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甘肃民间中药接骨丹的药名和基原辨识



全 文 :甘肃民间中药接骨丹的药名和基原辨识
牛恒立1, 陈晓东2* , 马中兴3, 白雪红4
(1.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2. 甘肃药业信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3. 甘肃省秦安
县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3300;4.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收稿日期:2015-02-18
作者简介:牛恒立 (1972—) ,男,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学。Tel:13919199868,E-mail:13919199868@ 139. com
* 通信作者:陈晓东 (1972—) ,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信息化。Tel:13893149565
摘要:接骨丹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甘肃传统地产药材。近年来其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愈后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
效果,但因接骨丹的名称和基原在不同文献中记载及描述不尽相同,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从命名及动
物来源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察,最终确定将该药命名为接骨丹,其动物基原应为西藏山溪鲵。
关键词:接骨丹;本草考证;地产药材;混淆品;山溪鲵属;羌活鱼
中图分类号:R281.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15)07-1557-05
doi:10. 3969 / j. issn. 1001-1528. 2015. 07. 035
接骨丹为甘肃传统地产药材,见载于清宣统元年
(1909)《甘肃新通志》[1]“接骨担,出珉州山中,形似蜥
蜴,或生食或末服,甚效。”, “珉州”即岷州 (今甘肃岷
县) ,据冯孝义等[2]在 1986 年考证发现,这是中药接骨丹
的最早文献记载。近年来,接骨丹被广泛应用于骨折的愈
后治疗,效果较好,但因其名称和基原在不同文献中的记
载及描述不尽相同,阻碍了它进一步应用。为确保接骨丹
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及科研成果的切实可靠,对其药材名
称和动物基原的辨析考证很有必要。
1 药材名称按照命名在先的原则宜确定为接骨丹
接骨丹在各地别称不同,文献记载也有所差异,如接骨
丹、羌活鱼、杉木鱼、娃娃鱼、白龙等,见表 1[3-22]。这些
名称大多作为别名记载,而作为主名记载的则以接骨丹、羌
活鱼,以及藏、彝、羌药名三类为主。另外,其文献记载
表 1 山溪鲵属中药药效的文献记载
文献 名称 药效
时间 名称 接骨丹 羌活鱼 其它 接骨 止痛 补益 其它
1909 年 甘肃新通志 △ — — + — — —
1962 年 四川中药志 — △ — —   —
1972 年 甘肃中草药手册 △ ○ ○   — —
1977 年 中药大辞典 — △ ○ —   —
1978 年 全国中草药汇编 ○ ○ △   — —
1979 年 中国药用动物志 — △ —    —
1986 年 晶珠本草 — — △ — + — +
1986 年 彝医动物药 — ○ △ — + — —
1989 年 青海经济动物志 ○ ○ △    —
1991 年 藏药志 — — △    
1992 年 动物药材鉴别 — △ —    —
1993 年 药用动物学 — △ — —   —
1993 年 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 — △ ○ — — — +
1996 年 中药辞海 — △ ○   — —
1996 年 中国藏药 — — △ — —  
1997 年 中华藏本草 — — △ — —  
1998 年 中华药海 — — — — — — —
1998 年 青藏药用动物 ○ ○ △    —
1999 年 中华本草 — △ —   — —
