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泡桐叶甲防治试验研究



全 文 :泡桐叶甲防治试验研究
陈 德 兰
(武夷山市林业委员会 ,武夷山 354300)
摘要  选用苏云金杆菌、 2. 5%敌杀死、 50%甲胺磷、 40%氧化乐果、杀虫威等几种药剂进行不同施药方式、
不同药剂林间对比防治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对泡桐叶甲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注射法和喷雾法防治效
果差异不显著 ,甲胺磷+ 氧化乐果 ( 1: 1000)混合农药注射防治效果较好。 苏云金杆菌 ( 5× 107孢子 /ml)+ 敌
杀死 ( 1: 5000)喷雾防治泡桐叶甲幼虫比单纯使用化学农药效果更好 ,菌药混合液防治后 25d林间虫口明显低
于化学防治 ,林间天敌种类和数量较多。
关键词  泡桐叶甲 ; 防治 ; 泡桐
泡桐叶甲 Basiprionota chinensis Fabricius又名中华波缘龟甲 ,是泡桐的一种重要害虫。据
报道 ,该虫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近年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泡桐引种区
大面积发生。 武夷山市是福建省引种泡桐较早的地区 ,泡桐在该地区生长良好 ,是近年来山区
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 ,由于受到泡桐叶甲危害 ,幼虫啃食叶肉后残留下
表皮及叶脉 ,造成叶片变黄干枯 ;严重受害时 ,整株只留下枝干 ,严重影响了泡桐的生长甚至导
致死亡。
泡桐叶甲在武夷山一年发生 2~ 3代 , 4月成虫开始活动 , 5~ 7月为暴发期 ,严重时一片叶
片上有虫 30~ 40头 ,一片叶片 2天左右就被食光。为此于 1996~ 1999年对该虫进行了室内药
效测定并开展林间防治试验 ,筛选出有效的药剂及施药方式 ,为生产上开展大面积防治提供科
学依据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标准地设立及标准枝的选择
试验地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星村村 ,总面积 70. 5公顷 ,泡桐混交于茶园中 ,总株数 12693
株。林间防治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立标准地 12块 ,喷雾防治试验标准地每块选择标准
株 10株 ,标准株上选择易观察的枝条 2~ 3个 ,套笼并统计其上虫口数作为防治试验对象。 注
射防治试验在试验地内选取标准株 5株 ,防治前调查虫口数 (每株取 4个枝条套笼 )作为试验
对象。
1. 2 试验材料
室内药效测定试验所用白僵菌来自永安市东坡林场 ,含孢量 130亿个孢子 /g,苏云金杆菌
由浦城生化厂生产 ,含孢量为 80亿孢子 /g, 2. 5%敌杀死由江苏武汉第三农药厂生产。白僵菌
及苏云金杆菌均设 5个浓度 ,分别为: 1. 5× 109个孢子 /m l、 1. 5× 108个孢子 /ml、 1. 5× 107个
 第 16卷              武 夷 科 学                 Vol. 16 
2000年 12月          WUYI SCIENCE JOU RN AL              Dec. 2000
收稿日期: 2000- 10- 22
DOI : 10. 15914 /j . cnki . wykx . 2000. 00. 016
孢子 /ml、 1. 5× 106个孢子 /m l、 1. 5× 105个孢子 /ml及 5× 109个孢子 /ml、 5× 108个孢子 /ml、
5× 107个孢子 /m l、 5× 106个孢子 /m l、 5× 105个孢子 /ml; 2. 5%敌杀死室内药效试验设 1:
1000、 1: 2000、 1: 3000、 1: 4000、 1: 5000等 5个浓度。
林间化学防治采用 50%甲胺磷 ( 1: 1000)、 20%杀虫威 ( 1: 1500)、 50%甲胺磷+ 40%氧化
乐果 ( 1: 2000)进行喷雾防治试验 ;并进行原液注射防治试验。 对照区喷清水。
在室内药效试验的基础上 ,选用苏云金杆菌 5× 109个孢子 /ml、 2. 5%敌杀死 1: 2000倍液
以及菌药混合液 5× 107个孢子 /m l+ 2. 5%敌杀死 1: 5000进行林间喷雾试验。
1. 3 试验方法
1. 3. 1 室内药效测定 将林间采集的泡桐叶甲幼虫带回室内进行药效试验 ,以试验设计的药
剂喷雾至新鲜叶片湿润为度 ,接上生长正常的幼虫饲养 ,隔日后每天饲以未喷药新鲜叶片 ,并
于 15d后观察防治效果。 设喷清水叶片作对照 ,并以对照的自然死亡率进行校正。
1. 3. 2 林间防治试验 林间防治试验有不同化学农药防治试验及农药、微生物杀虫剂对比试
验 ,不同化学农药防治试验比较喷雾法与注射法施药的防治效果。
喷雾防治使用经改造后的工农 - 12型喷雾器 ,在喷管上加接一长为 2m的铁管和长度为
1m的塑料管作为防治工具 ,喷雾防治每亩用药以喷湿整株叶片为度 ,一般为每公顷用药 900
斤。注射法防治使用大号兽医注射针筒 ,并配合采用铁锤和钻锥。用铁锤和钻锤在泡桐树干接
近根部部位打一与树干成 45度左右夹角的洞 ,洞深一般以 8cm为佳 ,避免农药溢出 ;然后用
注射器将农药原液注入树干 ,并用黄泥封住洞口防治药剂挥发。每株树用药量应考虑泡桐生长
