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28
第11卷第16期·总第168期
2 0 1 3年8月 · 下 半 月 刊
黄芪与其伪品蜀葵、刺果甘草的鉴别应用※
王钰琦 李瑞明* 马龑斌 李世良 梁耀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080)
摘 要:目的 区别黄芪与黄芪伪品蜀葵、刺果甘草,以免药房中使用混淆。方法 从植物来源、显微特征、功能主治、化学成分、
理化特征等加以鉴别。结果与结论 黄芪与其伪品蜀葵、刺果甘草,要着重于显微鉴别与理化鉴别,仅凭肉眼经验鉴别黄芪与其伪品
蜀葵、刺果甘草存在困难,借助显微镜、理化鉴别,容易区别。
关键词:黄芪;蜀葵;刺果甘草;鉴别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3.16.095 文章编号:1672-2779(2013)-16-0128-02
Research on Distinguishing Astragalus from its Adulterants Holyhock and Glycyrrhiza
Wang Yuqi Li Ruiming* Ma Yanbin Li Shiliang Liang Yaor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A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08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the diference between astragalus and its adulterants holyhock and glycyrrhiza,in order to avoid confusion in the
pharmacy.Methods By plant sources,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indications,chemical composition,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as-
tragalus were identified from holyhock and glycyrrhiza.Results and Conclusion It is dificult to distinguish astragalus from its adulterants holy-
hock and glycyrrhiza by the mere eyes experience,but it is easy to distinguish with the aid of a microscope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Key words:Astragalus;Holyhock;Glycyrrhiza;Distinction
黄芪性温、味甘,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
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1],对于非虚咳嗽、内
伤劳倦、脾虚泄泻、子宫下垂等具有治疗作用,黄芪功效
主治广泛,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2]。在中药材中,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大宗药材,目前市场中黄芪需求量巨
大,年需求量达100万吨以上,而市场缺口巨大[3],常见
有数十种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伪劣品,其中以形状相似的
蜀葵、刺果甘草居多。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
性,本文比较鉴别了黄芪及其2种伪品药材的性状、功
效、显微、理化反应等特征。通过应用显微镜、特征理化
反应、纸层析等现代技术手段,鉴别出黄芪与易混淆的蜀
葵、刺果甘草,为中药房调剂工作提供鉴别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黄芪及其2种伪品资料 在古代多本医药书籍中,
黄芪与蜀葵、刺果甘草的药材名称、来源、性状、功效
存在交叉混淆。芪者,长也,色黄而为补药之长,故称
之为黄芪,最早记载于 《神农本草经》。2010年版中国药
典定义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又称
王孙 (《药性论》)、百药绵 (《药谱》)、绵芪 (《药品化
义》)、毒根 (《甘肃中药手册》)。蜀葵始记载于 《千金·
食治》[2],又称葵花根 (《卫生宝鉴》)、土黄芪 (《滇南本
