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添加亚麻油对肉鸡脂肪沉积影响的研究



全 文 :添加亚麻油对肉鸡脂肪沉积影响的研究
刘利晓1 ,2 ,李和平3 ,李绍钰1 ,王琳燚1 ,魏凤仙1 ,徐彬1 ,赵晓青4 ,郝国庆4
(1.河南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 郑州 450000;2.河南省驻马店市畜牧局 , 驻马店 463000;
3.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 , 郑州 450000;4.河南大用集团 , 鹤壁 458030)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在日粮中添加 3%、5%亚麻油对血清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的含量及对肝脏脂肪酸合成酶 、腹脂脂蛋白脂酶活性和肉鸡腹脂沉积的影响。选择 216 只 21 日龄罗斯 308 商品代肉用母
雏 ,随机分为 3 组 , 每组 6 个重复 ,每个重复 12 只。3 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添加 3%亚麻油和 5%亚麻油日粮 ,试验
期 3周。试验结果表明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与对照组相比 , 3%、5%亚麻油组总胆固醇水
平上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 3%亚麻油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 <
0.05)。各处理组降低了肝脏脂肪酸合成酶和腹脂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但与腹脂沉积的趋势并不一致。
关键词:肉鸡;亚麻油;脂肪合成酶活性;脂肪沉积
中图分类号:S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36(2009)03-0027-05
  近年来运用营养学的手段来调控胴体性状逐渐
成为研究的热点 。动物体许多代谢过程都受某些营
养素的调控 ,脂肪合成代谢就是其中之一。禽类脂
肪完全在肝脏中合成 ,日粮中的脂质以乳糜微粒的
形式进入门静脉而运至肝脏 ,在肝脏中代谢和合成
后经血液转运沉积于机体各组织中 。动物体脂的沉
积主要以甘油三酯(TG)形式 ,在体内形成 TG 的脂
肪酸来源有 2种 ,一是直接来自于日粮消化吸收 ,二
是在特定组织中从头合成。从头合成需要乙酰
收稿日期:2008-10-14
作者简介:刘利晓(1982-), 女 ,河南人 , 硕士 , 研究方向:家禽
营养。
通信作者:李绍钰 ,男 ,研究员。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2B07-
10)和河南省农科院科研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200724)。
CoA 、丙二酰辅酶 A 、NADPH 等原料和乙酰 CoA
羧化酶 、脂肪酸合成酶(FAS)等多种合成酶 ,细胞对
日粮中 FA的摄取则受消化 、吸收 、转运过程中的酶
和蛋白质如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s)、脂肪酸结合
蛋白(FABPs)、载脂蛋白 、肝脂酶 、脂蛋白脂酶
(LPL)的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po lyunsaturated
fat ty acid , PUFA)特别是 n-3 PUFA 能对这些酶和
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或活性进行调控 ,减少组织对血
浆中脂肪酸的摄取和自身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并最
终有可能减少体内的脂肪沉积。
日粮 PUFA 对动物体脂沉积的影响机制绝大
多数以大鼠为试验动物 ,以家畜(禽)为试验动物的
研究较少。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日粮中 n-3 PUFA对
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合成酶(FAS 、LPL)
活性的影响 ,来探讨n-3 PUFA对肉鸡脂肪沉积的影
The Influence of Yeast Cultures in the Dietary on Performance of Weaning Piglets
HE Ruo-gang ,XIAO Zheng-zhong ,ZHOU Xiao-qing ,ZHAO Fu-cai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Institution o f Guangxi Unive rsity , Nanning 530005 ,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selected the 150 Duroc×Landrace×Yorkshire three miscellaneous po s-tw eaning piglets w hile 21-day-
old , randomly div ided into three g roups , each g roup has two repea t , each o f the repea t w ith 25 piglets.Group A(the cont rol
gr oup), using the basic die t;g roup B and g roup C were in the basis of the diet added 0.05% and 0.10% yeast cultu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 t:①the daily gain of g roup C w 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 roup A(P<0.05),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 roups B and C w ere no t significant(P>0.05);②the intake of g roup C w as significantly highe r than gr oup A(P<0.05);
③with the addition o f y east cultur es increased , feed-w eight r atio has dow nwa rd tr end;④the number o f dia rrhea pig lets in
gr oup C w 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an g roup A , and the number of dea ths ou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w ell.