情况 ,一般 10年生左右 ,树干胸径在 15cm以上的以每株注射 5m l为度。防治后逐日观察套笼
内幼虫死亡率 ,以 7d后死亡率计算防治效果 ,并于 25d后调查平均虫口作出评价。
2 试验结果
2. 1 室内药效试验防治效果分析
1997年 5月采用试验设计药剂对室内饲养的生长正常的 3龄幼虫进行药效测定 (表 1) ,
结果表明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及敌杀死对泡桐叶甲幼虫均有一定效果 ,但防治效果随药剂浓度
降低而降低。
方差分析说明不同农药、不同药剂浓度间防治效果存在极显著差异 [ F药剂 = 26. 28> F0. 01
( 2, 8)= 8. 65, F浓度 = 10. 23> F0. 01 ( 4, 8)= 7. 01 ]。进一步多重极差检验并结合防治效果 , 2. 5%
敌杀死 1: 1000、 1: 2000,苏云金杆菌 5× 109孢子 /ml、 5× 108孢子 /m l,白僵菌 1. 5× 109孢子 /
m l对泡桐叶甲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 2 不同农药林间防治效果
1997年 6月采用甲胺磷、杀虫威、甲胺磷与氧化乐果混合农药等三种农药按试验设计浓
度进行喷雾法防治泡桐叶甲 ,防治后逐日调查虫口死亡情况 ,并与对照比较计算防治效果 (表
2)。混合农药喷雾防治后 1h即见到叶甲掉到地上死亡 ,第 2天死亡率达 75% ~ 95% ,甲胺磷
喷雾防治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杀虫威防治效果较差。注射法防治 7d后防治地效果达 72.
23%~ 94. 20% ,三种农药均表现出良好防治效果。 方差分析说明 ,不同农药 [ F药剂 = 18. 58>
F0. 05 ( 1, 2)= 18. 5]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不同施药方式 [ F施药方式= 11. 15 < F0. 05 ( 2, 2)= 19.
0]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对不同农药间差异显著性进行多重极差检验 ,结果表明林间采用甲胺
磷与氧化乐果 ( 1: 1000)混合农药与甲胺磷、杀虫威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甲胺磷与杀虫威之间差
·89·第 16卷           陈德兰:泡桐叶甲防治试验研究
异不显著。
表 1 室内不同药剂毒力测定
药剂
名称
药剂
浓度
供试虫数
(头 )
累计死虫数
(头 )
死亡率
(% )
校正死亡率
(% )
白僵菌 1. 5× 109 116 88 75. 86 74. 57
1. 5× 108 124 76 61. 29 59. 22
1. 5× 107 118 62 52. 54 50. 00
1. 5× 106 120 48 40. 00 36. 79
1. 5× 105 112 38 33. 93 30. 39
苏云金杆菌 5× 109 122 110 90. 16 89. 43
5× 108 114 94 82. 46 81. 16
5× 107 112 70 62. 50 59. 72
5× 106 114 58 50. 88 47. 24
5× 105 118 44 37. 29 32. 64
2. 5%敌杀死 1: 1000 112 110 98. 21 98. 15
1: 2000 120 106 88. 33 87. 93
1: 3000 118 86 72. 88 71. 95
1: 4000 114 76 66. 67 65. 52
1: 5000 118 36 30. 51 28. 11
表 2 林间化学农药防治效果
农药名称 施药方式
防治前虫
口数 (头 )
防治后 7d累计
死虫数 (头 )
死亡率
(% )
校正死亡率
(% )
防治后 25d平均
虫口 (头 /枝 )
甲胺磷 喷雾法 226 178 78. 76 77. 49 6. 4
注射法 241 202 83. 82 82. 85 5. 1
杀虫威 喷雾法 238 153 64. 29 62. 16 5. 8
注射法 229 169 73. 80 72. 23 6. 3
甲胺磷+ 喷雾法 253 211 83. 40 82. 41 2. 7
氧化乐果 注射法 274 259 94. 53 94. 20 1. 2
对照 清 水 195 11 5. 64 11. 4
注射法与喷雾法防治效果间差异不显著 ,喷雾法致死速度快 ,防治后 1~ 2h即可见到泡桐
叶甲幼虫死亡 ,注射法防治要在 4天以后才能见到死虫。 但是 ,防治后 25天进行林间虫口调
查 ,喷雾防治标准地虫口又有较大的恢复 ,注射法防治对下一代残存虫口仍有较强的致死率 ,
林间可见到低龄幼虫死亡 ,虫口密度较喷雾防治标准地低。同时 ,注射法防治由于药剂注入树
干 ,不易流失、用药量小 ,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生产上应以注射法防治为佳。
2. 3 林间生物农药防治药效对比分析
从表 3可以看出 ,林间采用苏云金杆菌 5× 109孢子 /m l、 2. 5%敌杀死 1: 2000倍液、菌药
·90· 武 夷 科 学               第 16卷
混合液对泡桐叶甲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达 74%以上。
表 3 农药、微生物杀虫剂林间防治效果
药剂名称 药剂浓度 供试虫数
