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泡桐叶甲防治指标研究



全 文 :第 19卷第 4期
1 9 9 9 年1 2 月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Journal of 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9 No.4
Dec .1 9 9 9
泡桐叶甲防治指标研究①②
王平1 ,刘安民2 ,尚忠海1 ,鄢广运1 ,杨世宏3 ,马永亮4
(1.河南省森防站 , 河南 郑州 450008;2.商丘市民权林场 , 河南 民权 476800;
3.扶沟县林业局 , 河南 扶沟 461300;4.开封市林技站 ,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通过研究得到了豫东平原地区泡桐蓄叶量(Y)与胸径(D)之间的回归关系式:Y =
569.9323D2.2945 。根据泡桐叶甲的发生发展规律 、生活习性和泡桐蓄叶量与胸径的相关关系 ,
得出越冬出蛰成虫的防治指标(E)理论计算公式为 E=0.1478D2.2945 , 并据此确定了生产中的
实际应用防治指标 ,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泡桐叶甲;食叶量;防治指标
中图分类号:S763.3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30(1999)04-0030-03
    泡 桐 叶 甲 (Basipriono ta bisig at
Boheman),又名北锯龟甲 、泡桐金花虫 ,属鞘
翅目叶甲科 。寄主有泡桐 、楸树 、梓树等 ,主
要分布在河南 、四川 、浙江等省。成虫 、幼虫
均食叶危害 ,严重发生时 ,整株叶片被食成箩
网状 ,随后焦枯 、脱落 ,对泡桐的正常生长影
响巨大。近年来该虫在河南广大平原地区发
生蔓延 ,局部地区成灾 ,对平原造林绿化成果
构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掌握泡桐叶甲的取食
习性 、危害特点和防治时机 ,为防治决策提供
依据 , 1996 ~ 1998年我们在商丘市民权林场
对泡桐叶甲的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
于后 。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定泡桐蓄叶量
在道路林 、片林 、农桐间作林等选不同类
型标准地各 1 块 , 每块标准地选胸径 4 ~
24cm 泡桐样树 30 株 。6 月上中旬 ,在树冠
上 、中 、下 3层各选 1标准枝 ,统计叶片数 ,称
鲜叶重 ,推算样树蓄叶量 ,同时测算纯叶(叶
柄 、叶脉除外)重及纯叶面积 ,建立纯叶面积
与胸径回归关系式。
1.2 测定泡桐叶甲食叶量
用直径 50cm 、长 100cm 的圆筒形塑纱
虫笼套枝饲养泡桐叶甲 ,测定其食叶量。成
虫出蛰羽化后尚未取食时 ,分别按雌雄 1∶1 、
全雌 、全雄套笼饲养 ,每笼 10头;幼虫从初孵
开始套笼饲养 ,每笼 20头 。每个处理 3次重
复。成 、幼虫死亡或丢失 ,及时补充同龄成 、
幼虫 。待笼内桐叶被食 60%以上时 ,另换新
枝。用方格纸测定被食叶面积 ,计算成 、幼虫
个体取食量。
1.3 模拟摘叶测定危害泡桐经济阈值
选择标准地 21 块 ,每块标准地设样树
30株 ,测定样树的胸径 、树高 、冠幅等 。设摘
叶程度为 0 、20%、30%、40%、60%、80%、
100%七个处理 ,每处理 3块标准地 ,分别于
6月上旬 、7月下旬 ~ 8月上旬两代泡桐叶甲
危害高峰期进行人工摘叶模拟危害 。泡桐停
止生长后 ,再分别测量胸径 、树高 、冠幅等 ,计
算分析各摘叶处理对样树生长的影响情况 ,
确定经济阈值 。
1.4 确定防治指标
根据泡桐各种受害程度的材积损失 、泡
桐叶甲的取食量 、发生发展规律 、防治成本和