Key words:yeast cultures;post-w eaning;g rowth perfo rmance;daily gain
·27·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年第 36 卷第 3 期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响 ,为通过营养学手段改善鸡肉品质提供新的理论
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于 2006年 4月~ 5月在河南
某试验鸡场进行。选择 216只 21日龄罗斯 308 商
品代肉用母雏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个重复 ,每个
重复 12只 。试验期 3周 。
1.2 试验日粮 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 ,按罗斯 308
肉鸡饲养标准配制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 。3 组日
粮分别为对照组 、3%亚麻油组和 5%亚麻油组 ,各
组日粮的营养水平一致。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
表 1。
表 1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组别     对照组 3%亚麻油组 5%亚麻油组
日粮原料组成(%)
 玉米 59.20 59.20 59.20
 豆粕 32.20 32.20 32.20
 亚麻油 -- 3 5
 混合油 5 2 --
 磷酸氢钙 1.70 1.70 1.70
 石粉 0.90 0.90 0.90
 蛋氨酸 0.15 0.15 0.15
 赖氨酸 0.08 0.08 0.08
 食盐 0.30 0.30 0.30
 预混料 0.50 0.50 0.50
营养水平
 代谢能(M J/ kg) 0.74 0.74 0.74
 粗蛋白质(%) 18.98 18.98 18.98
 蛋氨酸(%) 0.46 0.46 0.46
 蛋氨酸+胱氨酸(%) 0.79 0.79 0.79
 赖氨酸(%) 0.99 0.99 0.99
 钙(%) 0.82 0.82 0.82
 有效磷(%) 0.41 0.41 0.41
  注:①每千克日粮中提供:铁 , 50 m g;铜 , 8 m g;锌 , 60 mg;镁 , 80
m g;碘, 0.5 mg;硒 , 0.3 mg;VA , 11000 IU;VD3 , 2500 IU;
VE ,30 mg;VK 3 , 1.5 mg;VB1 , 0.5 mg;VB2 , 10 mg;VB6 , 3
m g;VB12 , 0.05 m g;生物素, 0.05 m g;叶酸 , 0.5 mg;烟酰
胺 , 60 mg;D-泛酸 , 10 mg;②代谢能为计算值。
1.3 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试验结束(42 d)时 ,
每组取 10 只鸡 , 颈动脉放血处死 , 采血约5 mL ,
3000 r/min离心 15 min ,分离血清 。 -20 ℃保存
待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浓度 。以上 4项指标采用试剂盒(中生北
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
仪进行测定。
1.4 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的测定 在饲
养试验结束时 ,颈动脉放血处死 。屠宰后 ,每组取 4
只鸡 ,立即开膛取肝脏样 ,每只鸡采集 2个样(每个
样为 2 g左右),采完用液氮速冻后立即转入-80 ℃
冰箱保存。测定参照田维熙(1996)的方法进行 。
1.5 腹脂脂蛋白脂酶(LPL)活性的测定 在饲养
结束进行屠宰后 ,每组取 4 只鸡 ,立即开膛取腹脂
样 ,每只鸡采集 2个样(每个样为 2 g 左右),采完用
液氮速冻后立即转入-80 ℃冰箱保存 。LPL 活性
的测定用购自南京建成生 物工程研究所的
A067LPL试剂盒测定 ,具体测定方法按照试剂盒说
明进行 。
1.6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 SPSS11.5统计软
件进行处理 。采用 ANOVA 和GLM 程序对数据进
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用 Duncan 氏方法进行多重比
较 。所有数据均用 X ±SD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脂肪酸组成 日粮脂肪酸组成结果见表