草》)、棋盘花根 (《贵州草药》),属于锦葵科植物蜀葵
Althaea rosea的根。刺果甘草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Gly-
※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21145];广州市生物产业示
范工程发展专项项目[2012-243]
* 通讯作者
cyrrhiza palidiflora Maxim.的根,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称之为马狼秆、马狼柴[2]。
1.2 方法
1.2.1 黄芪与蜀葵、刺果甘草的性状鉴别 黄芪与蜀
葵、刺果甘草在性状、显微特征、气味及主要成分上都
有一定的区别,具体鉴别见表1。
1.2.2 理化鉴别 取3g黄芪粉末,加水30ml,放置于
100ml三角瓶中,浸泡24h,过滤取滤液1ml放置于试管,
加0.2%茚三酮试剂3滴,于沸水浴中加热4~6min,冷却
后观察溶液颜色,呈紫红色,说明黄芪中含有多肽、氨基
酸。另取上述滤液1ml放置于试管,于60℃水浴中加热
9~11min,加入5%α萘酚乙醇溶液数滴,摇匀之后加入浓
硫酸0.5ml,在硫酸与滤液之间的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
说明含有多糖类物质。另取本品粉末2.0g,加入酸化乙醇
10ml,温浸1h,过滤,将滤液用酸调至中性,而后蒸干,
再加3%HCl 2ml,将残渣溶解。取2份0.5ml滤液,各加
1滴碘化汞钾及碘化铋钾试剂,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
产生橙红色沉淀,说明黄芪中含有生物碱。
取蜀葵粉末1.0g,加水50ml,置温水浴上加热30
min,抽滤,收集滤液,加入HCl 2滴,再用20ml乙醚
萃取2次,除去乙醚层,收集水层并加HCl 5ml,置温
水浴中加热30min,放冷后,再用乙醚20ml萃取,取乙
醚层,加NaHCO3溶液10ml,顺时针方向振摇,水层显
红色,呈现羟基蒽醌衍生物反应。另称取0.5g蜀葵粉
末,加入5ml乙醇,放入温水中10min,自然冷却后毛
细管吸取上清液点在滤纸上,用浓度为40%的乙醇展开,
进行纸层析实验,展开后取出并晾干,在紫外波长
365nm的灯下观察,呈现棕红色至棕色的荧光。
第11卷第16期·总第168期
2 0 1 3年8月 · 下 半 月 刊 129
表1 黄芪与蜀葵、刺果甘草的比较
鉴别内容 黄芪 蜀葵 刺果甘草
药材性状
黄芪根通常呈圆柱形,根头部粗,下端较细,少有分
枝,生药长200~600mm,直径10~30mm。根表面
呈淡黄棕色至深褐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长皮孔。
质硬而略韧,折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横切面皮
部约占半径的1/3,乳白色至淡黄白色,木部淡黄
色,射线细密,韧皮射线略弯曲,有裂隙。老根头断
面木质部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黄芪以根
粗长、褶皱少、根质坚且绵、黄白色断面、淀粉多、味
甘甜者为盛,俗称黄芪“金井玉栏”。
蜀葵根呈圆柱形和长圆锥形为主,根
上粗而下细,生药长100~250mm,
直径5~12mm。根表面呈土黄色,
有明显的纵皱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
根痕和支根痕。质坚,有韧性,折断
面纤维多,呈不整齐面,白色皮部,淡
黄色木部。
刺果甘草根呈圆柱形为主,少有分
枝,长10~20mm,直径8~30mm。
根表面棕褐色至灰棕色,有明显的纵
皱及横长皮孔,有根痕和支根痕。根
部分有小型芽,质坚且有韧性,根折
断面木部浅黄色,皮部呈灰黄色,中
心有髓。
显微特征
蒙古黄芪:其横切面由木栓层多列细胞组成,栓内
层为2~4列厚角细胞,切向排列,内层细胞较外层
大。韧皮部射线外侧常弯曲,有裂隙;纤维成束,壁
厚木化或微木化,与筛管群交互排列;近栓内层处
有时可见石细胞。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导管单
个散在或2~3个相聚,导管间有木纤维;射线中有
时可见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皮部和木部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蒙古黄芪粉末呈米黄色,纤维成束,细长,稍弯曲,
直径8~30微米,壁厚,非木花或微木花,呈不规则
纵裂纹。具缘级导管直径24~160微米,木栓细胞
微黄绿色,石细胞少。
膜荚黄芪粉末呈灰棕色,纤维直径6~22微米,断
端较平截。具缘纹导管有的显橙黄色,直径约为
224微米,部分含有橙红色色素块或色素块散出。
淀粉较少,木栓细胞无色或黄棕色。
蜀葵木栓10多层排列细胞,呈长方
