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巨大口蘑熟料袋栽技术



全 文 :表 2 鸡腿菇不同覆土厚度试验产量结果 (kg)
项目 重复Ⅰ 重复Ⅱ 重复Ⅲ ∑x X
处理① 62.1 61.8 63.6 187.5 62.5
处理② 68.2 66 65.9 200.1 66.7
处理③ 77.9 76.5 80.2 234.6 78.2
处理④ 76.9 85.6 85 247.5 82.5
处理⑤ 91.4 83.9 82.1 257.4 85.8
处理⑥ 76 78 75.2 229.2 76.4
∑x 452.5 451.8 452 1356.3
X 75.42 75.3 75.33 75.35
表 3 表 2资料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方差 F F 0.05 F 0.01
重复间 2 0.038 0.019 0.002 4.10
处理间 5 1228.48 245.7 21.90 3.33 5.64
误 差 10 112.22 11.22
总 和 17 1340.74
表 4 表 2资料的新复极差测验
项目 产量(小区平均 , kg)
差异显著性
5% 1%
处理⑤ 85.8 A A
处理④ 82.5 A AB
处理③ 78.2 A ABC
处理⑥ 76.4 A ABC
处理② 66.7 B BC
处理① 62.5 b BC
3 小结与讨论
3.1 栽培鸡腿菇在以壤土作为覆土材料时 , 覆土厚度以 3 ~
6cm 为好 , 4 ~ 5cm 为最好;覆土厚度不同 ,土层所含营养不同 ,
土壤微生物 、水分 、气体含量等理化因素不同 , 从而对鸡腿菇
产量造成影响。栽培时为了减少劳动强度 ,降低成本 , 可以把
土层控制在 4~ 5cm , 但最少不能少于 3cm。
3.2 以壤土作为覆土材料时 , 覆土厚度影响菌丝发满土层及
现蕾的时间 ,在一定范围内 , 二者与覆土层的厚度成正比。是
否与温度或其他因素有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 1]  杜 巍 ,袁 静 ,唐兴芳.鸡腿蘑覆土机理初探.中国食用菌 ,
2003 , 22(1):15~ 16
[ 2]  吴海花 ,张福元.不同覆土材料对鸡腿菇产量和出菇性状的影
响.中国食用菌 , 2003 , 22(6):18~ 20
 △供优质粉状琼脂 适合各种食用菌母种生长 、保藏;
凝胶强度高 、易溶 , 每千毫升培养基加 16g 即达理想强
度。邮购 15 元/袋(100g), 2 袋起邮;10 袋以上 , 11.0 元
/袋;20 袋以上 , 10.5 元/袋;50 袋以上 , 10.0 元/袋。地
址:河北石家庄市新石南路 141 号高新食用菌站 , 联系
人:王 家 季 , 邮 编:050091 , 电 话:0311 - 8996612、
3826109 ,手机:13933030159 ,传真:0311-3826109。
巨大口蘑熟料袋栽技术
周修赵
(福建屏南县食用菌办公室 , 352300)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5)01-0038-01
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的商品名有金福菇 、洛
巴口蘑 、大口蘑等 ,是一种正处于开发中的珍稀食用菌。其子
实体营养丰富 ,肥厚嫩白 ,味微甜脆嫩 ,耐贮性好 , 适于鲜销与
干制加工 ,因其出菇温度较高 ,可丰富夏季鲜菇市场或作为设
施周年栽培的品种搭配 , 深受市场青睐 , 有开发潜力。为此 ,
在县科技局的支持下立项引进该品种 , 从菌株特性 、培养料配
方和栽培模式入手 , 进行多方面试验 , 探讨高产优质实用栽培
技术 ,现将其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营 养 巨大口蘑属草生菌 , 菌丝生长适宜多种纤维状
的原料 ,如稻草 、豆秸 、玉米芯 、棉子壳 , 以及种过银耳的废料
等均可用作栽培原料。
1.2 温 度 属高温型菌类 , 菌丝在 15 ~ 35℃均能生长 , 最
适温度 27 ~ 30℃,子实体发生温度 18 ~ 36℃, 最适温度 25 ~
30℃。低于 20℃,子实体停止生长 ,色泽逐渐变黑甚至萎缩死
亡。
1.3 湿 度 培养料含水量 60%~ 65%, 菌丝生长良好 , 子
实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为 85%~ 95%。湿度不足 , 子实体