2。对照组脂肪酸组成以 C16∶0 、C18∶1 n-9 为
主 ,C18∶3 n-3含量很低。3%、5%亚麻油组 C18∶
3 n-3和 n-3 PUFA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 5%亚
麻油组比 3%亚麻油组提高了 72.6%。各处理组都
未检测到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C20∶5 n-3 、C22∶6
n-3。
表 2 日粮的脂肪酸组成(g/ 100 g 总脂肪酸)
组别     对照组 3%亚麻油组 5%亚麻油组
 C16∶0 24.68 18.47 12.70
 C16∶1 n-7 1.05 0.73 0.26
 C18∶0 5.53 4.32 3.09
 C18∶1 n-9 34.63 29.34 24.44
 C18∶2 n-6 30.40 32.68 35.62
 C18∶3 n-3 2.04 13.28 22.92
 C20∶5 n-3 ND ND ND
 C22∶6 n-3 ND ND ND
 SFA 31.30 23.51 16.25
 PUFA 32.44 45.97 58.54
 n-6 P UFA 30.40 32.68 35.62
 n-3 P UFA 2.04 13.28 22.92
2.2 n-3 PUFA 日粮对肉鸡胴体性状的影响 由
表 3可知 ,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亚麻油组降低了肉鸡
的腹脂率 。3%、5%亚麻油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22.92%、14.88%,但仅 3%亚麻油组达到显著水平
(P<0.05),且腹脂率并不随亚麻油添加量的提高
而降低 。添加亚麻油对肉鸡的全净膛率 、胸肌率 、腿
肌率则无显著影响(P>0.05)。
2.3 n-3 PUFA 日粮对肉鸡血脂含量的影响 由
表 4可知 ,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 3%、5%亚麻油有升
高血清 TC和降低 LDL-C 的趋势(P >0.05);血清
·28·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年第 36 卷第 3 期
TG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
血清 HDL-C 含量升高 , 3%亚麻油组达到了显著水
平(P<0.05)。
表 3 n-3 PUFA日粮对肉鸡肉鸡胴
体性状的影响(%)
组别 对照组    3%亚麻油组   5%亚麻油组
全净膛率 65.91±1.51 65.74±1.75 65.34±0.96
胸肌率 29.18±1.88 28.65±1.52 27.93±2.30
腿肌率 21.78±1.36 22.35±1.15 21.80±1.49
腹脂率 3.31±0.86a 2.54±0.55b 2.86±0.53ab
  注:①同行数据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
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表 4 n-3 PUFA 日粮对肉鸡血脂
含量的影响(mmol/ L)
项目 对照组    3%亚麻油组   5%亚麻油组 
TC 2.67±0.61 2.72±0.36 2.93±0.30
TG 0.39±0.04 0.41±0.04 0.40±0.09
HDL-C 1.15±0.27b 1.79±0.68a 1.36±0.31 ab
LDL-C 1.08±0.46 1.04±0.25 0.70±0.19
2.4 n-3 PUFA 日粮对肉鸡肝脏 FAS和腹脂 LPL
活性的影响 由表 5可知 ,各试验组肝脏 FAS 和腹
脂 LPL 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 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P >0.05), 3%、5%亚麻油组肝脏 FAS 活性分别
比对照组降低了 6.62%和 21.85%,腹脂 LPL 活性
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 9.15%和 8.83%。本试验把
腹脂率作为腹脂沉积的指标 ,但从试验结果看出 ,
FAS和 LPL 活性并未表现出与腹脂沉积相同的
趋势 。
表 5 n-3 PUFA日粮对肝脏 FAS和腹脂
LPL活性的影响
指标 对照组 3%亚麻油组 5%亚麻油组
FAS(U/mL) 223.88±59.77 209.06±48.75 174.96±22.45
