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d ib le fu n g i2010(4)
菌 草 栽 培 双 孢 蘑 菇 技 术 初 探
周秦福 1 陈先西 2
(1 福鼎市食用菌办公室,福建福鼎 355200; 2 福鼎市农科所,福建福鼎 355200)
关键词 菌草 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 培养料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0)04-0055-02
收稿日期:2009-11-02
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范围最广、 产销量最大的食
用菌之一。福建省双孢蘑菇的栽培面积、产量及出口量居全国
首位。 随着双孢蘑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食用菌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逐步提高, 以稻草作原料的传统栽培双孢
蘑菇远远满足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 为此我市在省科
技厅星火办和省农林大学菌草所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于
2007 年开展了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示范研究。 通过一年多
的初步探索,菌草栽培的双孢蘑菇具有无污染、品质优、产量
高,出菇早等优点,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1 适宜栽培双孢蘑菇的主要菌草简介
1.1 象 草 别名 :紫狼尾草 (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
mach),禾本科、狼尾草属。 形态特征:象草在热带、亚热带地
区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寒冷地区为一年生。 植株高大,株高
可达 6.5 m,人工栽培一般达 3~5 m。 在福建地区一般 3 月中
旬到 12 月均能生长,4-9 月生长最快。研究结果表明,象草(3
个月期)的主要营养成分与稻草相比,其中含氮量(1.1%)是
稻草(0.8%)的 1.58 倍。
1.2 皇竹草 别名:巨菌草、巨象草、皇竹、甘蔗草(Pennise-
tum sinese Roxb)。禾本科、狼尾草属。生物学特性:皇竹草具有
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的特点。适
宜在热带、亚热带和我国南方地区生长。 形态特征:皇竹草植
株高大,直立丛生,根系发达,在温度适宜地区为多年生植物。
株高为 3~5 m。 在我国南方种植鲜草产量可达 20~35 t/667 m2。
皇竹草的生长需高温和湿润的气候, 年降雨量为 800 mm 以
上。 能耐受短期的干旱,但不耐涝。 皇竹草原为高产优质牧
草,更是高产优质的菌草之一。 皇竹草的含氮量(1.0%)是稻
草(0.8%)的 1.25 倍。
2 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要点
2.1 菇房建造 采用毛竹、 松木等建造, 塑料薄膜保温、保
湿,再用草帘、遮阳网等选标准栽培房。①建造地点选择:应选
择地势较高并具备通水、通电、通路等条件,环境卫生良好,远
离污染源。 ②建造要求:菇房应坐北朝南,每座菇房栽培面积
以 450~550 m2 为宜,做到闭能保温、保湿,开能通风换气,无
直射阳光,内部整洁;菇床宽度 1 m 为宜,层数一般设 6~7 层,
底层距地面 0.3 m,层间距不低于 0.65 m,顶层距房顶须不少
于 1.5 m,通道宽度为 0.8 m。 ③菇房的通气设施:通道进口处
应设缓冲间。 层架之间每条通道两端各开上、 下通气纱窗一
对,上窗的上沿距屋檐 0.3 m,下窗的下沿离地面 0.2 m 左右,
窗的规格为 0.3 m×0.4 m, 每条通道中部屋顶设置拨风筒,筒
高 1.0 m,内径 0.2~0.3 m。④砖结构菇房的各种性能均优于塑
料大棚菇房,但造价成本较高。
2.2 培养料配制
2.2.1 配方要求 碳氮比(C∶N)=30~33∶1,根据不同栽培菌株
