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17卷第4期
2010年8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17,No.4
Aug.,2010
收稿日期:2010-04-02
资助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6-04-16)
作者简介:康博文(1963-),男,陕西周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E-mail:bowankang@sina.com
陕北毛乌素沙漠黑沙蒿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康博文1,刘建军1,孙建华1,李岩峰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学院,陕西 杨陵712100;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水土保持站,内蒙古 巴彦淖尔015000)
摘 要:研究沙生植物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对制定沙质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路线,选定适宜树种,提高造林成
活率、保存率和效益,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埋置网状沙袋土芯、分层挖掘、根系分析系统等方法对毛乌素沙
地主要优势植物黑沙蒿的根系生长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的黑沙蒿根系生物量变化范围及
其在各土层中的分布规律各不相同。黑沙蒿根系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时期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
下降并趋于稳定;其根系分布也随年龄的增加向深层土壤延伸,在垂直方向上,根生物量随深度增加呈指数递减。1~
5年生黑沙蒿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60cm土层,占总根系生物量百分比分别为99.06%、97.71%、94.31%、
93.82%、84.35%。0-20cm土层根系生物量占根总生物量百分比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减小,20-60cm土层的根系
生物量百分比则随着树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少。(2)黑沙蒿根长的变化特征与其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较为相似,随着
年龄的增加不同土层间根长的变幅增大,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沙蒿根长呈指数函数模式递减。(3)1~5年生黑沙蒿
比根长在0-200cm土层平均比根长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减小,1年生黑沙蒿的比根长最大,5年生黑沙蒿用以构建根系
的碳投入最多,比根长最小。黑沙蒿用以构建根长的生物量投入效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同龄黑沙蒿在不同
土层的比根长也各不相同,不仅说明了植物对其生存环境具有较高的可塑性,也反映了土壤环境条件存在差异。
关键词:毛乌素沙漠;黑沙蒿;根系;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Q9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10)04-0119-05
Study on Root Distribution of Artemisa Ordosica in Mu Us Sandy Land
KANG Bo-wen1,LIU Jian-jun1,SUN Jian-hua1,LI Yan-feng2
(1.College of Forestry,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 Shaanxi 712100,China;2.Inner Mongolian
Bayannor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Station,Bayannaoer,Inner Mongolia 015000,China)
Abstract:Study on root distribu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egetation recovery and regeneration,the
choice of suitable species,improving afforestation survival,preserving rate,and benefit to master sandy
plant root growth and its vertical distribution.This paper studied the spatial-temporal root distribution of the
Arternisia ordosica in moving dune,semi-fixed dune,and fixed dune of Mu Us sandy land by embedding re-
ticular bag soil core,layered excavating,and analysis system of root.The range of Arternisia root biomass
was varied by the ages and the distributions in the soil layers were different.The root biomass was increased
with the ages,and come to the maximum in a certain period of growth,then gradualy decreased and kept
stable.The roots extended to the deeper soil layer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and the root biomass ex-
ponentialy declined with the depth of soil.The root biomasses of Arternisia at the age of one to five years
were mainly in 0-60cm soil layer,whose percentage were 99.06%,97.71%,94.31%,93.82%,84.35%.
In 0-20cm,the percentage of the root biomass of total root(PBT)reduced with the ages.In 20-60cm,
the PBT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The vari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oot length were simi-
lar as the pattern of the biomass,and the root length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increased with the a-
ges,but the root length exponentialy declined with the depth of soil.Specific root length(SRL)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bitat flexibility of plants.The variation of SRL of Arternisia showed that the means
of SRL decreased with the ages in 0-200cm soil layer and the one year was the largest in five age stages.
The five-year plant input the most carbon but has the least SRL.The efficiency of inputting carbon for root
length constructio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The SRL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at the
same age.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plants had a high plasticity to their living environment and reflected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soil conditions.