LPL(U/ mg pro) 3.17±0.48 2.88±0.45 2.89±0.31
3 讨论
3.1 n-3 PUFA 对肉鸡血脂代谢的影响  血脂主
要包括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禽类和哺乳
动物的高密度脂蛋白(HDL)都由肝脏合成 ,低密度
脂蛋白(LDL)是由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在血液中
代谢产生的。一般认为 HDL 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
胆固醇形式 ,因为它能将胆固醇从细胞内转移到肝
脏中从而使胆固醇被肝脏代谢掉。HDL-C 降低会
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LDL 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
醇转运到肝外组织细胞 ,满足它们对胆固醇的需要 。
血液中 LDL-C 浓度高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 。日
粮脂肪酸明显影响脂蛋白组成 ,从而影响脂肪转运。
研究结果认为 , n-3 PUFA 能够显著降低 TG
水平 ,且呈剂量依赖性 ,并且具有较强降低 TC 的作
用 。汪鲲(2000)报道 ,提高日粮亚麻籽(n-3 PUFA)
水平 ,血清 TC 、V LDL-C 、LDL-C 水平均降低(P <
0.05), HDL-2 水平显著提高(P <0.05)。邹彩霞
(2002)用SFA(棕榈油)、n-6 PUFA(火麻仁油)、n-3
PUFA(亚麻油和鱼油)饲喂 83日龄的雌性黄羽肉
鸡 ,结果表明 ,与日粮中添加富含 SFA 的棕榈油组
比较 ,添加富含 PUFA 的油脂(亚麻油 、火麻油 、鱼
油)显著降低血清中 LDL 和 TG 的含量(P <
0.05),且有降低血清 TC 和升高 HDL 的趋势(P>
0.05)。TC 、TG 反映脂类的吸收状况 , HDL 、LDL
反映脂类在体内的分解和转运状况。而本试验中添
加富含 C18∶3 n-3 的 3%、5%亚麻油对血清 TG 、
LDL-C 含量并无显著影响 ,且有升高 TC 的趋势 ,
这和上述研究报道不一致 ,添加 n-3 PUFA 并未表
现出明显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
关于不同 n-3 PUFA对动物机体脂质代谢的影
响结果并不一致。 Indu等(1992)报道添加 C18∶3
n-3并没有改变 TG 的含量 ,即只有长链 n-3脂肪酸
才有降低 TG 的作用 。汪鲲(2000)用高 C22∶6 n-
3和高 C18∶3 n-3蛋黄在模拟人正常摄食鸡蛋(每
人 2 ~ 3枚/d)剂量下对大鼠的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
高 C22∶6 n-3和高 C18∶3 n-3蛋黄都影响大鼠血
清脂质的代谢 , 但其机制不同。在降低 TG 方面 ,
C22∶6 n-3蛋黄粉具有更高的效果 ,在降低胆固醇
方面 ,C18∶3 n-3 强化蛋主要是通过降低血清 TC
和 LDL-C 水平 ,从而使 HDL-C/TC 升高 , C22∶6
n-3强化蛋主要是通过降低血清 V LDL-C 水平 ,提
高 HDL-C水平 ,从而使 HDL-C/ TC升高 。这种试
验结果的不一致性 ,可能是由于各自的试验条件 、试
验设计 、脂肪源的类型和试验动物的脂肪代谢状况
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 n-3 PUFA 对动物脂质代
谢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n-3 PUFA 对肉鸡体脂沉积的影响 大量研
究结果表明 ,喂给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日
粮与添加同样的富含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
脂肪酸(MUFA)的日粮相比能降低肉鸡的体脂沉
积(Sanz等 , 1999;Crespo 等 ,2001 , 2002a)。本试验
结果也表明 ,和添加 SFA 的混合油相比 ,添加富含
C18∶3 n-3的亚麻油降低了肉鸡的腹脂沉积。这
·29·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年第 36 卷第 3 期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和 Crespo 等(2001)的结果一致。但腹脂沉积并没
