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环境对6个黄秋葵栽培种结荚量的影响



全 文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19):74-79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环境对6个黄秋葵栽培种结荚量的影响
徐 丽,高 玲,刘迪发,张如莲,刘维侠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儋州分中心,海南儋州 571737)
摘 要:为了探究环境温湿度对黄秋葵结荚量的影响,以矮秆、中秆和高秆3个不同类型的6个栽培种为
材料,开展大棚设施环境和海南大田环境栽培,监测环境温湿度,观测黄秋葵结荚量。结果表明:结荚盛
期,设施大棚栽培环境下,随着温湿度的变化,LQK-1和HQK-3的小区周平均结荚量明显增加,整体比
大田环境高;绿秋葵品种的单株周平均结荚量(35~65)总体比红秋葵品种的单株周平均结荚量(16~39)
高,且达到显著差异,其中红秋葵HQK-2的单株周平均结荚量(2~2.7)最低。不同类型黄秋葵结荚量受
环境温湿度影响不一致,矮秆型较适合大棚设施环境栽培;结荚量可作为DUS测试的选测性状来区分
品种。
关键词:黄秋葵;结荚;环境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asb15040113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 on Pod Quantity of Six Okra Cultivars
Xu Li, Gao Ling, Liu Difa, Zhang Rulian, Liu Weixia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Danzhou DUS Testing Station of New Variety of Plant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Danzhou Hainan 571737)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pod quantity of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 six varieties of okra (three different types) were applied as materials and greenhouse
facility cultivation and the field cultivation (as control)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pod quantity of okra were surve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greenhouse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average pod quantity (each
week/one plot) of variety LQK-1 and HQK-3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field cultivation. Also, the
average pod quantity (each week/one plant) of green okra varieties (35-65) was more than that of red okra
varieties (16-39) at a level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e average pod quantity (each week/one plant) of red
variety HQK-2 (2-2.7) was the lowest.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pod quantity
of different okra types were inconsistent. The dwarf type is suitable for greenhouse facility cultivation. The pod
quantity can be used as a selection characteristic for DUS testing to distinguish varieties.
Key words: okra; pod quantity; environment
0 引言
黄秋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为锦葵科
(Malvaceae)秋葵属(Abelmoschus)的 1年生草本植物,
喜光、耐热、抗逆性强,广泛生长于热带和地中海气候
地带。由于其嫩荚营养丰富,被视为保健型蔬菜,日益
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黄秋葵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
