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微波提取珙桐叶黄酮工艺研究
牟新利 , 付川 , 傅杨武 , 陈书鸿 , 潘杰 , 赵婷婷 (重庆三峡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重庆 404000)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确立了微波法提取珙桐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最优提取条件:乙醇浓度 70%,提取时间 4 min ,固液比
1∶30(g/ml),黄酮产率为 3.306%。
关键词 珙桐;黄酮;正交试验;提取
中图分类号 Q9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36-12010-01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Flavonoid in 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 Leaf byMicrowave
MOU Xin-li et al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ollege , Chongqing 404000)
Abstract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flavonoid in 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 by microwave was studied with an orthogonal tes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ng condition of good yield of flavonoid was 70% ethanol solution for 4 min with the solid-1iquid ratio 1∶30(g/ml)and the productivity was
3.306%.
Key words 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Flavonoid;Orthogonal test;Extraction technology
作者简介 牟新利(1979-),男 ,土家族 ,湖北利川人 , 硕士 ,讲师 ,从
事天然药物化学与绿色化工研究。
收稿日期 2007-08-15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1] 。
近年研究表明 ,珙桐叶具有山萘酚等黄酮成分[ 2] 。笔者通过
微波法提取珙桐叶黄酮 ,对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采用正交试
验 ,旨在找出最佳工艺 ,为珙桐的开发提供依据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珙桐叶采自重庆三峡学院校园。将珙桐叶摊开
于纸板上 ,干燥后粉碎备用 。药品芦丁(美国 Sigma公司 ,批
号 113K0667),其他均为分析纯。所用仪器为 722型 Spectrum
分光光度计;格兰仕WP700型微波炉。
1.2 标准曲线的制作[ 3] 精密称取 120 ℃干燥至恒重的芦
丁对照品 50mg ,置 25ml容量瓶中 ,加甲醇适量 ,置水浴上微
热使溶解 ,放冷 ,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 10 ml ,置 100
ml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定容 ,即得 0.2mg/ml芦丁对照品溶
液。精密量取 1 ,2 ,3 , 4 , 5和 6ml ,分别置于 25ml容量瓶中 ,
各加水至 6.0ml ,加 5%亚硝酸钠溶液 1 ml ,混匀放置 6 min ,
加 10%硝酸铝溶液 1 ml ,摇匀放置 6min;加氢氧化钠溶液 10
ml ,再加水至刻度定容 ,摇匀放置 15min ,以相应的试剂为空
白 ,在 500 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得回归方程:C(g/L)=
0.086A-0.002 5 ,R=0.995 5 。
1.3 珙桐叶黄酮的提取 准确称取珙桐叶 1.0 g置于烧瓶
中 ,按要求加入提取剂 ,在一定温度下微波提取一定时间 ,过
滤滤液用提取剂定容至 100ml容量瓶中作为待测液。取待
测液按“1.2”操作 ,测定其黄酮产率 ,计算珙桐叶黄酮产率 。
1.4 提取条件的选择 根据预试验结果 ,采用正交试验设
计 ,在功率为 600 W时对提取剂乙醇浓度 、固液比 、微波时间
三因素三水平进行设计 ,表中设置空列 。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结果及直观分析 由极差分析可知(表 1),空
列的 R值小于各因素的 R 值 ,因此试验结果具有效性[ 4] 。
各因素影响顺序为 A>C>B ,最佳条件为A1C2B2 ,即乙醇浓
度 70%,微波时间 4 min ,固液比 1∶30(g/ml),珙桐黄酮产率
为 3.291%。方差分析表明 ,乙醇浓度对试验结果影响显著。
表1 正交试验结果
处理
号
A乙醇浓度
%
B固液比
g/ml
C微波时间
min
空列 黄酮含量%
① 1(70) 1(1∶20) 1(2) 1 2.693② 1 2(1∶30) 2(4) 2 3.291
③ 1 3(1∶40) 3(6) 3 2.658④ 2(85) 1 2 3 2.207
⑤ 2 2 3 1 2.285⑥ 2 3 1 2 1.911
⑦ 3(100) 1 3 2 2.467
⑧ 3 2 1 3 2.505⑨ 3 3 2 1 2.664
K1 8.642 7.367 7.109 7.642
