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榆叶炭疽病及荷兰病的发生与防治



全 文 :榆 叶 炭 疽 病 及 荷 兰 病 的 发 生 与 防 治
摘要: 本文介绍了榆叶炭疽病、 荷兰病的症状
和发病规律, 总结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 榆树; 炭疽病; 荷兰病; 发生防治
榆叶炭疽病,别名褐斑病、黑斑病、黄斑、虫
粪堆、黑疹。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
江苏等省。榆树荷兰病又称枯萎病,该病为害多种
榆属树种,是欧美各国榆树最普遍、最危险的病
害。1918 ~ 1934年,曾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近
年来,由于致病力强的新病菌株系的出现,在欧洲
和北美一些国家再次引起毁灭性的灾害,英格兰受
害最重。近几年来,美国因此病已损失达 10亿美
元。这不仅在经济上造成严重损失,而且严重破坏
了公园、道路的绿化。迄今为止,我国的榆树尚未
发现此病,因此属于对外检疫对象。
1 病害症状
1.1 榆叶炭疽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褐
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正面生出灰白色丝条状物,
自中部呈放射状排列,丝条状物逐渐消失后,生出
如虫粪堆的黑色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在通
风不良、潮湿、背阴的林内,分生孢子堆似有光
泽;发病后期,病斑上疏生圆形黑点,即病原菌的
子囊壳。
1.2 榆树荷兰病症状。最初的症状出现在树冠上
端的嫩梢,先是叶片萎蔫,嫩枝干枯,向下蔓延。
病枝上的叶片变成红褐色,或沿主脉卷缩,病害蔓
延快时,树已枯死叶片尚保持绿色。干叶片往往长
久悬在枝上不落。病害由嫩枝至大枝迅速蔓延,数
周或数日内全树枯死。从枯死枝条的横切面上可以
看到靠外面的几圈年轮上有深褐色的短条,在嫩枝
上这些条纹连成一褐色环。
2 病原
2.1 榆叶炭疽病病原。病原学名有性世代为:
Gnomonia ulmea(Sacc.)Th m.(榆日规壳),无性
世代为:Gloeosporium ulmeum Miles.(榆盘长孢)。
(拟)病原菌的有性世代隶属于子囊菌纲,球壳菌目,
细颈球菌科,炭疽病菌属(日规壳属)。其无性世代
隶属于不完全菌类,黑盘孢目、黑盘孢科,无色单
孢亚科、盘长孢属(盘圆孢属)。菌丝体内生于寄主
组织内部;子囊壳埋生或稍稍突出,壳口呈长形;
子囊椭圆形或纺锤形;子囊孢子长形无色,(9.0 ~
10.8) um×(3.4 ~ 3.8) μm。分生孢子生于由分生孢
子梗所组成的分生孢子盘上,分生孢子盘初埋生,
以后多突出叶片表面,呈黑色或黑褐色,圆盘状或
褥状,285.5 ~ 410.5 um×81.5 ~ 138.5 μm;分生孢
子梗针状,无色透明或稍稍淡色,呈单层紧密排
列,分生孢子小型,单孢无色,数量颇多,由于分
泌黏液,不易分离,近似纺锤形、长椭圆形或松子
仁状,大小为 4.9 ~ 6.8 um×1.0 ~ 2.5 μm。
2.2 榆树荷兰病病原。由子囊菌纲球壳菌目的榆
长喙壳菌[Ophiostoma ulmi (Schwwarz.)Moreau]引
起,其无性阶段为 Graphium ulmi Schwarz。分生孢
子梗基部集生成束,顶部成扫帚状,分生孢子在梗
束顶部集生成球,长达 15 cm。入冬后,在病树残
留的树皮下或小蠹虫的虫道内可发现长颈的黑色球
形的子囊壳。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 25℃,
最适 pH值为 3.4 ~ 4.4。
3 发病规律
3.1 榆叶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本病寄生专化性较
强,只为害榆属(Ulmus L.)植物,因此,营造阔叶
或针阔叶树混交林,能控制病害的蔓延。发病初
期,结合林木抚育管理,及时剪除发病较重的枝
叶,并带出林区进行处理,能减少病菌的重复感
染。避免过度密植,疏开树冠,使林内通风透光,
有利于林木的正常生育,不利于病原菌繁殖和蔓
延。榆属的不同种和品种,有一定的抗病性差异,
因此,应选育抗病良种进行繁殖和造林。
3.2 榆树荷兰病的发生规律。榆树枯萎病在炎热
的天气及干旱时发展迅速。病菌孢子只有进入导管
内才可引起病害,孢子可在导管中随树液流动。孢
子的存活期很长,尤其在遮阴处,如在伐倒木上,
侵染性可保持 2年之久。病菌的孢子随小蠹虫[如
大棘小蠹(Scolytus scalytus)]和榆波纹棘胫小蠹(S.
