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7-11-28; 修订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李 鹏 (1968-),男(汉族),新疆石河子人 ,现任石河子大学药
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新疆地产中药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谭 勇(1976-), 男(汉族),重庆人 ,现任石河子大学药
学院副教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新疆中药资源研究工作.
苦蒿的性状和显微鉴定
李 鹏 , 谭 勇*
(新疆特种植物药资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 新疆 石河子 832002)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利用苦蒿资源。方法 采用性状 ,显微鉴定方法对苦蒿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 描述并绘制了苦蒿的
性状和显微特征。结论 为苦蒿的生药学鉴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苦蒿; 顶羽菊; 性状; 显微鉴定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8)05-1214-01
苦蒿来源于菊科植物顶羽菊的地上部分 , 又名苦艾 , 维吾尔
名克可日 [ 1] , 分布于华北及陕西 、宁夏 、甘肃 、新疆等地。有清热
解毒 、活血消肿 、祛风湿之功效 , 主治风湿关节炎 , 痈肿病毒等
症 [ 2] 。目前国内对该生药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 , 我们对该生药
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了研究 ,为制订相关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样品采自石河子市 , 经谭勇副教授鉴定为顶羽菊 Acroptihn
repens(L.)DC.;YD-1508型切片机;MOTICSFC-28型显微镜。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鉴定 茎淡绿色 , 被白色柔毛 , 手搓有白色粉霜 , 多分
枝 , 分枝呈十字形互生 ,长 20 ~ 40 cm,直径 0.1 ~ 0.3 cm, 平直细
瘦 , 具纵棱 ,折断面较平坦 , 刺片状 , 五棱形 , 老茎中空。叶互生 ,
无柄 , 皱缩或破碎 , 完整者浸润展平后呈长披针形 , 全缘 , 两面密
被柔毛。头状花序 , 单生枝端 ,总苞数层 , 白色或淡黄色 , 卵形或
宽卵圆形 , 先端尖而柔软。瘦果 ,白色 , 宽卵圆形 , 长 2 ~ 3 mm,宽
1 ~ 2 mm,略扁平 , 具白色冠毛。有的残留有花 , 花冠淡紫色。体
轻质脆 , 味辛 、苦。见图 1。
图 1 苦蒿药材
2.2 显微鉴定
2.2.1 叶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 1列 , 类长方形 , 生有少量非
腺毛及腺毛。栅栏组织由 2 ~ 4列细胞组成 ,排列紧密 , 内含淡黄
色油滴 、颗粒状分泌物 , 偶见菊糖。海绵组织有多列薄壁细胞组
成 , 细胞类球形 ,间隙明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 ,韧皮部略小于木
质部 , 韧皮部外侧具厚角组织 , 新月形。见图 2。
2.2.2 茎横切面 五边形 , 棱角之间略凹陷。表皮由 1列长方
形细胞组成 , 非腺毛多见 ,多皱缩弯曲。皮层较窄 ,栅状细胞中含
大量淡黄色油滴及颗粒状分泌物。维管束卵形 ,韧皮部外被厚角
组织 , 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类三角形 , 大多相连。髓部较大。见
图 3。
2.2.3 粉末 淡黄绿色。非腺毛单细胞 , 细长弯曲 , 长约 20 ~
170μm,一种腔室明显 , 另一种不明显。 木纤维两端斜尖 , 直径
14 ~ 36 μm, 上有单斜纹孔 ,常有螺纹导管伴生。花粉粒深黄色 ,
类球形 , 3孔沟 ,表面有细密短刺及细颗粒状雕纹。腺毛由 6 ~ 10
个类圆形细胞组成 ,头部多为单细胞 , 内含淡黄色颗粒状分泌物。
气孔不等式 ,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厚壁细胞长方形 , 细胞壁
呈现不规则加厚 ,上具横向单纹孔。油细胞形 , 内含大量淡黄色
油滴及颗粒状分泌物。花冠分泌道长管道状 , 连续或间断 , 充满
淡黄色分泌物 ,两侧可见柱状或片块状草酸钙结晶及螺纹导管。
花柱碎片多见 , 表皮细胞分化成单细胞毛 , 先端尖锐。此外 ,可见
韧皮纤维 、网纹导管等 , 偶有淀粉粒。见图 4。
图 2 苦蒿叶的横切面简图(10×10) 图 3 苦蒿茎的横切面简图(10×10)
3 小结
在苦蒿性状和显微鉴别中 , 性状特征中的体表柔毛 、茎断面
形状 、花序类型 、种子冠毛 , 以及显微特征中叶横切面的非腺毛 、
腺毛 、菊糖 、栅栏组织 ,茎横切面中的非腺毛和栅状细胞;粉末中
的油细胞 、分泌道 、花粉粒 、腺毛 、木纤维等 ,以上性状和显微特征
对生药学鉴定具有鉴别意义。
1.非腺毛 2.导管及木纤维 3.花粉粒 4.腺毛 5.气孔
6.厚壁细胞 7.油细胞 8.分泌道 9.花柱碎片
图 4 苦蒿粉末(10×40)
参考文献:
[ 1 ] 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中草药 [ 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
出版社 , 1975:146.
[ 2 ]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编写组.中药大辞典 [ M] .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5:1287.
·1214·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第 19卷第 5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8VOL.19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