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黑节草野生与栽培品种的生药学比较



全 文 :黑节草野生与栽培品种的生药学比较
冯德强
(云南省思茅地区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 思茅 650011)
  摘 要 黑节草为兰科石斛属植物 Dendrobium CandidumWall ex Lindl , 系附生兰类 , 将栽培黑
节草与野生种从植物形态 、 药材性状 , 组织鉴别 、 理化初步鉴别几方面进行了比较 , 得出初步结
论 , 栽培黑节草 (思茅栽培种)与野生黑节草 (曲靖师宗)没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黑节草 野生 栽培 生药比较
分类号 S 567
  黑节草为兰科石斛属植物 , 习称铁皮石
斛 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属濒危
种 , 其药用价值较高 , 具有清热生津润喉等
功效 , 是贵重中药石斛 (别名 “枫斗”)的
原植物 , 畅销国内外 , 每 kg 价值 (产地价
值)8 000 ~ 10 000元 , 因其较高的药用价
值 , 历经长期拨采 , 种源已临枯竭 。又因森
林遭受破坏 , 生态环境恶化 , 植株大量消
失 , 而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为挽救这严峻
局面 , 保存种质资源 , 昆明植物研究所与云
南省思茅地区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密切合
作 , 进行人工繁殖育苗 , 经过 19年的研究
试验 , 成活率达 84%, 可大面积集约化栽
培。1992年 8月 20 日通过科学院昆明分院
验收鉴定 , 为证明栽培与野生品种是否完全
相同 , 笔者对其从植物形态 、 药材性状 、组
织鉴别 、 理化鉴别几方面进行研究 , 其结果
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野生黑节草来源:采自云南省师宗县。
栽培黑节草品种来源:云南省思茅地区
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黑节草种植基地。
2 植物形态
(1)野生种:多年生附生草本 , 高 5 ~
40cm;茎丛生 , 圆形 , 直立 , 粗 3 ~ 6m , 幼嫩
时淡绿色 , 老苗暗褐绿色有槽纹;有节 5 ~ 13
节 , 节间长 0.5 ~ 2.5cm , 附生的叶鞘短于节
间 , 节呈暗褐绿色 , 叶互生 , 稍带肉质 , 矩圆
状披针形 , 绿色 , 稍带淡紫色 , 长 2 ~ 5cm ,
宽4~ 10mm , 先端急尖 , 略钩 , 两面光滑无
毛 , 具紫黑斑点。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中上
部 , 有花 2 ~ 5朵 , 长 2 ~ 4cm , 淡黄绿色;萼
片长 1.2 ~ 2.0cm , 花瓣浅黄白色 , 卵状披针
形 , 长 1.0 ~ 1.6cm , 短于萼片 , 近上部中间有
紫色斑块 , 近下部中间有黄色胼胝体 , 蕊柱和
足有紫色条纹 , 蒴果长 1.5 ~ 2.0cm , 粗 5 ~
8mm , 内藏无数细小种子。
(2)栽培种:一年生苗矮小 , 茎粗状 , 全
珠高5~ 10cm , 为一等品石斛的最好原料 , 二 、
三年生苗与野生品种几乎完全一致。
3 药材性状
黑节草的茎经干燥后入药或经物理加工
后制成名贵药材———石斛 (西枫斗)。
(1)野生种:茎干后扁圆柱形 , 长 10
~ 40cm , 直径 1.5 ~ 4.0mm , 节间 0.5 ~
2.0cm , 表面黄色带光泽 , 具纵纹 , 节上有
花序柄痕及残存叶鞘。叶鞘短于节间 , 节褐
色 , 质硬而脆 , 易折断 , 断面纤维状 , 鲜品
茎粗 3 ~ 6mm , 表面黄绿色或墨绿色 , 叶鞘
灰白色。气微 、嚼之有粘性 , 微甜 。
(2)栽培种:一年生黑节草鲜品 (试管
苗)形状矮粗 , 茎长 3 ~ 10cm , 粗 0.5 ~
0.8cm , 多加工成一等石斛。
二 、 三年生者性状与野生种相同。
4 显微鉴别
4.1 茎的显微鉴别
(1)野生种:茎横切面有限外韧型维管
束;茎最外层为具 9 ~ 13 棱的保护膜 (叶
