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云英配施控释氮肥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全 文 :第29卷第3期
2015年6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9No.3
Jun.,2015
 
  收稿日期:2014-12-22
  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11,2012BAD05B0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13,201103005);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4GB2D200212,2014NK4130)
  第一作者:廖育林(1975—),男,湖南新化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研究。E-mail:yliao2006@126.com
  通信作者:聂军(1972—),男,湖南沅江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土壤与施肥原理研究。E-mail:junnie@foxmail.com
紫云英配施控释氮肥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廖育林1,2,鲁艳红1,2,谢 坚1,2,周 兴1,3,聂 军1,2,汤文光1,杨曾平1,2
(1.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沙410125;2.农业部湖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长沙410125;3.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减量尿素或控释氮肥配施紫云英对早稻产量、农艺性状、植株干物质积累
量、氮素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氮量20%和40%条件下,尿素或控释氮肥
配施紫云英均能促进早稻稻谷增产,其中80%尿素配施紫云英和60%控释氮肥配施紫云英处理的稻谷产
量较100%尿素处理分别增产7.5%和6.7%,但稻草产量均低于100%尿素处理。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每
穗实粒数的增加是稻谷增产的主要原因。100%尿素处理早稻前期生长旺盛,而减量尿素或控释氮肥与紫
云英配施对水稻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在水稻生长中后期。100%尿素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水稻植株
全氮含量、氮素养分积累量在水稻生长前期均较高,水稻生长中后期80%尿素配施紫云英和60%控释氮
肥配施紫云英处理的氮素养分持续供应的优势得到体现。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减量尿素或控释氮肥配施
紫云英有利于提高化肥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以60%
控释氮肥与紫云英配施处理最高。控释氮肥和紫云英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释放了较多的氮素营养,提高了
水稻生长中后期土壤碱解氮含量。
关键词:紫云英;控释氮肥;早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
中图分类号:S142+.1;S145.5;S1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15)03-0190-06
DOI:10.13870/j.cnki.stbcxb.2015.03.035
Effects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Chinese Milk Vetch on Yield and Nitrogen Nutrient Uptake of Early Rice
LIAO Yulin1,2,LU Yanhong1,2,XIE Jian1,2,ZHOU Xing1,3,NIE Jun1,2,TANG Wenguang1,YANG Zengping1,2
(1.Soil and Fertilizer Institute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410125;2.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Hunan),Ministry of Agriculture,Changsha410125;
3.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410128)
Abstract:An early rice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ontrol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r urea and Chinese milk vetch on yield,agronomic characters,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nitrogen uptake of rice plant and soil nitrogen nutri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or urea and Chinese milk vetch could increase yield of early rice by
reduc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by 20% and 40%,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100% urea treatment,the
grain yield of early rice in the treatment of 80%urea with Chinese milk vetch and of 60%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with Chinese milk vetch wer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by 7.5%and 6.7%,but the yield of
rice straw in two treatments lowered.The increases of productive ear number per unit area,1000-grain
weight and filed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high yield of early rice.In treatment
with 100%urea,early rice grew very wel at early stage,while the growth of early rice was mainly enhanced
at middle and late stages in treatments with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reducing urea or 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Chinese milk vetch.In treatment with 100% urea,the accumulation of dry matter,
total nitrogen content and nitrogen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rice plant were high in the early plant growth
stage.In the treatment of 80%urea or 60%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with Chinese milk vetch,
nitrogen nutrient was supplied continuously at mid-late rice growth stage.Combined application of urea or
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Chinese milk vetch helped improv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ccordingly.Nitrogen 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nitrogen
agronomic efficiency,nitrogen partial productivity and nitrogen harvest index in the treatment of 60%
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with Chinese milk vetch were the highest in al treatments.More nitrogen
nutrients were released when 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with Chinese milk vetch was used at
mid-late rice growth stage,which increased soil alkali-hydrolyzable nitrogen at mid-late rice growth stage.
