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508 2010 年第 3 期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表 4 不同处理粉曼娜的叶片数比较
处理
单 株
叶片数
差异显著性
0. 05 0. 01
A 12. 7 a A
C 12. 5 a A
D 12. 2 a A
L 11. 9 b A
H 11. 8 b A
B 11. 3 b A
F 10. 1 c B
E 9. 6 c B
G 7. 5 d C
3 小结
综上所述,大花蕙兰的栽培基质为从云南购进
并经煮沸消毒的新马尾松树皮最好;从蒸煮消毒和
药剂消毒 2 种处理方式来看,蒸煮消毒总体表现比
药剂处理好;从加碳渣与不加碳渣的区别来看,加
入碳渣没有明显的效果;而轻木颗粒由于其持水能
力好,被近年部分企业作为一种新开发的栽培基
质,但从本次试验的结果来看,基质长期较湿,根
系发育不良,效果较差。
云南购进并经煮沸消毒的新马尾松树皮处理对
大花蕙兰单株重、叶片数的增长量都是最有利的。
其主要原因分析:第一,基质颗粒大小均匀、透气
性和持水性对兰花很合适;其次,经过蒸煮消毒后
的基质,携带的病源和虫源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再
者,基质灰粉少,而且新鲜树皮不易腐烂,浇水易
浇透,且不会积水。这些因素都会为大花蕙兰根系
生长提供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而根系状况又直接
决定着植株的生长状态。所以,它是最适合本地大
花蕙兰生长的栽培基质。
参考文献:
[1] 江鸿祥 . 花卉学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 苏胜举 . 大花蕙兰栽培技术要点 [J]. 新农业,2001 (9):
50 - 51.
[3] 吴连星 . 大花蕙兰的栽培管理技术 [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1,30 (1):54 - 58.
[4] 陈义增 . 浅谈大花蕙兰的栽培和管理 [J]. 浙江亚热带作
物通讯,2003,25 (1):43 - 44.
(责任编辑:夏起洲)
收稿日期:2010-03-27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 (N20070039)
作者简介:潘彬荣 (1976 -),男,浙江永嘉人,农艺师,硕士,从事作物育种研究工作。E-mail:wzpbrong@ 126. com。
掌叶覆盆子的组织培养技术
潘彬荣1,罗天宽2,张永鑫1
(1. 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作物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06;2. 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生物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06)
摘 要:对掌叶覆盆子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茎段能诱导出不定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 MS +
1. 5 mg·L - 1 BA + 0. 2 mg·L - 1 NAA,诱导率可达 93. 3%;最佳分化培养基为 MS + 2. 0 mg·L - 1 KT + 0. 4
mg·L - 1 NAA,芽生长健壮,增殖达到 3. 6 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 /2 MS + 0. 2 mg·L - 1 NAA,生根质量较好,
平均每株生根 4. 8 条。
关键词:野生资源;掌叶覆盆子;组织培养;激素
中图分类号:S 663. 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2010)03-0508-03
掌叶覆盆子 (Rubus chingii Hu)俗称角公、
牛雹等,蔷薇科 (Rosaceae)悬钩子属 (Rubus
L.)多年生浆果类果树。果实在已饱满呈绿色未
成熟时采摘,可做为常用的中药材,据本草纲目记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10.03.062
潘彬荣,等:掌叶覆盆子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509
载,有健肾益胃,补足精气,治肾虚、遗尿等功
效。其成熟果实是新型高营养果品,富含氨基酸、
糖、有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尤其是过氧
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为水果之最,是具有抗衰
老、保健、美容之功效的 “新型第三代水果”,受
到欧美等国家的普遍欢迎。
我国掌叶覆盆子野生资源丰富,生于溪旁或山