2001 年 动物本草 — △ ○    —
2001 年 现代本草纲目 — △ — —   —
2004 年 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 — ○   — —
注:△为主名;○为别名;+ 为记载有药效;—为无
7551
2015 年 7 月
第 37 卷 第 7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uly 2015
Vol. 37 No. 7
的承袭关系主要源于 1909 年 《甘肃新通志》的接骨丹、
1962年《四川中药志》的羌活鱼及 1735 年《晶珠本草》的
藏药名。由于藏药从其名称到理论体系均不同于传统的汉族
中医药,故本文不作论述。金义文等[23]在 2005 年认为该药
统称为羌活鱼较好,而本课题组认为应该定名为接骨丹更合
理。接骨丹和羌活鱼除在传统药用功效上有所差异外,其名
称在文献中的记载时间也有先后。 “接骨丹”最早见载于
1909年安维峻等编纂的《甘肃新通志》,比 1962 年出版的
《四川中药志》(第三卷)中的“羌活鱼”早 53 年。因此,
按照命名在先原则,该中药名称应该确定为“接骨丹”。
2 药材主要基原动物来源依据物种分布习性应确定为西藏
山溪鲵
接骨丹作为民间用药,在各地的用药史可能不尽相同,
但药用文献记录的 1735 年要早于生物分类学采集命名山溪
鲵属的 1870 年[24]。因此,不能依据山溪鲵属种分类命名
先后的顺序来确定物种药用的沿革历史。由于山溪鲵属生
物分类命名的学术争论,导致接骨丹基原动物可能为山溪
鲵或西藏山溪鲵或所有山溪鲵,表述不一,见表 2。就目
前公认的国内山溪鲵属可分为山溪鲵 B. pinchonii、西藏山
溪鲵 B. tibetanus、无斑山溪鲵 B. karlschmidti、盐源山溪
鲵 B. yenyuanensis、弱唇山溪鲵 B. cochranae、龙洞山溪鲵
B. longdongensis、太白山溪鲵 B. taibaiensis 7 种,见表 3。
表 2 中国山溪鲵属物种分类命名沿革
发表时间 命名 物种学名 中文名称 异名 标本采集地点
1871 年 David(新订) Dermodactylus pinchonii — — 1870 年四川宝兴
1877 年 Sauvage(重订) Salamandrella sinensis — — 1870 年四川宝兴
1878 年 Boulenger(另订新属) Batrachuperus pinchonii 山溪鲵 Batrachuperus sinensis 1870 年四川宝兴
1925 年 Schmidt(新订) Batrachuperus tibetanus 西藏山溪鲵 北方山溪鲵 1925 年甘肃文县、徽县,四川平武
1950 年 刘承钊(新订) Batrachuperus karlschmidti 无斑山溪鲵 无角鞘山溪鲵 1950 年四川炉霍
1950 年 刘承钊(新订) Batrachuperus yenyuanensis 盐源山溪鲵 — 1950 年四川盐源
1950 年 刘承钊(新订) Batrachuperus cochranae 弱唇山溪鲵 无唇褶山溪鲵 1950 年四川宝兴
1978 年 刘承钊、田婉淑(新订) Batrachuperus longdongensis 龙洞山溪鲵 — 1965 年四川峨眉山
2001 年 宋鸣涛(新订) Batrachuperus taibaiensis 太白山溪鲵 — 2001 年陕西周至太白山
表 3 中国山溪鲵属物种主要特征及地理分布
物种 主要特征 地理分布 生境海拔
山溪鲵 B. pinchonii Da-
vid 1872
色斑多、大,掌趾突明显、掌跖部有棕
色角质鞘、部分个体有角质鞘脱落迹
象,成体无鳃裂,体与尾长大致相等。
四川盆地西缘山区,南达大凉山区的四川小金、宝兴、
大邑、洪雅、峨眉、乡城、稻城、冕宁、越西、喜德、美姑、
西昌、盐源,以及云南中甸一带。
1 500 ~ 3 950 m,水流
较急的山溪碎石或腐
木下。
西藏山溪鲵 B. tibetanus
Schmidt 1925
色斑小、密,掌趾突不明显,无角质鞘,
成体无鳃裂,体与尾长大致相等。
分布最为广泛,东达四川南江,南达九龙,西到西藏江
达,北达甘肃武山一带。在青海化隆、循化、班玛,甘肃
临夏、和政、渭源、漳县、卓尼、武山、天水、礼县、西和、
两当、徽县、成县、舟曲、武都、康县、文县,陕西陇县、周
至、凤县、留坝、佛坪、宁陕,四川德格、甘孜、炉霍、道
孚、雅江、康定、泸定、九龙、木里、若尔盖、阿坝、红原、
黑水、马尔康、小金、理县、汶川、茂县、南平、九寨沟、松
潘、平武、青川、南江,西藏江达等地均有分布。
1 500 ~ 4 300 m,高原
或高山高寒地区溪流
内,或 栖 于 泉 水 石
堆下。
无 斑 山 溪 鲵 B.