Key words:Chinese milk vetch;controled 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yield of early rice;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有研究表明化肥在我国粮食增
产中的作用达40%~50%[1]。氮素养分是影响水稻生
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氮肥施用量快速增加,目前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2],氮肥消费占
世界的30%,单位面积的施用量已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
平,且长期大量单施化肥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我
国氮肥施用中存在氮肥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氮肥利用率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且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呈下
降趋势[3]。而且随着氮肥用量的增长,也极大地增加了
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风险,化肥氮素的流失是造成农业
面源污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氨和亚硝态氮挥发也加剧
了大气温室效应和酸雨等环境问题[4]。
施肥的最终目的除了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
质和培育及改良土壤,还要考虑施肥对土壤、地下水
及大气环境的影响,创造一个高产、稳产、优质、低耗
和合理、高效益、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生态系统。适当
减少化肥氮施用量、施用缓控释氮肥及有机无机氮合
理配施都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良好途
径。已有研究表明,与普通化肥氮相比,缓控释氮肥
由于控制了氮素养分释放速率,具有肥效长,无效损
失少的优点[5],从而提高利用效率。紫云英是我国南
方稻区重要的豆科绿肥作物,是一种优质清洁的有机
肥资源,其含氮丰富,合理施用对培肥土壤、提高稻米
品质和促进水稻增产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紫
云英与化肥氮配施研究表明,在紫云英利用条件下减
少20%~40%氮、钾肥用量水稻不减产[6]。但是有
关紫云英与控释氮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
用效率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试验通过紫云英与减
氮量尿素和控释氮肥的配合施用,研究不同有机无机
氮施用模式下早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不同生育期
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素养分
含量和积累量动态变化、稻谷和稻草氮素养分吸收积
累特性、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不同生育期土壤碱解氮
的动态变化;探索不同有机无机氮施用模式下氮素积
累量动态变化、氮素吸收利用与土壤供氮性能及氮素
释放规律及其关系,揭示有机和无机氮配施后土壤的
供氮特性及其对作物生长的意义,进一步优化施肥模
式及早稻种植中紫云英与尿素或控释氮肥的合理配
比,为氮肥在翻压紫云英绿肥稻田土壤上的合理和有
效施用,维持或提高土壤氮素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于2013年在湖南省华容县万庾镇塌西湖村
(N29°36′,E112°28′)进行。试验区属亚热带湿润气
候,年降水量1 232mm,年均气温17.8℃,全年日照
时间为1 734h。供试土壤为河湖沉积物母质发育的
潮泥田。试验前耕层0—20cm土壤pH 5.7,有机质
含量51.2g/kg,全氮含量3.09g/kg,全磷含量0.89
g/kg,全钾含量23.1g/kg,碱解氮含量275mg/kg,
有效磷含量1.9mg/kg,速效钾含量200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1)GM(不施化肥氮条件下
翻压紫云英鲜草15 000kg/hm2);(2)100%Ur(施用
尿素,施氮量150kg/hm2);(3)80%Ur(施用尿素,施
氮量120kg/hm2);(4)GM+80%Ur(施氮量120
kg/hm2 的尿素配施紫云英鲜草15 000kg/hm2);
(5)60%CRNF(施氮量90kg/hm2 的控释氮肥);(6)
GM+60%CRNF(施氮量90kg/hm2 的控释氮肥配
施紫云英鲜草15 000kg/hm2)。各处理磷肥、钾肥
施用量均相同,施磷(P2O5)75kg/hm2,施钾(K2O)
90kg/hm2。紫云英于早稻抛秧前1周异地还田翻
压;尿素50%做基肥施入,余下50%做分蘖肥于抛秧
后10d施用;控释氮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磷肥用过
磷酸钙,做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用氯化钾,50%的钾
肥做基肥施入,余下50%做分蘖肥于抛秧后10d施
用。各处理基肥部分均于抛秧前1d施入,基肥施入
后,立即用铁齿耙耖入5cm深的土层内。通过紫云
英投入的养分量分别为 N 48.0kg/hm2,P2O58.9
kg/hm2,K2O 46.0kg/hm2。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
