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我国东北地区蓝靛果初步研究



全 文 :我国东北地区蓝靛果初步研究 `
黄普华 邵忠文 卓丽环
东 北 林 学 院
蓝靛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食用野生浆果类植物 , 其分布很广 , 产量又多 , 单就吉林
一省调查统计 , 年产浆果就达 25 吨 “ 浆果富含维生素及糖份 , 供食用或酿酒用 。 每当夏
日 , 广大林区职工及家属 ,都大量采食蓝靛果 ,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野生植物资源之一 。
本种分布地区广 , 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 , 不但形态变化大 , 而且果实的 品 质 亦不
一 。 果味由甜 、 酸甜 、 微酸甜到有苦涩味 。 过去一些学者 , 多从形态分类 , 很少联系果
实品质研究 。 为了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 , 除了切实贯彻执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方针
外 , 进一步研究现有资源的种类 、 品质 ,为选用及培育出优良品种 , 以满足和改善人民生
活需要 , 这是极其重要的 。特别是我国东北北部地区 , 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 , 果品种类较
少 , 如果充分利用野生果类 , 通过选种 、 育种 , 变野生为家生 , 以扩大果源 , 满足人 民
生活需要 , 更具有特殊意义 。
本文是根据我们历年来在我国东北地区野外调查观察 、 品尝及采到的标本 , 初步分
类整理而成 , 以供调查 , 选用及培育优 良品种的参考 。 不当之处 , 请批评指正 。
蓝 艘 果 的 分 类
蓝靛果别称蓝靛果忍冬 、 黑瞎子果 、 鸟啄李 、 羊奶子和毛瓢革木等 , 在植物分类学
上是属忍冬科 ( C a p r i f o l i a e e a e ) 、 忍冬属 ( L o n i e e r a L i n n . ) 、 忍冬亚属 ( S u b g e n .
L o n i e e r a )
、 囊管组 ( S e e t . Is i k a D C . ) 、 坛果亚组 ( S u b s e e t . C a e r u l e a e R e h d . ) 。
其形态为落叶灌木 , 树皮色暗 , 薄片状剥落 。 多分枝 , 小枝带黄色或红褐色 , 幼时有短
柔毛 , 萌发枝上的节处 , 常缩存有两个托叶结合在一起的循形物 , 冬芽开展 , 长卵形 ,
具 2 鳞片 , 暗紫褐色 。 单叶 , 对生 , 长椭圆形至披针形 , 长 2一 8 厘米 , 宽 1一 2 . 3厘
米 ,先端钝尖或微钝 , 基部常为圆形 , 全缘 , 边缘有毛 , 叶上面疏生短柔毛 , 有时无毛或
仅脉上有毛 , 稀为全无毛 , 下面淡绿色 , 多毛 , 叶柄很短 , 被长毛 。 花双生 , 腋出 , 总
花梗较长 , 苞片狭披针形或锥形 , 长超过具短睫毛的曹片 , 尊片 5 ; 花冠管状漏斗形 ,
长 1 . 2一 1 . 5厘米 , 带黄白色 , 通常外面有短柔毛 , 管状部常较长于长椭圆形向上分生的
5 裂瓣 , 雄蕊 5 , 较花裂瓣长或略短 , 花柱较雄蕊长 , 浆果 2 个完全愈合为一 , 卵形 、
长圆形或椭圆形 , 先端尖 , 顶部有一鸭咀形的缺口 , 缺 口处有硬毛 , 余部无毛或顶部不
内同或略内凹至深凹呈碗状 , 全部散生长硬毛或仅顶部有毛 , 余部无毛 , 长 8 一 12 一 14
. 参加野外调查工作还有丁托娅同志 .
5 7
毫米 , 成熟时暗蓝色 , 被 白粉 。
蓝靛果的学名 , 过去一些学者 ,意见不一 。 1 8 4 5年俄国植物分类学家 T u r c z a n 饭 。 w
N
。 根据 K a r o 2 7 5号标本 (采 自苏联 3 e 只一 n p o e T a H 、 附近 ) 以独立种 命 名为 L o n i e e r a
e d u l i s T u r 。 :
. , 但只作异名 。 〔 “ 〕 19 0 2年才由捷克学者 F r e y n , J . 正式发表于奥地利
植物学杂 志上 ( L o n i e e r a e d u l i s T u r e z . e x F r e y n i n O e s t e r r . B o t . Z e i t s c h r .
5 2 : 1 1 1
.
1 9 0 2 )
, 1 5 5 9年 , 俄国植物学家M a x i m o 二 i e z , C . J . 把产于阿穆尔的本 种鉴
定为欧洲忍冬 L o in c e r a 。 ae r ul e a L in n . 〔 3 二 , 应该指出 , 本种与欧洲忍冬在形态上 是不
同的 , 主要是花冠筒比冠裂片长 1 . 5一 2 倍 , 花丝上部伸出花冠外 ,果卵形 , 长 圆形或椭
圆形 , 而欧洲忍冬则花冠筒比冠裂片长 2 倍 , 雄蕊与花冠等长 , 不外露 , 果球形或近球
形 , 很显然 , M a ix m o w i c z 的鉴定是错误的 。 1 8 6 4年 ,俄国学 者 H er d e : , F . v o n 认为本
种应属 欧洲忍 冬的一个变种 L o n i e e r a e a e r u l e a L i n n . v a r . e d u l i s T u r e z . e X H e r d
川 , 1 9 5 2年日人原宽 H a r a , H . 把产自日本的本种定为欧洲忍冬的一个地理 亚种 L 。 -
n i C e r 。 c a e r u l e a L i n n 。 s s p 。 e d 。 115 H a r a 〔 s j , 但这一亚种 名于 1 9 3 0 年三己被 H u l t e n ,
E
。 占用了 。 L o n i c e r o e a e r u l e a L i n n 。 s s p 。 e d u l i s H u l t e n , 和 L o n i。 e r a 。 a 。 r u l e a
L i n n
。 s s p
. e d u l i s H a r a p
.
p
.
( e x e l
. s y n
.
P r a e t e r M i y a b e ) 均作为堪 察 加 忍冬
L o n i e e r ;、 k a m t s C h a t i c a ( S e v a s t 。 ) P o j a r k
。 的异 名 〔 “ ’ , 而 L o n i e e r a c a e r u l e : L
L i n n
。 s s p
。 e d u l i s ( T u r e z
.
) H u l t e n作为 L o n i e e r a e d u l i s T u r e z 。 e x F r e y n 的异名
也仅指其基本异 .名 7 。 我国过去一些书刊 中记载的蓝靛果 , 有的采用欧洲忍冬 的 变种
的名称 L o n i e e r 、: e 、 , e r u l e o L i n n 。 v a r 。 e d u l i s ( T u r e z 。 ) R e g e l 。 上“ ’ ” , 也 有 的用
L o in ic e r a e d a h s T u r c z
. ` 。 , 根据上述情况 , 我 们认为 , 我国产的蓝靛果应属于欧
洲忍冬的 甲一个变种较为恰当 , 它和欧洲原产的欧洲忍冬关系十分密切 , 由于欧洲忍冬分
布区极为广阔 , 在各地生长出现了形态上的差异 , 因而分化出许多变种或地理类型 。 例
如 , 在阿尔泰地 区有阿尔 泰忍 冬 L o n i e e r a e a e r u l e a L i n n 。 v a r 。 a l t a i e a P a l l 。 , 我
国新疆阿尔泰山有分布 ; 在东亚则有本变种 。 不过 , 蓝靛果的正确合法学 名 , 根据 《国
际植物命名法规 ) 优先权的规定 , 应采 用 L o n i e e r a e a e r u l e a L i n n . v a r . e d u l i s T u r -
c z 。 e x H e r d
.
( i n B u l l
.
S o e
.
N a t