Key words:Mu Us Desert;Arternisia ordosica;root system;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毛乌素沙漠是我国的大沙区之一,降雨稀少、土
壤干旱环境对多数沙漠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也是
形成沙区植被稀疏、种类单纯的根本原因。林木根系
分布特征及其对干旱的抗御能力是林分生长和稳定
的主要决定因素,尤其在干旱地区,根系空间分布直
接影响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利用[1],它反映了土壤的物
质和能量被利用的可能性以及生产[2],在干旱荒漠化
地区,深根性植物可以通过根系的提水作用在一定程
度上对土壤水分进行再分配,从而改善植物的微生
境[3]。掌握不同沙地类型植物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土
壤水分含量与植物根系生长的关系,对制定沙质困难
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路线,选定适宜树种,提高造
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效益,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黑沙蒿(Arternisia ordosica),又名油蒿,是我国
北部及西北部温带荒漠和草原地带沙漠化的主要标
志性植物,适应干旱沙地环境,具有耐沙埋、抗风蚀、
耐贫瘠、分枝和结实性良好等特性,是沙漠和沙漠化
土地恢复与重建的优良树种,以其为对象研究根系生
长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了解和掌握沙生植物根系特
征及其适应环境机理具有借鉴意义。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试验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林场进行,该
区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北纬37°48′15″-38°55′14″,
东经108°56′09″-110°24′03″之间。属于中温带大陆
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7.6~8.6℃,极端最高气温
40.1℃,极端最低气温-32.7℃,年降水量316~450
mm,年蒸发量2 092~2 506mm,是降雨量的5~6
倍;无霜期平均134~169d,最短仅有102d;气温日
较差大,年平均日较差11.4~13.9℃;日照充足、光
能资源丰富,年日照2 594~2 914h。土壤为风沙
土,地带性植被属于干草原,主要植物有沙蓬(Agri-
ophyllum squarrosum)、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
沙竹 (Psammchloa villosa)、寸草 (Carex stheno-
phylla)、冰 草 (Agropyron cristatum)、苦 马 豆
(Swainsonia salsula)、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沙柳 (Salix
cheilonhila)、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小叶
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等。
1.2 研究方法
1.2.1 黑沙蒿根系形态特征测定 在野外选择1~
5年生的黑沙蒿植株作为研究材料,每个年龄段的黑
沙蒿各选3株,采用全挖法获取黑沙蒿根系,在挖取
根样的过程中,在土层垂直方向每20cm为一层,分
别采集根系,装入布袋,放好标签,带回实验室。在实
验室利用游标卡尺,参照 W.伯姆《根系研究法》对根
系进行分级,具体划分为d≤2mm和d>2mm两
级,然后利用根系分析系统获取沙蒿根系的根长、根
表面积、根体积等参数。根系生物量的测定采用烘干
法,把根放入烘箱中,在8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然
后称其干重。
1.2.2 黑沙蒿根系生长量测定 在半固定沙丘,分
别在沙丘的迎风面下部、中部、沙丘顶部、背风面中部
和下部选择大小相近,生长旺盛,平均高度为60cm
的黑沙蒿各3株。于2007年4月按十字交叉法分别
在距植株水平距离为20,40,60cm的位置埋置灌沙
的土芯网。土芯网采用尼龙沙网缝制而成,长120
cm,直径50mm。于2007年11月按0-20,20-40,
40-60,60-80,80-100,100-120cm的深度进行
分层取根。把根装入袋中,带回实验室,在80℃条件
下把根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称其干重。
1.2.3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采用 Excel 2003、
DPS v3.1、SigmaPlot 10.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制图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根系形态与分布特征
2.1.1 黑沙蒿根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生物
量是衡量植物群落环境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植
物群落最重要的数量特征之一,它直接反映了生态系