面积20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用高20cm,宽
30cm 的泥埂覆膜隔离,实行单独排灌。早稻品种
(组合)为湘早籼45号,于4月18日抛秧,每1hm2
抛37.5万株,7月11日收获。为获得的数据与实际
生产情况相一致,试验田采用大田常规管理模式。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方法
试验开始前采集0—20cm土层基础土样用于基
本理化性状测定。分别采集早稻5个生育期(分蘖
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样品,测
定各时期的植株干物质产量、植株全氮含量。成熟期
取植株样考种并测定各小区的稻草产量、稻谷产量及
样品中的全氮含量。采集早稻5个生育期的0—20
cm土层土壤样品用于碱解氮含量测定。土样和植株
191第3期       廖育林等:紫云英配施控释氮肥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样品均采用常规方法分析测定[7]。
1.4 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
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
收获指数计算方法[8]分别为:氮肥利用率(NUE)=
(施肥区作物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对照区作物地上部
氮素积累量)/施肥区施氮量×100;氮肥偏生产力
(PFP)=施肥区作物经济产量/施氮量;氮肥农学效
率(ANUE)=(施肥区作物经济产量-对照区经济产
量)/施氮量;氮收获指数(NHI)=籽粒氮素积累量/
植株氮素积累量×100。在本试验中由于没有设置既
不施氮肥也不施紫云英的处理,计算氮肥利用效率和
氮肥农学效率时均以GM 处理为对照。数据处理及
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DPS 7.5等数据处理系统。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对早稻稻谷产量有明显的
影响(表1)。GM+80%Ur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其次是
GM+60%CRNF处理,分别较100%Ur处理增产
7.5%和6.7%,产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p<0.01)和
显著水平(p<0.05);无机氮配施紫云英的GM+80%
Ur和GM+60%CRNF处理较相应的单施无机氮肥
80%Ur和60%CRNF处理分别增产9.9%和7.3%,
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80%Ur和60%
CRNF处理较100%Ur处理有所减产,其中,60%
CRNF处理稻谷产量略高于80%Ur处理;产量最低
的是GM处理,较100%Ur减产14.0%。
稻草产量最高的是100%Ur处理,其次是GM+
80%Ur和GM+60%CRNF处理,其差异均未达到
显著水平(表1)。100%Ur处理的稻草产量最高,但
其稻谷产量低于GM+80%Ur和GM+60%CRNF
处理,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该处理水稻生长前期氮素养
分释放过多,产生了较多的损失导致后期氮素养分供
应相对不足,从而促进了水稻植株的营养生长而不利
于后期生殖生长所致。
决定水稻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有效
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稻谷产量较高的GM+
80%Ur和GM+60%CRNF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
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较高,其水稻株高也较高(表
1)。不施化肥氮仅翻压紫云英的GM 处理早稻株高
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均极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p
<0.01),每穗实粒数也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说明不施
化肥氮仅翻压紫云英鲜草15 000kg/hm2 抑制了水
稻生长,降低了稻谷和稻草的产量。80%Ur和60%
CRNF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显著低
于相应的配施紫云英的GM+80%Ur和GM+60%
CRNF处理(p<0.05),说明这2种施肥模式也不能
完全满足水稻作物生长对氮素营养的需求。
进一步分析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发
现稻谷产量与水稻株高、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相关
系数分别为0.906和0.874,p<0.01),与单位面积
有效穗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63,p<0.05),稻
谷产量与每穗实粒数也呈正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
水平),说明水稻产量较高的GM+80%Ur和GM+
60%CRNF处理主要通过提高株高、单位面积有效
穗、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实现稻谷产量增加。稻草产