基金项目: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黄秋葵新品种测试技术研究”(1630032014042);品种资源保护项目“植物新品种DUS测试与标准品种繁殖”
(0313033)。
第一作者简介:徐丽,女,1986年出生,贵州人,研究实习员,学士,主要从事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工作及作物种子生理研究工作。通信地址:571737
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Tel:0898-23300429,E-mail:xuli0601004@163.com。
通讯作者:高玲,女,1982年出生,四川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工作及热作种质栽培利用与评价工作。通信地址:
571737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Tel:0898-23300429,E-mail:gaoling_0898@163.com。
收稿日期:2015-04-14,修回日期:2015-06-16。
徐 丽等:环境对6个黄秋葵栽培种结荚量的影响
分布与栽培,尤其在海南,其种植面积正逐步扩大[1]。
随着新的黄秋葵品种的出现,合理地选择品种及栽培
环境是其生产所面临的考验。同时,新的品种权益需
要得到充分地保护,研制黄秋葵新品种DUS测试指南
也是迫在眉睫。
近年来,有关黄秋葵产量影响因子的研究较多,主
要集中在栽培密度与施肥方面。赖李明等[2],周金梅
等[3]学者相继针对整枝高度、整枝方式、品种与栽培密
度对秋葵产量的影响开展了研究,表明品种对产量的
影响最大,然后是栽培密度,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产
量影响不显著;而同一栽培密度不同整枝高度的栽培
模式对红秋葵产量具显著影响,且整枝高度在 1.1 m
以上才能增产。随后,施庆华等[4]对中秆和矮秆黄秋
葵的栽培密度与产量关系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不同
类型秋葵的适宜栽培密度。关于施肥对黄秋葵产量的
影响,顾淑娟等[5]认为以 50%氮肥作基肥、15%作活棵
肥及第一次采果后追肥、20%作盛果期追肥能达增产
效果。黎军平等[6]建立了黄秋葵产量与NPK不同施肥
量相关数学模型,表明 N、P、K编码分别为 0.7417、
0.1098、1.6820时,黄秋葵能获得 21556.31 kg/hm2的高
产。而刘迪发等[7]认为,施用卢博士有机液肥能增加
黄秋葵的果荚数。还有少量关于黄秋葵种植方法对产
量影响的研究报道,如育苗基质、播期等对产量的影
响[8-9],关于环境条件对黄秋葵生长的影响研究较少。
目前,温度对蔬菜作物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大众蔬
菜(如辣椒、黄瓜等)的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指标
的影响方面。谭亮萍等[10]、詹永发等[11]、高晶霞等[12]先
后对辣椒种子发芽率与温度相关性做了研究,均指出,
辣椒最佳发芽温度为 25℃,而刘景霞[13]认为辣椒出苗
率还与育苗基质有关。此外,马德华等[14]研究报道了
温度逆境胁迫对不同黄瓜品种幼苗膜保护系统的影
响。近期曹毅等[15]比较研究了(41±1)℃高温胁迫对 3
个黄秋葵品种苗期及耐热指标的影响。
温度对作物生长、产量、品质及理化指标,包括不
同温度下作物的发病率、商品性等研究较少。据报道,
赵玉萍等[16-17]采用日光温室盆栽方式研究不同温度和
光照强度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等的影响。马鸿艳等[18]
利用春秋两茬温室栽培研究不同温度对黄瓜产量等指
标的影响。迄今为止,大多为北方温室大棚栽培条件
下温度对蔬菜作物影响的研究,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夏季长期高温条件下,温度对蔬菜作物的产量、品质等
影响研究较缺乏,环境温湿度对黄秋葵结荚量的影响
尚未见研究报道,为此,笔者对黄秋葵结荚期的温湿度
及结荚量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分析出环境温湿度对黄
秋葵结荚量的影响,为黄秋葵高产栽培和黄秋葵DUS
测试指南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014年4月10日开始育苗,于2014年4月
24日定植。试验设在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儋州)
分中心测试基地,地点在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
1.2 试验材料
试验共设6个参试品种,归属于3种类型见表1。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大棚设施
栽培,育苗移栽,行距60 cm,株距50 cm,每小区13株,
设 3次重复,田间管理按大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设
大田栽培为对照,肥水条件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大