K2 6.403 8.081 8.162 7.669
K3 7.636 7.233 7.410 7.370
R 2.239 0.848 1.053 0.299
2.2 验证试验 按照最佳条件A1C2B2 重复测定 3次 ,平均
黄酮产率为 3.306%,与处理②结果基本一致。
2.3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吸取“2.3”中测知浓度为 0.3306
mg/ml的验证试验溶液 3ml ,加入 0.2mg/ml芦丁对照品溶液 5
ml ,混匀 ,按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测定 3次 ,计算回收率。结果表
明(表 2),平均回收率为 101.27%,RSD=1.87%(n=3)。
表2 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
样品含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率
%
RSD
%
0.991 8 1.000 0 2.023 0 103.12
0.991 8 1.000 0 1.985 6 99.38 101.27 1.87
0.991 8 1.000 0 2.005 0 101.32
3 结论与讨论
各因素影响顺序为A>C>B ,即乙醇浓度>时间>固液
比 ,最优条件为A1C2B2 ,即乙醇浓度 70%,微波时间 4 min ,固
液比 1∶30 (g/ml)。最优条件下珙桐叶黄酮的产率为
3.306%。
珙桐科包括 3个属 ,喜树属 、紫树属和珙桐属。珙桐科
植物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喜树属和紫树属 ,
如喜树碱对消化道肿瘤 、白血病 、绒毛膜上皮癌 、膀胱癌有
效 ,紫树根皮的乙醇浸膏有明显而稳定的抗肿瘤活性 ,且低
毒 ,经临床试验用于绒癌肺转移 、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肝癌
均有一定疗效或缓解作用 ,珙桐属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5] 。该
(下转第 12013页)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7, 35(36):12010 ,12013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菲菲
图 5 冷藏绿芦笋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2.6 冷藏芦笋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由表 1可见 ,绿芦
笋在冷藏期间 ,游离氨基酸总量表现为先上升 ,后下降的变
化趋势。
表 1 冷藏期间绿芦笋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
氨基酸 鲜样 冷藏天数∥d
10 15 20 25 31
天冬氨酸 0.004 8 0.016 0 0.019 0 0.028 0 0.016 0 0.010 0苏氨酸 0.068 0 0.060 0 0.073 0 0.057 0 0.080 0 0.064 0丝氨酸 0.047 0 0.062 0 0.066 0 0.048 0 0.066 0 0.053 0谷氨酸 0.024 0 0.008 8 0.009 5 0.014 0 0.009 2 0.012 0脯氨酸 0.087 0 0.030 0 0.017 0 0.007 8 0.016 0 0.008 2甘氨酸 0.007 2 0.014 0 0.014 0 0.011 0 0.015 0 0.010 0丙氨酸 0.024 0 0.033 0 0.026 0 0.021 0 0.036 0 0.026 0胱氨酸 0.000 2 0.002 3 0.002 4 0.002 2 0.007 2 0.003 2缬氨酸 0.011 0 0.022 0 0.026 0 0.024 0 0.030 0 0.021 0蛋氨酸 0.003 6 0.007 4 0.006 9 0.007 1 0.008 8 0.005 2异亮氨酸 0.003 2 0.012 0 0.012 0 0.010 0 0.016 0 0.010 0亮氨酸 0.009 6 0.024 0 0.021 0 0.018 0 0.032 0 0.022 0酪氨酸 0.006 2 0.013 0 0.013 0 0.010 0 0.016 0 0.012 0苯丙氨酸 0.009 0 0.018 0 0.021 0 0.021 0 0.024 0 0.018 0鸟氨酸 0.000 3 0.000 5 0.000 6 0.001 7 0.000 6 0.000 5赖氨酸 0.014 0 0.024 0 0.016 0 0.024 0 0.032 0 0.022 0组氨酸 0.003 4 0.008 3 0.011 0 0.010 0 0.011 0 0.007 4色氨酸 0.001 2 0.003 2 0.005 4 0.005 4 0.004 9 0.003 8精氨酸 0.019 0 0.034 0 0.040 0 0.030 0 0.040 0 0.033 0总和 0.340 0 0.390 0 0.400 0 0.350 0 0.460 0 0.350 0
2.7 冷藏芦笋的感官品质评价 详见表 2。
表 2 冷藏芦笋的感官品质评价
贮藏时间∥d 感官评定
10 色泽、外观正常
15 尖、茎的色泽、外观正常 ,茎切口部微失水
20 尖色泽、外观正常 ,无冻伤、无脱水、散头等现象;笋茎切口部稍有脱水
25 尖色泽、外观正常 ,无冻伤、微失水;茎色泽正常 ,茎切口部位失水
31 尖色泽、外观正常 ,无冻伤、微失水;切口部位失水明显、无腐烂现象,外观可接受
3 小结
(1)采后绿芦笋在常温下失水很快 , 12 h 的失水率达
5.30%以上 ,导致芦笋萎蔫;冷藏绿芦笋水分含量在贮藏过
程中变化比较缓慢 ,贮藏 30 d后芦笋失水率仅 1.49%。