量与水稻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
关系数分别为0.978和0.979,p<0.01),与结实率
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25,p<0.05),说明
稻草产量最高的100%Ur处理虽然促进了植株生长
和分蘖,但由于结实率降低,过度的营养生长在一定
程度上不利于生殖生长而未能实现真正的高产。
表1 不同处理的早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处理
株高/
cm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万穗·hm-2)
每穗实粒
数(粒)
结实率/

千粒重/

稻谷产量/
(kg·hm-2)
稻草产量/
(kg·hm-2)
GM  81.3bB  20.12dC  74.1cB  83.4aA  23.3bB  5585cD  4296cB
100%Ur  84.1aA  25.42abA  74.4cB  79.1cC  23.4abAB  6491bBC  5596aA
80%Ur  83.9aA  24.84bAB  74.2cB  81.1bB  23.3bB  6349bC  5291bA
GM+80%Ur  84.3aA  25.67aA  75.5bA  81.2bB  23.5abAB  6979aA  5583aA
60%CRNF  83.9aA  24.12cB  75.9abA  81.5bB  23.5abAB  6453bC  5247bA
GM+60%CRNF  84.1aA  24.86bAB  76.2aA  81.8bAB  23.6aA  6924aAB  5368abA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1%显著水平。下同。
2.2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从不同生育期早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表2)
来看,早稻分蘖期干物质积累量以100%Ur处理最
高,其次为GM+80%Ur和80%Ur处理;孕穗期水
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GM+80%Ur处理最高,
其次为100%Ur和80%Ur处理;乳熟期的干物质积
累量以GM+80%Ur处理最高,其次为100%Ur和
GM+60%CRNF处理;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以GM+80%Ur处理最高,其次为GM+60%CRNF
和100%Ur处理;GM+80%Ur处理地上部干物质
积累量在分蘖期低于100%Ur处理,但孕穗期后地
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该处理最高;GM+60%CRNF
处理在早稻分蘖期至孕穗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低于
100%Ur处理和80%Ur处理,至水稻生长中后期也
显现出紫云英和控释氮肥养分释放持续性的优势,至
成熟期成为仅次于GM+80%Ur处理的处理。GM+
291 水土保持学报       第29卷
80%Ur和GM+60%CRNF处理各生育期地上部干物
质积累量均大于相应的单施化肥氮处理,说明紫云英
与化肥氮配施能促进水稻生长,从而增加植株干物质
量的积累。所有处理中在早稻各生育期均以单施紫云
英GM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其干物质积
累量与100%Ur处理的比值范围为0.53~0.82,说明
早稻不施氮肥,仅靠翻压15 000kg/hm2 紫云英鲜草
中的氮素营养不能满足水稻作物生长对氮素的需要。
表2 不同施肥处理早稻不同生育期每蔸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g
处理 分蘖期 拔节期 孕穗期 乳熟期 成熟期
GM  0.31cC  6.88bB  15.24cC  20.81dE  26.38dC
100%Ur  0.58aA  10.51aA  19.78aA  27.73aAB  32.28bAB
80%Ur  0.42bBC  9.79aA  18.42bB  24.56cCD  31.08cB
GM+80%Ur  0.51aAB  9.92aA  20.05aA  28.62aA  33.49aA
60%CRNF  0.35bcBC  9.71aA  17.94bB  23.38cD  31.17cB
GM+60%CRNF  0.38bcBC  9.77aA  18.06bB  26.13bBC  32.80abA
2.3 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素含量和氮素积累量
水稻养分吸收受不同品种、肥料结构和管理方式
等因素的影响。从早稻不同生育期植株氮含量结果
(表3)可以看出,分蘖期至孕穗期植株全氮含量最高的
为100%Ur处理,最低的为不施化肥氮的GM处理;分
蘖期至拔节期GM+80%Ur处理植株全氮含量也较
高,仅次于100%Ur处理,而60%CRNF处理植株全氮
含量较低,仅高于GM处理。由于尿素为速效肥料,而
施入的紫云英、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速率与尿素不同,
随着生育期的推延水稻植株的氮含量状况也发生了变
化,至孕穗期由于控释氮肥的氮素在水稻中后期的释
放和紫云英腐解氮素营养的释放,GM+60%CRNF处
理植株氮素含量与100%Ur处理之间的差距减小,到
早稻生长后期,控释氮肥和紫云英绿肥的养分释放对
水稻中后期养分持续供应的优势进一步得到体现:早
稻乳熟期GM+60%CRNF处理植株氮养分含量最
高,其次为GM+80%Ur处理;成熟期GM+80%Ur
处理最高,其次为GM+60%CRNF处理。
从表4可见,早稻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变
