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太行山蕨菜资源及栽培技术要点



全 文 :北方园艺 2007(6):99~ 100 菜园 ·栽培技术 ·
第一作者简介:郑云翔(1948-),男 ,副教授, 从事生物学的教学与
研究工作 , E-mail:twb@xttc.edu.cn。
通讯作者:唐伟斌(1967-),男,硕士,副教授,从事应用植物学和系
统与演化植物学教学研究 , E-mail:twb@x ttc.edu.cn。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06230155)。
收稿日期:2007-01-11
太行山蕨菜资源及栽培技术要点
郑 云翔1 , 唐伟斌2
(1.河北省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053000;2.河北省邢台学院生物系 , 054001)
中图分类号:S 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07)06-0099-02
  蕨菜是食用蕨类植物的一般通称。在2 600多种分
布在我国的蕨类植物中 ,食用蕨约有 70种。我国早在
周朝初年就有伯夷 、叔齐两人采薇(南方的一种蕨菜)于
首阳山下为食的记载。蕨菜自然生长于山野林间 ,营养
丰富 ,口味独特 ,无污染。经常食用还具有治病和保健
的效果 ,倍受世人青睐。但目前只有蕨(俗称蕨菜)、荚
果蕨(俗称黄瓜香)、东北蹄盖蕨(俗称猴腿莱)等少数几
种能形成一定利用规模 ,其余主要为民间少量食用 ,大
部分蕨菜种类尚未为人们所充分认识 。对太行山蕨菜
的种类、分布 、采期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研究 ,期望为
合理开发蕨菜资源 ,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提供资料。
1 太行山蕨菜资源概况
太行山山高石多 ,常年偏旱 ,但其东麓受海拔 、走
向 ,特别是来自东面海洋潮湿气团的影响 ,水热条件相
对较好 ,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植物资源。据近年野外考
察 ,太行山区域分布的蕨菜计有 15种 ,按秦氏系统归 7
科 9属(表)。
  太行山的蕨菜通常都生长于海拔500 ~ 2 000m之间
太行山蕨菜资源概况表
种名 分布生境 食用部位 采收期(月份) 食用方法
Equisetaceae 木贼科
Equisetumarvense问荆 田边、沟旁及山坡石缝中 嫩茎 3~ 5 鲜食、加工
Equisetumramosissimum 节节草 低山溪边、潮湿路旁 、砂砾地 嫩茎 3~ 5 鲜食、加工
Pteridiaceae蕨科
Pteridiumaquilinum var.latiusculum蕨 山坡、林下、灌草地 拳卷叶及柄 4~ 6 鲜食、加工
根状茎 9~ 11 加工蕨粉
Hemionitidaceae裸子蕨科
Coniogramme intermedia 普通凤丫蕨 林下潮湿处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Athy riaceae蹄盖蕨科
Athy rium brevi f rons 东北蹄盖蕨 林下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A.f al laciosum麦秆蹄盖蕨 林下或阴湿处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A.yokoscense禾秆蹄盖蕨 林下或阴湿处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A.multidentatum多齿蹄盖蕨 林下阴湿处 、山坡水旁石缝中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A.sinense中华蹄盖蕨 灌木林下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 蛾眉蕨 林下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Onocleaceae球子蕨科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荚果蕨 林下阴湿处 、溪边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根状茎 9~ 11 加工蕨粉
Matteuccia intermedia 中华荚果蕨 林下阴湿处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Dryopte ridaceae鳞毛蕨科
Cyrtomium fortunei 贯众 石灰岩缝或阴湿沟边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绵马鳞毛蕨 林下阴湿处 拳卷叶及柄 4~ 5 鲜食、加工
