕树害螨的田间防治效果见图 3,
由图 3 可以看出, 15%哒螨灵乳油和 73%克螨特
乳油对害螨具有较好的速效性, 药后 1 d 防效分别
达 78.22%和 73.62%, 二者差异不显著; 其次是
4%阿维菌素乳油、 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24%
螺螨酯悬浮剂和 11%乙螨唑悬浮剂 , 防效在
68.12%~69.00%, 相互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4%
螺虫乙酯悬浮剂的速效性稍弱, 防效为 60.48%。
药后 3~7 d, 7 种药剂对害螨的田间防效都有不同
程度的提高, 药后 3 d 提升值均在 5.36%以上, 药
后 7 d 提升值均在 11.50%以上; 24%螺虫乙酯悬
浮剂、 24%螺螨酯悬浮剂和 11%乙螨唑悬浮剂对
害螨防效的提升速度更快, 药后 3 d 提升值就均已
达到 25.81%以上。 药后 15~30 d, 4%阿维菌素乳
油、 15%哒螨灵乳油和 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对
害螨的田间防效下降相对多些, 药后 15 d 下降值
在 3.42%~11.05%; 其它 4 种药剂防效有升有降,
但幅度很低, 药后 15 d 升降幅在 0.08%~0.81%,
药后 30 d 下降值在 1.55%~3.34%, 防效值整体维
持高位, 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药后 30 d 防效值
均在 91.41%以上。 测定药剂均未对盆栽榕树产生
药害, 植株生长正常。 分析结果可知: 7 种药剂对
盆栽榕树害螨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如需较快控制
害螨为害, 推荐使用 15%哒螨灵乳油和 73%克螨
特乳油; 如需持续控制害螨为害, 依次推荐使用
11%乙螨唑悬浮剂、 24%螺虫乙酯悬浮剂、 24%螺
螨酯悬浮剂和 73%克螨特乳油。

4%阿维菌素乳油 15%哒螨灵乳油 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
73%克螨特乳油 24%螺虫乙酯悬浮剂 24%螺螨酯悬浮剂
11%乙螨唑悬浮剂




/%
天数/d
Aa
b
Aa
Ab
AB
bc
Bc
AB
a
Cc
BC
c
AB
Cc A
BC
bc
AB
ab
AB
Ca
b
Cd
BC
cd
Bc
AB
b
Aa
b
Aa
b
100
80
60
40
20
1 3 7 15 30
Aa
Aa
b Aa
b
Bc
AB
CcAB
a
Aa
Aa
Cd
AB
Cc AB
ab
AB
ab Aa
Cd BC
c
Aa
b Aa
图 3 7 种药剂对榕树害螨的田间防治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榕树能适合多种螨类的繁衍, 记录有 10 个科
16 个属 19 种 [7-11]。 本研究对漳州盆栽榕树种植示
范基地的害螨种类进行调查, 发现害螨种类有 4个
科6 个属 6 种, 其中侧多食跗线螨、 紫红短须螨、
六点始叶螨和山楂叶螨等 4种害螨首次在福建盆栽
榕树 F. microcarpa 的园艺品种上被发现。 同时 ,
通过统计6 种害螨的所占比例, 确定了盆栽榕树害
螨优势种为桔全爪螨。
Fisher 分类方法能对有序样本进行聚类, 实现
种群动态的最优分割, 为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依
据[5]。 李慧玲等利用该法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
动态时间格局进行最优分割, 划分为 5类, 更好地
了解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12]。 作者采用该法对
693- -
第 33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盆栽榕树优势害螨-桔全爪螨的种群动态进行有序
最优分割, 将种群动态时间格局依次分为发展期、
第 1 高峰期、 衰退期、 第 2 高峰期和越冬期等 5
类, 与该害螨的田间种群时间动态变动保持高度一
致。 根据桔全爪螨种群数量的发展变化规律, 提出
应注重在种群的上升发展阶段采取多项措施防控该
害螨。
7 种测定药剂分属于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
杂环类化合物、 有机锡类化合物、 亚硫酸酯类化合
物、 季酮酸类化合物和二苯基噁唑衍生物类化合
物, 均是市面常用杀虫杀螨剂, 对盆栽榕树害螨都
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如需快速控制害螨为害, 推荐
使用 15%哒螨灵乳油和 73%克螨特乳油; 如需持
续控制害螨为害, 依次推荐依次使用 11%乙螨唑
悬浮剂、 24%螺虫乙酯悬浮剂、 24%螺螨酯悬浮剂
和 73%克螨特乳油。 在生产中, 还需充分考虑用
药成本及害螨抗药性, 尽可能轮换或交替用药; 同