形,颜色呈淡黄色微暗,切向排列。
韧皮部射线外侧呈直线,纤维成束,
少量簇晶散落。形成层成环状。木
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部分成群,呈径
向排列,可见明显射线。皮部和木部
薄壁细胞中充满黏液质,并有草酸钙
簇晶及淀粉粒。
蜀葵粉末呈淡绿色,纤维成束,部分
散离,直径10~25微米,草酸钙簇晶
直径15~20微米。导管为网纹、具
缘纹孔导管,直径15~30微米,较多
淀粉粒,呈多种形状散在,长5~25
微米,直径1~15微米,淡黄色的木
栓细胞,呈多种形状。
刺果甘草横切面由木栓层多列细胞
组成,栓内层为厚角层细胞,切向排
列。韧皮纤维众多,壁厚,有晶鞘薄
壁细胞。韧皮射线细胞有单孔纹,少
许草酸钙棱晶散在。导管具缘纹孔,
直径约为200微米。木栓细胞具单
纹孔,未木化,单粒淀粉粒散在,呈类
圆形,少数2粒相连,未见脐点及层
纹。
气味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气。 气微,味微甜,嚼之有粘性,微辛。 气味小,味苦涩,嚼之粘牙,残渣多。
主要成分
黄芪中主要含黄酮(山奈酚、槲皮素、芒柄花素等)、
三萜皂苷(黄芪皂苷I、I、II、IV等)为主,此外还有
氨基酸、多糖等。
主要含有黏液质、单糖有戊糖、戊聚
多糖、甲基戊聚多糖、糖醛酸等。
主要含有黄酮、十六酸、芒柄花素、异
甘草素。
取刺果甘草饮片,加NaHCO3试液2ml,刺果甘草
栓皮层仅呈浅红色,说明本品含有色素。另取刺果甘草
粉末1g,加入5%HCl的乙醇溶液20ml,电热套加热回
流1h,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氨水溶液至中性,之后蒸干
溶液,得到的残渣加1%HCl溶液10ml,摇匀,过滤,
取滤液分置2支试管内,分别加入碘化汞钾、碘化铋钾
试剂1滴,2支试管仅见有少许浑浊,久置后有少量沉
淀,说明刺果甘草生物碱少。另取本品粉末0.5g,加入
甲醇溶液10ml,电热套加热回流10min,过滤,取滤液
lml置于试管中,少量镁粉和3~4滴5%HCl加入,继
续加热,冷却后显红色,说明刺果甘草含有查尔酮。
2 结果与讨论
黄芪与蜀葵、刺果甘草形状颜色有其共同点,但差
异也存在显著性,首先植物来源不同,黄芪来源于药典
规定的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而蜀葵属于锦葵
科,科属与黄芪相差甚远。刺果甘草只记载于地方药物
志,虽然属于黄芪同属豆科,但其显微结构和化学成分
亦有较大差异。同时黄芪切面多平坦、略带粉性、中间
木部呈淡黄色,而蜀葵、刺果甘草切面多不平坦、呈淡
黄或灰黄色、质地坚硬有韧性。显微特征方面,黄芪粉
末未见有草酸钙簇晶,而蜀葵、刺果甘草均可见酸钙簇
晶、直径较大等特点。黄芪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
腥气,但蜀葵、刺果甘草嚼之有粘性且有残渣。黄芪中含
有典型的三萜皂苷,主要包括黄芪皂苷I、I、II、IV,此
外黄芪多糖具有提高免疫的药理活性[4]。蜀葵主要含有黏
液质、单糖有戊糖、戊聚多糖、甲基戊聚多糖、糖醛酸
等。刺果甘草含有查尔酮之类黄酮物质,此外还有十六
酸,芒柄花素,异甘草素。根据两者成分类别及含量的差
异,通过常用的理化鉴别皂苷实验、生物碱实验、纸层析
实验,均能较好的区别黄芪与其常见2种伪品的差异。
黄芪被历代医药大家称之为补药之长,是著名 “补
中益气汤”的主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
体免疫功能、抗衰老、保护肝脏的作用,亦可作用于心
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4-5]。黄芪与蜀葵、刺
果甘草从植物来源、显微特征、有效成分等方面有着明
显的差异,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鉴别黄芪伪品,
药房中调剂处方的药剂师一定要掌握黄芪与其常见伪品
的异同,防止调配中出现错误延误病情,给病人及家属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10:113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358.
[3]鲁振坤.六大因素助推黄芪价升[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4):57-60.
[4]千绪平,钟田.黄芪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3,12(6):75-78.
[5]韩玲,陈可冀.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
37(21):234-237.
(本文校对:吴义红 收稿日期:201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