进行配制。 总氮量 1.5%~1.6%,干菌草(已粉碎的象草或皇竹
草)88%,菜籽饼粉 5.8%,过磷酸钙 0.2%,石灰 3%,石膏 3%。
2.2.2 堆料时间 堆料时间:9 月 2 日-7 日, 可根据当地当
年的天气预报适当提前或推迟。
2.2.3 堆料操作规程 ①预堆:菌草提前用水预湿 2~3 d,均
匀撒上石灰粉,整实堆好。 ②建堆:底层中部铺设三角架或竹
笼做通气道,避免培养料厌气发酵。 堆宽 1.6~1.8 m 为宜,再
交替撒上菌草及菜籽饼粉等, 每层高度 0.15 m,10~12 层,料
堆高 1.4~1.5 m。 从第 3 层开始均匀加水及辅料,并逐层增加,
水分以在建堆后有少量流出为宜。 ③翻堆:翻堆应上、下、里、
外,生、熟调位,并使菌草混合均匀,各种辅料按顺序均匀加
入; 用石灰水调节水分至手握有 2~3 滴水为宜,pH 值 7.5~
8.0;翻堆过程应逐次适当缩短料堆的长度,高度不变;每隔 6、
5、4、3、3 d 进行翻堆。
2.2.4 菇房消毒和进料 ①菇房消毒: 按照符合国家安全卫
生标准要求进行消毒,密封 24 h 后打开门窗通气。②进料:把
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迅速搬进菇棚, 集中堆放在中间三层床架
上,底层不放料。堆放时要求培养料疏松、厚薄均匀,紧闭门窗
促其自热,让料温迅速上升。③发酵:培养料进菇房后,迅速关
闭门窗,进行蒸汽加热巴氏消毒,采用蒸汽加温发酵(指只有
蒸汽进入菇房),使料温上升到 60~62℃,保持 10~12 h 后,控
制炉火,保持料温 50~52℃继续发酵 4~5 d(若升温受阻,每天
应打开菇房底部窗通风 1~2 次,每次数分钟)。 待培养料氨味
消失,并大量繁殖白色放线菌后,即可结束发酵。 如培养料仍
有氨味,须继续培养至氨味消失。
特别注意:后发酵期间测温时,人不得进入菇房,将温度
计置于一竹竿前端,由室外插入料中心测温;发酵结束进入菇
房前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并将四周底部薄膜掀开, 通风充
分,以防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
2.3 栽培技术
2.3.1 整 床 后发酵结束后, 打开门窗和四周底部薄膜进
行通风换气,待培养料温度降至 30℃左右时,将底部薄膜压
好并将菇房盖上遮阳草帘,把培养料均匀摊于各层菇床上,抖
栽 培 技 术
55
d ib le fu n g i 2010(4)
松、整平,料厚在 0.18~0.2 m。
2.3.2 播 种 采用麦粒菌种,播种量(按 110 m2计)750 mL
瓶装菌种 100 瓶,500 mL 瓶装菌种 120~150 瓶。①播种温度:
菌床培养料内温度应稳定在 26℃以下即可。 ②播种方法:采
用均匀撒播,撒入料面,轻压拍平,使多数菌种漏入料内;播种
时间在 9 月 25 日-30 日。
2.3.3 发菌管理 播种后 2~3 d,关闭门窗,保持较高湿度促
使菌种萌发,若料温超过 26℃时适当通风降温,以后逐渐加
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控制菇房相对湿度 80%左右。
2.3.4 覆 土 ①覆土最好选用泥炭土或用黏度适当的壤土
以及砻糠混合土;②取土地点:应选择当年未施用蘑菇废料的
田地,取表层 0﹒2 m 以下的壤土或菜园土 ;③覆土处理(按
110 m2 计 ):土粒 3 000 kg,预先曝晒至发白 ,掺上砻糠 50~
80 kg,混合均匀,用适量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剂喷洒,
并用塑料薄膜覆盖消毒 2 d,打开通风后拌入 2%~4%石灰粉;
④覆土预湿:结合消毒进行预湿,预湿后覆土土粒含水量为正
常需水量的 50%~70%;⑤覆土时间:菌丝长到床底时进行;⑥
覆土方法: 将预湿后的土粒, 均匀铺在菇床上, 覆土厚度为
0.04~0.05 m,要求厚薄均匀一致。
2.3.5 出菇前管理 ①水分管理: 覆土后采用自来水或饮用
水,采取轻喷勤喷的办法,逐步调至所需湿度。 含水量以粗土
无白心,手捏能扁不粘手为宜。 以后喷水次数逐步减少,一般
2~3 d 喷 1 次,补充蒸发水分,保持细土有湿润状,菇房相对
湿度保持在 90%左右。 待大面积土缝中可见菌丝体时,即可
喷结菇水,喷水量为平时的 2~3 倍,以土层吸足水分不漏料
为准。 当土缝中出现黄豆大小的菇蕾后,喷出菇水,喷水量应