有随着 n-3 PUFA 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 。
FAS 是负责肝脏中脂肪酸从头合成的一个酶 ,
即催化以乙酰 CoA 、丙二酰辅酶 A 、还原型辅酶 II
(NADPH)组成的底物合成长链脂肪酸 。田维熙
(1994)曾对家禽肝脏 FAS 活性和腹腔脂肪水平进
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它们之间有很高的正相关性 。
从小肠中消化吸收和肝脏中合成的脂类主要以门静
脉微粒和 V LDL 形式进入血液进行运输 ,对血液循
环系统中 TG 的降解主要受到 LPL 的调控 。动物
体内 LPL 的活性是决定外周组织从血浆中摄取甘
油三酯的重要因素 ,腹脂中 LPL 活性降低 ,可减少
脂肪组织吸收的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 ,从而减少脂
肪在腹脂中的沉积(G rif fin 等 , 1982)。本试验检测
肝脏 FAS和腹脂 LPL 活性的结果表明 , 添加 n-3
PUFA(C18∶3 n-3)后这 2 种酶的活性均受到不同
程度的抑制 ,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有报道指出 ,
PUFA 对 FAS 和动物体脂沉积的影响程度受其不
饱和程度及双键位置的影响 ,在对 FAS的活性抑制
方面 , C20∶5 n-3 和 C22∶6 n-3比双不饱和脂肪
酸(18∶2 n-3)更有效 ,而 SFA 的添加则没有影响
(Clarke 等 , 1990)。 Ikedo等(1994)测定了 C18∶
3 n-3 、C20∶5 n-3 、C22∶6 n-3对大鼠肝脏中 TG 和
血浆中 TG浓度的影响 ,与 C18∶3 n-3比较 ,C20∶
5 n-3 、C22∶6 n-3显著降低了肝脏 FAS 的活性 ,使
肝脏(其中 C22∶6 n-3更有效)和血浆中 TG 浓度
显著降低 。除了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外 ,碳链长度也
影响脂肪和脂肪酸的合成 。
在对 LPL 活性的影响上 ,有报道指出 , LPL
mRNA 表达可能受日粮脂肪酸组成的影响。Chap-
man等(2000)报道 ,饲喂富含 n-3 脂肪酸的日粮增
加了大鼠网膜脂肪组织中 LPL 活性和 LPL mRNA
的表达。而 Sato 等(2002)研究结果表明 , 21 日龄
雄性肉鸡饲喂含 8%的橄榄油(富含 C18∶1 n-9)、
红花油(富含C18∶2 n-6)和亚麻油(富含C18∶3 n-
3)日粮 7 d ,各组日粮对腹脂中 LPL 活性和 LPL
mRNA 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 >0.05),和哺乳动物
相比 ,生长肉仔鸡腹脂中的 LPL 的 mRNA 表达水
平受日粮因素的影响较小 。Sato等(1999)报道 ,血
浆脂蛋白水解和进入脂肪组织的速率是决定肉鸡肥
度的主要因素 ,脂蛋白水解受血浆脂蛋白中脂肪酸
组成的影响。随后 Sato等(1996 ,2002)又指出脂蛋
白水解的速率不是受 LPL mRNA 表达的调控 ,而
是受 LPL 作用的底物血浆中脂蛋白的生化特性的
影响 ,减少肉鸡肥度将能通过改变血浆脂蛋白中脂
肪酸组成的营养措施来实现 ,而不是通过调节腹脂
LPL mRNA 表达来实现。因此 , n-3 PUFA 降低家
禽体脂沉积是通过改变血浆脂蛋白中脂肪酸组成从
而降低了血浆脂蛋白水解速率 ,还是通过降低 LPL
活性来实现 ,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此外 ,肝脏 FAS 和腹脂 LPL 活性受到的抑制
可能不足以显著影响到肉仔鸡的脂肪代谢。Crespo
等(2002b)认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亚麻油与添加富
含 SFA的牛羊脂相比能显著降低肉鸡腹脂沉积是
亚麻油高的脂肪氧化效率的结果。n-3 PUFA 调控
家禽脂肪代谢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4 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 , n-3 PUFA(亚麻油)对肝脏
FAS和腹脂 LPL 活性的抑制将可能有效降低家禽
甘油三酯的合成 ,从而降低肉鸡的体脂沉积 。但日
粮中添加亚麻油对肉鸡组织脂肪合成酶活性的作用
差异不显著 ,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1 王晓明 , 李翔 ,曾长立 ,等.日粮中复合添加剂水平与鸡肉中脂肪
酸组成关系的研究[ J] .中国畜牧兽医 , 2005 , 32(12):13~ 15.
