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者简介:梁文波,男,广西龙州人,助理农艺师。
通讯作者:覃柳燕
收稿日期:2012-05-18
2012年第 5期(总第 142期)
(General Serial No.142)No.5 Sept.2012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中药材黄蜀葵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梁文波 1 覃柳燕 2 严方明 3
(1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农业局,龙州 532400;2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3广西崇左市植保植检站)
摘 要:黄蜀葵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消炎、止痛等功效。本文综
述了黄蜀葵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展望黄蜀葵未来的
发展前景。
关键词:黄蜀葵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问题
黄蜀葵 [Abelmoschus manihot(Linn.) Medi-
cus]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为
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
南方,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
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有分
布。黄蜀葵对生境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丘陵、
平坝、山地排水良好的地区均可栽种[1]。黄蜀葵全
身都是宝,其茎皮纤维可替代麻和制造人造棉,根
含有粘液质、淀粉和糖类;种子、根和花入药,具
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民间已发现,长
期饮用新鲜花朵的水煎液,对治疗老年人高血脂、
高血压有一定疗效[2]。近几年来,随着分离方法、
提取手段的进步,黄蜀葵潜在的开发价值已愈来愈
为人们所认识。本文就黄蜀葵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及
存在的问题做些简单论述,并展望今后黄蜀葵未来
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1 主要化学成分
1.1 黄蜀葵花的主要化学成分
据文献报道,黄蜀葵花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
酮类、有机酸类、鞣酸类及长链烃类等化合物[3]。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蜀葵花的黄酮类成分具有
保护心、脑缺血,改善肾功能以及修复口腔黏膜溃
疡等作用,能治疗多种口腔炎症、慢性支气管炎,
止痛效果显著。因此,对黄蜀葵花中黄酮类成分研
究开展得较为火热,主要集中在成分分离、含量测
定方面。HPLC法已经普遍用于黄蜀葵花药材中黄
酮类成分的测定。如高雷等[4]用 HPLC法测定了安
徽、湖北、江苏 3个产地的黄蜀葵花药材中黄酮类
成分水解后的总槲皮素含量。建立了以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 Hypersil ODS 25μm(4.6 mm×250 mm),
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4 %磷酸 (3:27:70),检测
波长为 363 nm,柱温为 30 ℃,流速为 1.0 mL·
min-1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蜀葵花中槲皮素含量
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李琳等[5]用
HPLC法建立了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可用于黄蜀葵花药材的
质量控制。蒋建春等[6]采用 HPLC法,以金丝桃苷、
杨梅素和槲皮素 3种黄酮为对照品,研究建立同时
测定黄蜀葵花中多个黄酮成分含量的方法,并比较
江苏不同产地黄蜀葵花中黄酮成分的含量差异。结
果认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专
属性强,可用于黄蜀葵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江苏境
内黄蜀葵花中 3种黄酮成分含量稍有差异。池玉梅
48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等[7] 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
串联质谱,用金丝桃苷、杨梅素和槲皮素作参照,
识别黄蜀葵花中黄酮醇类化合物。通过解析紫外光
谱和二级质谱,识别了 17个黄酮醇糖苷和 2个黄酮
醇苷元,该方法扩展了中药质量控制多指标化的范
畴。
陈刚等[8]从黄蜀葵花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a-菠甾醇(a-spinasterol,
I)、豆甾醇 (stigmasterol,Ⅱ)、β- 谷甾醇
(β-sitostero1,Ⅲ)、β-谷甾醇 -3-0-β-D-葡萄糖
苷(β-sitosterol-3-0-β-D-glucopyranoside,IV)、
咖啡酸(caffeic acid,V)、6-甲氧基 -7-羟基香豆
素 (6-methoxyl-hydroxyl-coumarin,Ⅵ)、槲皮素
(quercetin,Ⅶ)、异槲皮苷 (isoquercetin,Ⅷ),
其中化合物 I、Ⅱ、V、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1.2 黄蜀葵根、茎、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黄蜀葵的根、茎、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
类物质,干态为淡棕黄色或带绿色粉末,目前仅在
食品工业中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对黄蜀葵多糖的
研究还较少,仅高素莲等[9]2002年做了报道,用苯
酚 -硫酸比色法测定了从黄蜀葵根茎中制备出的多