统生产者的物质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体
现,也体现了群落结构、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
合作用结果,反映了群落的生长状况。土壤不同深度
的根系生物量,可以反映该植物在某一土层深度的生
长能力和积累的生物量,而积累的生物量越多,说明在
该层中利用土壤营养、水分和微量元素的能力越强。
021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17卷
试验结果(图1、图2)表明:1~5年生的黑沙蒿
根系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63g/株、5.36g/株、15.44
g/株、24.94g/株和33.06g/株。1年生黑沙蒿根系
在0-100cm土层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0
-20cm土层,其生物量占总根生物量的81.33%,而
0-40cm土层内的根系生物量则占到总生物量的
94.96%,黑沙蒿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
为0.03~2.14g/株,其最大根生物量分布在0-20
cm土层,最小根生物量分布在80-100cm土层。2
年生黑沙蒿根系分布在0-100cm土层范围,其最大
根系生物量分布在0-20cm土层,占总根生物量的
74.24%,最小生物量分布在80-100cm土层,占总
跟生物量的1.38%,0-40cm土层根生物量则占总
跟生物量的84.65%,黑沙蒿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土层
的分布范围为0.07~3.58g/株。3年生沙蒿根系分
布在0-160cm的土层范围,0-20cm土层根生物
量占总根生物量的72.95%,0-40cm土层根生物量
占总跟生物量的88.60%,而0-60cm土层内的根
系生物量则占到总生物量的93.52%,黑沙蒿根系生
物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为0.04~11.48g/株,其
最大根系生物量分布在0-20cm土层,最小生物量
分布在140-160cm土层。4年生黑沙蒿根系分布
在0-180cm的土层范围,在0-20cm土层根生物
量占总根生物量的64.89%,0-40cm土层根生物量
占总跟生物量的81.95%,而0-60cm土层内的根
系生物量则占到总生物量的94.23%,黑沙蒿根系生
物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为0.01~16.19g/株,其
最大根系生物量分布在0-20cm土层,最小生物量
分布在160-180cm土层。5年生黑沙蒿根系分布
在0-200cm的土层范围,在0-20cm土层根生物
量占总根生物量的54.33%,0-40cm土层根生物量
占总跟生物量的73.62%,而0-60cm土层内的根
系生物量则占到总生物量的81.34%,黑沙蒿根系生
物量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为0.02~18.12g/株,其
最大根系生物量分布在0-20cm土层,最小生物量
分布在180-200cm土层。不同年龄的黑沙蒿根系
生物量变化范围及其在各土层中的分布规律各不相
同。随着年龄的递增不同土层间根系生物量的变化
幅度增大,在一定时期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并
趋于稳定 [4]。在垂直方向上黑沙蒿根系分布随着年
龄的增加也向深层土壤延伸,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
生物量呈指数递减。黑沙蒿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在0-20cm土层,黑沙蒿根系生物量占根
总生物量百分比1年生 >2年生 >3年生 >4年
生 >5年生;在20-60cm土层,根系生物量百分比
则随着年龄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用
DPS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60cm土
层根系生物量分布有显著差异,60cm以下根系生物
量分布差异性不显著。
图1 根系在不同土层比例
图2 根系生物量在各土层分布
2.1.2 黑沙蒿根长在土壤中的变化特征 1~5年
生黑沙蒿根系平均根长分别为604.49,1 133.70,4
104.82,5 521.66,6 705.23mm,不同年龄的黑沙蒿
根长变化范围及其在各土层中的分布规律各不相同。
随着年龄的递增不同土层间根长的变幅增大,但随着
土壤深度的增加黑沙蒿根长成幂函数递减,黑沙蒿根
长的分布规律与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较为相似,其主要
分布也集中在0-60cm土层(如图3)。
图3 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
1年生黑沙蒿根系根长主要分布在0-20cm土
层,其根长占总根长的79.31%,而0-40cm土层内
的根系根长则占到总根长的90.71%,黑沙蒿根系根
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为42.43~673.66mm,其
最大根长分布在0-20cm土层,最小根长分布在80
-100cm土层。2年生黑沙蒿根系根长在0-20cm
121第4期 康博文等:陕北毛乌素沙漠黑沙蒿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土层,其根长占总根长的73.07%,而0-40cm土层
内的根系根长则占到总根长的89.12%,黑沙蒿根系
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为34.27~1 072.24