化,分蘖期至孕穗期每蔸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以
100%Ur处理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至
乳熟期和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的为GM+80%
Ur处理,极显著高于100%Ur处理(p<0.01);GM+
60%CRNF处理植株氮素积累量也高于100%Ur处理,
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GM+80%Ur和GM+60%
CRNF处理在早稻全生育期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均高于
相应的无机氮肥处理(80%Ur和60%CRNF处理),但在
早稻生长前期差异不显著,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差异变得
显著。早稻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氮素养分积累量的这
种变化可能还是与尿素为速效肥料,而紫云英、控释氮
肥的养分释放特性与尿素不同有关,到早稻生长中后
期,控释氮肥和紫云英绿肥的养分持续供应的优势得到
体现。结合早稻的产量状况分析,可能孕穗期至成熟期
氮素供应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时期之一。
表3 各施肥处理早稻不同生育期植株中全N含量
g/kg
处理 分蘖期 拔节期 孕穗期 乳熟期 成熟期
GM  35.6  21.7  14.8  12.2  10.8
100%Ur  44.5  30.9  23.4  13.4  12.7
80%Ur  42.6  25.2  18.8  13.1  11.3
GM+80%Ur  43.4  27.0  21.4  13.7  12.9
60%CRNF  38.4  22.5  20.5  13.3  11.2
GM+60%CRNF 40.2  24.2  22.5  14.4  12.8
表4 各施肥处理早稻不同生育期植株每蔸氮素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g
处理 分蘖期 拔节期 孕穗期 乳熟期 成熟期
GM  0.01cC  0.15eD  0.22fE  0.25eC  0.28dD
100%Ur  0.03aA  0.33aA  0.46aA  0.37bA  0.41bB
80%Ur  0.02bB  0.25cBC  0.35eD  0.32cB  0.35cC
GM+80%Ur  0.02bB  0.27bB  0.43bB  0.39aA  0.43aA
60%CRNF  0.01cC  0.22dC  0.37dC  0.31dB  0.35cC
GM+60%CRNF  0.02bB  0.24cdBC  0.41cB  0.38abA  0.42abAB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成熟期植株氮素含量及吸收积
累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成熟期稻草和稻谷中全氮
含量有明显影响(表5)。稻谷全氮含量以100%Ur
和GM+60%CRNF处理最高,其次是GM+80%Ur
处理,仅翻压紫云英不施化肥氮的GM 处理最低;稻
草全氮含量以 GM+80%Ur处理最高,其次为 GM
+60%CRNF处理,GM处理最低。
不同处理间稻谷、稻草和植株总氮素积累量有明
显差异(表6)。稻谷氮素养分积累量最高的是GM+
80%Ur和GM+60%CRNF处理,其次是100%Ur处
理;GM处理稻谷氮素养分吸收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
理(p<0.01)。稻草氮素养分吸收量最高的为GM+
80%Ur处理,其次为100%Ur处理,GM 处理稻草氮
素养分吸收量也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1)。
各处理植株氮素养分总吸收量顺序与稻谷氮素养分
积累量一致,从高到低为:GM+80%Ur>GM+60%
CRNF>100%Ur>80%Ur>60%CRNF>GM。
391第3期       廖育林等:紫云英配施控释氮肥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表5 各施肥处理早稻氮素养分吸收利用
处理
全氮含量/(g·kg-1)
稻谷 稻草
氮素吸收量/(kg·hm-2)
稻谷 稻草
植株氮素总吸收量/
(kg·hm-2)
GM  12.5dD  9.2dD  69.8dD  39.5eD  109.3dD
100%Ur  15.1aA  9.7bcBC  98.0bAB  54.3bAB  152.3bAB
80%Ur  14.7bAB  9.6bcBC  93.3cBC  51.3cdBC  144.7cBC
GM+80%Ur  15.0aAB  10.2aA  104.7aA  56.9aA  161.6aA
60%CRNF  13.9cC  9.5cCD  89.7cC  49.8dC  139.5cC
GM+60%CRNF  15.1aA  9.9bAB  104.6aA  53.2bcBC  157.7abA
2.5 不同施肥处理对氮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氮肥利用率(NUE)是作物吸收利用氮肥中的氮
素重要指标,反映作物对肥料中氮素的吸收效率。用
差减法计算氮肥利用率表明,减量施用化肥、施用控
释氮肥及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均能提高氮肥利用率(表
6)。与100%Ur处理相比,80%Ur处理的氮肥利用
率提高2.8%,60%CRNF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
16.7%,减氮量尿素配施紫云英和减氮量控释氮肥配