棚设施栽培相同。
1.3.2 性状调查方法 结荚盛期(7月),每个小区随机
选取并标记9株,每周一、三、五采摘主茎荚果,连续采
摘 1个月,每天对大棚和大田的最高温度及最低湿度
进行记录,对其周结荚量和周平均温湿度进行统计
分析。
1.4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用DUS2010软件对测量型数量性状的观测结果
进行显著性方差分析。以Duncan多重比较作为差异
显著性判断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设施栽培环境和大田栽培环境的温湿度变化结果
从图 1可见,大棚设施栽培环境与大田栽培环境
的温湿度差异较大,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大棚 7月平
均最高温整体高于大田平均最高温,大棚最高温的平
均温度为 41.7℃,大田最高温的平均温度为30.2℃,平
均高出 10℃左右;大棚最低湿度与大田相比,平均低
20%。从第 1周到第 4周,温度逐渐升高,湿度逐渐降
低,从第4周到第5周,温度降低,湿度升高,最高温度
和最低湿度均出现在第4周。
试验编号
HQK-1
HQK-2
HQK-3
LQK-1
LQK-2
LQK-3
品种类型
中秆
高秆
矮秆
矮秆
矮秆
矮秆
果荚颜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始花期
5月26日
5月26日
5月26日
5月25日
5月24日
5月25日
表1 参试材料
·· 75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2.2 设施大棚栽培环境和大田栽培环境黄秋葵结荚量
的变化结果
2.2.1 不同栽培环境下绿秋葵结荚量的变化 在结荚盛
期,不同的栽培环境下随着温湿度的变化,同类型(均
为矮秆型)不同品种的绿秋葵的结荚量变化不一致。
对于LQK-1,大田栽培和设施大棚栽培的周平均结荚
量高峰均出现在第 3周,设施大棚栽培环境明显提高
了周平均结荚量(见图2);参试材料LQK-2,相对于大
田栽培,设施大棚温湿度环境对周平均结荚量的影响
不明显(见图3);而对于LQK-3,设施大棚温湿度环境
下周平均结荚量总体比大田环境偏低,但随着温湿度
的改变,设施大棚环境下周平均结荚保持比较平缓的
增加趋势,结荚量的高峰期转变也较平缓(从第3周到
第 4周),而大田环境下周平均结荚的变化幅度较大,
呈现陡增陡减的情况(见图4)。
2.2.2 不同栽培环境下红秋葵结荚量的变化 参试材料
中红秋葵为 3个不同类型(见表 1),因此,环境温湿度
改变对3个品种结荚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从图5可见,
设施大棚栽培环境温湿度的增加,HQK-1的周平均结
荚量增加,高峰期出现在第3周,比大田环境(第2周)
出现晚,该品种适合设施大棚环境和大田环境栽培。
对于高秆型品种HQK-2,设施大棚环境下周平均
结荚量整体比大田环境低,该品种不适合设施大棚环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LQK-2大田
LQK-2大棚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LQK-3大田
LQK-3大棚
图1 设施栽培环境和大田栽培环境的温湿度变化结果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LQK-1大田
LQK-1大棚
图2 LQK-1周平均结荚量变化结果
图3 LQK-2周平均结荚量变化结果
图4 LQK-3周平均结荚量变化结果
0.0
10.0
20.0
30.0
40.0
50.0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湿

/%
大田(温度) 大棚(温度) 大田(湿度) 大棚(湿度)
1 2 3 4 5
21 3 4 5
21 3 4 5
21 3 4 5周
·· 76
徐 丽等:环境对6个黄秋葵栽培种结荚量的影响
境栽培,大田栽培时,在第 2周随着温度的升高,结荚
量反而降低,这可能与其品种类型有关,可能在该温湿
度条件下营养生长较旺,成花坐果受到抑制,所以结荚
量略有降低。此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平均结荚量随
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见图6)。
由图7可见,在设施大棚环境下,HQK-3的周平均
结荚量整体比大田环境高,而且前 4周温湿度的改变
对其平均结荚量影响较小,而在大田环境下,随温湿度
的改变,HQK-3的周平均结荚量变幅较大,因此,该品
种适合设施大棚栽培。
2.2.3 大田栽培环境黄秋葵结荚量的变化结果 相同栽
培环境下,随着温湿度的改变,不同品种结荚量的改变
不同。大田栽培条件下,绿秋葵 3个品种的结荚量总
体高于红秋葵 3个品种,且达到显著差异(见图 8,表
2)。第1周到第3周,随着温度的升高,结荚量总体趋
于增加,但个别品种,如:LQK-3、HQK-2在第2周随着
温度的升高,结荚量降低,这可能与本品种结荚周期有
关。第 4周为该月内最高温,从第 3周到第 4周,温度
升高,绿秋葵整体结荚量水平降低,降低幅度不同,
LQK-3降低最小,其次为LQK-2、LQK-1,LQK-3结荚
量较高,LQK-2与 LQK-1较低,且差异达到极显著。
红秋葵结荚量受第 4周高温的影响较小,整体保持平