坡林地,人工栽培一般采用扦插、压条、分株和根
蘖等无性繁殖方法,繁殖系数低,种苗的来源受到
较大限制,并且长期的无性繁殖,使病毒积累、危
害加重,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通过掌叶覆盆
子组织培养,可以对植株进行脱毒复壮,保持植株
的优良特性和性状,防止品种过快退化,同时具有
繁殖周期短、繁殖快、繁殖系数高、节省空间等优
点。覆盆子的组织培养在国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
到 20 世纪 70 年代,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枝条离体
繁殖技术。在国内,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覆
盆子营养价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相关的组织
培养技术研究也逐渐开展,但研究集中在国外引进
品种上,而对国内优质野生资源研究不多,且研究
随地域、品种不同,研究结果也各有差异。因此,
开展适宜人工栽培的野生覆盆子资源的组织培养技
术研究,从而能够提供大量优质种苗,对其规模
化、规范化种植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主要在前人对覆盆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的基础上,对影响其快繁效率的激素因素进行研
究,筛选各培养阶段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在短期内
获得大量种苗及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提供方法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试验以筛选出的本地野生覆盆子优良单株作为
供试材料,以其 1 年生带芽嫩枝茎段为外植体。
1. 2 试验方法
1. 2. 1 材料处理
将预选好的枝条,剪去叶片,表面清洗干净,
用自来水冲洗 30 min,每芽一段剪好。然后在超净
工作台上进行表面消毒处理:用 70% 的酒精浸湿
30 s,取出后再采用含 2. 8%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水
溶液进行消毒 15 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3 ~ 5 次,
最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将消毒处理的带侧芽茎段
全部接种到 1 /2 MS 培养基上预培养 10 d 后备用。
1. 2. 2 培养条件
在培养基中附加蔗糖 25 g·L - 1,琼脂 5. 5
g·L - 1,调至 pH 值 5. 8。培养温度控制在 (25 ±
2)℃,光照时间 12 h·d - 1,光照强度2 500 lx,并
相应添加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 30 d 后进
行统计。
1. 2. 3 培养基
各阶段所用培养基配方如表 1 所示。
表 1 培养基配方
不同阶段 处理
基本
培养基
激素水平 / (mL·L - 1)
BA KT NAA
初代培养 M1 MS 0. 5 0 0. 20
M2 MS 1. 0 0 0. 20
M3 MS 1. 5 0 0. 20
M4 MS 2. 0 0 0. 20
分化培养 M5 MS 0 0. 5 0. 05
M6 MS 0 0. 5 0. 10
M7 MS 0 1. 0 0. 10
M8 MS 0 1. 0 0. 20
M9 MS 0 1. 5 0. 15
M10 MS 0 1. 5 0. 30
M11 MS 0 2. 0 0. 20
M12 MS 0 2. 0 0. 40
M13 MS 0 2. 5 0. 25
M14 MS 0 2. 5 0. 50
生根培养 M15 1 /2 MS 0 0 0. 10
M16 1 /2 MS 0 0 0. 20
M17 1 /2 MS 0 0 0. 30
M18 1 /2 MS 0 0 0. 40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培养基对初代培养芽诱导率的影响
覆盆子以茎段培养方式培养,主要以侧芽方式
出芽,在不同的处理中均有较高的出芽率 (表 2),
在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浓度配比为 5 ∶ 1 与 7. 5 ∶ 1
时诱导出芽率效果最佳,出芽率可达 90% 以上。
在浓度配比为 2. 5∶ 1 时效果较差,但也达到了
73. 3%。试验结果说明带芽茎段为其理想的外植体
材料,对培养条件的差异不敏感,容易对其进行出
芽诱导。
2. 2 不同激素水平对分化效果的影响
在初代培养基础上,获得的芽、苗数量有限,
不能充分发挥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优势,需经继代
繁殖以获取大量增殖材料。芽分化培养基筛选试