mm,其最大根长分布在0-20cm土层,最小根长分
布在80-100cm土层。3年生黑沙蒿根系根长在0
-20cm土层的根长百分比为66.39%,而0-40cm
土层内的根系根长则占到总根长的81.83%,黑沙蒿
根系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为54.93~3 364.13
mm,其最大根长分布在0-20cm土层,最小根长分
布在140-160cm土层。4年生黑沙蒿根系在0-20
cm土层内根系根长占总根长的58.65%,0-40cm
土层根长占总根长的78.99%,而在0-60cm土层
内的根系根长则占到总根长的87.78%,黑沙蒿根系
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为25.39~3 830.88
mm,其最大根长分布在0-20cm土层,最小比根长
分布在120-140cm土层。5年生黑沙蒿根系在0-
20cm土层根系根长占总根长的54.46%,在0-40
cm土层根长占总根长的75.53%,而在0~60cm土
层内的根系根长则占到总根长的84.76%,黑沙蒿根
系根长在不同土层的分布范围为28.37~3 828.01
mm,其最大根长分布在0-20cm土层,最小根长分
布在160-180cm土层。
比根长是根长和生物量的比值,可以表征根系收
益和花费的关系。比根长是关键的根系性状之一,它
决定了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是反映细根生理
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与根系功能、根系分泌物、
根系寿命、根系呼吸、根系可塑性和根系增殖等密切
相关。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更多的取决
于根长而不是生物量,具有较大比根长的植物在根系
生物量投入方面比具有较小比根长的植物更具有效
率[5],研究植物比根长对于了解根系功能和探明其生
物量分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1~5年生的黑沙蒿0-200cm土层平均比根长分
别为929.24,804.16,714.82,560.79,663.87mm/mg,
不同年龄的黑沙蒿比根长变化范围及其在各土层中的
分布规律各不相同。1年生沙蒿比根长分布范围为
193.59~17 720.37mm/mg,其最大比根长分布在80
-100cm土层,最小比根长分布在0-20cm土层。2
年生黑沙蒿比根长分布范围为229.28~1 819.70mm/
mg,其最大和最小比根长分别分布在80-100cm土层
和0-20cm土层。3年生黑沙蒿比根长分布范围为
203.57~1 531.50mm/mg,其最大和最小比根长分别
分布在140-160cm土层和0-20cm土层。4年生黑
沙蒿比根长分布范围为205.96~949.20mm/mg,其
最大和最小比根长分别分布在80-100cm土层和
20-40cm土层。5年生黑沙蒿比根长分布范围为
194.21~1 282.93mm/mg,其最大和最小比根长分
别分布在140-160cm土层和0-20cm土层。黑沙
蒿根比根长在0-200cm土层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二
者呈正相关关系(如图3-5)。
比根长能反映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特征,本文
通过对1~5年生黑沙蒿比根长变化特征的研究发
现,0-200cm土层平均比根长为1年生>2年生>3
年生>4年生>5年生,5个年龄段的黑沙蒿中1年
生黑沙蒿单位生物量构建的根长最大,因此比根长最
大,5年生黑沙蒿用以构建其根系的碳投入最多,但
是其比根长却最小。5个年龄段的黑沙蒿用以构建
根长的生物量投入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年生>2
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而相同年龄段的黑
沙蒿在不同土层其比根长也各不相同,这不仅说明了
植物对其生存环境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同时也说明了
土壤环境条件的差异影响着植物根系的生长。
2.2 根生长量在不同土层中的变化
土壤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决定着植物根系的
生长和分布,在同一沙丘上随着坡向、坡位的不同黑
沙蒿根系年生长量变化范围及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
上的分布规律亦各不相同。在半固定沙丘迎风面下
部、中部、沙丘顶部、背风面中部和下部黑沙蒿根系的
年生长量分别为7 375.25,8 517.25,5 576.00,14
893.50,14 304.75g/(m·a),黑沙蒿根系的年生长
量背风面>迎风面>沙丘顶部。
在从垂直方向上,黑沙蒿根系的年生长量随土层
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根生长量主
要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如图5);在半固定沙
丘迎风面下部,根生长量的主要集中分布在20-80
cm土层,其根生长量占总根生长量的63.83%,根生
长量最大值为1 990.50g/(m·a),出现在60-80
cm的土层内。在沙丘迎风面中部,根生长量的主要
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其根生长量占总根生长
量的61.36%,根生长量最大值为1 976.50g/(m·a),
出现在20-40cm的土层内。在沙丘顶部,根生长量
的主要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其根生长量占总根