施紫云英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程度更显著,GM+
80%Ur和 GM+60%CRNF 处理氮肥利用率较
100%Ur处理分别提高51.9%和87.1%,差异均达
到极显著水平(p<0.01)。氮肥偏生产力(PFP)反映
了单位施氮量对产量的贡献。从表6可见,不同施肥
处理间氮肥偏生产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减氮量无机氮肥、减氮量无机氮肥配施紫云
英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均较100%Ur处理极显著提
高(p<0.01);GM+80%Ur和GM+60%CRNF处
理的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较施用相应的无机氮肥80%
Ur和60%CRNF处理极显著提高(p<0.01)。表明
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施用控释氮肥或尿素配施紫云英
均可以提高单位用量氮肥对产量的贡献。
氮肥农学效率(ANUE)反映单位施氮量下作物
经济产量的增加情况,是农业生产中最关心的经济指
标之一。不同施肥处理间氮肥农学效率有明显差异
(表6),3个单施无机氮肥处理中氮肥农学效率高低
顺序为:60%CRNF>80%Ur>100%Ur,相邻2处
理间差异不显著,但60%CRNF处理氮肥农学效率
显著高于100%Ur(p<0.05),说明降低氮肥用量或
施用控释氮肥都可以提高单位用量氮肥的增产效果。
GM+80%Ur和GM+60%CRNF处理的氮肥农学
效率较施用相应的80%Ur和60%CRNF处理极显
著提高(p<0.01),表明无机氮肥与紫云英配施有利
于提高单位氮肥用量的增产效果。
氮收获指数(NHI)反映氮素在植株营养器官与
生殖器官间的分配。GM+60%CRNF处理氮收获
指数高于其他处理(表6),表明该施肥方式在本试验
条件下有利于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GM 处理氮收获
指数最低,表明不施化肥氮仅翻压15 000kg/hm2 紫
云英不利于氮素从植株叶片转移到籽粒中;各处理间
氮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
表6 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氮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处理
NUE/

PFP/
(kg稻谷·
kg-1 N)
ANUE/
(kg稻谷·
kg-1 N)
NHI/

GM — — — 63.9aA
100%Ur  28.7cC  43.3eE  6.0dC  64.4aA
80%Ur  29.5cC  52.9dD  6.4cdC  64.5aA
GM+80%Ur 43.6bAB 58.2cC  11.6abAB 64.8aA
60%CRNF  33.5cBC  71.7bB  9.6bcBC  64.3aA
GM+60%CRNF 53.7aA  76.9aA  14.9aA  66.3aA
2.6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早稻不同生育期土壤碱解氮结果(表7)表明,从
分蘖期至乳熟期,100%Ur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最
高,成熟期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下降,仅高于不施
化学氮肥的GM 处理;GM+80%Ur处理的土壤碱
解氮含量在早稻全生育期一直较高,生长前期至中期
(分蘖期至孕穗期)仅低于100%Ur处理,成熟期仅
低于GM+60%CRNF处理;GM+60%CRNF处理
在早稻生长前期至中期(自分蘖期至孕穗期)土壤碱
解氮含量较低,但随生育期的推延,至乳熟期该处理
土壤碱解氮含量仅低于100%Ur处理,至成熟期该
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表明控释氮肥和紫云英在
水稻生长中后期释放了较多的氮素营养,提高了土壤
碱解氮含量。在早稻生长的各生育期,不施化学氮肥
仅翻压紫云英的 GM 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始终最
低,说明在这种施肥模式下,整个早稻生育期内的氮
素营养供应均是不够的。
表7 早稻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
mg/kg
处理 分蘖期 拔节期 孕穗期 乳熟期 成熟期
GM  291  244  230  220  218
100%Ur  379  315  273  284  261
80%Ur  351  276  267  250  266
GM+80%Ur  379  293  272  266  276
60%CRNF  328  261  259  263  269
GM+60%CRNF  333  266  265  272  287
3 讨 论
作物产量是土壤肥力和所处气候条件及人为管
理措施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施肥是保证作物增产稳产
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氮肥的合理施用在农业生产中发
挥重要的作用[9]。但目前湖南省双季稻生产中存在
氮肥用量偏高的问题,早稻氮肥平均用量达180
491 水土保持学报       第29卷
kg/hm2,有的地区甚至超过240kg/hm2[10]。有研究
表明,水稻产量并非氮肥用量越多而越高,有机无机
肥配合施用是作物高产稳产的可持续施肥模式[11]。
紫云英绿肥是一种优质清洁的有机肥资源,王建红等
研究表明,翻压45t/hm2 紫云英条件下降低氮肥用
量20%~60%都可实现水稻增产[12];周兴等研究表
明,在紫云英利用条件下减少20%~40%化肥氮、钾