小而干硬 ,生长缓慢;湿度过高;易发生褐腐病。
1.4 空 气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过程需新鲜空气 , 长菇
阶段菇房通风不良 , 菇蕾发育迟缓 ,易出现畸形菇。
1.5 光 照 菌丝生长不需光线 , 子实体生长发育需散射
光 ,最适光照强度 300~ 800lx。
1.6  pH 值 培养基 pH5 ~ 10 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 , 最适
pH6.5~ 7。
1.7 土 壤 人工栽培试验表明 , 不覆土不长子实体 , 说明
其特性离不开土层。覆土可采用果园土 、林地腐殖土和泥碳
土等。
2 熟料袋栽技术
2.1 菌种制作 母种采用 PDA培养基或 PDA 添加 3g 蛋白
胨培养基可促进菌丝生长 , 置 26℃下培养 10~ 13d 长满试管。
制作原种 、栽培种可选择杂木屑 、棉子壳 、麦粒或玉米为主料 ,
在麦粒或玉米培养基中 , 菌丝生长速度较快 , 其次是棉子壳 、
木屑培养基。原种 、栽培种培养基常用配方:①玉米(或麦粒)
98%,碳酸钙 1%, 石膏 1%;②杂木屑 78%, 麸皮 20%, 石膏
1%,石灰 1%;③棉子壳 55%, 杂木屑 20%, 麸皮 15%, 石膏
1%, 石灰 1%。培养基含水量 60%~ 65%, 采用高压灭菌 , 压
力维持在 1.5kg/cm2 左右保温 3.5 h 即可。 接种培养与常见
菇类品种相似 , 菌丝走透即可用于生产。
—38—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5(1)
2.2 栽培季节 根据其子实体分化与发育的最适温度 25 ~
30℃,因此出菇季节最好安排在 4 ~ 9 月份 , 此时自然气温较
适宜 ,生物转化率也高。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资料 , 选择气温
稳定在 25℃左右 ,作为出菇月份 ,提前 50~ 60 d , 作为最佳接
种期。在自然气候条件下 ,南方高海拔地区宜春栽 , 季节选择
在 3~ 4 月份 ,低海拔地区春栽选择在 2~ 3 月份 、秋栽在 5 ~ 6
月菌袋安全过夏后 8~ 9 月出菇。
2.3 培养料配制 根据实验结果 , 采用以下配方产量较高:
棉子壳 40%,菌糠 15%, 稻草 30%, 玉米粉 5%, 牛粪 6%, 石
膏 1%, 石灰2%,过磷酸钙1%。培养料配制时 ,将稻草切成3
~ 5cm 长 , 置水池中加入生石灰 , 浸泡 24 ~ 30h 捞起 , 加入经
预湿的棉子壳和过磷酸钙 、石膏粉等辅料拌匀 。
2.4 装袋灭菌 将培养料装入 22cm×33cm 或 24cm×36cm
塑料袋中 ,装干料 0.5kg/袋。装上塑料套环和棉塞 ,然后转入
常压灭菌工序。料袋上灶后 , 以温度 100℃保持 5 ~ 6h , 停火
后继续闷 12 ~ 18h , 卸袋散热冷却。
2.5 接种培养 待料温降至 25℃左右时在接种箱内接种 , 换
掉潮湿的棉塞。每瓶菌种可接 35~ 40 袋 , 接过菌种的培养袋
墙式垒叠 4 ~ 5 层 , 中间留通风道。发菌温度控制在 25 ~
30℃,接种后一星期内如果温度不够 , 要及时加热增温 , 促进
接种块恢复萌发 ,提高成活率。菌丝生长 3 ~ 5cm 时应翻袋 1
次 ,拣出污染袋。由于培养料添加石灰 , 菌堆易发热 , 当堆温
超过 32℃时 ,菌袋要及时排疏 , 加强通风 , 防止高温烧菌。培
养 40 ~ 50 d , 菌丝即可长满袋。
2.6 菇棚搭建 选择地势平坦 、通风 、近水源的田地搭建菇
棚 ,内棚每畦宽 1.6m , 中间留走道宽 0.8m , 边柱高 1.6m , 层
距 0.45m ,外棚高 2.2m , 先铺上防虫网 , 再盖上两层遮阳网。
夏季闲置的旧蘑菇房或香菇棚均可利用。
2.7 覆 土 当菌丝在培养料中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应及时
覆土。覆土不仅能防止菌层内部温度 、湿度的急剧变化 , 保护
了菌丝 ,而且借助覆土可改变菌层与覆土层之间氧和二氧化
碳的比例 ,促使菌丝从营养生长迅速转入生殖生长 , 因此及时
覆土是夺取高产的首要手段。覆土材料要选有团粒结构孔隙
多 ,保水力强 , 含有适量腐殖质的颗粒土壤 ,如林地腐殖土 、泥
炭土 、果园土等。使用前喷洒 5%福尔马林搅拌建堆 , 覆盖密
封 24h , 揭膜翻拌除去药味后再用。覆土方法是将菌丝长满的