4
第 22 卷第 2期
1999年 6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22 No.2
6.1999
鞘), 可与皮层剥离 , 棱上是有限外韧型维
管束 , 韧皮部外具有众多木纤维。角质层黄
色与表皮紧密相连;表皮为 1 ~ 2列外壁增
厚的细胞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型 , 占居茎横
切面的绝大部分;有限外韧型维管束众多 ,
散生于整个横切面 , 韧皮部外侧有众多纤
维 , 呈半环状排列 , 壁厚;木质部中导管壁
比较薄 , 具木纤维 , 少部分维管束内外两端
都具有木纤维。茎老化成度越大 , 这一现象
就越明显 。见图 1 、 图 2。
图 1 野生黑节草茎横切面简图 (4×5)
1 叶鞘 2 角质层 3 表皮
4 薄壁细胞 5 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图 2 野生黑节草有限外韧型维管束详图
(1×100)
1 薄壁细胞 2 木纤维 3 韧皮部
4 木质部 5 导管
(2)栽培黑节草:茎横切面有限外韧型
维管束 , 其茎横切面显微特征绝大部分与野
生种相同 , 仅维管束内外两端具有木纤维的
形象略少于野生种 , 这可能与生长年限长短
有关 。见图3 、图 4。
图 3 栽培黑节草茎横切面简图 (4×5)
1 叶鞘 2 角质层 3 表皮
4 薄壁细胞 5 有限外韧型维管束
图 4 栽培黑节草有限外韧型维管束详图
(4×50)
1 薄壁细胞 2 木纤维 3 韧皮部
4 木质部 5 导管
4.2 叶表面细胞及气孔的显微鉴定
(1)野生种:叶表面细胞呈不规则多角
形 , 不定式气孔众多。见图 5。
5
第2 期 冯德强:黑节草野生与栽培品种的生药学比较            
图 5 野生黑节草叶表面细胞和气孔详图
(1×100)
1 叶表面细胞 2 不定式气孔
(2)栽培黑节草:叶表面细胞形状同野
生种 , 面积稍大些 , 也是不定式气孔。
图 6 栽培黑节草叶表面细胞和气孔详图
(1×100)
1 叶表面细胞 2 不定式气孔
4.3 粉末鉴别
(1)野生种:将茎杆粉碎后取极细粉少
许 , 于载玻片上 , 加水合氯醛透化加盖玻片
后于 15×40 的显微镜下观察 , 可见不规则
的表皮细胞众多 , 木纤维壁稍厚 , 也可见导
管和草酸钙针晶束 , 可见束鞘纤维及含硅质
块的细胞 。
(2)栽培品:同野生种 。
5 理化鉴别
(1)分别取栽培与野生黑节草粉末置紫
外灯 (365nm)下观察 , 都显淡黄色荧光。
(2)取 2个品种粉末分别加碘试液 , 都
显蓝紫色 。
(3) ①取野生黑节草粉末 5g , 加入氨
试液 3ml和氯仿30ml , 不断振摇后 , 浸渍过
夜 (约 16h)滤过。滤液用 1%盐酸萃取 3
次 (10ml , 5ml , 5ml)合并萃取液 。取萃取
液 1ml , 加碘化铋钾试液 2 滴 , 产生橙红色
沉淀;取萃取液 1ml , 加碘化汞钾试液 2
滴 , 产生白色沉淀。取萃取液 1ml , 加硅钨
酸液 2滴 , 产生乳白色沉淀。 ②栽培黑节草
与上述同法 , 结果相同。
(4)分别取两种粉末各 1g , 各加 95%乙
醇10ml , 浸渍 21h , 滤过。滤液蒸干 , 残渣各
加无水乙醇 1ml溶解供试验用 , 分别取供试液
2μl , 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 , 以氯仿乙酸乙酯
(4∶1)为展开剂 , 上行展开 , 展距 13.5cm , 取
出 , 晾干。在日光下观察可见:a 、 b 、 c 、 a′、
b′、 c′分别为绿黄色斑点 , a 、 b 、 c 与 a′、 b′、
c′的 Rf相同 , 见图7。
图 7 黑节草栽培 、 野生薄层层析图谱
6 小结
通过上述鉴定研究 , 可以看出:栽培黑
节草与野生黑节草品种从植物形态 、药材性
状 、 显微鉴别 , 理化初步鉴别看 , 两者基本
相同 , 无大的变异 , 也就是说 , 思茅地区民
族药物研究所人工种植的黑节草与野生种对
照基本一致。有关化学成分 、 药效学的详细
分析有待深入进行 。
(收稿日期:1998—08—14)
6
1999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 2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