karlschmidti Liu 1950
皮肤无斑点,掌趾突不明显、无角质
鞘,成体无鳃裂,体与尾长大致相等。
四川西部山区的白玉、炉霍、道孚、雅江、康定等地。
1 800 ~ 4 300 m,一般
在山溪流或泉水碎石
下栖息。
盐 源 山 溪 鲵 B. ye-
nyuanensis Liu 1950
满布不规则小、密浅色云斑,掌趾突明
显、或有角质鞘,成体无鳃裂,尾背鳍褶
起于尾基部、尾鳍褶极侧扁,尾较长。
四川九龙、越西、冕宁、盐源、德昌等地。
2 900 ~ 4 400 m,植被
较为丰茂的山溪内。
弱唇山溪鲵 B. cochra-
nae Liu 1950
无唇褶或唇褶弱,颈褶明显,且在该部
位形成一深的凹陷。
四川小金、宝兴等地。
3 500 ~ 3 900 m,多栖
息于植被繁茂、地面
极为阴湿的高山区,
常见于“羌活”根部的
潮湿土层上。
龙洞山溪鲵 B. longdon-
gensis Liu et Tian 1978
一般为黑褐色斑、少数有花斑,掌趾突
较明显、有角质鞘、个别部分脱落,成
体多有鳃裂,尾背鳍褶起于尾基后 4 ~
5 个肌节处,尾鳍褶厚,体与尾长大致
相等。
四川峨眉山龙洞、洪雅、汉源等地。
1 200 ~ 1 300 m,泉水
洞以及下游河内石
块下。
太白山溪鲵 B. taibaien-
sis Song,Zeng,Wu,Liu
et Fu 2001
色斑大,掌趾突不明显、无角质鞘,成
体无鳃裂,体与尾长大致相等。
秦岭北坡陕西周至太白山等地。
1 260 m,坡度陡、水流
急的溪流碎石下。
8551
2015 年 7 月
第 37 卷 第 7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uly 2015
Vol. 37 No. 7
由表可知,西藏山溪鲵分布范围最广[25],而且在甘肃
省内存在的都是这一基原动物,表明 1909 年《甘肃新通
志》记载的“接骨担”当是现代生物分类学命名的西藏山
溪鲵。至于收载于《四川中药志》中的羌活鱼是何种根本
基原动物,由于各类山溪鲵 (山溪鲵或西藏山溪鲵或其他
全部山溪鲵)在四川都有分布,故尚难定论。因此,作为
具有接骨疗效的中药,可明确接骨丹的根本基原动物为西
藏山溪鲵,但其它山溪鲵是否能作为接骨丹的第二来源,
则尚需现代药理研究的支持才能确定。若遵从现有文献记
载,则来源于其它山溪鲵属的羌活鱼主要疗效可能为行气
止痛,用于治疗肝胃气痛及血虚脾弱,故不宜作为接骨类
中药记载和使用。
西藏山溪鲵 B. tibetanus Schmidt 1925 为两栖纲 Amphib-
ia有尾目 Caudata小鲵科 Hynobiidae 山溪鲵属 Batrachuperus
动物,成体头部平扁,躯干浑圆或略扁平,腹部平坦;尾
肌发达,尾粗壮,呈圆柱状,肛孔处向后逐渐侧扁,雌雄
鲵肛部均微隆起;四肢长度适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
趾端相距 1 ~ 2 条肋沟;指有 4 个,指长顺序为 3、2、4、
1,内外掌突明显或略显;趾有 4 个,趾长顺序为 3、2、4、
1,跖突明显或不明显;尾鳍褶低厚,平直,末端钝圆;皮
肤光滑,颈褶明显,咽部多纵行肤褶,体背黄绿色、深灰色
或橄榄灰色,无斑点或有不规则的麻斑或小黑点,腹面色较
浅,体侧一般有12条肋沟。雄鲵体全长194 ~211 mm,雌鲵
体全长 181 ~197 mm,见图 1A。幼体早期有明显外鳃 (或
呈萎缩状) ,体全长130 mm以下,体色多为黑灰色,腹部一
般为青石板色,见图 1B。西藏山溪鲵一般生活在小型山溪水
或泉水石滩及其下游的流溪内,流量及流速年变化很小,且
无枯水期;水深 15 ~ 40 cm,基底类型主要为石质和沙质的
混合质,见图 1C;该地区有大量沟虾活动,因此食物来源
丰富;水源 pH值 5 ~8,水质清澈;栖息地内森林覆盖度要
求较高。每年 5月至 8月为西藏山溪鲵的繁殖季节,繁殖场
所见图 1D,繁殖期雄性肛孔呈“Y”裂缝,雌性则为“T”
形横裂,分别见图 1E和图 1F;繁殖期间雄鲵尾长略大于头
体长,雌鲵则正好相反;体外受精,5 月末或 6 月初产卵,
每袋卵通常有 10 ~ 15 粒,见图 1G;产卵环境属溪流类型,
需选择固着物;成对的卵袋均有共同基柄粘在石块上,从而
保证卵在流水中发育;6 月末至 7 月初或中旬有幼体出现,
生长发育于溪水中,完成变态。西藏山溪鲵为肉食性动物,
一般夜晚至黎明前爬到岸边或距水源不远的陆地上活动觅
食,其食物以豆娘、蝗虫、蚯蚓及直翅目、端足目、后孔目
昆虫等农林业害虫为主,但某些个体胃内会出现少量藻类
(主要为幼体)。另外,室内饲养观察证实,它不吃死食,
也无“大食小”现象[26]。
西藏山溪鲵在甘肃临夏、定西、甘南、天水、陇南 5
市州的 15 个县区及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均有广泛分布[27],
见表 4。据滕继荣等[28]在 2009 年调查估算发现,在白水江
自然保护区生存的西藏山溪鲵平均种群密度为 4. 5 条 /hm2,
种群数量约为 50 000 条。但由于森林砍伐和毁林开荒等对