稳。说明绿秋葵受高温影响较大,而红秋葵对高温的
0
5
1015
20
25
3035
40
45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HQK-1大田
HQK-1大棚
0
5
10
15
20
25
30
35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HQK-2大田
HQK-2大棚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HQK-3大田
HQK-3大棚
图5 HQK-1周平均结荚量变化结果
图6 HQK-2周平均结荚量变化结果
图7 HQK-3周平均结荚量变化结果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HQK-1 HQK-2 HQK-3 LQK-1 LQK-2 LQK-3
图8 大田栽培环境黄秋葵结荚量变化结果
21 3 4 5 2第1 3 4 5
21 3 4 5
21 3 4 5
·· 77
中国农学通报 http://www.casb.org.cn
敏感度低,相较于绿秋葵,红秋葵比较耐高温。第4周
到第5周,温度降低,红秋葵与绿秋葵结荚量与第4周
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虽略有降低或升高,总体趋于
平稳。
2.2.4 设施大棚栽培环境黄秋葵结荚量的变化结果 设
施大棚栽培条件下,绿秋葵品种的结荚量总体比红秋
葵品种的结荚量高,且达到显著差异,其中红秋葵
HQK-2的单株周平均结荚量最低。第 1周到第 3周,
随着温度的增加,周结荚量也逐渐增加,在第3周达到
最高峰,随着第4周最高温的出现,周结荚量水平总体
降低,其中绿秋葵LQK-2降低最为明显,受周高温的
影响,第5周结荚量没有回升,持续下降,红秋葵HQK-
3下降尤为严重。整个阶段,HQK-2结荚量曲线较平
稳,说明红秋葵HQK-2虽结荚量低,但较耐高温,而绿
秋葵LQK-2不耐高温。
3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结荚盛期,不同的栽培环境下
随着温湿度的变化,同类型(均为矮秆型)不同品种的
绿秋葵的结荚量变化不一致,设施大棚栽培环境明显
提高了LQK-1的周平均结荚量;环境温湿度改变对 3
个不同类型的 3个红秋葵品种结荚量的影响程度不
同,在设施大棚环境下,HQK-3的周平均结荚量整体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HQK-1 HQK-2 HQK-3 LQK-1 LQK-2 LQK-3
表2 大田栽培环境黄秋葵单株周平均结荚量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LQK-1大棚
LQK-2大棚
LQK-3大棚
HQK-1大棚
HQK-2大棚
HQK-3大棚
第1周
4.7abAB
6.1aA
4.9abAB
3bcBC
2cC
3.7bcABC
第2周
6.5aA
5.7abA
5.4bA
3.7cB
2.3dBD
3.7cBC
第3周
7.2aA
6.5aA
6.9aA
4.3bB
2.7cB
3.4bcB
第4周
6.2aA
4.3bB
6.9aA
3.5bBC
2.2cC
3.5bBC
第5周
4.4abAB
3.9bcABC
5.8aA
3.2bcdBC
2.4cdBC
1.8dC
注:小写字母表示5%显著水平差异,大写字母表示1%极显著水平差异。下同。
LQK-1大田
LQK-2大田
LQK-3大田
HQK-1大田
HQK-2大田
HQK-3大田
第1周
6bAB
6bAB
8aA
4cBC
3cC
3cC
第2周
6aAB
6.7aA
6aAB
4bABC
2.3bC
3.7bBC
第3周
6.7aAB
6.3aABC
8.3aA
3.7bBCD
3.3bCD
2.3bD
第4周
4bcB
4.7bB
7aA
3.7bcB
3cB
3cB
第5周
3.7bcB
4.7bAB
7aA
3.3bcB
2.7cB
2.3cB
图9 设施大棚栽培环境黄秋葵结荚量变化结果
表3 设施大棚栽培环境黄秋葵单株周平均结荚量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个/株
个/株
21 3 4周 5
·· 78
徐 丽等:环境对6个黄秋葵栽培种结荚量的影响
比大田环境高,且前4周变幅小。
同时,本试验结果可知,相同栽培环境下,随着温
湿度的改变,不同品种结荚量的改变不同。大田栽培
条件下,绿秋葵3个品种的结荚量总体高于红秋葵3个
品种,且达到显著差异;设施大棚栽培条件下,绿秋葵
品种的结荚量总体比红秋葵品种的结荚量高,且达到
显著差异,其中红秋葵HQK-2的周平均结荚量最低。
4 讨论
黄秋葵在海南高温或低温等特殊气候环境,尤其
是寒流来袭之际栽培,生长速度和产量会受到影响,从
而影响到对其产量相关性状的测试判断。本研究选用
不同类型的黄秋葵作为试验材料,开展设施大棚栽培,
以大田栽培环境为对照,分析了温湿度环境条件对黄
秋葵结荚量的影响,从而为黄秋葵合理栽培、产量评价
与黄秋葵DUS测试指南性状的选择和在海南特殊季
节更好地开展黄秋葵DUS测试工作提供参考。
黄秋葵作为喜光、耐热型蔬菜,较适合海南种植,
本试验属首次探讨栽培环境温湿度对黄秋葵结荚量的
影响,其结果表明设施大棚栽培环境对不同品种的黄
秋葵的影响不一致,从而进一步证明结荚量等数量性
状的表达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测量型数量性
状,这与管俊娇等[19]的研究结论一致。