糖含量,薄层色谱法鉴定该多糖中含有半乳糖、阿
拉伯糖和鼠李糖 3种单糖组分,红外吸收光谱法鉴
定其糖苷键为α-吡喃糖苷键。2011年王雪梅等[10]
对黄蜀葵多糖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采用凝胶渗
透色谱法测定了 4 种黄蜀葵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选用糖分离柱(CarboPacPA200,3 mm×250 mm),
以 10 mmol·L-1 NaOH溶液为流动相、Au为工作电
极、Ag/AgCl为参比电极的脉冲积分安培离子色谱
法分离测定了 4种多糖水解产生的单糖成分及相对
含量。结果表明: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 4种黄蜀葵多
糖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 4.23×103、 6.11×105、
4.47×103、6.01×105 Da;离子色谱法检出的 4 种
多糖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 3种单糖组成,
还可检出极少量的阿拉伯糖,但未检出鼠李糖,与
高素莲等[9]报道不一致,说明不同来源的黄蜀葵多
糖在单糖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
1.3 黄蜀葵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近年来,针对黄蜀葵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不多,
仅见林文群等[2]对黄蜀葵种子化学成分、营养成
分、矿质元素的分析和研究较为全面。其结果为:
黄蜀葵种子含粗蛋白 16.82 %、脂肪油 31.16 %、氨
基酸 13.56 %,其中脂肪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
肪酸,含量达 91.815 %,油中主要成分是亚油酸、
油酸、棕榈油酸和亚麻酸。黄蜀葵种子含 18种氨基
酸,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为丰富,占总氨基酸的
30.59 %,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 (18.04 %) 和天
冬氨酸(15.46 %) 含量较高。此外,黄蜀葵种子含
24种矿质元素。人体必需且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微
量元素 Fe、Mn、Cu、Zn、Mo,种子里均含有,钙
(Ca) 的含量较高,含量达 7.01×103μg/g,可以作
为补钙食品。
2 药理作用
2.1 抗炎作用
郑霞等[11]实验研究表明,黄蜀葵花提取物—甲
花素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炎症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
加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对抗二甲苯性小鼠耳廓
炎症,且作用与剂量成正相关;能明显抑制组胺性
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并能显著减轻大鼠
组胺性足浮肿炎症程度,其作用起效快,与消炎痛
组比较作用维持时间长;且甲花素口服毒性极低,
安全范围大。
胡翠云等[12]为了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 (TFA)
对湿热型慢性肾炎的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
能的影响。采用葡萄球菌肠毒素 B分次由尾静脉注
射、牛血清清蛋白隔日灌胃及完全弗氏佐剂和不完
全弗氏佐剂分次皮下注射复制大鼠慢性肾炎湿热证
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泼尼
松组,黄葵胶囊组,黄蜀葵花总黄酮 (TFA) 高
(694.4 mg/kg)、中 (347.2 mg/kg)、低 (173.6
mg/kg) 剂量组,各组分别每日灌胃给药。连续给
药 4周后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尿蛋白 (UP),双
缩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 (TP),溴甲酚绿法测定白
蛋白(Alb)、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Cr),二乙酰 -
肟法测血清尿素氮 (BUN);聚乙二醇 (PEG) 沉
淀法测定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酵母菌花环
法测定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红细胞补体
C3b(RBC-C3b) 花环率。结果表明 TFA 各剂量组
UP、 Cr、 CIC、 RBC-IC3b 显 著 降 低 , Alb、
RBC-C3b显著升高;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生被显
著抑制;TFA中剂量组 BUN显著降低。结论认为
49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TFA能够提高湿热型慢性肾炎大鼠的红细胞免疫黏
附功能、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增生,改善肾功
能。
2.2 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新生血管的促生
作用
金丝桃苷、槲皮素和槲皮素苷是黄蜀葵花总黄
酮的主要活性成分,20世纪末,本世纪初,就有不
少文献报道槲皮素、金丝桃苷对心肌缺血损伤具有
保护作用[13~15]。李庆林等[16]通过采用犬鼠心肌缺血
30 min后再灌 3.5 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了黄蜀葵花总黄酮对损伤大鼠血清中 CPK及心
肌组织中 MDA,SOD生成的影响;对培养的乳鼠
心肌细胞采用缺糖缺氧和缺氧再给氧造成心肌细胞
损伤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对 LDH 形成的影响;并
采用 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和采用免疫组化的方
法观察药物对与心肌凋亡相关的蛋白 Bcl-2 表达的