生态环境的破坏、工厂和城市的废污排放,以及农药和化
肥施用对水质的污染,西藏山溪鲵的分布范围日渐缩小,
再加上经济利益驱使、大量收购外运作为食用药用,以及
不重视对资源的保护,其自然资源正在锐减。因此,为了
西藏山溪鲵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应在加强自然资源保
护的同时,建立繁殖饲养基地,开展人工培育。
表 4 西藏山溪鲵在甘肃省的分布
地区 区域 具体分布
临夏州 临夏 刁祁,大夏河支流
和政 太子山(3 000 m) ,大亭滩,磨山沟,石咀
定西市 渭源 渭源会川罗家磨沟
甘南州 卓尼 洮河流域,卡林地区的山溪中
天水市 武山 滩歌,山丹河
秦城 李子园白音峡,大石头沟(1 660 m) ,响潭沟
麦积 党川阴崖,利桥
陇南市 礼县 洮坪(3 000 m) ,上坪松柏川,吊沟,上清水(2 140 m) ,马场(2 700 m) ,中坝,王坝,江口,沙金(2 300 m)
西和 大桥,太石河,晒经(2 000 m) ,洛峪,河口,磨子沟(1 850 m) ,芦河,石峡,六巷,南山区
两当 广金(2 032 m)的广金河各支流,上家河
徽县 永宁,麻沿,安上沟(1 602 m) ,老爷沟,王弯,太白,嘉陵,云坪,东沟峡,高桥龙头坝,刘家沟
成县 王磨,吴家山,黄渚黑滩沟,麻石沟,清水沟(1 110 m) ,二郎沙沟,泰山沟,封家沟,宋坪双岐沟,石龙沟,神泉河上游
康县 广泛分布于中、南部的山溪中
武都 两水拱坝河槐树坝,姚寨,九眼水
文县 铁楼,关家沟,红水沟,甘井坪
白水江自然白马河流域 一工段、二工段、西沟、倒兑沟
保护区 丹堡河流域 砂子沟、竹泥沱沟、茹子沟、大小黄沟、阳山河窝窝地以上
让水河流 大麻湾沟、双猫山沟、洪崩流、黑河沟、野猪坝沟、对树正沟、高桥沟、胡顺沟、和尚沟、青林沟、小西沟
小团鱼河流域 红铜河、苜蓿河
大团鱼河流域 陈家沟、孔家沟
其他区域 碧峰沟、石龙沟、李子坝、化坪河
9551
2015 年 7 月
第 37 卷 第 7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uly 2015
Vol. 37 No. 7
图 1 西藏山溪鲵
3 科学有序地开展接骨丹后续研究和保护
接骨丹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理有效部位及作用机制尚不
完全明确,可能与生物全体所含的金属硫蛋白 (metallo-
thionein)、胶原蛋白 (collagen)和氨基酸有关[29]。谢兴文
等[30-31]在 2011 年研究认为,羌活鱼 (山溪鲵 Batrachuperus
pinchonii)可促进细胞增殖和成骨性分化,提高碱性磷酸
酶活性、钙盐沉积量、Ι 型胶原水平、骨钙素水平和钙化
结节数,而且口服后的代谢产物可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
细胞增殖,并能促进其成骨性分化。另外,也有对山溪鲵
皮肤分泌物药理研究的文献报道[32]。在开展接骨丹的接骨
疗效或其他药理作用的后续研究中,应对药材名称和基原
进行清楚明确的界定,以避免研究方向的偏差,乃至影响
到科研成果的切实准确。
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西藏山溪鲵的自然资源在
逐渐萎缩,目前它已被收录进《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
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甘肃
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第一批)》。因此,在研究西藏
山溪鲵药物利用的同时,应积极加强对其自然资源的保护,
并开展人工培植繁育基地建设,用以确保西藏山溪鲵资源
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接骨丹作为促进骨折愈合的甘肃地产药材,比“羌活
鱼”历史文献记载更早,应当继承和沿袭使用。接骨丹的
根本基原动物来源明确,为西藏山溪鲵。在没有现代药理
研究支持的情况下,应遵从历史文献记载,即具有接骨疗
效的是来源于西藏山溪鲵的接骨丹,而不应将基原尚不确
定是单一还是全部山溪鲵属,且以止痛补虚为首要记载的
羌活鱼药用范围轻易拓展,混同于具有接骨疗效的接骨丹。
因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充,接骨丹的基原
动物西藏山溪鲵的野生资源日渐稀少,故应积极开展人工
培植繁育,确保其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清)安维峻. 甘肃新通志[M]. 兰州:甘肃省图书
0651
2015 年 7 月
第 37 卷 第 7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uly 2015
Vol. 37 No. 7
馆,1985.