温度对作物的影响是复杂的,在改变环境温度的
条件下,除了作物本身温度会发生变化,导致土壤温度
也随之改变,其他条件如湿度、光照及CO2摩尔分数等
小气候因子的改变也会使作物自身发生一些变化,作
物的需水规律及养分利用也受到影响[17,20-21]。因此,在
对环境进行温度因素的研究时也应对光照、湿度等因
子进行考虑。
此外,本试验只对一个生长周期种植试验的黄秋
葵结荚量进行观测分析,今后可通过多个生长周期的
种植试验进行验证和深入阐明。综上,黄秋葵在夏季
高温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发病率、需水规律、商品性等
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易宗平,李如江.海南儋州黄秋葵畅销京粤沪[J].世界热带农业信
息,2014(8):23-24.
[2] 赖李明,任吉君.不同整枝高度与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产量的影
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74-77.
[3] 周金梅,赵文若,建德锋.不同品种和栽植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黄秋
葵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4):34-35.
[4] 施庆华,蔡立旺,陈建平.栽培密度对中杆和矮杆黄秋葵生长发育
及产量的影响[J].园艺与种苗,2012(12):40-42,52.
[5] 顾淑娟,徐爱如,王萍.氮肥施用时期对黄秋葵经济性状及产量的
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4(3):75-76.
[6] 黎军平,韦吉,罗燕春.施肥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
学.2008,24(5):422-424.
[7] 刘迪发,陈红兵,刘维侠,等.施肥对黄秋葵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中
国热带农业,2014,58(3):38-40.
[8] 王丽霞,卢凤刚,郝建博,等.不同育苗基质对秋葵生长发育及产量
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10):16-19.
[9] 应文娇,潘彬荣,周福盈.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J].
温州农业科技,2011(1):21-22.
[10] 谭亮萍,倪向江,周火强.辣椒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特性的研究
[J].辣椒杂志,2008(3):38-40.
[11] 詹永发,田应书,杨红.温度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J].农技服务,
2012,29(8):949-951.
[12] 高晶霞,赵云霞,颜秀娟,等.不同催芽温度对辣椒幼苗生长指标的
相关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4(19):40-43.
[13] 刘景霞.不同温度、光照和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D].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2010.
[14] 马德华,孙其信.温度逆境对不同品种黄瓜幼苗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J].西北植物学报,2001,21(4):656-661.
[15] 曹毅.秋葵耐热性比较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3,31(1):7-11.
[16] 赵玉萍.不同温度光照对温室番茄生长、光合作用及产量品质的
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7] 赵玉萍,邹志荣,白鹏威等.不同温度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
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2):133-137.
[18] 马鸿艳.温室不同温度管理对黄瓜生长、产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
[19] 管俊娇,张惠,王宝书,等.栽培措施对玉米DUS测试数量性状表达
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5):1601-1605.
[20] 高金花,罗金耀,卢文喜.大棚茄子需水量温度模型研究[J].节水灌
溉,2010(2):27-29.
[21] 闫秋艳,段增强,李汛等.根区温度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养分利用的
影响[J].土壤学报,2013,50(4):752-760.
··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