时, 也应掌握好施药方法, 增加螨体与药剂的接触
机率、 接触面积和接触量, 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施用化学药剂是目前控制盆栽榕树害螨的有效
手段之一, 但随着用量及使用次数的增加, “3R”
和药害问题会更加突出, 应引入生态调控技术理
论, 协调运用各项防控措施, 将短期控制转为持续
控制。 建议加强苗木检验检疫, 防止扩散传播, 减
少螨源; 加强栽培管理, 强化预防措施处理, 重点
抓好肥水、 修剪和清园 3个环节; 优化基地生态环
境, 保护利用捕食螨、 食螨瓢虫、 草蛉、 六点蓟
马、 花蝽、 虫生藻菌、 芽枝霉菌和白僵菌等天敌,
建立天敌自然种群; 加强虫情预测预报, 虫量超域
值时及时选用在田间有良好应用防效的专用药剂,
把害螨为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 [13-16]。
参考文献
[1] 陈燕贤, 郑毅红 . 漳浦榕树盆景挺进欧洲市场[J]. 花木盆景:
花卉园艺, 2009(6): 54.
[2] 王治明 . 螨类标本的采集、 鉴定、 制作和保存[J]. 植物医生,
2010, 23(3): 49-51.
[3] 忻介六编著. 农业螨类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8: 444-450.
[4] 匡海源编著.农螨学[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6.
[5] 唐启义, 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计算机处理平台[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 189-191.
[6]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编. GB/T 17980.11-2000 农药田间药
效试验准则(一)杀螨剂防治桔全爪螨[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
社, 2000: 136-139.
[7] 黄邦侃. 福建昆虫志第九卷[M]. 福建: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00.
[8]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匡海源 . 中国经济昆虫
志, 第四十四册, 蜱螨亚纲, 瘿螨总科(一)[M]. 北京: 科学
出版社, 1995.
[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编. 中国农业昆虫(下册)[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7.
[10] 韦绥概, 李子玲, 陈健文. 中国叶刺瘿螨亚科四新种记述(蜱
螨亚纲: 瘿螨科)[J]. 昆虫分类学报, 2004, 26(1): 75-80.
[11] 赵 健, 匡海源 . 中国大嘴瘿螨科三种新种记述(蜱螨亚纲:
瘿螨总科)[J]. 昆虫分类学报, 1998, 20(3): 230-234.
[12] 李慧玲, 林乃铨 .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时间格局及其
Fisher 分类[J]. 茶叶科学技术, 2010(3): 13-16.
[13] 宋建英主编 .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
社, 2005: 396-397.
[14] 李云瑞主编 . 农业昆虫学(南方本)[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
社, 2002: 275-276.
[15] Xiao Y F, Fadamiro H Y. Functional responses and prey-stage
preferences of three species of predacious mites (Acari :
Phytoseiidae)on citrus red mite , Panonychus citri (Acari:
Tetranychidae)[J]. Biological Control, 2010, 53(3): 345-352.
[16] Shi W B, Feng M G. Field efficacy of applic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formulation and low rate pyridaben for sustainable
control of citrus red mite Panonychus citri(Acari: Tetranychidae)
in orchards[J]. Biological Control, 2006, 39(2): 210-217.
责任编辑: 叶庆亮
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