2 田维熙.动物的体脂水平和脂肪酸合成酶活性的调控[ J] .生命
的化学 , 1994 , 14(1):1.
3 田维熙 , 董妍.不同生长期蛋鸡的体脂水平和肝脏脂肪合成酶
活性的关系[ J] .生物化学杂志 , 1996 , 12(2):234~ 236.
4 汪鲲.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蛋黄和组织中的富集规律及其对产
蛋鸡脂类代谢的影响[ 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5 邹彩霞.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鸡肉的研究[ D] .南宁:
广西大学 , 2002.
6 Chapman C , L M Morgan , M C Mu rphy.Maternal and early di-
etary fat ty acid intake:changes in lipid metaboli sm and liver en-
zymes in adul t rats.J ou rnal of Nu t ri tion , 2000 , 130:146~ 151.
7 Clarke S D , Arm st rong M K , Jum p D B.Dietary polyunsaturat-
ed fat u niquely sup pres s rat li ver fat ty acid sy nthase an d s14m
RNA con tent[ J] .Journal of Nut rit ion , 1990 , 120:225~ 231.
8 C respo N , E Esteve-Garcia.Dietary fat ty acid prof ile modif ies
abdominal fat deposit ion in b roi ler chickens.Poult ry S cience ,
2001 , 80:71~ 78.
9 Crespo N , E Esteve-Garcia.Dietary polyu nsatu rated fat ty acids
decrease fat dep osi ti on in separable fat depots bu t not in the re-
mainder carcass.Poul t ry Science , 2002a , 81:512~ 518.
10 Crespo N , E Esteve-Garcia.Nutrient and fat ty acid deposi tion in
broilers fed di fferent dietary fat ty acids prof iles.Pou lt ry Sci-
ence , 2002b , 81:1533~ 1542.
·30·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年第 36 卷第 3 期
11 Grif fin H D ,Whitehead C C.Plasm a lipoprotein concent rat ion as
an indicator of fatn ess in b roiler:assay for plasma very low den-
si ty lipop roteins[ J] .Brit ish Poul try Science , 1982 , 23:307 ~
313.
12 Ikeda I , K Wakamatsu , A Inayoshi , et al.α-Linolenic , eicos -
apentaenoic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s affect lipid metaboli sm
dif ferent ly in rat s.J ou rnal of Nut rit ion , 1994 , 124:1898 ~
1906.
13 Indu M , Ghafoorunis sa.N-3 fat ty acids in Indian diet s-compari-
s on of the ef fect s of precurs or(alph a-Linolenic acid)vs product
(Lon g chain n-3 polyunsaturated fat ty acids)[ J] .Nutr Res ,
1992 , 12:569~ 582.
14 S anz M , Flores A , De Ayala P P , et al.H igher lipid accumula-
t ion in broi lers fed on saturated fat s than in those fed on unsatu-
rated fat s.Br Poult Sci , 1999 , 40(1):95~ 101.
15 Sato K , Y Akib a , Y Chida , et al.Lipop rotein hydrolysi s an d fat
accumu lation in chicken adipose t issu es are reduced by chronic
administ ration of lopoprotein lipas e mon oclonal antib odies.Poul-
t ry S cien ce , 1999 , 78:1286~ 1291.