Marsileaceae蘋科
Marsilea quadri f olia 蘋 沟塘水生 嫩叶 、叶柄 4~ 6 鲜食
的阴坡林下或沟谷阴湿的环境中 ,要求土壤疏松 ,腐叶
层厚 ,水分较多。问荆和节节草虽然在裸露的砂砾地、
河滩上也能生长 ,但以沟谷溪边的生长最为茂盛。15种
蕨菜中有 13种食用的是拳卷状幼嫩的叶和炳 ,只有问
荆和节节草吃的是嫩茎。另外 ,蕨和荚果蕨的根状茎富
含淀粉 ,可加工提取蕨粉食用或酿酒。太行山蕨菜的最
99
·栽培技术·菜园 北方园艺 2007(6):99~ 100
佳采集时期是春季的 4 ~ 5月。其食用方法多种多样 ,
可凉拌 、炒食 、做馅 、蘸酱 、做汤或腌制 ,亦可盐渍 、干制 、
速冻或加工成罐头。蕨粉质地细腻 ,挂糊 、做汤 、拌凉
粉 ,口感爽滑 ,滋味独特。
虽然太行山的野生蕨菜种类多 ,资源丰富 ,但由于
交通偏远 、生长分散 、采集期短 、采收费时费工 ,因而对
蕨菜的开发利用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低、加工手段落后等
问题。大量的蕨菜自生自灭 ,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开展蕨菜的引种和栽培 ,对保护环境 ,合理利用资源 ,增
加产量和花色品种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 蕨菜栽培技术要点
2.1 引种与繁殖
2.1.1 营养体引种 保护茎芽是引种根状茎栽培的关
键 ,挖取 、运输 、复栽的过程要十分小心。引种时间以秋
季为好 ,在地上茎叶枯萎土壤结冻前挖取 ,假植在地窖
中或沟坑中;春季引种则要在出苗之前挖取。取出的根
状茎应带 2个以上芽和部分根 ,粗度以 1cm 左右为宜 ,
越长越好。引种幼苗一般在春季生长期刚开始时进行。
挖出后保存运输过程注意保湿 ,及时复栽。
2.1.2 孢子引种 秋季选剪孢子囊呈红褐色而未开裂
的叶片于牛皮纸袋中 ,注明种名 ,自然风干 ,待孢子脱落
后收集保存备用。翌年春季将泥炭 、细沙 、草皮 、腐殖土
混合过细筛 ,高温蒸气 1h ,装浅播种盘内。将保存的孢
子浸泡在 200mg/ L的赤霉素溶液中30min ,倒入洒水壶
中加水配成悬浮液 ,均匀喷洒在培养土表面。再将盘置
于浅水中充分浸湿 ,盘上加盖玻璃片或塑料薄膜。以后
一直保持盆土湿润。室温及自然散射光照下 ,播后约
40 ~ 50d长出扁平心脏形原叶体。此后每天喷水 2 ~ 3
次 ,为受精创造条件。连续喷雾 15d后 ,原叶体即可长
出1片小叶并发育成小植株。待植株具3 ~ 4片叶 ,高度
达到 1cm以上时可进行第一次移植 ,并逐渐从室内移至
室外。苗高 10cm以上时移栽大田。栽培过程中的繁殖
技术与引种技术基本一致。
2.2 肥土管理
蕨菜适宜用中性或偏酸性疏松肥沃土壤栽培 ,一般
用菜园土 、阔叶林下的腐叶土 、泥炭土混合而成。由于
蕨菜的根状茎一直就地生长不能挖出 ,土壤无法深耕施
肥 ,因此定植前一定要施足有机肥底肥 ,一般每 667m2施
腐熟的农家肥 2 500kg 。第二年起每年在萌芽前都要施
入腐熟的有机肥或化肥做追肥。
2.3 水分管理
蕨菜喜阴喜湿 ,土壤湿度要保持在60%左右。移栽
第一年浇水要勤 ,浇后覆盖树叶或干草可起避光保湿作
用。生长发育期多中耕除草 ,有意识留一些长势较高的
草可为蕨菜遮荫。入冬灌冬水。第二年起结合追肥灌
透水 ,以达到壮根促芽的目的。
2.4 植株管理
移栽根状茎时按 25cm 行距开沟栽植 ,沟宽 、深各
15cm ,并按芽距 5cm调整摆放根段 ,覆土 10cm ,浇透水
塌实后再覆土5cm ,搂平。移栽幼苗要带土团。挖直径
20cm、深15cm左右的定植穴 ,株行距各 30cm 。栽后立
即浇透水 ,水渗下后覆土。遮荫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
方面。如果不能利用坡向 、山体 、树冠来遮荫的话 ,就必
须搭建一些遮荫棚 ,上面覆盖遮阳网 、草席或树枝。为
促进蕨菜的长势 ,在 3 ~ 4a生田间用轮式拖拉机把 1/3
的垄耕起 ,这样可更新根株 ,维持高产。蕨菜少有病菌
的侵害。常见的主要是蚜虫 ,可常规防治。
2.5 采收加工
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 10a 左右。栽植当年的任务
主要是长苗 ,第二年才可开始采收 ,但要控制产量。第
三年开始进入丰产期。春季 ,宜选择叶柄幼嫩 、嫩叶顶
部卷头紧密且不开伞的植株采收 ,采后 10 ~ 12d左右可
采收第二茬 ,一般每年能连续采收 2 ~ 3茬。蕨菜组织
多有老化快的特性 ,应适时采收 ,采后分种码放整齐 ,覆
盖 ,避免阳光直射。采回的幼嫩拳卷叶和炳要及时用沸
水焯 1~ 3min ,以烫死活的组织 ,防止继续生长而纤维老
化 ,丧失其食用性。焯后取出 ,放人冷水中浸泡片刻(但
问荆和节节草的嫩茎需浸泡 12h),以除去异味或毒素 ,
也能避免因自然冷却而出现的褪绿变黄现象 ,降低其商
品性。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