[2] 冯孝义,王定海. 甘肃中药接骨丹的考证[J]. 甘肃中医学
院学报,1986(1) :47.
[3] 罗达尚. 中华藏本草[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305.
[4]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 甘肃中草药手册:第 2 册[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1:1215-1216.
[5]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60.
[6]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经济动物志[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176.
[7] 叶宝林,郭鹏举. 青藏药用动物[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8:112-113.
[8] 赵汝能. 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下册[M]. 兰州:甘肃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4:1142-1143.
[9] 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中医药研究所. 四川中药志:卷三
[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62:2186.
[10]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77:1174.
[11]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 中国药用动物志[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66.
[12] 贺廷超. 彝医动物药[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61-63.
[13] 朱志峰,张淑英,程启文,等. 动物药材鉴别[M].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35-136.
[14] 万德光,吴家荣. 药用动物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3:211.
[15] 叶昌媛. 中国珍稀及经济两栖动物[M]. 成都:四川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3.
[16] 冉先德. 中华药海[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998:926.
[17] 《中药辞海》编写组. 中药辞海:第 2 卷[M]. 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76.
[18] 杨仓良,齐英杰. 动物本草[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1:390.
[19] 黄泰康,丁志遵,赵守训,等. 现代本草纲目[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694.
[20] 帝玛尔·丹增彭措. 晶珠本草[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6.
[2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藏药志[M]. 西宁:青
海人民出版社,1991:471-472.
[22]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 中国藏药:第 3
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
[23] 金义文,刘炯宇,江建平,等. 中药材羌活鱼基原考订[J].
中药材,2005,28(9) :838-841.
[24] 费 梁,叶昌媛,田婉淑. 山溪鲵属的分类探讨及一新种的
描述[J]. 动物分类学报,1983,8(2) :209-219.
[25] 费 梁,胡淑琴,叶昌媛,等. 中国动物志:两栖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18-242.
[26] 闫 礼,龚大洁,杨 莉,等. 高原珍稀两栖动物—西藏山
溪鲵[J]. 生物学通报,2009,44(8) :13-14,封三.
[27] 龚大洁,牟 迈. 甘肃有尾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J]. 四川动物,2006,25(2) :332-335.
[28] 滕继荣,黄华梨,龚大洁,等.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有尾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 四川动物,
2010,29(1) :127-133.
[29] 漆朝晖,龚大洁,吴洪超,等. 中药材西藏山溪鲵再考证
[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 :9039-9040.
[30] 谢兴文,许 伟,李 宁. 羌活鱼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
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与临床康复,2011,15(32) :6016-6020.
[31] 谢兴文,许 伟,李 宁. 羌活鱼研粉及水提酸提取物含药
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成骨分化的影响[J].
中国 组 织 工 程 研 究 与 临 床 康 复, 2011, 15 (36) :
6767-6771.
[32] 刘炯字,江建平,何开泽,等. 山溪鲵皮肤分泌物抗菌活性
的初步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6(5) :415-
419.
1651
2015 年 7 月
第 37 卷 第 7 期
中 成 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uly 2015
Vol. 37 No.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