16 Sato K T , TakahashiY , Tak ah ashi H , et al.Preparat ion of chy-
lomicron s and VLDL w ith monoacid-rich t riacylgly cerol and
characteriz at ion of kinetic parameters in lipoprotein lipase-media-
t ed hydrolysi s in chickens.Journal of Nut rit ion , 1996 , 129:126
~ 131.
17 Sato K , Y Akiba.Lipoprotein lipase mRNA exp ression in ab-
dominal adipose ti ssue is li t tle modi fied by age and nut riti onal
state in b roi ler chickens.Pou lt ry S cien ce , 2002 , 81:846~ 852.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Dietary Linseed Oil on Fat Deposition of Broiler
LIU Li-xiao1 , 2 , LI He-ping3 ,LI Shao-yu1 , WANG Lin-yi1 , WEI Feng-xian1 ,
XU Bin1 , ZHAO Xiao-qing4 , HAO Guo-qing4
(1.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 , Henan Academy of Ag ricultureal Sciences , Zheng zhou 450000 , China;
2.Zhumadian Animal Husbandry Bureau , Zhumadian 463000 , China;
3.Zheng zhou College o f Animal H usbandryEngnee ring , Zheng zhou 450000 , China;
4.Henan Doyoo g roup ,H ebi 458030 , China)
Abstract:An experiment w as car 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 fect o f 3%, 5%linseed oil in diets on the content of TG , TC ,
HDL-C , LDL-C in serum and activities o f FAS in liv er , LPL in abdominal fat and body fa t depo sition of broiler s.Two hundred
six teen 21-day-old Ross 308 female bro ile 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s w ith each treatment replicated 6 times
with 12 birds fo r replicate , w hich were fed contro l diets , 3% linseed oil and 5% linseed oil fo r 3 weeks.The re sults showed
tha t serum levels o f TG w ere no 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reatments (P>0.05).The TC level w as slightly highe r than
the contr ol(P>0.05)and LDL-C levels slightly low er than the cont rol(P>0.05).The H DL-C level in 3% LO wa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 l(P<0.05).FAS activity in live r and LPL activity in abdominal fat were low er in 3%, 5% lin-
seed o il than the contro l(P>0.05)w hich is disag reement with the tendency o f abdominal fat depo sition.
Key words:broilers;linseed oil;fatty synthetase activity;fat depo sition
表位特异性 TCR β系统的多样性对 CD8+T细胞识别同源病毒肽链
没有功能性影响
Nicole L.La Gruta等著 邱文英摘译 胡小华校
  摘要:有证据表明 , TCR系统的多样性能促进CD8+T
细胞群对突变的病毒肽链的识别 , 因此能防止病毒逃逸免
疫 ,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然而 , TCR系统多样性对CD8+T
细胞识别同源肽-MHC class I复合物(pMHC)功能的影响
尚不清楚。在这篇文章中 , 作者比较了 3 种 A 型流感病毒
的表位特异性 CD8+T 细胞上的 TCR β 链系统在 C57BL/ 6
(B6)小鼠中的作用 , 这 3 种 TC Rβ 链系统分别是 DbNP366-
374 、DbPA224-233 和 DbPB1-F262 , DbPB1-F262 是最近被
研究出来的来源于流感病毒聚合酶 B 亚基(62 ~ 72 个残基)
+1阅读框的表位。与不同的 pMH Cs 抗原性相关 , 与显著
残基的位置无关 , DbPA224-233 和 DbPB1-F262 的特异性系
统有类似差异 , 然而 DbNP366-374 群的差异却很小。更为
重要的是 , 对 3 种表位特异性反应的反应量级 、细胞毒素 、
TC R亲和力和细胞因子产物的平行分析表明 , 增加 T 细胞
系统的多样性对反应并没有明显功能性的影响。因此 ,虽然
不同的 TCR系统对于识别突变表位具有重要作用 , 但是它
在识别同源 pM HC 中的影响相当小。
关键词:A 型流感病毒;pMH C-TCR多样性
(原载:P roc Natl Acad Sci USA , 2008 , 105(6):2034 ~
2039)
·31·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年第 36 卷第 3 期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