用量水稻不减产[6]。本试验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常规
化肥氮用量减量20%条件下配施1.5t/hm2 紫云英
早稻产量极显著高于施用常规用量氮肥处理,在减少
施氮量40%条件下将普通尿素改为施用缓控释氮肥
并配施1.5t/hm2 紫云英也能显著提高早稻产量。
说明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适当地降低化肥氮用量,如
果将普通化肥氮改为控释氮肥,还可进一步减少施氮
量,并实现水稻增产。
氮肥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氮素养分
供应与作物吸收同步促进作物高产和氮素养分的高
效利用。常用的速效氮肥尿素养分释放速率快,肥效
期短,前期无效损失大;较之常规尿素,施用控释氮肥
的产量及生育中后期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有
机肥的合理施用能增加成穗数,提高产量[13]。紫云
英绿肥是优质有机肥源,含氮量丰富,有研究表明,紫
云英鲜草翻压后30d内绝大部分有机物矿化成无机
物,但在翻压后的前5d内氮素释放较慢[14];施用尿
素稻田田面水全氮和铵态氮的浓度在尿素施用后1
~3d内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施用控释氮肥处
理,大大增加了氮素损失的风险;施用控释氮肥可以
延缓养分释放速率,有效减少土壤氮素的挥发与淋溶
损失[15]。本研究表明,60%氮量控释氮肥与紫云英
配施显著提高了早稻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
素含量、氮素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
和稻谷产量,说明该施肥模式在水稻生育后期植株保
持了较强的同化能力,有利于籽粒库的氮素积累和稻
谷产量形成。80%氮量尿素与紫云英配合施用也能
够协调养分的释放时间和强度,在早稻全生育期形成
氮素持续稳定供应,促进早稻全生育期植株生长、氮
素吸收和稻谷产量的提高。
氮肥施用不合理、养分供应不同步是氮素利用效
率低的主要原因。唐栓虎等研究表明,控释氮肥由于
养分释放动态与水稻需求较吻合,在水稻生长中后期
持续、较高水平地养分供应,显著增加水稻成穗数、穗
粒数和提高稻谷产量,水稻生育中、后期较高的氮素
供应还可以显著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生理功能,
提高水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16]。控释氮肥能够协调
养分释放速率,作物生育中后期稳定释放,肥效持续
时间长,达到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的同步,因而
可以使氮肥利用率大幅度提高[17]。本研究中60%控
释氮肥与紫云英配合施用养分释放特性更加适应作
物养分吸收的需求,所吸收的氮素较多地分配在籽粒
中,促进了氮素的吸收和氮素的高效利用及经济产量
的提高,同时由于降低施氮量,从而大大提高氮肥利
用率和收获指数。80%尿素与紫云英配合施用也由
于氮素持续稳定供应促进早稻全生育期植株生长、氮
素吸收和稻谷产量的形成,与100%Ur处理相比也
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
4 结 论
(1)本试验在常规施氮量基础上减20%氮量尿
素或减40%氮量控释氮肥与紫云英配合施用均能显
著增加早稻稻谷产量,稻谷产量的增加主要通过提高
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实现。
(2)减20%氮量尿素与紫云英配合施用能持续
供氮,有利于早稻整个生育期水稻生长,促进植株氮
素吸收;减40%氮量控释氮肥与紫云英配合施用在
早稻生长中后期氮素养分供应充分,有利于水稻生长
和氮素养分向籽粒中转运,从而也获得较高产量。
100%Ur分蘖期至乳熟期氮素供应较高,尤其在早稻
生长前期氮素供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乳熟期后氮
素供应相对较低,造成前期营养生长过旺而后期生殖
生长不足,导致该处理稻草产量较高而稻谷产量不高。
(3)减20%氮量尿素或减40%氮量控释氮肥与
紫云英配合施用由于增加了早稻产量、促进了植株氮
素吸收同时降低化肥氮用量,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和
氮肥农学效率。减40%氮量控释氮肥与紫云英配合
施用由于早稻生育后期供氮充足有利于氮素向籽粒
转运,从而提高氮素收获指数。
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减20%氮量尿素或
减40%氮量控释氮肥与紫云英配合施用提高了早稻
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但是施用过程中氮素的损失阻
控和其对环境的影响,紫云英的最适用量及其与尿素
或缓控施肥氮肥的最适配比等尚不清楚,均有待于进
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庆奎.我们肥料结构和肥效的演变、存在问题及对策
[M]∥李庆奎,朱兆良,于天仁.中国农业持续发展中的
肥料问题.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赵宏伟,沙汉景.我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45(2):116-122.
[3] 朱兆良.中国土壤氮素研究[J].土壤学报,2008,45(5):
778-783.
[4] 苏成国,尹斌,朱兆良,等.农田氮素的气态损失与大气
氮湿沉降及其环境效应[J].土壤,2005,37(2):113-120.
[5] 刘德林,聂军,肖剑.15 N标记水稻控释氮肥对提高氮素
利用效率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2,11(2):87-92.