验,以初代培养获得的健壮侧芽接种在不同培养基
510 2010 年第 3 期
表 2 不同培养基对初代培养芽诱导率的影响
处理 接种数 出芽数 出芽率 /%
M1 30 22 73. 3
M2 30 27 90. 0
M3 30 28 93. 3
M4 30 25 83. 3
上进行繁殖,主要对侧芽的出芽数量和芽的生长情
况进行对比观察,在 KT 与 NAA 不同浓度配比 10
个组合中,芽分化及生长情况见表 3。
表 3 不同激素水平对分化效果的影响
处理 接种芽数 增殖倍数 /倍 芽生长情况
M5 30 1. 3 一般
M6 30 1. 7 一般
M7 30 2. 2 健壮
M8 30 2. 5 健壮
M9 30 2. 4 健壮
M10 30 2. 2 健壮
M11 30 3. 4 健壮
M12 30 3. 6 健壮
M13 30 4. 1 一般
M14 30 3. 5 弱小
从表 3 可以看出,芽的增殖与 KT 和 NAA 的
浓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 KT、NAA 浓度的递增,
覆盆子芽的增殖效果也逐渐明显,其中以 M13 增
殖倍数最高,达到 4. 1 倍。但结合生长情况看,以
KT 浓度为 2. 0 mL·L - 1时效果最佳,此时芽生长
健壮,增殖也达到 3. 4、3. 6 倍。
2. 3 不同激素水平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等芽长到 3 ~ 4 cm 时,切下转入生根培养基中
(M15 ~ M18),培养 30 d 后统计结果。从表 4 可以
看出,不同的培养基生根率差异不大,但平均每株
生根数及根的质量差异较大。M16 处理即 1 /2 MS
+ NAA 0. 2 mL·L - 1 综合表现最佳,生根率达
90. 6%,平均每株生根 4. 8 条,并且根的质量
较好。
2. 4 移栽
栽培基质选择河沙 +珍珠岩,移栽时,基质用
1%福尔马林溶液或多菌灵溶液消毒。试管苗移栽
前打开瓶塞置室内炼苗 1 ~ 3 d,自来水洗净根部培
养基,移栽到苗床后给基质浇透水,利用自动喷雾
表 4 不同激素水平对生根的影响
处理 接种数 生根率 /% 每株生根数 /条 根的质量
M15 30 80. 6 2. 3 一般
M16 30 90. 6 4. 8 较好
M17 30 92. 3 5. 5 一般
M18 30 89. 4 5. 1 细小
系统控温保湿,经过 1 周左右的培养,降低湿度。
当试管苗根系较发达时,移栽到田间。在苗床温度
20 ~ 25 ℃的条件下,一般 1 周长出新根,2 周长出
新叶。
3 小结与讨论
掌叶覆盆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传统
中药材;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作为第三代新兴
水果也已得到广泛认可,进行人工栽培将产生可观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掌叶覆盆子组织培养是加
快繁育进程的有效途径,而在组织培养中,激素的
种类和浓度是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的重要的因素,虽
然用量较少,但却起着重要和明显的调节作用。在
覆盆子的组织培养中,不同的培养材料其适宜的激
素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对本地野生掌叶覆盆子优良
单株茎段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掌叶
覆盆子茎段能诱导出不定芽,最佳诱导初代培养基
MS + 1. 5 mg·L - 1 BA + 0. 2 mg·L - 1 NAA,诱导率
可达 93. 3%;最 佳 分 化 培 养 基 为 MS + 2. 0
mg·L - 1 KT + 0. 4 mg·L - 1 NAA,芽生长健壮,增
殖达到 3. 6 倍;最佳生根培养基为 1 /2 MS + 0. 2
mg·L - 1 NAA,生根率达 90. 6%,平均每株生根
4. 8 条,并且根质量较好。为进一步进行掌叶覆盆
子的大面积栽培开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付术琳,程智慧,徐重益 . 不同树莓品种生活力与抗病性
及繁殖特征研究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33
(1):87 - 90.
[2] 王小蓉,汤浩茹,邓群仙 . 中国树莓属植物多样性及品种
选育研究进展 [J]. 园艺学报,2006,33 (1):190 - 196.
[3] 徐娥,李岩 . 树莓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J]. 中国野生
植物资源,2006,25 (1):64 - 65.
[4] 刘铸德,罗纪石,张凤忠,等 . 树莓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研究 [J]. 汉中科技,2006 (4):29 - 33.
(责任编辑:夏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