防治效益 ,按照经济阈值 ,分析确定防治指
标。
①②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委《河南省泡桐叶甲综合治理研究与推广》内容的一部分。收稿日期:1999-08-22
2 结果与分析
2.1 泡桐蓄叶量测定
对 3块标准地 90株泡桐样树的叶片数 、
叶片鲜重进行调查统计测算 ,纯叶重占叶片
总鲜重的 57%,纯叶的比重为0.0255g/cm2 。
通过回归分析 ,得胸径(D)与泡桐纯叶
面积 (Y)之间 的 回归 关系 式 为 Y =
569.9323D2.2945 ,相关系数为 r=0.994 ,表明
泡桐纯叶面积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 。
根据泡桐蓄叶量和胸径的回归关系式 ,
编制出泡桐蓄叶量与胸径相关表(表 1)。根
据表 1和林间调查的胸径数据 ,可查出其相
应的蓄叶量。
2.2 泡桐叶甲取食量测算
泡桐叶甲不同世代 、虫态的单头虫取食量
见表 2。根据泡桐叶甲各世代 、各虫态的存活
率和各代产卵量 ,计算出 1头越冬代出蛰成虫
及其后代在自然雌虫率和死亡情况下累计取食
泡桐叶面积为 890.04cm2。另据测算 ,野外实际
取食量比定点定笼观察高 30%左右 ,由此得出
自然状态下 1头越冬代出蛰成虫及其后代 1a
取食泡桐叶面积为1157.05cm2 。
表 1 泡桐蓄叶量查定表
径阶(c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纯叶面
积(cm2) 13717.6 34779.8 67298.5 112297.4 170629.8 243034.2 331066.2 432617.8 550930.8 550930.8 685605.9 837109.2 1005878.2
纯叶重(g) 349.8 886.9 1716.1 2863.6 4351.1 6197.4 8419.2 11031.8 14048.7 14048.7 17482.9 21346.3 25649.9
鲜叶重(g) 613.7 1556 3010.7 5023.9 7633.5 10872.6 14770.5 19354 24646.8 24646.8 30671.8 37449.6 44999.8
表 2 泡桐叶甲食叶量
虫态及龄 级 存活率(%) 成虫性比
单雌产卵 量(粒)
单头食叶 量(cm2)
越冬成虫 90 0.48∶0.52 282 78.69
卵 68.7

1代幼虫
1-2 龄 24.2 0.956
3 龄 46.8 3.01
4 龄 56.9 5.71
5 龄 16.09 10.8
蛹期 78.3
第 1 代成虫 85 1∶1 318 97.76
卵 55.33

2代幼虫
1-2 龄 49.31 0.956
3 龄 70.53 3.01
4 龄 80.8 5.71
5 龄 71.41 10.86
第 2 代成虫 80 0.47∶0.53 282 22.4
2.3 人工摘叶模拟试验
对人工摘叶摸拟试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方差
分析 ,表明不同摘叶程度对树高和冠幅连年生
长量无显著影响 ,而对胸径和材积的当年增长
量有极显著影响(F0.01=4.46用 q检验法进行多重比较 ,计算出 W值
(表 3)。
表 3 多重比较W 值
K 值 2 3 4 5 6 7
q0.05(K , 14) 3.03 3.70 4.11 4.41 4.64 4.83
W值 0.0094 0.0115 0.0128 0.0137 0.0144 0.015
q0.01(K , 14) 4.21 4.89 5.32 5.63 5.88 6.08
W值 0.0131 0.0152 0.0165 0.0175 0.0183 0.0189
对各处理材积增长量平均数排次 ,并与
W相比较 , 见表 4。从表 4 中判断 , 摘叶
20%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摘叶 30%与对照