(下转第201页)
591第3期       廖育林等:紫云英配施控释氮肥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绍强,于贵瑞.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
学特征[J].生态学报,2008,28(8):3937-3947.
[2] 王维奇,仝川,贾瑞霞,等.不同淹水频率下湿地土壤碳
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
(3):238-242.
[3] 王维奇,徐玲琳,曾从盛.河口湿地植物活体—枯落物—
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1,
31(23):7119-7124.
[4] 王晶苑,王绍强,李纫兰,等.中国4种森林类型主要优
势植物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J].植物生态学
报,2011,35(6):587-595.
[5] 张珍明,林绍霞,张清海,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草海
高原湿地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
2013,27(6):199-204.
[6] 王凯博,上官周平.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典型植物叶片
C、N、P化学计量特征季节变化[J].生态学报,2011,31
(17):4985-4991.
[7] 阎恩荣,王希华,周武.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植物群
落的N∶P化学计量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
(1):13-22.
[8] Limpens J,Berendse F,Klees H.N deposition affects N
availability in interstitial water,growth of Sphagnum and
invasion of vascular plants in bog vegetation[J].New
Phytologist,2003,157,339-347.
[9] 闫道良,梅丽,夏国华,等.山核桃林地土壤和叶养分生
态化学计量变异及重吸收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41(6):41-45.
[10] 吴统贵,吴明,刘丽,等.杭州湾滨海湿地3种草本植物
叶片N、P化学计量学的季节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
2010,34(1):23-28.
[11] 刘增文,陈凯,米彩虹,等.陕西关中地区常见树种落叶
前N、P、K养分回流现象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2):98-104.
[12]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30-177.
[13] 王振南,杨惠敏.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对非生物因
子的响应[J].草业科学,2013,30(6):927-934.
[14] 王冬梅,杨惠敏.4种牧草不同生长期C、N生态化学计
量特征[J].草业科学,2011,28(6):921-925.
[15] Hooker T D,Compton J E.Forest ecosystem carb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ion during the first century after
agricultural abandonment[J].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03,13:299-313.
[16] 周鹏,耿燕,马文红,等.温带草地主要优势植物不同器
官间功能性状的关联[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1):
7-16.
[17] Poorter L,Bongers F.Leaf traits are good predictors of
plant performance across 53rain forest species[J].
Ecology,2006,87(7):1733-1743.
[18] Elser J J,Acharya K,Kyle M.Growth rate-stoichiometry
couplings in diverse biota[J].Ecology Letters,2003,6
(10):936-943.
[19] 艾泽民,陈云明,曹扬.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刺槐人工
林碳、氮储量及分配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
(2):333-341.
[20] 刘万德,苏建荣,李帅锋.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演
替系列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
报,2010,30(23):6581-6590.
[21] Güsewel S.N∶P ratios in terrestrial plants:Variation
and functional significance[J].New Phytologist,2004,
164:243-266.
(上接第195页)
[6] 周兴,李再明,谢坚,等.紫云英利用后减施化肥对水稻
产量和产值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0(3):225-230.
[7]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
技出版社,1999.
[8] 战秀梅,李亭亭,韩晓日,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
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2011,17(4):861-868.
[9] 张洪程,马群,杨雄,等.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
及其增长规律[J].作物学报,2012,38(1):86-98.
[10] 鲁艳红,廖育林,黄铁平,等.湖南稻—油、稻—稻—油
轮作制施肥现状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
(17):57-59,63.
[11] 王珊娜,黄庆海,徐明岗,等.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
性水稻土双季稻氮肥回收率的变化特征[J].植物营养
与肥料学报,2013,19(2):297-303.
[12] 王建红,曹凯,张贤.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对单季晚稻
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4,51(4):
887-896.
[13] 向秀媛,刘强,荣湘民,等.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双季
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40(1):72-77.
[14] 刘威.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
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19-32.
[15] 纪雄辉,郑圣先,鲁艳红,等.施用尿素和控释氮肥的双
季稻田表层水氮素动态及其径流损失规律[J].中国农
业科学,2006,39(12):2521-2530.
[16] 唐栓虎,徐培智,陈建生,等.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
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
学报,2007,13(4):591-596.
[17] 付建荣.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
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2):145-152.
102第3期       陆媛等:黄土高原子午岭辽东栎林植物和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