M o s e o
.
5 7 ( i )
: 2 0 5

1 8 6 4 )
, 而不 是象我
国过去一 些书 刊 用 的 L o n i e e r a e a e r u l e a L i n n . v a r 二 e d u l i s ( T u r e z . ) R e g e l -
( R u s s k

D e n d r
.
1 4 4
.
1 5了3 ) 。 因为前者较后者早 了 9年 。
1 9 5 8年 , 苏联学者 P oj a r k o va , A . 1. 根据外贝加尔 , 维季姆河上游 的 标 本 ( P 。 -
l i v t z e v i i 1 7号 ) , 在苏联植物志 2 3卷附录中发表 一种小 苞蓝靛果 ( L o n i e e r a t 。 r c z a -
n i n o w i i P o j a r k
.
i。 F I . U R S S 2 3 : 7 3 1 . x 9 5 s ) , 其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 、 达乌
尔 、 乌苏里东南部 、 蒙古 , 北朝鲜和我国东北地 区 。 P oj a r k o v a 在特征集要中指出 , 小
苞蓝靛果 与蓝靛果近似 , 不同的是 “ 叶较宽 , 先端钝或短渐尖 (非尖锐 ) , 雄蕊 贴生于
喉部略向下的边缘处 , 浆果较宽 , 有苦味 ” 。 1 9 7 9年日人北川政夫把本种作为蓝靛果忍
冬的一个变种 , 组合 为 L o n i e e r a e d u l i s T u r e z . e x F r e y n v a r . t u r e z a n i n o w i i ( p o -
ja r k o v a ) K i t a g
.
N e o

