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012 NO.2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研 究 报 告
科技创新导报
薜 荔 是 桑 科 榕 属 植 物 薜 荔 F i c u s
pumilaL的茎、叶,具有补肾固精、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消肿解毒的功效 [1]。药理研究显
示 ,薜荔有抗菌、增强免疫、抗肿瘤、抗诱
导、抗炎镇痛、驱蛔虫等活性 [2]。
吴文珊 [3]等对薜荔乙醇提取液和水提
取液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 ,发现薜荔乙醇
提取液的抑菌效果总体优于其水提液 ,本
实验对薜荔乙醇提取液的各个萃取部位进
行抑菌实验研究 ,为进一步寻找薜荔抑菌
有效部位提供依据。
1 材料
1.1 仪器
洁净工作台 ;电热恒温培养箱 ;手提式
压力蒸汽灭菌器。
1.2 试药
薜荔茎叶(采自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华侨
农厂);吐温80(分析纯汕头市光华化学厂 );
正丁醇、乙酸乙酯和石油醚 (分析纯天津市
大茂化学试剂厂 )。
营养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沙氏琼脂培养基(上海研生生物
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
1.3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大肠杆
菌 (A TC C 25922);白色念珠菌 (ATC C
10231),由海南医学院基础部微生物教研
室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 .1 提取物制备方法
1)醇提取液 :称取干燥薜荔茎叶10g,经
适当粉碎后 ,加入10倍量的70%乙醇溶液加
热回流提取两次 ,每次回流1h,冷却 ,过滤 ,
将两次滤液合并 ,减压回收乙醇至50ml。
2)石油醚萃取液 :用石油醚对对醇提取
液以1:2比例进行反复提取 ,直至石油醚层
无色。合并提取液 ,减压回收石油醚 ,干燥 ,
称重 ,得总石油醚萃取物0.150g。实验时加
2%吐温80配制成所需浓度。
3)乙酸乙酯萃取液:用乙酸乙酯将石油
醚萃取后的水液以1:2比例反复提取 ,至乙
酸乙酯层无色 ,合并提取液 ,减压回收乙酸
乙酯 ,干燥 ,称重 ,得总乙酸乙酯萃取物 0 .
薜荔药材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研究①
毛彩霓 杨卫丽
(海南医学院药学院 海南海口 5 7 1 1 0 1 )
摘 要:目的:研究薜荔药材乙醇提取液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抑菌实验测定薜荔药材乙醇提取液不同提取部位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对各菌种的抑菌效果:1、金黄色葡萄球菌:薜荔醇提取液>乙酸乙酯萃
取液>正丁醇萃取液>萃后剩余水液;2、大肠杆菌:薜荔醇提取液>乙酸乙酯萃取液;3、白假丝酵母菌:萃后剩余水液>石油醚萃取液。
结论:薜荔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石油醚部位仅对白假丝酵母菌有微弱的抑菌作用,故可弃去。
关键词:薜荔 不同提取部位 抑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 R 2 8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67 4-09 8X (2 012 )0 8(c) -0 00 2-02
Study on Bacteriostasis in different Extracts from Ficus pumila L
Mao Caini, Yang Weili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acteriostasis in different extacts from the e thonal extract of Ficus pumila L.Methods the
suspension quantitative germicidal test was utilized .Result the bacteriostasis of the different extracts from the ethonal extract of
Ficus pumila L. is as follow: first, Staphylococcus aureus:ethonal extract group of Ficus pumila L>ethyl acetate extract group>
butanol extract group>water solution group;secondly, Escherichia coli:ethonal extract group of Ficus pumila L>ethyl acetate extract
group ;third,Candida albicans : water solution group > petroleum ether groups.Conclusi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from the ethonal extract of Ficus pumila L. is most powerful.
Key Words:Ficus pumila L.;different Extracts;Bacteriostasis
①作者简介 :毛彩霓 (1977-) ,女 ,讲师 ,硕士。
通讯作者 :杨卫丽 ,Emal:weili-yang@126.com。
表1 薜荔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试验结果
平均菌落数
供试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薜荔醇提取液 0 163 38
石油醚萃取液 37 284 35
乙酸乙酯萃取液 14 263 50
正丁醇萃取液 3 301 46
萃后剩余水液 19 292 21
对照 72 565 73
表2 薜荔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率结果
抑菌率(%)
供试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薜荔醇提取液 100 71.15 47.95
石油醚萃取液 48.61 49.74 52.06
乙酸乙酯萃取液 95.83 58.23 36.99
正丁醇萃取液 80.56 46.73 31.51
萃后剩余水液 73.61 48.32 71.23
3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研 究 报 告
2012 NO.2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科技创新导报
1740g。实验时加2%吐温80配制成所需浓
度。
4)正丁醇萃取液 :将乙酸乙酯提取后的
水液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以1:2比例反复
提取 ,至正丁醇层无色 ,合并提取液 ,减压
回收正丁醇 ,干燥 ,称重 ,得总乙酸乙酯提
取物0.1654g。实验时加2%吐温80配制成所
需浓度。
5)萃后剩余水液 :将提取后所剩水液蒸
至无正丁醇味后加水配制成所需浓度即
得。
将以上五个供试品灭菌备用。
2.2 菌液制备
取菌株第3~14代的营养琼脂培养基
斜 面 新 鲜 培 养 物 ( 1 8~ 2 4 h ) ,用 5 m L 0 .