影响并阐述药物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了黄蜀葵花
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
果表明黄蜀葵花总黄酮可以降低损伤心肌组织的
MDA 含量。提高 SOD 的活力,抑制血清中 CPK
的生成,也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 LDH 的释放;减
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增强 Bcl-2蛋白的表达。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部分可能与抗氧自由基的形成从而抑制
细胞凋亡有关。此外,潘武等[17]通过实验证实一定
浓度的 TFA能够明显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
殖、迁移和管状结构的形成。由此推测,TFA在缺
血性损伤的修复中对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
进作用,有利于缺血性损伤组织中微血管及侧支循
环的形成,加快组织修复,但未能阐明其作用机制。
2.3 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胡克章等[18]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
肝损伤,用黄蜀葵花胶囊灌胃给药,联苯双酯为阳
性对照药。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及丙二醛含量,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实验研究证
明黄蜀葵花胶囊能有效降低肝组织中 MDA 含量,
同时增加 SOD活力。基于金丝桃苷是其主要成分,
因此认为黄蜀葵花胶囊可能是通过金丝桃苷发挥抗
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清除自由基效应而起到保肝降酶
及抗肝损伤作用。
2.4 抗病毒作用
江勤等[19]通过在 Hep-2细胞上传代单纯疱疹病
毒 I型 (Herpes simplex virus-I,HSV1) 和单纯疱
疹病毒Ⅱ型 (Herpes simplex virus-Ⅱ,HSV2) 后
滴定其 50 %组织细胞感染剂量 (TCID50),测定
TFA的半数有效量 (IC50) 值及治疗指数 (TI) 值
的方法,研究了黄蜀葵花总黄酮 (TFA) 的体外抗
病毒作用。结果 TFA对 HSVl和 HSV2的 IC50分别
为 1.0l±0.39 mg/L 和 1.21±0.42 mg/L; TFA 对
HSV1 和 HSV2 的 TI 值分别为 12.09±2.70 和
10.83±1.44。TFA对 HSV1和 HSV2均有一定的抑
制病毒作用。
2.5 其他作用
许多文献报道黄蜀葵花总黄酮(TFA) 还有很
多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如刘爽等[3]整理总结的文
献中 TFA对骨质疏松的保护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
的影响、对肾小球的保护作用、镇痛作用等方面都
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此外,冯媛等[20]还报道了
TFA有显著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与降低
肾组织 OPN和 CTGF,同时恢复 Smad逆向调控因
子 Smad7和 SnoN蛋白表达有关。
3 存在问题及展望
3.1 资源丰富,植株抗逆性强,但栽培技术方面研
究较少
文献报道黄蜀葵在我国的分布较广,据调查了
解,不同的地理环境对黄蜀葵生长发育还是有一定
影响。在栽培技术方面,仅见谭业华等[21]报道了黄
蜀葵种子催芽技术及他们在海南水稻田和坡地栽培
黄蜀葵的比较试验[22]。结果表明根据水稻田和坡地
的种植条件,黄蜀葵在海南均可种植,且水稻田种
植优于坡地种植。
3.2 品种得不到选育与更新,跟不上药理研究及临
床应用的需要
目前栽培的黄蜀葵品种基本上还是直接由野生
引种驯化而来,在品种选育、更新等方面的研究还
相对滞后,未见有该方面研究文献的报道。仅见朱
华云等[23]以黄蜀葵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
培养,初步探讨了黄蜀葵组培快繁体系。据我们了
解,在黄蜀葵大面积栽培中,黄蜀葵病毒病可大面
积发生,一旦发生病毒病,黄蜀葵花基本没有产量。
50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
选育优良品种是解决病毒病的根本途径。随着黄蜀
葵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临床应用的扩大,黄蜀葵
中药材原料已供不应求。
3.3 应加大黄蜀葵各部位的药理研究,加大新药开
发力度,不断开发黄蜀葵新药
目前对黄蜀葵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黄蜀葵花
黄酮类化合物,对其种子、根、茎、叶等部位的化
学成分研究较少,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如黄蜀葵种
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医疗保健疗效,具
有潜在的开发价值。且研究多局限在粗提物的活性,
对单体化合物的筛选较少且很多药理作用的目标成
分还不是很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及化学
成分与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为其充分开发利用寻找科学依据。
黄蜀葵周身都是宝,根、茎、叶、花、种子中
都存在不同治病功效的化学成分,具有清利湿热、
消炎止痛等功效,对肾炎、心肌损伤、脑缺血损伤
等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肾病综合
征、慢性肾炎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在
今后的研究中,应从健康、优良的种苗抓起,结合
栽培技术的研究,满足中药材原料的供应;在药品
研发方面,可加大心脑血管疾病、消炎镇痛药的研
发力度,并从黄蜀葵种子中提取种子油等具有医疗
保健的药物,多学科、多方面联合,黄蜀葵具有很
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第
二版)(上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819.