L i n e a , n
·
F I
·
M
a n s h
·
5 8 8
·
1 9 7 9
。 根据我们野外调 查观察 ,
我们认为 P oj a r k o v a上述特征集要中的区别并非是稳定的性状 , 不足为建种的依据 。 我
们基本同意北川的意见 , 作为蓝靛果种下等级处理 。不过北川把蓝靛果看作独立种 , 种下
采用变种级 , 而我们认为蓝靛果是欧 洲忍冬的一个变 , 种因而我们在变种下采用变型级 。
58
通过野外调查观察 、 品尝及采到的标本综合研究 , 我们初步认为 , 东北地区产的蓝
靛果与小苞蓝靛果在苞片形状 、 大小这个性状是较稳定的 , 依其形态和果味区别如下 :
. 蓝艘果 (原变型 )
L o n i e e r a e a e r u l e a L i n n
. v a r . e d u l i s
`
r u r e z
. e x H e r d
.
f
. e d u l i s
苞片狭披针形 , 长 10 一 17 毫米 , 宽 1一 1 . 5毫米 , 密生长毛 , 上面中肋下 陷 , 下面
明显突起 ; 果实长圆形 , 长 9一12 ( 一 14) 毫米 , 先端尖 , 顶部有一鸭咀形的 缺 口 , 缺
口处有硬毛 , 余部无毛 ; 果味酸或酸乱}。
2
. 小苞蓝靛果 (变型 )
L o n i e e r a e a e r u l e a L i n n
. v a r . e d u l i s T u r e z
. e x 于于e r d . f . t u r e z a n i n o w i i
( P o j a r k
.
) P
.
H
.
H u a n g
,
S t a t
. n o v .
L o n i e e r a e a e r u l e a L i n n
. 日. t t , r 。 z a n i n o w , F ] . B o i c 一 D o ll . l : 5 2 4 , 1 8 4 5 ,
p

p

L o n i e e r a t u r e z a n i n o w i i P o j a r k
.
i n F I
.
U R S S 2 3
: 4 9 4 , 7 3 x , 1 9 5 8

L o n i C e r a e d u l i s T u r e z
. e x F r e y n v a r
.
t u r e z a n i n o w i i ( P o j a r k
.
) K i t a g
.
N e o