视菇床出菇情况而定,菇多水多,菇少水少,并结合气温情况,
高温时少喷水,低温时多喷水。 ②通风管理:通风管理应与水
分管理同时进行,在调水期间,适当增加通风量,水分调足后
应减少通风量,以利于菌丝爬土。 在喷结菇水的同时,通风量
为平时的 3~4 倍,遇气温高于 22℃时,应适当减少喷水量增
加通风,并推迟喷结菇水,做到喷水通风相结合。
2.3.6 采收期管理 ①水分管理: 喷水量根据菇量和气候具
体掌握,一般长菇越多,喷水越多,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转
潮期间应减少喷水次数;②通风管理:每潮菇前期通风量应适
当加大,保持菇房相对湿度 90%左右,后期适当减少通风量
(春菇可加大通风量)。 气温高于 20℃,应在早晚或夜间通风
喷水,气温低于 15℃应在中午通风、喷水;③菇床整理和补
土:采菇期间应及时清除菇脚、死菇、老菇根,及时补土,保持
床面平整。
2.4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①应遵循“以防为主,综合治
理”的病虫害防治原则;②应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
防治等相结合的方法;③所用药剂应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
药剂,并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2.5 采 摘 ①采摘时期:当蘑菇子实体的菇盖长到 3.5~
4 cm 时且菇质结实,可适时采摘。若柄细盖薄的菇,菇盖在 2~
3 cm 时采摘,菇棚温度在 18℃以上要及时采摘,在 14℃以下
适当推迟采摘;出菇密度大时及早采摘,出菇密度小时适当推
迟采摘。 ②采摘方法:在出菇较密时采摘(1~3 潮菇)。 采摘时
先向下稍压,再轻轻旋转采下,避免带动周围小菇。 采摘丛菇
时,要用小刀分别切下,后期采菇可直拨,采摘时应随采随切
柄,切口平整,切柄后的菇应随手放在内壁光滑、洁净的硬质
容器内。可根据收购要求带根不切柄,但必须保证鲜菇卫生整
洁,防止机械损伤。
总之, 菌草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示范在福鼎市已取得了突
破性的成功,随着栽培工艺的不断创新、改进及现代设施的使
用,必将带动菌草蘑菇栽培技术的深入推广和应用,拓宽农民
致富的新路子。
桂北地区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邹香能
(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广西桂林 541006)
关键词 杏鲍菇 高产优质 栽培 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0)04-0056-01
杏鲍菇的菌柄和菌盖质地脆嫩,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具
有独特的杏仁香味,素有“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
称。根据对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
出在桂北自然条件下杏鲍菇高产优质栽培的选种、 灭菌和管
理等八大技术要点。
1 选择适宜的菌株类型
目前我国杏鲍菇菌株类型大致可分为保龄球形、棍棒形、
棒槌形三种类型,在桂北地区以保龄球形、棒槌形易获得个大
质优的子实体。
2 栽培季节选择
杏鲍菇菌丝在 6~32℃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 23~25℃。
原基形成温度 10~20℃,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 14~16℃。 环境
温度高于 17℃,子实体易变软;环境温度高于 19℃子实体易
感染细菌性软腐病。 环境温度超过 20℃以上子实体易出现死
收稿日期:2010-03-05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重点科技项目(NK200913)。
栽 培 技 术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