(头 )
累计死虫数
(头 )
死亡率
(% )
防治效果
(% )
防治后 25d平均
虫口 (头 /枝 )
苏云金杆菌 5× 109孢子 /ml 182 152 83. 52 83. 52 3. 4
166 133 80. 12 80. 12 3. 1
2. 5%敌杀死 1: 2000 149 125 83. 89 83. 89 7. 9
172 141 81. 98 81. 98 8. 6
菌药混合液 5× 107孢子 /ml 169 143 84. 62 84. 62 4. 7
+ 1: 5000 153 134 87. 58 87. 58 3. 2
对照 清水 188 0 10. 9
菌药混合液与单纯的苏云金杆菌或敌杀死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但 2. 5%敌杀死防治
后 25d调查林间残余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其它两种农药。 采用菌药混合液防治不仅有明显的增
效作用 ,且对天敌及环境的影响较小 ,致死速度也较快 ,避免了单纯使用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
染 ,所造成的对天敌的杀伤 ,林间猎蝽、蚂蚁等天敌数量明显多于农药防治区。
3  结论与讨论
2. 5%敌杀死 1: 1000、 1: 2000,苏云金杆菌 5× 109孢子 /ml、 5× 108孢子 /ml ,白僵菌 1. 5×
109孢子 /ml对泡桐叶甲幼虫室内毒力测定较有良好效果 ,林间采用甲胺磷、杀虫威、甲胺磷与
氧化乐果混合液 3种农药进行防治 ,以混合农药的防治效果最佳 ,防治效果达 87%以上 ,注射
防治与喷雾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 ,但以注射防治持效性好、用药量少、对环境污染较小应成为
林间化学防治的首选。林间菌药混合液 (苏云金杆菌 5× 107孢子 /ml+ 敌杀死 1: 5000)喷雾防
治效果最佳 ,防治后 25d调查平均虫口明显低于化学防治区 ,说明在泡桐叶甲大暴发时 ,可以
选择利用菌药混合液或敌杀死 1: 2000倍液进行突击防治 ,但以菌药混合液为佳 ,以迅速降低
虫口密度 ,减少危害和经济损失。
参 考 文 献
陈华豪等 .林业应用数理统计 .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 1988, 272~ 326.
陈顺立等 .福建主要树种害虫及防治 .厦门大学出版社 . 1997: 77~ 79.
陈顺立 ,叶剑雄 .松埃尺蛾防治试验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7, 16( 2): 16~ 20.
陈顺立等 .黑荆树害虫林间防治试验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4, 14( 2): 136~ 141.
刘巧云 .毛竹黑叶蜂防治试验 .福建林学院学报 . 1999, 19( 2): 129~ 232.
·91·第 16卷           陈德兰:泡桐叶甲防治试验研究
EXPERIMENT ON THE CONTROL OFBASIPRIONOTA
CHINENSIS FABRICIUS
Chen Delan
(Wuyishan Forestry Committee , Wuyishan 354300)
Abstract   Dif ferent pesticides such as Bt. , 2. 5% Del tamethrin, 50% M ethaminclophos,
40% Omethoate, 20% Tetrachlo rvinphos are chosen to contro l Basiprionota chinensis
Fabricius in contrast experiment of dif ferent applying method and dif ferent pesticides. It w as
concluded tha t the effects o f dif ferent pesticides is distinguishable, and the same ef fect of
di fferent applying method show ed that using the injection method, mix ed up w ith 1000 times
o f 50% Methaminclopho s and 40% Omethoa te is ef fectiv e. The effects of pesticides that
mix ed up wi th 5× 107 spores /m l of Bt and 5000 times of Deltamethrin is bet ter than pure
chemical pesticides. The pest in the lat ter is low er than fo rmer in the forest af ter 25 days,
and the type and number of i ts natural enemies a re even higher.
Key words  Basiprionota chinensis Fabricius; cont rol;
·92· 武 夷 科 学               第 1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