菌袋搬到菇棚内 ,拔去棉塞和套环 , 剪去离料面 4cm 的塑料袋
口 ,覆 2 ~ 3cm 厚经处理的颗粒状腐殖土或泥炭土 , 喷水调湿 ,
最后盖上薄膜或报纸保湿。
2.8 出菇管理 一般覆土后 5 ~ 7 d , 白色菌丝爬上土面。待
土层表面布满浓白菌丝后 ,去掉床面薄膜或报纸降湿 , 使土面
菌丝倒伏。空气湿度应控制在 85%~ 90%、室温 25 ~ 30℃,
同时加强通风换气 , 增加光照 , 刺激土层内菌丝分化 , 促进原
基扭结形成子实体。从覆土到出菇一般 12 ~ 18 d。幼菇期处
在小气候中生长 ,当菇体长至 1 ~ 2cm 长时 , 进行疏蕾 ,每袋保
留 4~ 6 个 ,每天喷水 1 ~ 2 次 , 空气相对湿度 85%~ 95%, 温
度 25℃,注意通风换气。
2.9 采收管理 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 , 一般 12~ 15 d。
金 福 菇 栽 培 技 术
林富师
(福建省德化县食用菌开发办公室 , 362500)
文章编号 1000-8357(2005)01-0039-01
金福菇又称巨大口蘑 、大口蘑 、大白口蘑 、裂片口蘑 、洛巴
(伊)口蘑。子实体硕大 , 菌肉肥厚嫩白 , 营养丰富 , 味微甜而
鲜 ,且耐贮性好 , 适于鲜销和干制 , 在 10℃温度条件下 , 保鲜期
可达 1 个月 ,色味不变 , 深受消费者欢迎。 2004 年 6 月份 , 我
县食用菌示范场引种试验。每袋产量达 0.3kg ,鲜菇平均价格
10 元/ kg 以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 营 养 金福菇为腐生菌 , 利用多种天然有机质 , 如稻
草 、棉子壳作为栽培基质(纯杂木屑培养基菌丝生长不良)。
经发酵处理的棉子壳是最理想的栽培原材料 , 在适宜的温度
培养 45d 即可出菇 ,在培养料中要加入 10%麸皮 、玉米粉 , 补
充氮素营养和维生素。
1.2 温 度 菌丝在 15 ~ 38℃能正常生长 , 最适温度 27 ~
30℃,子实体形成温度范围 18 ~ 30℃, 以 20 ~ 28℃为最佳。
由于金福菇对低温敏感 , 故昼夜温差过大对出菇不利 ,温差大
于 5℃,难以现蕾 , 因而栽培中要予以重视。
1.3 水 分 水料比 1∶1.2 左右时菌丝生长最快 , 培养料最
适含水量为 60%~ 65%。菌丝生长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
持在 70%左右 , 子实体发育阶段相对湿度为 85%~ 95%。
1.4 光 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光 , 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
长良好。在明亮的散射光条件下子实体能正常生长发育。
1.5 通 气 菌丝生长阶段需要少量的氧气 , 子实体发育阶
段需要充足的新鲜空气。
1.6 酸碱度 pH6.5 ~ 8.0为最适宜 。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季节 根据本县的气候条件 , 一般安排在 5 月上旬
制袋接种。在我县西部海拔较高 , 日夜温差大的乡镇 ,可安排
在 5 月下旬制袋接种。栽培用菌种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
2.2 堆料发酵 可采用如下配方配料:①棉子壳 98%, 石膏
粉 1%,石灰 1%。 ②棉子壳 78%, 玉米粉 10%, 麸皮 10%, 石
膏粉 1%, 石灰 1%。 ③棉子壳 78%, 麸皮 20%, 石膏粉 1%,
石灰 1%。将麸皮 、玉米粉 、石膏粉 、石灰等辅料干混均匀 ,再与
棉子壳充分拌匀 , 加清水调至含水量65%, pH7 ~ 8。然后将
子实体丛生或单生。初期圆柱形 , 成熟时菇柄粗长 、上小下
大 ,菌盖平展 , 表面光滑。 采收时手握菌柄 , 整丛拔起。 采收
后清理床面残留物和老化菌丝 , 整平料面 , 停止喷水 , 养菌 5 d
后继续喷水 ,并喷施 1次菇丰保营养液 ,控温湿 , 2 周后开始长
第 2 潮菇。可收 3 ~ 4 潮菇 , 生物学效率达 80%左右。
—39—
食用菌                    EDIBLE FUNGI                   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