有显著性差异 ,摘叶 40%以上差异性极显
著。
2.4 确定防治指标
2.4.1 理论指标
因泡桐叶损失 30%以上时对泡桐的材
积连年增长量有显著性影响 ,故把危害量达
到 30%时的虫口密度定为泡桐叶甲的危害
·31·第 4期         王平等:泡桐叶甲防治指标研究
指标 ,危害指标公式:X=T/G
式中:
X —泡桐叶甲危害指标(头/株)
T —30%的泡桐蓄叶量(纯叶面积)
G —1头越冬出蛰成虫及其后代在一个
生活周期内的取食量
经计算得出不同胸径泡桐的危害指标。
依据泡桐叶甲各虫态食叶量 、存活率 、产
卵量和泡桐蓄叶量(Y)与胸径(D)的相关关
系式 , 得出越冬代出蛰成虫理论防治指标
(E)公式为:
E=0.1478D2.2945
豫东平原区泡桐叶甲理论防治指标见表
5。
表 4 泡桐材积增长量用 q 法作多重比较
摘叶程度(%) X  X0-Xi  X 0.2-Xi  X0.3-Xi  X0.4-Xi  X0.5-Xi  X0.6-Xi  X0.7-Xi 
0 0.0401 0
20 0.0316 0.0085 0
30 0.0252 0.0149* 0.0064 0
40 0.0232 0.0169** 0.0084 0.0020 0
60 0.0181 0.022** 0.0135* 0.0071 0.0051 0
80 0.0101 0.030** 0.0215** 0.0151* 0.0131* 0.008 0
100 0.0065 0.0336** 0.0251** 0.0187** 0.0167** 0.0116* 0.0036 0
表 5 泡桐叶甲(越冬代成虫)理论防治指标
胸径(cm) 4 6 8 10 12 14 16 18防治指标(头/株) 3.56 9.02 17.45 29.12 44.24 63.01 85.61 112.17
表 6 泡桐叶甲(越冬代成虫)实际应用防治指标
种群趋势
防治指标 (头/株)
<8cm 10 ~ 14cm 16~ 20cm >22cm
上升趋势 6 12 18 24稳定状态 8 16 24 32下降趋势 10 18 26 34
2.4.2 实际应用指标
根据多年的调查 、观察资料分析 ,1996 ~
1998 年泡桐叶甲刚好处于下降发生发展趋
势 ,因此危害指标偏高 。按照以往生产实践
的经验 ,参考其它害虫防治指标的确定办法 ,
在虫情处于上升趋势时 ,防治指标应在虫情
稳定基础上提高 10%~ 20%;在虫情处于下
降趋势时 ,防治指标应降低 10%~ 20%。由
此我们确定泡桐叶甲的实际防治指标是:在
虫情处于稳定发生状态时 ,胸径 8cm 以下的
泡桐树越冬代成虫平均虫口密度为 8头/株 ,
10 ~ 14cm 泡桐为 16头/株;在虫情处于下降
趋势时 ,胸径 8cm 以下的泡桐树越冬代成 虫
平均虫口密度为 10头/株 ,10 ~ 14cm 泡桐为
18头/株;在虫情处于上升趋势时 ,胸径 8cm
以下的泡桐树为 6 头/株 , 10 ~ 14cm 泡桐为
12头/株(表 6)。
3 小结
3.1 豫东平原地区泡桐蓄叶量(Y)与胸径
(D)之间的回归关系为 Y=569.9323D2.2945 ,
相关系数为 r=0.994 ,相关性极显著。
3.2 1头越冬代成虫及其后代取食量约为
1157.05cm2 ,成虫和4 ~ 5龄幼虫的食叶量占
整个食叶量的 90%以上。
3.3 在豫东平原地区 , 泡桐叶损失程度不
同 ,对泡桐材积连年增长量的影响也不同 。
其中失叶 20%对泡桐材积增长量无显著性
影响 ,失叶 30%有显著性影响 ,失叶 40%以
上有极显著影响
3.4 根据泡桐叶甲的发生发展规律 、生活习
性和泡桐蓄叶量与胸径的相关关系 ,得出越
冬代出蛰成虫的防治指标(E)理论计算公式
为 E =0.1478D2.2945 ,并据此确定了生产中
的实际应用防治指标 ,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
意义 。
(责任编辑 黄照清)
·32· 河南林业科技                第 1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