L i n e a m
.
F I
.
M
a n s h

5 8 8

1 9 7 9

苞片线状锥形至狭线形 , 长 3 一 9 毫米 , 宽 0 . 5毫米 , 被毛 , 中肋不明 显 ; 果实长
圆状椭圆形 , 或卵形 , 有时上部渐尖 , 长 8 一 13 毫米 , 顶部不内凹或略 内凹至深凹呈碗
状 , 全部散生长硬毛或仅顶部有毛 , 余部无毛 ; 果味酸中带苦涩 。
上述两型 , 在野外均混生一起 , 看来 , 果味之差异 , 似乎与生境关 系不大 。
蓝靛果的地理分布及其生态 、 生物学特性
蓝靛果为东亚特有植物之一 , 其 目前一般分布区域是在苏联远东地区 、 朝鲜北部 、
日本和我国 。 它和原变种欧洲忍冬分布区紧相连 , 据推测 , 可能在冰期欧洲忍冬伴随其
他欧洲植物由北 向南移动 , 到达东亚 , 逐渐分化成东亚的 一个地理类型 。
蓝靛果在我国东北地 区分布约在北纬 4 0 “一 5 3 “ 之间的森林地区 , 北起大兴安岭 , 南
到辽南地 区 , 向南及西南延伸到河北 、 山西 、 宁夏 、 、弩海 , 一甘肃南部 、 四川北部至云南
西北部 。 在东北地区垂直分布自海拔 20 。一 1 , 5 0 米之间 。 常生于山地林间 ,林 缘 水湿地
或落叶松甸子的苔醉沼泽地上 。 喜酸性土壤 , 生长地的土壤多为泥炭沼泽土 、 泥炭质灰
化潜育土 、 腐殖质泥炭潜育土或具有泥炭化现象的薄层腐殖质潜育土及冲积砂土等 。 土
壤湿度较大 , 有积水或短期地表积水 。 术种为中生形态的涅生灌木 。
蓝靛果对温度要求不严 , 能耐极低温度 , 如在大兴安岭一月绝对最低温度达 一 50 ℃
以下 (漠河绝对最低地面温度达 一 5 8 c 以下 ) 仍不致于冻死 , 且能忍受剧烈变 化 的 左C
温 , 这种对气温的适应性是其长期的 自然适应的结果 。
蓝靛果的根系发育较弱 , 只分布于地表层 , 这与它生长的沼泽水湿环境有关 。 特别
是土壤水分过多所引起的通气不 良 、 土壤的嫌气性生活 条件占绝对优势 、 沼泽泥炭层逐
年增加 , 而泥炭层中氮素和灰分元素随泥炭层逐年增加而减少的倩况下 , 根的活动性一
般被削弱 , 根系一般只分布于土壤的表层 。 同时泥炭沼泽温度低 , :仁壤水份亦很难为它
所利用 , 也影响到根系的生长发育 。
本种具有不定根 , 荫发力较强 。 在萌发枝的节处具缩存的两个托叶结合在一起的循
形物 , 冬季常向上反卷 , 冬芽藏于其中 , 藉以保护 , 这是对严寒气候条件的一种特殊的
适应 。
蓝靛果在东北小兴安岭地 区于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树液开始流动 , 5 月中旬开花 ,
花期 2 周 , 为两性 虫媒植物 。 浆果成熟在 6 月中下旬开始至 了月中下 旬 。 在大兴安岭地
区 , 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 , 整个物候期要推迟 3 星期左右 。
本种每年都能大量开花结实 。 浆果长 6 一 12 毫米 ,每公斤果实有 1 , 5 0 一 2 , 5 0 个 , 种
子小 , 每一果中有种子多达 20 粒 , 每公斤种子约有 62 5 , 0 0粒 。 种子千粒重为 1 . 15 一 1 . 95
克 , 平均重为 1 . 6克 。 春播最好混沙保存 , 发芽率可保存到 2 年 。 用种子或插条繁殖 。
几 点 建 议
1
. 蓝靛果是我国东北地 区分布广 , 产量多 、 经济价值高的一种野生浆果类植物 ,
营养丰富 , 果肉多浆汁 , 出汁率很高 , 除供食用外 , 特另!挞用于酿酒 , 酒色深红鲜艳 ,
还可作其他红色果酒的配色原料 ; 其叶含有 0 . 07 % 的抗坏血酸 ,可供医药 用 ’ , 大兴安岭
鄂伦春民族有用本种枝叶煎水服用治疗感冒 , 在我国东北地区果源较少的情况下 , 充分
利用本种植物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
2
. 木种果熟后 , 浆果容易脱落 , 且果皮薄 , 果肉多汁 , 易碰破 , 不耐贮 藏与 运
输 , 因此 , 对木种利用时 , 应及时采收 , 如作酿洒 , 最好就地建立发酵站 , 以便采后即
进行初步加工 , 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
3
. 木种果实品质不一 , 在林区两种类型均混生一起 , 利用时应注意选用 。 对一些
优 良品种 , 应通过选种 、 育种 、 进行人工培育 , 变野生为家生 , 以培育出更多更优良的
品种 。
4
. 为充分利用 , 不与农争地 , 根据本种生态特性 , 可在山间湿地 、 酸性沼泽或水
湿洼地栽植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 《吉林省野生经济植物志 》 2 04 页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1 9 5 9 .
〔 2 〕 T u r e z a n i n o w , N . F l . B a i e一 D a h 。 1 : 5 2 4 . 18 4 5 。
〔 3 〕 M a x i m o w i e z , C . J . P r i m . F l . A m u r . 1 3 9 . 18 5 9 。
〔 4 ] B u l l 。 S o e 。 N a t 。 M o s e o 。 3 7 ( 1) : 2 0 5 。 18 6 4 。
〔 5 〕 H a r a , H 。 E n u m . S P e r m a t o p h y t . J a p . 3 9 . 1 9 5 2 .
〔 6 〕 F l 。 U R S S 2 3 : 4 8 7 。 1 9 5 8 .
〔 7 〕 K i t a g a w a , N e o 一 L i n e a m . F I . M a n s h . 5 8 8 。 1 9 7 9 .
〔 8 」 刘慎谬等 ,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51 1页 , 科学出版社 , 1 9 5 5 .
〔 9 〕 竹内亮 、 祝延成 , 《中国东北经济树木图说》 2 16 页 , 科学出版社 , 1 9 5 9 .
〔 1 0」 周以良等 , 《小兴安岭木本植物》 1 21 页 , 中国林业出版社 1 9 5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