03mol/L磷酸盐缓冲液(以下简称PBS)洗下
菌苔,使菌悬浮均匀后用上述PBS稀释至所
需浓度。
2.3 抑菌试验依据
按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15979-2002 [4]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
品抑菌性能试验方法项进行。
2 . 4 薜荔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试验
将试验菌24h斜面培养物用PBS洗下 ,
制成菌悬液 ,并分别取出100μ l加入含5ml
供试品样液 (薜荔醇提取液、石油醚萃取
液、乙酸乙酯萃取液、正丁醇萃取液及萃后
剩余水液 ,共五个样品)和对照样液(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 )的试管
内 ,充分混匀 ,在 (2 0± 2)℃条件下 ,作用
20min,取 0 . 5ml样液和对照样液加入含
5mlPBS的试管内 ,混匀并适当稀释 ,分别取
0.5ml置于2个平皿 ,用营养琼脂培养基 (细
菌)或沙氏琼脂培养基(真菌)(35±2)℃培养
48h(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或72h(白
色念珠菌 ) ,作活菌菌落计数。试验重复 3
次 ,计算抑菌率。
抑菌率计算公式 :
X4= (A-B)/A×100%...(C 1)
式中 :X 4—抑菌率 ,% ;
A—对照样品平均菌落数 ;
B—被试样品平均菌落数。
2.5 评价标准
抑菌率≥50%~90% ,样品有抑菌作
用 ;抑菌率≥90% ,样品有较强抑菌作用。
结果见表1、表2:
由上表可知 ,薜荔醇提取液、乙酸乙酯
萃取液 (抑菌率≥9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萃后水液、正丁醇萃取
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 ;薜荔醇
提取液和乙酸乙酯萃取液对大肠杆菌有抑
菌作用 ;石油醚萃取液和萃后剩余水液对
白假丝酵母菌有抑菌作用。
3 结论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 ,对各菌种的抑
菌效果 :(1)金黄色葡萄球菌 :薜荔醇提取液
>乙酸乙酯萃取液>正丁醇萃取液>萃后
剩余水液;(2)大肠杆菌 :薜荔醇提取液>乙
酸乙酯萃取液 ;(3)白假丝酵母菌 :萃后剩余
水液>石油醚萃取液。
4 讨论
通过以上的抑菌试验 ,可初步得出薜
荔醇提取液的有效抑菌部位为乙酸乙酯部
位 ,石油醚部位仅对白假丝酵母菌有微弱
的抑菌作用 ,故可弃去。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
编 (上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
639 ,923.
[2] Zhong X Q,Xu H H.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about Ficus officinal plant [J].
China Traditional Herb Drugs(中草药),
2000 , 31(9 ):a3 -a4 .
[3] 吴文珊 ,王扬飞 ,方玉霖 ,等 .薜荔抑菌
效应的研究 [J].福建热作科技 ,2004,29
( 2 ) :1 5 - 1 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 .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
生用品卫生标准 .2002.6 -11.
测量系统。对辐射场内约4400个空间点进
行吸收剂量测量 ,得出12752个实际有效剂
量数据。
3.2 数据处理
按标准方法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
理后得到F值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得到F平均值为0.86,即有 :
( ) ( )( )iiii rApD /104306.4 123 qq -´å´´= (8)
3.3 讨论与分析
(a)以实际测量数据结果和理论计算
结果比较 ,其近源架的两侧区域的偏差较
大。这是由于护源管的外径为11mm,而源
架相邻孔径为35mm,从而导致相邻放射源
的护源管对在近源区域两侧空间的射线有
一定屏蔽效应 ,从而导致实际剂量数据与
理论计算数据具有一定的偏差。
(b)从表1可以看出吸收衰减和散射
系数F趋于一定值 ,但随着距离源架越远
其F值有一定的增大 ,说明其散射影响贡
献较大的是平面墙面散射 ,在与 z值的函
数关系上并不能完全抵消地面和顶面的
散射贡献 ,这种变化相对于实际吸收剂
量测量系统引入的系统偏差 (5% )可以忽
略。
(c)引入吸收和散射因子后的理论计
算模型所算出的结果与Y=0(X-Z平面 )和
X=0(Y-Z平面)测量数据验证非常吻合 ,说
明理论计算模型的分析和建立均是合理
的、正确的、自洽的。
4 结语
(1)建立了适用于钴源辐照场空间理论
计算模型 ,见公式 (21)。
(2)为单板源辐照装置理论计算模型
的建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思路。
(3)简便解决了辐射场场量的计算 ,能
够有效指导放射源的排列 ,也为进行不同
产品辐照工艺参数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理
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
专业委员会 .辐照加工 [J].2010(6):12-
3 0 .
[2] GB/T 15447-1995 X、γ射线和电子
束辐照不同材料吸收剂量的换算方法
[S].
[3] D o u g l a s E . W e i s s a , R o n a l d J .
Stangelandb.Radia 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J ].2003:947-958.
(上接 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