(2)芦笋的呼吸强度直接影响其品质。冷藏芦笋(1 ~
3℃),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呼吸强度逐渐下降 ,冷藏 10 d后芦
笋的呼吸强度为 0.250mg/(g·h),冷藏 30 d后芦笋的呼吸强
度降为 0.026 mg/(g·h),表明低温有利于保存芦笋的品质。
(3)绿芦笋在常温和贮藏过程中Vc均呈下降趋势 ,且贮
藏温度越高 ,Vc下降越快。常温条件下 , 12 h 后 Vc 下降
24.46%。而在 1~ 3 ℃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30 d后 ,Vc的保存
率达 24.30%。说明低温有利于芦笋Vc的保存。
(4)鲜芦笋嫩茎还原糖含量高达 3.86%,冷藏前期有所
下降 ,中期回升 ,然后再逐渐下降 ,在 1 ~ 3 ℃的低温条件下
贮藏 30 d后 ,还原糖下降 24.70%。
(5)冷藏过程中芦笋粗纤维含量随时间延长缓慢增加 ,
在 1~ 3 ℃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30 d ,其粗纤维增加 7.30%。
(6)冷藏芦笋在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和的变化呈先上
升 、后下降 ,再上升 、又下降的趋势 。
参考文献
[ 1] 李书华,马秀兰,李新征,等.芦笋高产栽培[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1999.
[ 2] 刘尊英 ,姜微波.绿芦笋木质化过程中细胞壁多糖与酚类物质变化研
究[ J] .食品科学 ,2005, 26(4):95-97.
[ 3] 关钧.芦笋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 I.芦笋提取物对 S180小鼠肉瘤细胞
DNA和 RNA合成的影响[ J]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1,16(2):116-118.
[ 4] 王嘉彦.芦笋糖浆对恶性肿瘤化疗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J] .中医
药学报, 1996(4):26-27.
[ 5] 梅慧生.服用芦笋对人体血脂含量的影响[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1996,26(3):369-373.[ 6] 苗明兰 ,方晓艳.芦笋多糖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药
学报 ,2003,18(1):52-53.
[ 7] 丁昌玉 ,江城梅.芦笋及核桃仁抗衰老作用比较[ J] .蚌埠医学院学报 ,
1995, 20(4):219-221.
[ 8] 冯翠萍 ,程红艳.芦笋皮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营养学报 ,
2003, 25(3):330-332.
[ 9] 郭兵.芦笋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贵阳医学院学报 ,
1994, 19(1):10-12.
[ 10] 汤新慧,高静.芦笋汁的抗突变作用[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1, 37(5):569-573.[ 11] 华东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3.
[ 12] SELVENDRAN R R,MACDOUGALL A J.Cell wall chemistry and architecture
in relation to sources of dietary fibre[ J] .Europe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1995, 49:27-41.
[ 13] WALDRON KW ,NG A ,ParkerM L , et al.Ferulic acid dehydrodimers in the
cell walls of beta vulgaris and their possible role in texture[ J] .Journal of Agri-
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1997, 74:221-228.
[ 14] 刘尊英,姜微波.绿芦笋木质化过程中细胞壁多糖与酚类物质变化研
究[ J] .食品科学 ,2005, 26(4):95-97.
(上接第 12010页)
试验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珙桐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1] 范川,李贤伟.珙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林业科技 , 2004 ,29(6):55-
58.
[ 2] 欧阳明安 ,周剑宁.珙桐叶中的黄酮甙成分[ J] .广西植物 , 2003 ,23(6):
568-570.
[ 3] 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220-221.
[ 4] 李云雁 ,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79-112.
[ 5] 黄江,刘荣 ,王从周,等.珙桐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 .亚热带植
物科学 ,2005,34(2):70-75.
1201335卷36期 叶丽秀等 绿芦笋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