[2]林文群,陈忠,陈金玲,等. 黄蜀葵种子形态及其
化学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2,14(3):41-44.
[3]刘爽,江蔚新,吴斌. 黄蜀葵化学成分及药理活
性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0,12(8):5-9.
[4]高雷,张平,程钢. HPLC 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蜀
葵花药材中槲皮素的含量[J]. 安徽医药,2008
(5):411-412.
[5]李琳,刘志辉,钱芳. HPLC 法测定黄蜀葵花中
金丝桃苷的含量[J]. 中国药事,2009,23(3):
279-281.
[6]蒋建春,朱华云.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黄蜀葵
花中黄酮类成分含量[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18(6):537-539.
[7]池玉梅,朱华云,居羚,等. 高效液相-四极杆飞
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黄蜀葵花中黄酮醇类化合
物[J]. 分析化学,2009,37(2):227-231.
[8]陈刚,张慧娟,屠爱萍,等. 黄蜀葵花的脂溶性成
分研究[J]. 中草药,2007,38(6):827-832.
[9]高素莲,张秀真,陈均. 黄蜀葵多糖的分析[J].
分析测试学报,2002,21(6):72-74.
[10]王雪梅,汪莹莹,吴迷迷,等. 黄蜀葵多糖的分
子质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J]. 安徽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5(3):82-87.
[11]郑霞,潘苏华. 黄蜀葵花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徐州医学院学报,1994,14(3):226-228.
[12]胡翠云,戴敏,陈君君,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
大鼠湿热型慢性肾炎的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
黏附功能的影响[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30(1):57-60.
[13]Wang WQ,Ma CG,Xu SY,et a1. Protective
effect of hyperon against myocardial is-
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J]. Acta
Pharmacol Sin.,1996,17(4):341.
[14]李庆林,孟刚,陈志武,等. 金丝桃苷对心肌缺
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1,36(1):l5-18.
[15]李庆林,陈志武. 金丝桃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
2002,37(11):829-832.
[16]李庆林,王成永,彭代银,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
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实
验方剂学杂志,2006,12(2):39-41.
[17]潘武,蒋萌.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人脐静脉血管
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影响[J]. 徐州医学院
学报,2010,30(6):359-361.
[18]胡克章,曹文斌,何书桃,等. 黄蜀葵花胶囊对
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 解放
军药学学报,2011,27(1):17-19.
[19]江勤,董六一,方明,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体外
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J]. 安徽医药,2006,10
(2):93-94.
51
Research Status and Problems of Abelmoschus manihot(Linn.)
Medicus
Liang Wen-bo1,Qin Liu-yan2,Yan Fang-ming3
(1 Agricultural Bureau of Longzhou County,Longzhou 532200,China;
2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3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Chongzuo)
Abstract:Abelmoschus manihot(Linn.) Medicus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which has the efficacies of clearing heat,eliminating dampness,diminishing inflammation
and easing pain,etc.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tudy status in the aspect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and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Abelmoschus manihot(Linn.) Medicus;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on;problem
[20]冯媛,刘敏,张苗,等. 黄蜀葵花总黄酮对单侧
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J]. 中国
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11):1006-
1008.
[21]谭业华,陈珍. 黄蜀葵种子催芽技术探讨[J].
江西园艺,2005(4):33-34.
[22]谭业华,陈珍. 黄蜀葵在海南水稻田和坡地栽
培的比较试验[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5,18(3):257-259.
[23]朱华云,谈献和,李建,等. 黄蜀葵组织培养的
初步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0,24
(4):27-28.
农 业 研 究 与 应 用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