生长量的58.82%,根生长量最大值为1 152.50g/(m
·a),出现在40-60cm的土层内。在背风面中部,
根生长量的分布较为分散,以20-40cm土层内的根
生长量分布为最大,其量值为2 930.00g/(m·a),
占总根生长量的19.67%。在背风面下部,根生长量
的主要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其根生长量占总
根生长量的65.29%,根生长量最大值为4 139.00g/
(m·a),出现在20-40cm的土层内。
221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17卷
图4 比根长在土层的分布
图5 根系生长量水平分布
在水平方向上,黑沙蒿根系的年生长量随距沙蒿
植株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其根生长量主要集中分
布在距黑沙蒿植株0-40cm的范围内(如图6)。在
半固定沙丘迎风面下部,根生长量的主要集中分布在
距植株20-40cm的范围内,其根生长量为2 467g/
(m·a),占总根生长量的42.94%,在距植株0-40
cm的范围内,其根生长量占总根生长量的75.99%。
在沙丘迎风面中部,根生长量的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植
株0-20cm的范围内,其根生长量为3 946.50g/
(m·a),占总根生长量的48.77%,在距植株0-40
cm的范围内,其根生长量占总根生长量的76.77%。
在沙丘顶部,根生长量的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植株0-
20cm的范围内,其根生长量为2 086.50g/(m·a),
占总根生长量的36.27%,在距植株0-40cm的范
围内,其根生长量占总根生长量的72.19%。在背风
面中部,根生长量的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植株0-20
cm的范围内,其根生长量为5 788.75g/(m·a),占
总根生长量的39.40%,在距植株0-40cm的范围
内,其根生长量占总根生长量的70.47%。在背风面
下部,根生长量的主要集中分布在距植株0-20cm
的范围内,其根生长量为7 760.00g/(m·a),占总
根生长量的38.74%,在距植株0-40cm的范围内,
其根生长量占总根生长量的72.17%。
3 结 论
(1)不同年龄的黑沙蒿根系生物量变化范围及其
在各土层中的分布规律各不相同。黑沙蒿根系生物量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时期达到最大值,然后
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其根系分布也随年龄的增加向
深层土壤延伸,在垂直方向上,根生物量随深度增加成
指数递减。1~5年生黑沙蒿根系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在0-20cm土层,黑沙蒿根系生物量占根总
生物量百分比1年生 >2年生 >3年生 >4年生
>5年生;在20-60cm土层,根系生物量百分比则随
着年龄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
图6 根系生长量水平分布
(2)黑沙蒿根长的变化特征与其根生物量的分
布规律较为相似,1~5年生黑沙蒿根长主要分布也
集中在0-60cm土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土
层间根长的变幅增大,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黑沙蒿
根长成指数递减。
(3)比根长能反映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特征,
通过对1~5年生黑沙蒿比根长变化特征的研究得
出:0-200cm土层平均比根长为1年生>2年生>3
年生>4年生>5年生,5个年龄段的黑沙蒿中1年
生单位生物量构建的根长最大,因此比根长最大,5
年生黑沙蒿用以构建其根系的碳投入最多,但是其比
根长却最小。5个年龄段的黑沙蒿用以构建根长的
生物量投入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年生>2年生>3
年生>4年生>5年生。而相同年龄段的黑沙蒿在不
同土层其比根长也各不相同,这不仅说明了植物对其
生存环境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同时也反映了土壤环境
条件存在差异。
参考文献:
[1] 赵忠,李鹏.渭北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分布特征
及抗旱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1):96-107.
[2] 孙多.苏南丘陵天然次生栎林根系分布特征和生物量结
构的研究[M]//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4:517-523.
[3] 樊小林,李生秀.植物根系的提水作用[J].西北农业大
学学报,1997,25(5):75-81.
[4] 李凌浩,林鹏.武夷山甜槠林细根生物量和生长量研究
[J].应用生态学报.1998,9(4):337-340.
[5] Eissenstat D M.Costs and benefits of construction roots
of smal diameter[J].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1992,
15:763-782.
321第4期 康博文等:陕北毛乌素沙漠黑沙蒿根系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