multistreatus)传播。因此,小蠹虫的危害可加剧病
害的发生。发病程度在不同种榆树上有显著差别,
所有欧洲种和美洲种榆树均易感染此病,亚洲种榆
树抵抗性强。我国大叶榆、小叶榆均属抗病的种
类。
4 防治方法
4.1 榆叶炭疽病防治措施。于秋末落叶后期,结
合预防多种叶斑性病害收集或处理落地病叶,消灭
越冬病原,减轻或控制病害发生。避免将榆属的感
病品种种植在较肥沃的壤土上,可减轻病害发生。
在有条件的地方,如苗圃、庭园范围内,在发病初
期可实行喷药防治,用药种类有 1∶l∶160波尔多
液、0.5% ~ 0.8%的代森锌(含有效成分为 65%),根
据发生程度,一般连续喷药 3 ~ 4次。
植 物 保 护
ü
28· ·
植 物 保 护














在植物体内而含量在 0.001% ~
0.0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微量元素
因其量“微”一直处在被遗忘的角落,直
到最近几十年,才被人们逐步认识,其量
虽微,但和大量元素一样却都各自承担着
生命过程的重要角色。微量元素是酶、维
生素、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参与机
体的代谢过程,一旦缺少,轻则影响农作
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欠收,重则颗粒
无收。 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 Fe、Zn、
Cu、B、Mo、Cl 等。必需微量元素的平
衡供应是农作物持续高产的基本保证,土
壤营养元素能按农作物需要平衡供应,植
物就能按比例吸收,产量就高,肥料利用
率也高,反之产量就低,肥料利用率也
低。根据对商丘市大豆田土壤状况的调
查,商丘市大豆主要缺乏 Mo、B、Zn、
Mn,下面分别介绍四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症
状和防治措施。
1 缺钼
1.1 症状。大豆缺钼植株矮小,叶色淡
绿,首先表现在老叶上,继而表现在新叶
上。叶片上出现很多细小的灰褐色斑点,
并由于组织失水而呈萎蔫状。叶片增厚发
皱,向上卷曲,根瘤发育不良。
1.2 防治。一是在播种前施基肥。每亩用
10 ~ 50 g 钼酸铵与常量元素肥料混合施
用,采用条施或穴施;二是种肥,拌种量
一般 1 kg种子用 2 ~ 3 g钼酸铵。拌种时
先按拌种量计算出所需钼酸铵量和所需溶
液量,将肥料用少量热水溶解,然后用冷
水稀释到所需溶液量;三是叶面喷施,在大豆苗期
至初花期喷施,浓度为 0.05% ~ 0.1%,每隔 7 d喷
1次。
2 缺硼
2.1 症状。幼叶脉间失绿,叶尖向下弯曲,老叶
粗糙增厚且皱缩,顶芽向下弯曲以致萎缩。主根顶
端死亡,侧根多僵直而短,根瘤发育不正常,根系
不发达,生长缓慢,不开花或开花不正常,结荚出
现畸形。
2.2 防治。一是基肥。每亩用硼砂 0.4 ~ 0.5 kg拌
细干土 10 ~ 15 kg施于播种沟(或穴)中种子一侧,
不要接触种子,播后盖土;二是喷施。用 0.2%硼
砂水溶液或 0.1%硼酸水溶液,于苗期至开花期喷
施 2 ~ 3次,每亩每次用肥料溶液 50 ~ 75 kg。
3 缺锌
3.1 症状。大豆缺锌植株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节间短簇。叶片扩展和延伸受到抑制,出现小叶,
叶缘常呈扭曲和皱折状,叶片失绿变成柠檬黄色。
植株下部的所有老叶中脉两侧出现褐色斑点,继而
脱落。严重缺锌时,植株在豆荚成熟前即死亡。
3.2 防治。一是施基肥。每亩用七水硫酸锌 2 kg
拌细干土 10 ~ 15 kg,均匀撒施,然后耕翻;二是
喷施 0.1%七水硫酸锌水溶液,在大豆苗期和开花
期各喷施 1次,每亩每次用肥料溶液 50 ~ 75 kg。
4 缺锰
4.1 症状。大豆缺锰新叶变成浓绿色到黄色,而
叶脉仍保持明显绿色,严重时,老叶叶面不平滑,
皱缩,出现枯焦的褐色斑点,容易早落。严重缺锰
阶段,叶脉间的失绿区域变成浅绿色,逐渐变成灰
绿色、灰白色、褐色或红色。
4.2 防治。一是基施锰肥,每亩用硫酸锰 1 ~ 3 kg
拌细干土 10 ~ 15 kg或适量农家肥,均匀撒施,然
后耕翻;二是喷施 0.1% ~ 0.2%硫酸锰水溶液,在
大豆苗期和初花期各喷 1次,每亩每次用肥料溶液
50 ~ 75 kg。
476100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农业局 张玉梅
4.2 榆树荷兰病防治措施。我国最主要的预防措
施是严格地执行对外检疫,以防此病由国外输入。
病害可以随苗木、原木及木材传播,因此要禁止榆
树及其原木、木材制品、包装和垫仓的榆木入境,
并严禁传病昆虫随其他树种混入国境。
参考文献
[1] 薛金国, 尤杨, 黄广远, 等. 园林植物病害诊断
与防治 [M] . 北京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2009.
[2] 薛金国, 张付根, 闫惠吾, 等.植物病害防治原
理与实践 [M] .郑州: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7.
[3] 伊建平, 贺杰, 单长卷, 等. 常见植物病害防治
原理与诊治 [M] .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2.
[4] 陈会勤, 薛金国, 等. 观赏植物学 [M] .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453003 河南省封丘县居厢乡便民服务中心
郭志臣
461000 河南省许昌县林业技术工作站 段银昌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绿苑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李运成
450001 河南省郑州市世纪游乐园管理处 魏海建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